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丰子恺漫画赏析.doc

7页
  • 卖家[上传人]:汽***
  • 文档编号:405342732
  • 上传时间:2023-04-0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83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风随意写出的画——丰子恺漫画欣赏丰子恺说:‘漫画二字,望文生义,漫,随意也风随意写出的画,都不妨称为漫画,因为我作漫画感觉同写随笔一样不过或用线条,或用文字,表现工具不同而已’丰子恺的漫画,简洁朴素,隐含着出世的超然之意和入世的眷眷之心,是那种让人感动的平凡,或是令人落泪的辛酸  琐事中找到感觉丰子恺漫画的诞生始于他从日本留学归来后那时的丰子恺正处于苦闷时期,因为他读的书、看的画多了,觉得‘师自然’的忠实写画法与他幼年时‘印’《芥子园画谱》一样都是依样画葫芦,便产生了一种‘我想看看书再画,但是越看越不会画了’,正是在这段苦闷时期,一种新的画风在他的思绪中形成了可以说,丰子恺的漫画风格正是他从琐事中挖掘出来的一次,春晖中学开校务会的时候,由于丰子恺对会议容无头绪,便观看‘那垂头拱手伏在议席上的同事的倦怠的姿态’回家后用毛笔把他画了出来,把它贴在家门的背面独自欣赏这幅画引起了他的兴趣,于是不断地把一些琐事一一描出他认为‘初作的画,那是由景而发,有不吐不快的感觉’,还‘把平时信口低吟的古诗句词也试“译”出来。

      ’丰子恺没有想到要把画发表有一次,这些画被夏尊丐发现了,他连声赞赏:‘好!再画!再画!’丰子恺深受鼓舞,以后就更大胆了他画了之后,让朋友传观  振铎慧眼识画  丰子恺的第一幅漫画《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发表在朱自清等人在主办的文艺期刊《我们的七月》上,被振铎发现,便四处打听丰子恺的下落,向他索画,并把丰子恺的画陆陆续续地发表在他主编的《文学周刊》上,并冠以‘漫画’之名1925年,振铎又把丰子恺的漫画选了绝大部分用文学周刊的名义结集出版,仍以《子恺漫画》为名这次出版的画集得到了朋友们的热情支持,纷纷为之作序写跋1926年,《子恺漫画》又以开明书店版本出版,并且多次再版从这以后到1935年,丰子恺相继出版了《子恺画集》(1927开明版本)、《学生漫画》(1932年儿童版)、《云霞》(1935年天马版)、《人间相》(1935年开明版)、《都会之音》(1935年天马版)等画集丰子恺的画曾受中国画家师曾的启发,再加上他在日本留学的时候受日本画家竹久梦二画风的影响,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在西洋画派中,19世纪的著名画家米勒也给丰子恺的创造以直接影响  多以毛笔绘成‘子恺漫画’除早期少数钢笔写生画(如《春昼》、《卖花女》)外,均以毛笔绘成。

      丰子恺对中国绘画中的线,有深邃的见解,‘子恺漫画’多系单线白描,即所谓‘无凹凸’的重线的艺术丰子恺认为,线并非物象说明的手段,应是画家感情的象征、画家感情波动的记录‘子恺漫画’无疑最忠实、最生动地实践了丰子恺关于‘线’的理论试看《指冷玉笙寒》、《翠拂行人首》、《燕归人未归》等画幅,丰子恺凭借手中的一管笔,既勾勒着事物的形象,又‘最痛快最自由地造出梦幻的世界’那优美的‘荇菜’般题款乃至‘TK’的署名和‘缘缘堂画笺’的边款,无不成为画家营造出的‘梦幻的世界’的组成要素,即便那歪斜的边框,也透出神妙的鲜活的艺术气息,虽是画幅容的界定,却又并未障碍读者的审美空间诗情画意画中寻丰子恺漫画创作分为四个时期:第一是描写古诗句时代,第二是描写儿童相时代,第三是描写社会相时代,第四是描写自然相时代初期古诗句时代的画,朱自清称之为‘诗词句图’,这样的作品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翠拂行人首》、《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几人相忆在江楼》、《野渡无人舟自横》丰子恺的漫画里,柳树和燕子出现的频率很多,而调皮的柳条和轻盈的燕子也最能撩人思绪俞平伯送给丰子恺"丰柳燕"的号,这也是画家充满希望和憧憬的心写照《燕归人未归》这幅漫画中头发凌乱,身材有点儿丰满的妇人,手扶栏杆,眺望远方,婀娜的柳丝是寂寞的,空中滑过的燕子也叫唤着回巢栖息,寥寥数笔中却表现了无穷韵味。

