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期现代主义课件.ppt
42页第七讲 后期现代主义后期现代主义课件背景:后工业社会:以科学技术和信息为基础文化工业化、艺术商品化理论基础:存在主义哲学 结构主义理论、解构主义 世界是荒诞的,文学是无意义的后期现代主义课件一、现代主义文学在摒弃传统文学后试图建立自己的规则和范例,后现代主义文学是“反文学”二、现代主义作家在非理性的背后仍然追求崇高、神圣和意义,后现代主义不再追求任何终极价值三、现代主义把世界仍然看作一个整体,后现代主义把世界看作一个碎片四、现代主义文学的精英意识使它和通俗文学泾渭分明,后现代主义文学大众化、通俗化、商品化五、将前期现代主义文学的写作原则推向极端,“非文学性”,风格是冷漠后期现代主义课件存在主义文学: 产生于存在主义哲学基础上,二战前产生于法国,后广泛盛行没有共同的纲领基本主题是,世界和人的存在是荒诞的;人的存在先于本质;人在荒诞的境遇中自由选择代表作家有:法国的萨特、加缪、波夫瓦,美国的诺曼·梅勒等后期现代主义课件存在主义文学代表作家作品•萨特:•小说:《墙》《恶心》《自由之路》 •戏剧:《禁闭》《苍蝇》《地狱就是他人》《供顺的妓女》《死无葬身之地》《肮脏的手》《魔鬼与上帝》 后期现代主义课件 萨 特后期现代主义课件生平:1905——1980,法国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存在主义哲学和文学的主要代表。
两岁丧父,随母居住外祖父家,受到良好的启蒙教育1928年巴黎高等师范学院毕业,第二年全国哲学教师资格考试第一名,结识波伏瓦后赴德国研究胡塞尔现象学和海德格尔存在主义哲学并开始创作二战期间曾被俘,因眼疾获释后期现代主义课件创作:三十年代中期开始陆续发表作品:1936年,哲学著作《影像论》1937年,短篇小说《墙》在《新法兰西评论》发表,纪德“可寄厚望于作者”1938年,中篇《恶心》战争期间,动手创作《理智年代》和《存在与虚无》1945年,创办《现代》杂志后期现代主义课件哲学著作:1943年,《存在与虚无》1946年,《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懦夫是自己造成的,英雄也是自己造成的但对懦夫来说,始终存在不再是懦夫的可能性,英雄也始终存在不再是英雄的可能性重要的是始终承担责任,而不是由一个特殊情况,一个特别的行动来决定你的终生1957年,《马克思主义与存在主义》1960年,《辩证理性批判》后期现代主义课件小说:《墙》《恶心》:一旦我失去了目的,世界便没有意义可言了 从纯文学观来看,这是我写的最好的书”《自由之路》:包括《理智年代》《延缓》《心灵之死》后期现代主义课件萨特的哲学观:“存在先于本质” “人的自我选择”“自在的存在”“自为的存在”萨特的文学观:写作,是作者对读者的自由发出召唤。
文学是一种“介入”后期现代主义课件代表作《禁闭》(《他人》):加尔森:被处决的逃兵伊内丝:同性恋者艾丝黛尔:色情狂艺术特征:题材的荒诞性;境遇的极限性;哲理的深刻性后期现代主义课件 “我想通过荒诞的形式指明自由对我们的重要性,即以行动改变行动的重要性不管我们处在什么样的地狱圈内,我想我们都有砸碎地狱圈的自由如果有人不这么做,他们就是自愿呆在里面,归根结底,他们自愿入地狱后期现代主义课件加 缪后期现代主义课件生平:1913——1960,出生于法属殖民地阿尔及利亚,40年代移居巴黎,参加抵抗运动,后专事写作出身贫寒,父战亡,母女佣1930年入阿尔及利亚大学主修哲学二战前后感于战争的屠杀和暴力,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1935年加入共产党,1937年被开除后主编各种报刊1944年,巴黎解放后,《战斗报》公开出版,发表大量社论1947年专心从事写作后期现代主义课件创作:大量社论收入三卷本《时文集》1937年散文随笔集《反与正》和《婚礼集》,洋溢着“地中海精神”1942年发表中篇小说《局外人》和哲学随笔《西绪弗斯神话》1947年发表《鼠疫》1951年政治哲学随笔《反抗者》。
后期现代主义课件40年代,加缪创作了几部阐发“荒诞哲学”的剧本1944年《误会》、《卡利古拉》1948年《戒严》1950年《正义者》1956年中篇《堕落》1957年短篇集《流亡和王国》遗稿《第一个人》1994年整理出版后期现代主义课件1957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因为他杰出的文学作品阐明了当今时代向人类良知提出的各种问题”,“一种真正的道义的介入推动他大胆地、以全部身心谋求解决生活上的各种根本性的重大问题”后期现代主义课件代表作《局外人》主人公:莫尔索——”当代英雄”加缪:“无任何英雄行为而自愿为真理而死的人后期现代主义课件“谁心里也明白,生活是不值得去度过的说老实话我也不是不知道三十岁或是七十岁死都没有什么大关系,因为三十岁死也好,七十岁死也好,别的男人和别的女人照样会继续活下去,而且通过几千年也还是如此没有比这个更清楚的了反正,我需要死,那么,现在死和再过二十年才死,有什么分别呢?既然需要死,那么怎么死和什么时候死,都是次要的问题,这不是很明白吗?”后期现代主义课件荒诞派戏剧:二战后产生于法国,后流行于其他国家的戏剧流派荒诞戏剧化、戏剧荒诞化主要特点是:揭示了世界、人的处境和人自身生存的荒诞性;丢弃了传统戏剧的基本规律;以破碎的舞台形象代替性格鲜明的人物,以语无伦次的“梦呓”代替机智的对话等。
