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水用钢丝网骨架塑料(聚乙烯)复合管设计方案安装手册.docx
17页给水V燃气)用钢丝网骨架塑料 V聚乙烯)复合管V钢丝缠绕网复合管)中科华飞管业V东莞)有限公司2007年1月版目录1、 总则 32、 材料 32. 1 一般规定 32. 2产品质量规定 32. 3管材管件的检验 42.4管材管件的存放 42. 5 搬运 52. 6 运输 53、 设计 53.1 压力等级和温度修正 53.2 管道布置 53. 3 水力计算 64、 施工 94. 1 一般规定 94.2 土方工程 94. 3 管道的连接 104.4 管道的敷设 115、 系统的试压与验收 115.1水压实验 115.2 管道的冲洗和消毒 12125.3 管道系统的竣工验收 1、 总则1. 1为了给水系统中正确使用钢丝网骨架聚乙烯复合塑料管 〈以下简称钢丝缠绕网复合管),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运行安全、确保质量,特制定本手册1・2本手册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室内、外埋地管道燃气、给水系统设计、施工及验收钢丝网骨架塑料〈聚 乙烯)复合管除用于给水系统、饮用净水系统和空调水系统外,也适用于化工、石油、电力、海水利用等行业 的输送管道1.3钢丝网骨架塑料〈聚乙烯)复合管应符合CJ/T189-2007的要求〈其中DEllO^l. OMpa, DE160*l. OMpa, DE200*l. OMpa三种规格管材尽管在2007标准中有定义,但经 过生产实验及多 方论证,证明其是不安全的,建议使用方慎选)•1・4钢丝网骨架塑料(聚乙烯 >复合管系统的设计、施工及验收除遵守本手册外,还应遵守现行《建筑给水 排水设计规范》〈GBJ15-88)、《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GBJ13-86)、《采暖与卫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1・5在结构变形计算时,除本手册有关规定外,尚应遵循现行的《给水排水工程结构设计 规范》的有关规定 1・6在湿陷性黄土、膨胀土、永冻土地区及地震区,尚应遵守相应规范的规定2、 材料2.1 一般规定2.1.1给水系统所选用的钢丝网骨架塑料(聚乙烯 >复合管和管件,应有质量检验部门的产品合格证,用于 生活水系统,还应具备省级卫生防疫部门的检验报告或认证文件2.1.2管材和管件上应标明规格、公称压力和生产厂商名或商标;包装上应标有标准代号、数量、生产日期 和检验代号2・2产品质量要求2. 2. 1管材和管件的外观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 管材颜色一般为黑色或者蓝色,也可根据供需双方协商决定2) 管材的内外壁应光洁平顺,不允许有气泡、裂纹、分解变色线 及明显的划伤,但允许有自然收缩引 起的细微凹坑和凸起3) 管件应完整、无缺陷、无变形;合模缝浇口应平整、无开裂电热熔管件加热组件应完好无损2. 2. 2管件规格尺寸及偏差见表 1所示〈更详细的数据请参考 CJ/T189-2007标准,在我司网站上可以下载):表1钢丝缠绕网钢塑管规格尺寸及允许偏差公称外径De 2. 4管材、管件的存放2. 4. 1管材管件应存放在通风良好、温度不超过 40 C的库房或简易棚内2. 4.2管材应水平堆放在平整的支撑物或地面上,堆放高度不宜超过 1.5m当管材捆扎成lm*lm的方捆,并且两侧加支撑物保护时,堆放高度可适当提高,但不宜超过 3m管件应逐层叠放整齐,应确保不倒塌,并宜于拿取及管理2. 4.3管材、管件在户外临时堆放时,应有遮盖物244管材存放时,应将不同直径和不同壁厚的管材分别堆放受条件限制不能实现时,应将较大直径和较大 壁厚的管材放在底部,并做好标记2.5搬运2. 5. 1管材运输时,必须用非金属绳吊装2. 5.2管材管件搬运时,必须小心轻放,排列整齐,不得抛摔和沿地拖拽2. 5.3寒冷天搬运管材时,要严禁剧烈撞击2. 6运输2. 6.1车辆运输管材时,应放置在平底车上;船运时,应放置在平坦的船舱内运输时,全部直管应设有支撑,盘管应叠放整齐直管和盘管均应捆扎、固定,避免相互碰撞堆放处不应有可能损伤管材 的尖凸物2.6.2管件运输时,应按箱逐层叠放,并固定牢靠2.6.3管材、管件运输中,应有遮盖物,避免暴晒和雨淋3、 设计3.1压力等级和温度修正3. 