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章--认知过程——思维课件.ppt
45页第四章第四章 认知过程认知过程第四节第四节 思维思维第四章认知过程第四节思维1一、一、什么是思维什么是思维(一)思(一)思维的定的定义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二)思维的特征(二)思维的特征1、概括性:指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对一类事物的概括性:指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对一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或规律进行探索共同的本质或规律进行探索2、间接性:指对感官所不能直接把握的事物,借助于已间接性:指对感官所不能直接把握的事物,借助于已有的知识或其他事物的媒介作用来进行认识有的知识或其他事物的媒介作用来进行认识一、什么是思维2二、思维的种类二、思维的种类(一)(一)根据思维的内容,可把思维分为:直观根据思维的内容,可把思维分为: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1、直观动作思维:以眼前直接操作的动作为直观动作思维:以眼前直接操作的动作为基础进行的思维如基础进行的思维如3岁前幼儿的思维,在眼岁前幼儿的思维,在眼前正在进行的活动中思维,离开眼前的活动,前正在进行的活动中思维,离开眼前的活动,其思维也就随着转移。
其思维也就随着转移二、思维的种类(一)根据思维的内容,可把思维分为:直观动作思3二、思维的种类二、思维的种类2、具体形象思维: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和表、具体形象思维: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和表象的联想来进行的思维学龄前儿童的思维主象的联想来进行的思维学龄前儿童的思维主要是具体形象思维要是具体形象思维3、抽象逻辑思维:借助于语言,以概念、判断、抽象逻辑思维:借助于语言,以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进行的思维是人类所特有的推理的形式进行的思维是人类所特有的二、思维的种类2、具体形象思维: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和表象的4二、思维的种类二、思维的种类(二)根据思维的过程是否被清晰的意识到,把思维分根据思维的过程是否被清晰的意识到,把思维分为为:1、分析思维:主体能明确地意识到思维的过程并按一分析思维:主体能明确地意识到思维的过程并按一定的程序进行的思维如做几何证明题、科学研究等定的程序进行的思维如做几何证明题、科学研究等2、直觉思维:主体没有明确地意识到自己的思维过程,直觉思维:主体没有明确地意识到自己的思维过程,却对某些问题,直接迅速地作出判断的思维却对某些问题,直接迅速地作出判断的思维二、思维的种类(二)根据思维的过程是否被清晰的意识到,把思5二、思维的种类二、思维的种类(三)(三)根据解决问题时思维的方向性,可分为:根据解决问题时思维的方向性,可分为:1、集中思维(聚合思维、求同思维):根据一定的知、集中思维(聚合思维、求同思维):根据一定的知识或事实以求某一问题最正确答案的思维方式。
识或事实以求某一问题最正确答案的思维方式2、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对于一个问题从多方面探、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对于一个问题从多方面探求答案的思维形式从问题的多种角度着眼,搜寻各种求答案的思维形式从问题的多种角度着眼,搜寻各种可能性,充分发挥想象力,它是创造力重要组成部分,可能性,充分发挥想象力,它是创造力重要组成部分,是主导成分是主导成分二、思维的种类(三)根据解决问题时思维的方向性,可分为:6二、思维的种类二、思维的种类(四)(四)根据思维是否具有创造性,可分为:根据思维是否具有创造性,可分为:1、习惯性思维(常规思维):运用已有的知识经习惯性思维(常规思维):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方案和程序直接解决问题的思维验,按现成的方案和程序直接解决问题的思维2、创造性思维:运用新颖的、独创的方法解决问创造性思维:运用新颖的、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科学的发明创造都是创造性思维的结果题的思维科学的发明创造都是创造性思维的结果包括聚合思维、发散思维和直觉思维包括聚合思维、发散思维和直觉思维二、思维的种类(四)根据思维是否具有创造性,可分为:7三、思维的过程三、思维的过程(一)分析和综合(一)分析和综合(二)比较和分类(二)比较和分类(三)抽象和概括(三)抽象和概括(四)具体化和系统化(四)具体化和系统化三、思维的过程(一)分析和综合8四、思维的形式四、思维的形式(一)概念(一)概念1、定、定义:是人脑认识