      一个思妇的形象鲜活地跃入眼帘《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这幅画于1924年发表后,立刻引起了振铎极大的兴趣他说:‘虽然是疏朗的几笔墨痕,画着一道卷上的芦帘,一个放在廊边的小桌,桌上是一把壶,几个杯,天上是一钩新月,我的情思却被他带到一个仙境,我的心上感到一种说不出的美感’  《野渡无人舟自横》据说,曾经有人以钱起这句‘野渡无人舟自横’的诗句征求画稿,结果,某人以舟子镕卧船艄吹笛一图获胜,理由是真正表达了‘无人’的境界但丰子恺却是从‘自然有情化’的角度来演绎这诗句的他认为,自然有情化,是艺术上很重要的一事画家与诗人的观察自然,都取有情化的态度‘画家能与自然对话’,就是说画家能把宇宙间的物象看做有生命的活动或有意识的人,故能深解自然的情趣,仿佛和自然会晤了中国画法上注重‘气韵生动’,一草一木,必求表现其神韵从这一点出发,丰子恺认为这句‘野渡无人舟自横’的诗句,须着重强调‘自横’两字,因为诗人所以写这诗,主要是把小船当人看了,亦即是把小船有情化了所以,丰子恺这幅《野渡无人舟自横》,着重表现的,是小船镕荡的情趣天真无邪儿童画  儿童时代的孩子画,大都以自己孩子为模特儿丰子恺认为儿童才是真正的人,因此他也就真心疼爱孩子们。

      从儿童的生活中观察到可爱的意境,他便取材做画虽然描写的是儿童生活平凡的小事,由于真实和生动,所以成为意味深长的能够吸引读者反复阅读的艺术品在笔法上,丰子恺以简洁、洗练为其特色如《阿宝赤膊》、《锣鼓响》等丰子恺越是热爱儿童的天真无邪,也就越痛感人间不平等,穷孩子的不幸,因此在他所画的儿童相实际上也是含着社会相,如《贫民窟之冬》、《高柜台》、《二重饥荒》、《小主仆》等作品,都是对社会的控诉  《阿宝两只脚凳子四只脚》丰子恺的名画《阿宝两只脚凳子四只脚》充满童趣一天,他四岁女儿阿宝把鞋子脱了,套在凳子腿上,高兴得在旁边大叫:‘阿宝两只脚,凳子四只脚!’她的母亲呵斥阿宝,怕把袜子弄脏了,丰子恺却觉得很有趣于是,一颗富于童趣的心看到一件充满童趣的事,画出了一幅富有童趣的画,换来了无数读者的会心一笑 《村学校的音乐课》    乡村的学校设备十分简陋能找到一位老师,借一间旧屋,办一所小学,已经很不容易了国文、算术(那时不叫语文、数学)有人教就行,音乐课有没有无所谓即使设音乐课,也不可能有风琴,遑论钢琴!这间小学总算有音乐课,音乐老师的乐器是一把胡琴他拉胡琴,同学们一个个大嘴巴齐唱,师生都自得其乐但愿这位音乐教师的胡琴拉得很准,又愿教孩子们唱的歌曲既好听又健康,这就好了。

      这样的音乐教育同样会起到冶情操、培养素质的作用酸甜苦辣社会相  社会相的画,是丰子恺以周围环境的人物为模特,以民间生活、学生生活、都市生活的见闻、感想为题材的写民间相的作品大都以运河两岸的农家和小市民为题材人物无所不包,既有农民、小贩、村妇,又有赌徒、酒徒等等作品如《话桑麻》、《云霞》、《三眠》、《馄吨担》、《头彩十六片》等学生生活的漫画,有的是丰子恺自己学生时期的生活回忆,有的是执教时期的观察和感想,还有的是对旧社会的讽刺相关的作品如《舍监的脚》、《调养室中》、《某事件》、《毕业后》、《升学机》、《某种教育》等等写都市题材的作品有不少反映了都市的不合理现象和都市劳动人民悲惨生活,有工人、清道夫、堂倌、穷孩子、脚夫、黄包车夫还有乞丐这其中有名的几幅漫画如《最后的一吻》、《邻人》、《劳动节特刊的读者不是劳动者》等等丰子恺曾用简短的话道出作此画的动机‘吾画既非装饰,也非赞美,再不可为娱乐;而皆人间不可调和相,不欢喜相,与不可爱相,独何欤?东坡曰:“恶岁诗人无好诗若诗画通似,则窃比吾画于诗可也’‘恶岁’两字概括了一切  《楼上黄昏马上黄昏》这里的画家表述的是一种相思的错位:黄昏时分,楼上的少妇牵挂着外出的丈夫,心里默默的念叨着:‘怎么还不回来?’而马上的行人,眼见得天色越来越暗,心里也颇着急,茫茫然地想:‘该不会等急了吧!’只是,各人想各人的,楼上楼下,一种相思,两处镕愁。