1. 1管材的压力等级见表5o当管道最大工作压力大于或等于 1. 6Mpa时,管件应选用与管道压力相当的中压管件。 3. 1.2管道工作环境温度一般应在 -20 C -40 C之间管道短时间工作环境或输送的介质温度允许大于40 C,但最咼不得超过 70 Co3.1.3管道输送的介质温度月平均最高温度大于 20C 2fl时,应按照表5规定以压力折减系数Vfl,最大工作压力M0P二PN*fl) o表5压力折减系数温度0 < t w20 w t w 3030w t w 4040w t w 5050w t w 6060 w t w 70压力折减系数fl10. 950. 900. 860.810. 763^2 管 道 的 布 置3. 2. 1管道应埋于地下,不宜明设如确需局部露天敷设时,应选用黑色管,并采取相应 的防护措施3.2.2管径D>200mmW道与建筑物、构筑物、电力电缆和其它管线和净距与管道埋深、施工条件等因素综合 确定,应不小于表 6的规定表6管道与构筑物、管线水平距离构筑物及管线名称水平净距离Vnrn)备注铁路坡底5.0建筑线3.0管道中线与建 <购)筑物外墙皮之间的水平距离 dw 315mm d> 315mm3. 0<1.0 )5. 0<2. 0 )中、低压煤气管1.0次高压煤气管1.5高压煤气管2.0管道树木中心1.5电力电缆1.5高压线支座1.5照明及通讯电缆3.0污水管1.5注:在采取有效措施后,上述规定可适当降低。 3・2・3管道与供热管道之间的距离,应根据供热管道在土壤中温度场的分布情况具体确定,以保证管道的土壤温度在 40C以下或短时在70C以下324管道与各类地下管道或设施的垂直净距不应小于表 7的规定表7管道与各类地下管道或设施的垂直净距名称净距〈m管道该设施上方管道该设施下方给水管燃气管0. 150. 15排水管0. 150. 20加套管电缆直埋0. 500. 50在导管内0.200.20t > 150 C0. 500. 30加套管t > 150 C热水供热管沟 蒸汽供热管沟0. 2加套管或0. 40不允许t > 280 C蒸汽供热管沟1・00加套管,套管有降温措施可低于1. 000. 2加套管3.2.6管道不宜从建筑物上面穿越,如需穿越建筑物、铁路、高速公路等,应设置钢筋混凝或铸铁套等防护措施,并取得有关部门的意见3. 2. 7管道埋设的最小管顶覆土厚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 埋设在车道下管顶埋深不得小于 0. 9m;2) 埋设在人行道下或管道支管不得小于 0. 75m;3) 埋设在绿化带下或居住区支管不得小于0・6m ;4) 在永久性冻土或季节性冻土地层,管顶应埋在冰冻线以下3. 2.8管道在其它管道上部跨越时,应按设计规定进行地基处理,当设计无规定时,可参 照《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 3.2.9管道按《室外给水设施规范》中第5. 0. 23条规定设置阀门、消火栓和排气阀3. 2. 10与管道连接的机械头应能抵抗 IS01038-1. 2. 3中规定的端部荷载3. 2.11支管、进户管与已建管道、水麦、阀门、其它材料的管道及附件的连接3. 3水力计算3. 3. 1单位长度管道沿程水头损失应按照以下公式计算:hd _ <3.3. 1. 1 )当水温为10C时,水力坡降公式:1=0.00915 <3. 3. 1.2 )式中:Q—计算流程m/sdj —管材的计算内径3. 3. 2水力计算表的使用说明1 )管道的标准水力计算表采用《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手册》 16章“塑料给水管水力计算表”〈表 16. 2-4 ) o2 )由于《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手册》“塑料给水管水力计算表”中计算内径是按 SG78-80-75PN=0. 6Mpa规格的硬聚氯乙烯管的实际内径为标准管计算内径的,与本管材内径有差别,所以在进行水力计算时,应将查水力计算所得的 1000i计算值和v值,分别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