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是人脑认识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概念是在抽象、概括的基础上形成的,形式概念是在抽象、概括的基础上形成的,通过抽象、概括,舍弃了事物的次要的、非本通过抽象、概括,舍弃了事物的次要的、非本质的特征,把握了事物的本质特性,就形成了质的特征,把握了事物的本质特性,就形成了概念概念概念是思维的最基本的形式概念是思维的最基本的形式四、思维的形式(一)概念9每个概念都有它的内涵和外延内涵是概念所包含事物的本质每个概念都有它的内涵和外延内涵是概念所包含事物的本质属性,是概念的质;外延是属于这一概念的一切事物,是属性,是概念的质;外延是属于这一概念的一切事物,是概念的量概念的量概念和词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词是概念的形式或标志,而概念和词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词是概念的形式或标志,而概念是词的内容和意义词的意义不断充实的过程,也是概念概念是词的内容和意义词的意义不断充实的过程,也是概念不断扩大和深化的过程不断扩大和深化的过程词与概念不是一一对应的虚词一般不表达概念)同一概念词与概念不是一一对应的虚词一般不表达概念)同一概念可以由不同的词来表示,同一词也可表示不同的概念词与文可以由不同的词来表示,同一词也可表示不同的概念词与文化有密切关系化有密切关系。
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历史的发展,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历史的发展,人类对世界的认识的深入,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地变化的深入,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地变化每个概念都有它的内涵和外延内涵是概念所包含事物的本质属性,102、概念的种类、概念的种类(1)根据人们掌握概念的途径不同,分为日常概念和科学概念根据人们掌握概念的途径不同,分为日常概念和科学概念日常概念:也叫前科学概念,是在日常交往和个人经验的积累过程日常概念:也叫前科学概念,是在日常交往和个人经验的积累过程中形成的概念这类概念的内涵中有时包含着非本质的属性,而忽略了中形成的概念这类概念的内涵中有时包含着非本质的属性,而忽略了本质属性本质属性如,把如,把“鸟看成是会飞的动物鸟看成是会飞的动物”,“活的东西是能动的物体活的东西是能动的物体”等科学概念:也叫明确概念,是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经过假设和检验逐科学概念:也叫明确概念,是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经过假设和检验逐渐形成的概念个人主要是通过书本或课堂学来的概念其内涵是确切渐形成的概念个人主要是通过书本或课堂学来的概念其内涵是确切和明确的和明确的2、概念的种类(1)根据人们掌握概念的途径不同,分为日常概念112、概念的种类、概念的种类(2)根据概念所包含的属性的抽象与概括程根据概念所包含的属性的抽象与概括程度,可分为:度,可分为:具体概念:(具体概念:(concreteconcept)按事物)按事物的外在属性形成的概念。
的外在属性形成的概念抽象概念:(抽象概念:(abstractconcept)按事物)按事物的内在、本质属性形成的概念的内在、本质属性形成的概念2、概念的种类(2)根据概念所包含的属性的抽象与概括程度,可122、概念的种类、概念的种类(3)根据概念形成过程的性质,可分为:根据概念形成过程的性质,可分为:自然概念:是指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自然概念:是指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的概念其内涵和外延是由事物自身的特征决定的其内涵和外延是由事物自身的特征决定的人工概念:是指在实验的条件下,为模拟自然概人工概念:是指在实验的条件下,为模拟自然概念的形成过程而人为制造出的一种概念这类概念主念的形成过程而人为制造出的一种概念这类概念主要是研究者为了某种研究的需要自己创造的概念要是研究者为了某种研究的需要自己创造的概念2、概念的种类(3)根据概念形成过程的性质,可分为:133、概念的形成、概念的形成概念的形成(概念的形成(conceptformation)是指个体学)是指个体学会掌握某种概念的过程会掌握某种概念的过程由于自然概念的形成涉及的因素多,时间长,由于自然概念的形成涉及的因素多,时间长,用实验方法研究起来几乎不可能。