      《小桌呼朋三面坐留将一面与梅花》局促的都市人,实在难有一点点美丽的联想无论甚么地方,四个人坐下来,麻将方块散开,便没有了其他感情,全陷入了混沌状态试想想:山斋小小,竹篱旁、梅树侧,算只有清茶水酒一盏,朋友来了,呼朋三面坐下,留将一面与梅花,不只赏梅,还把梅花当成朋友,那就是天真无限,雅兴无限从人生转向自然  丰子恺漫画的最后一个时期,即‘自然相’他希望自己的眼‘从恶岁转入永劫’,自己的笔也‘从人生转向自然’但是,从他的画的形式来看,大都是古诗新画,但在构图、笔调上和早期不同这与抗战爆发后,丰子恺流浪到大后方是分不开的因为中国的西南是峭壁奇峰,层峦叠嶂他的画材都是诗词中的能入画的句子,作品如《油壁轻车蜀道难》、《满山红叶女郎樵》等都是这一时期作品这类‘古诗新画’实际上是一种综合性艺术品古人做了有画意的诗句,丰子恺配了有诗意的画面以上四个时期,交互错综,不能绝对划界从丰子恺的漫画来看,大都是来自现实生活中,朱光潜认为,丰子恺善于从纷纭的世态中挑出人所熟知的,而却不注意的一鳞一爪,来加以点染,他的这种画可以说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妥帖结合 丰子恺简介:     丰子恺(1898.11.9—1975.9.15)原名丰润、丰仁。

      崇德人1914年入省第一师学校,从叔同学习音乐和绘画1918年秋,叔同在虎跑寺出家,对他的思想影响甚大1919年师学校毕业后,与同学数人在创办专科师学校,并任图画教师     1921年东渡日本学习绘画、音乐和外语1922年回国到上虞春辉中学教授图画和音乐,与朱自清、朱光潜等人结为好友1924年,文艺刊物《我们的七月》4月号首次发表了他的画作《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其后,他的画在《文学周报》上陆续发表,并冠以“漫画”的题头自此中国才开始有“漫画”这一名称     1924年在创办立达中学1925年成立立达学会,参加者有茅盾、望道、叶圣、振锋、胡愈之等人1929年被开明书店聘为编辑     1931年,他的第一本散文集《缘缘堂随笔》由开明书店出版七七事变后,率全家逃难解放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画院院长、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等职丰子恺潇洒漫画人生:  “一幅幅的漫画如一首首的小诗——带核儿的小诗就像吃橄榄似的,老觉着那味儿正如丰子恺漫画的发掘者、评论者朱自清所说的,丰老与漫画结缘的一生也如此  小画家自幼钟情画画  丰子恺,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出生在省崇德县石门湾(今桐乡县石门镇)。

      其父是个秀才,但并不经营祖上开设有百年历史的丰同裕染坊,只是埋头读书,应考举人可他3年一次,应考3次,都未中举那时他已有6个女儿,没有儿子,这更使他郁郁寡欢  丰子恺的出世给全家人带来了欢乐,更给他的父亲带来了好运丰子恺3岁时,37岁的父亲居然考中了举人,但因遭逢母丧,他服丧在家,不能赴再试,只得设塾授徒  自己的前途中止了,丰父便寄希望于儿子丰子恺6岁时,父亲便把他收在座下他教儿子的千家诗每页上端都有一幅木版画,第一幅是大舜耕田图,画着一个人和一只大象,这引起了丰子恺的兴趣他向染坊师傅讨些颜料,为书上的单色画着色,涂成一只红象,一个蓝人,一片紫地但颜料涂上去,一直渗透下面好几层丰父发现后,大发脾气,幸亏母亲钟氏赶来,丰子恺才没有挨打,但他再也不敢在父亲面前作画直到丰子恺9岁时,父亲去世  丰子恺十二三岁的时候,他的两个同学在私塾里为了交换他的一画打起架来塾师搜查丰子恺的抽屉,把他的画谱拿走了谁知次日上学,塾师竟翻出画谱中的孔子像,问丰子恺:“你能看着这样子,画一放大着色的吗?”他回答:“能回家后,他在姐姐的帮助下,用方格子放大的方法,按比例描绘孔子的轮廓,又用颜料上色这幅鲜明的孔子像后来挂在私塾的堂前,以后每天上学,学生们都要向孔子像鞠躬,小画。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