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古代诗词中的金融货币.doc

3页
  • 卖家[上传人]:自***
  • 文档编号:79794217
  • 上传时间:2019-02-1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7.80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古代诗词中的金融货币(三)李 邦 宏“恐向太仓折千斗”“恐向太仓折千斗”是唐代王建《水运行》中的诗名,意指太仓“鼠复畏漏”,损耗甚多太仓”语出《庄子·秋水》:“计在中国之海内,不似梯米之在太仓乎”太仓,是国家贮粮之所,至隋朝设义仓贮粮,亦称社仓唐初沿用隋制,设义仓,每有饥馑,则开仓赈给至唐高宗、武则天,数十年间不许杂用,其后公私窘迫,渐贷义仓之用据《旧唐书》卷六《食货志》载,元和六年二月,制:“如闻京几之内,旧谷已尽,宿麦未登,宜用常平,义仓粟二十四万石借贷百姓诸州有乏,少粮种处亦委所在官长,用常平、义仓借贷”太中六年四月,朝廷规定:“自今以后,诸州遭灾害,请委所在长史,差清强官审勘,如实有水旱处,并任其从贫下不支济户给贷”可见,唐代武则天后义仓贮粟不仅具有贮粮备荒作用,且渐成为赈贷的实物资本自此,太仓、义仓同金融业结下了不解之缘,用太仓粮食借贷,也反映了借贷业在唐代有了新的发展农毕归官仓”“农毕归官仓”是唐代诗人皮日休《橡媪叹》中的一句,意指官府放债盘剥农民,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唐代官营借贷业的情况唐初,高祖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各官俸禄仿照隋朝,以禄米为主,另有职田和俸钱,俸钱无定数,采取公廨钱办法,即由政府拨给各级机关一定的钱币作为借贷经营的资本取利。

      由于当时国库尚虚,公俸全靠公廨钱取利,加之后来某些专项性、经常性的开支(如和钱、祠祭及蕃夷赐宴、国子监学生费用、添修当司廨宇和当司物等)也靠公廨钱利息,故公廨钱息率很高据文献记载,武德、贞观年间(公元618—649)月息8%,永泰、建中年间(公元712—783)月息5-6%故时皮日休在《橡媪叹》中写道:“山前有熟稻,紫穗袭人香……持之纳于宫,私室无食箱……狡吏不畏刑,贪官不避脏,农时作(借)私债,农毕归官仓,自冬及于春,橡实诳饥肠”公廨钱设置以后,不少人上疏言其弊,贞观十二年三月,尚书右仆射褚遂良上书,言公廨钱是伤人刻下但由于公廨钱的息钱绝大部分用于百官薪俸,所以,尽管有人反对,尽管屡罢,即又屡复《橡媪叹》表达了作者对官吏和高利贷的痛恨及对农民的同情到头禾黍属他人”“到头禾黍属他人”是唐代诗人张碧《农父》中的诗句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唐代农村高利贷的状况唐代,全国遍布侵夺农民田地的据点——大小山庄,山庄都占有大量的农田,农民因此而失去土地失去土地的农民“无容足之地,依托豪强,以为私属”私属的生活是借庄主的种子和食粮,赁庄主的田亩和住屋,整年辛苦,不得休息,全部收入还债还不够,故张碧在《农父》中写道:“运锄耕,侵星起,垅亩丰盈满家喜,到头禾黍属他人,不知何处抛妻子”。

      这里可以看出,农民经过辛勤劳动后丰收的禾黍被高利贷者庄主剥削去了,最后弄得妻离子散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同情子本频蕃息”“子本频蕃息”是唐代诗人元稹《估客乐》中的诗句意指商人放高利贷盘剥他人唐代经营高利贷的不仅有庄主、地主,还有商人《中国通史简编》载:“自唐代宗时起,节度使多从神策军大将出身,大将出加倍利息,向商人借巨款,送给中尉(神策军统领),到方镇后,尽量搜刮,偿还本息”为限制高利贷资本发展,武则天长安元年(公元704年)曾规定:“负债出举,不得回利作本,并法外生利”玄宗开元十六年下诏:“近来公私举放,取利颇深,有损贫下,事须厘革,自今已(以)后,天下负举,只宜四分收利但实际是“子本频蕃息”,即商人不仅凭借着本钱生利,且利息又转化为本钱,谓之“所费百钱本,已得十倍赢可见,商人放贷收息远远高于朝廷规定故诗人在《估客乐》末尾写道:“生为估客乐,判尔乐一生尔又生两子,钱刀何岁平?”感叹商人代代相传,盘剥不已,不知道这种现象什么时候才能消除子本频蕃息”,表明唐代都市的高利借贷同农村一样盛行作者单位:安徽省含山县农业银行联系:0565-4316824。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