因此,心理用实验方法研究起来几乎不可能因此,心理学家主要是通过研究人工概念来探讨概念形成学家主要是通过研究人工概念来探讨概念形成的过程及策略的的过程及策略的3、概念的形成概念的形成(conceptformation143、概念的形成、概念的形成概念形成的策略概念形成的策略(1)整体策略)整体策略(2)部分策略)部分策略(3)聚焦策略)聚焦策略(4)扫描策略)扫描策略3、概念的形成概念形成的策略154、影响概念形成的因素概念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有概念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有两方面:两方面:(1)过去经验)过去经验(2)事物的变式)事物的变式4、影响概念形成的因素概念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有两方16(二)判断(二)判断1、定义:指人脑反映事物之间联系和关、定义:指人脑反映事物之间联系和关系的思维形式系的思维形式2、判断的基本特征、判断的基本特征(1)判断都有所肯定或有所否定)判断都有所肯定或有所否定(2)判断都有真假)判断都有真假(二)判断1、定义:指人脑反映事物之间联系和关系的思维形式17(三)推理(三)推理1、定义:指人脑从已知判断出发推出新判断的思维形式定义:指人脑从已知判断出发推出新判断的思维形式。
例例2:金导电,银导电,铜导电,铁导金导电,银导电,铜导电,铁导电,锡导电电,锡导电金、银、铜、铁、锡都是金属金、银、铜、铁、锡都是金属所以凡是金属都导电所以凡是金属都导电例例1:如果张三作案,那么他如果张三作案,那么他一定有作案动机一定有作案动机张三没有作案动机张三没有作案动机所以张三没有作案所以张三没有作案三)推理1、定义:指人脑从已知判断出发推出新判断的思维形式18(三)推理(三)推理在推理过程中,把出发进行推理的已知判断叫在推理过程中,把出发进行推理的已知判断叫做前提,把由已知判断推出的新判断叫做结论做前提,把由已知判断推出的新判断叫做结论要保证推理结论的正确性,必须具备两个条件:要保证推理结论的正确性,必须具备两个条件:(1)前提要真实)前提要真实(2)前提与结论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必然联)前提与结论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必然联系三)推理在推理过程中,把出发进行推理的已知判断叫做前提,把19(三)推理(三)推理2、种类:归纳推理、演绎推理、种类:归纳推理、演绎推理(1)归纳推理:指从特殊性知识前提推)归纳推理:指从特殊性知识前提推出一般性知识结论的推理出一般性知识结论的推理2)演绎推理:指从一般性知识前提推)演绎推理:指从一般性知识前提推出特殊性知识结论的推理。
出特殊性知识结论的推理三)推理2、种类:归纳推理、演绎推理20五、问题解决五、问题解决(一)问题(一)问题1、问题的概念、问题的概念问题是不能直接用已有知识解决,但可以问题是不能直接用已有知识解决,但可以间接用已有知识解决的情境间接用已有知识解决的情境五、问题解决(一)问题212、问题的基本成分、问题的基本成分(1)给定,即问题的最初状态,指已知的关)给定,即问题的最初状态,指已知的关于问题的描述于问题的描述2)目标,即问题的目标状态,指关于结论)目标,即问题的目标状态,指关于结论的描述3)障碍,即问题的中间状态,指由最初状)障碍,即问题的中间状态,指由最初状态转变为目标状态的一系列认知操作态转变为目标状态的一系列认知操作2、问题的基本成分(1)给定,即问题的最初状态,指已知的关223、问题的种类、问题的种类(1)根据问题能否引起人的思维,可分为:根据问题能否引起人的思维,可分为:思考性问题和非思考性问题思考性问题和非思考性问题思考性问题:单纯通过回忆已有知识经验思考性问题:单纯通过回忆已有知识经验不能解决的,必须通过思维才能解决的问题不能解决的,必须通过思维才能解决的问题非思考性问题:通过回忆已有知识经验就非思考性问题:通过回忆已有知识经验就能解决的,无须通过思维就能解决的问题。
能解决的,无须通过思维就能解决的问题3、问题的种类(1)根据问题能否引起人的思维,可分为:思233、问题的种类、问题的种类(2)根据问题是否有固定答案,可分为:)根据问题是否有固定答案,可分为:有固定答案的问题和没有固定答案的问题有固定答案的问题和没有固定答案的问题(3)根据问题的界定是否清晰,可分为:界定清晰的问题和界定根据问题的界定是否清晰,可分为:界定清晰的问题和界定含糊的问题含糊的问题界定清晰的问题:是指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以及由初始状态如何界定清晰的问题:是指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以及由初始状态如何到达目标状态的一系列过程都很清楚的问题到达目标状态的一系列过程都很清楚的问题界定含糊的问题:是指对问题的初始状态或目标状态,或者对两界定含糊的问题:是指对问题的初始状态或目标状态,或者对两者都没有明确说明的问题这些问题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者都没有明确说明的问题这些问题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3、问题的种类(2)根据问题是否有固定答案,可分为:24(二)问题解决(二)问题解决1、定义:问题解决、定义:问题解决(problemsolving)是是指由一定的问题情境引指由一定的问题情境引起,按照一定的目标,起,按照一定的目标,经过一系列的认知操作经过一系列的认知操作而达到目的的过程。
而达到目的的过程例如,河内塔问题例如,河内塔问题二)问题解决1、定义:问题解决(problemsolvi25*问题解决的特征问题解决的特征目标指向性,即解决问题具有明确目的性目标指向性,即解决问题具有明确目的性操作系列性,即解决问题必须包含一系列心理操作系列性,即解决问题必须包含一系列心理操作,才能称之为问题解决,自动化或单一的操作,才能称之为问题解决,自动化或单一的操作不能构成问题解决操作不能构成问题解决认知性操作,不具备认知性操作的活动,不被认知性操作,不具备认知性操作的活动,不被看作是问题解决,如骑自行车,等等看作是问题解决,如骑自行车,等等问题解决的特征目标指向性,即解决问题具有明确目的性262、问题解决的阶段、问题解决的阶段1、发现问题、发现问题2、分析问题、分析问题3、提出假设、提出假设4、检验假设、检验假设2、问题解决的阶段1、发现问题27(三)问题解决的策略(三)问题解决的策略1、算法式策略:依照正规的机械的途径去解决问题的方法算法式策略:依照正规的机械的途径去解决问题的方法2、启发式策略:依据一定的知识经验,在问题空间范围内、启发式策略:依据一定的知识经验,在问题空间范围内进行较少的探索,以达到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
进行较少的探索,以达到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1)手段目的分析法)手段目的分析法(2)爬山法)爬山法(3)反推法(逆向推理法)反推法(逆向推理法)(三)问题解决的策略1、算法式策略:依照正规的机械的途径去解28(四)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四)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1、问题情境情境指要解决的指要解决的问题的客的客观情境或刺激模式情境或刺激模式客客观情境或刺激模式与个体的情境或刺激模式与个体的认知知结构越构越接近,越有助于接近,越有助于问题解决四)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1、问题情境292、情绪与动机状态情绪与动机状态情绪对问题解决有一定的影响,乐观、情绪对问题解决有一定的影响,乐观、平静、积极的情绪将有助于问题的解平静、积极的情绪将有助于问题的解决,而紧张、惶恐、烦躁等消极的情决,而紧张、惶恐、烦躁等消极的情绪会阻碍问题解决的速度绪会阻碍问题解决的速度心理学研究表明:适度的动机有助于心理学研究表明:适度的动机有助于问题解决,过强或过弱的动机都不利问题解决,过强或过弱的动机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甚至降低解决效率于问题的解决,甚至降低解决效率动机强度与问题解决之间呈一种动机强度与问题解决之间呈一种“倒倒U形曲线形曲线”关系。
关系2、情绪与动机状态情绪对问题解决有一定的影响,乐观、平静、积30陆钦斯取水实验陆钦斯取水实验陆钦斯取水实验31陆钦斯取水实验陆钦斯取水实验n实验表明:实验组大多数学生在解6、7、8、题时之所以没能采用最简便的方法,是由于他们受到在解15题时形成的思维定势的影响陆钦斯取水实验实验表明:实验组大多数学生在解6、7、8、题时32(四)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四)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3、定势定势定势是指由于受到过去知识经验的影响而使心理活动处定势是指由于受到过去知识经验的影响而使心理活动处于一种准备状态它的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于一种准备状态它的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陆钦斯(陆钦斯(Luchins,1942)在一个实验中,要求被试用大小)在一个实验中,要求被试用大小不同的容器量出一定量的水,用数字进行计算本实验共不同的容器量出一定量的水,用数字进行计算本实验共有有8个问题,每题限时个问题,每题限时30秒实验分两组,实验组从第一题秒实验分两组,实验组从第一题做到第八题,控制组只做做到第八题,控制组只做6,7,8三题四)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3、定势33(四)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四)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4、功能固着功能固着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种物体的倾向称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种物体的倾向称为功能固着。
在功能固着的影响下,人为功能固着在功能固着的影响下,人们不易摆脱事物用途的固有观念,因而们不易摆脱事物用途的固有观念,因而直接影响到灵活的解决问题直接影响到灵活的解决问题四)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4、功能固着34问题:n一只熊从A点出发,向南跑1公里,然后转向东跑1公里,再转向北跑1公里便回到了出发地A点请问这只熊是什么颜色?问题:一只熊从A点出发,向南跑1公里,然后转向东跑1公里,再35(四)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四)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5、知识经验知识经验专家和新手在知识的数量以及知识的专家和新手在知识的数量以及知识的组织方式上有所不同,是造成问题解决组织方式上有所不同,是造成问题解决效率不同的主要原因效率不同的主要原因四)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5、知识经验36(四)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四)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6、问题表征的方式问题表征的方式问题表征的方式影响问题问题表征的方式影响问题的解决例如,的解决例如,9点连线图点连线图问题(用笔在不离开纸面情问题(用笔在不离开纸面情况下将右图况下将右图9个点最多用个点最多用4条条直线连起来)直线连起来)四)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6、问题表征的方式37六、创造性思维与创造力培养(一)(一)创造性思造性思维1、定、定义:以新异、独:以新异、独创的方法解决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的思维。
2、过程程(1)准)准备期期(2)酝酿期)酝酿期(3)豁朗期(产生灵感阶段)豁朗期(产生灵感阶段)(4)验证期)验证期六、创造性思维与创造力培养(一)创造性思维383、创造性思维的特点(1)思)思维的流的流畅性性(2)思)思维的的变通性(灵活性)通性(灵活性)(3)思)思维的独特性的独特性(4)思)思维的敏感性的敏感性3、创造性思维的特点(1)思维的流畅性39(二)创造力培养1、定、定义:指根据一定的任:指根据一定的任务,运用已有知,运用已有知识,产生出具生出具有社会或个人价有社会或个人价值、具有新、具有新颖独特成分的独特成分的产品的能力品的能力创造性思造性思维是其核心和基是其核心和基础判断判断标准:准:(1)产品是否新品是否新颖(2)产品是否独特品是否独特(3)产品是否具有社会或个人价品是否具有社会或个人价值(二)创造力培养1、定义:指根据一定的任务,运用已有知识,产402、中小学生创造力的培养(1)社会教育中)社会教育中对青少年儿童青少年儿童创造力的培养造力的培养利用第二利用第二课堂堂利用利用课外外读物物利用影利用影视文化文化利用社会教育利用社会教育设施施2、中小学生创造力的培养(1)社会教育中对青少年儿童创造力的413、中小学生创造力的培养(2)学校教育中)学校教育中对中小学生中小学生创造力的培养造力的培养优化学校物化学校物质环境境营造自由、民主、开放、安全的学造自由、民主、开放、安全的学习气氛气氛积极开展极开展创造活造活动,培养学生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造性思维(3)家庭教育中)家庭教育中对孩子孩子创造力的培养造力的培养民主型的教育方式民主型的教育方式与孩子一起与孩子一起动手手动脑在日常生活中启在日常生活中启发孩子的孩子的创造力造力3、中小学生创造力的培养(2)学校教育中对中小学生创造力的培42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 思维、概念、判断、推理、问题、问题解决、定势、创造力二、填空1、思维的最基本的特征是和。
2、根据思维的内容不同,可将思维分为、和抽象逻辑思维根据思维是否具有创造性,可将思维分为和3、思维的形式主要包括、和三种形式,其中是思维的最基本的单位4、一般来说,所有的问题都包含有、和障碍三个基本成分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43复习思考题5、问题解决的过程非常复杂,我国心理学界一般把问题解决的过程分为、和四个阶段6、问题解决的策略有和启发式策略两大类其中,常见的启发式策略有、等7、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有、等8、创造思维的主要特点是、和9、创造思维的过程大体上经历、和四个基本阶段10、“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封闭图形”叫“三角形”,这就是思维过程中的结果复习思考题5、问题解决的过程非常复杂,我国心理学界一般把问题44复习思考题三、辨析题 解决问题的动机强度与解决问题的效率之间成正比关系四、简答题1、简述问题解决的策略五、论述题1、联系实际分析说明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2、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复习思考题三、辨析题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