是存在主义思想在舞台上的变体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尤奈斯库和贝克特,热奈,阿达莫夫,英国的品特和美国的阿尔比后期现代主义课件荒诞派戏剧代表作家作品:贝克特:《等待戈多》《剧终》《哑剧》《克拉普最后的录音带》《啊,美好的日子》《俄亥俄即兴之作》 小说:《莫瓦罗》《马龙之死》《无名无姓的人》 尤涅斯库:《秃头歌女》 《椅子》 《犀牛》 后期现代主义课件 贝 克 特后期现代主义课件生平:1906——1989,出生于爱尔兰首府都柏林父亲建筑工程估价员,母亲法国人1927年毕业于都柏林三一学院,获法文和意大利文学士学位1928年至1930年任巴黎高等师范学院英文教师,结识了现代派作家乔伊斯并翻译其作品,深受影响后回到都柏林三一学院教授法文,并研究笛卡尔哲学,获硕士学位1938年后长期定居巴黎后期现代主义课件创作:贝克特同时使用英语和法语写作,早期用英语,后期主要用法语他一生的作品有长篇小说《莫菲》《瓦特》《莫瓦罗》《马龙之死》《无名无姓的人》《依然如此》等,短篇小说集《故事和无意义的片断》剧本有《等待戈多》《剧终》《哑剧》《克拉普最后的录音带》《啊,美好的日子》《俄亥俄即兴之作》《摇椅曲》《来和去》等。
广播剧《失败的人们》《尸骸》《语言与音乐》及电视剧《喂,乔》1969年,“由于它的作品以一种新的小说与戏剧的形式,以崇高艺术表现人类的苦恼”,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因爱尔兰拒绝承认他是国民,又未有法国国籍,出版商代为领奖后期现代主义课件创作以《等待戈多》为界,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小说,后期戏剧23岁论文《但丁、布鲁诺、维克、乔伊斯》在通向我所渴望无字文学的道路上,受到某种形式的唯名论者的讽刺是必经阶段1935年完成,1938年发表《莫菲》,长篇哲理小说主人公莫菲“精神衰弱的唯我主义者”1947-1950,三部曲《莫洛瓦》《马龙之死》《无名无姓的人》《莫洛瓦》是贝克特第一部法语小说,也是他最重要的小说后期现代主义课件戏剧:《剧终》《等待戈多》《啊,美好的日子》代表作《等待戈多》两幕剧,共出场五个人物两个老流浪汉:爱斯特拉冈(戈戈)和弗拉季米尔(狄狄)后期现代主义课件后期现代主义课件西方评论界对戈多有各种解释有人说戈多就是上帝,因为戈多(Godot)是由上(God)一词演变而来的,有人说,波卓就是戈多,因为在剧本的法文手稿中,波卓自称戈多有人认为,戈多这一人物同巴尔扎克的一个喜剧剧本《自命不凡的人》有关,该剧中有一个众人在谈论但始终没有出场的神秘人物戈杜(Godeu)。
另一些认为,戈多是一种象征,代表了生活在惶恐不安的西方社会中的人们对未来的若有若无的期盼后期现代主义课件英国剧评家马丁·埃斯林《论荒诞派戏剧》中说:“这部剧作的主体并非戈多而是等待,是作为人的存在的一种本质特征的等待在我们整个一生的漫长过程中,我们始终在等待什么;戈多则体现了我们的等待之物——他也许是某个事件,一件东西,一个人或是死亡此外更重要的事,我们在等待中纯粹而直接地体验着时光的流逝当我们处于主动状态时,我们可能忘记时光的流逝,于是我们超越了时间;当我们纯粹被动地等待时,我们可能面对时间流逝本身后期现代主义课件 尤奈斯库后期现代主义课件生平:1909——1994,欧仁·尤涅斯库,罗马尼亚裔法国作家,荒诞派戏剧的主要创始人和代表作家之一尤涅斯库的父亲是罗马尼亚人,母亲是法国人,他出生在罗马尼亚,幼年随母亲迁居巴黎,在法国乡间度过一段美好时光,使他终身难忘,看作“失去的天堂”后回到罗马尼亚,和重组家庭的父亲生活,家庭的破裂给他的精神投下浓重的阴影,日后创作中常以夫妻间的隔阂为题材1994年3月29日,以84岁高龄逝世于巴黎,葬于蒙马特高地 后期现代主义课件创作:中学时代开始发表诗歌和评论。
1929年进大学学习法国语言文学,1938年获奖学金赴法国攻读博士,从此定居法国1949年创作、1950年首演《秃头歌女》最后只有三个人坚持看完该剧是尤涅斯库的处女作,也是荒诞派戏剧诞生的标志后来相继写了《上课》《椅子》等十多部剧作,逐步确立了他在剧坛上的地位,1956年的《椅子》大获成功后期现代主义课件从1957年起,尤涅斯库的创作进入第二个高潮《非雇用的杀人者》《犀牛》《空中行人》《国王正在死去》《提旅行箱的男人》等作品,涉及主题更加多样,艺术手法也更为丰富《犀牛》根据作家一短篇小说改编,为他获得了国际性声誉1973年,唯一一部长篇小说《孤独者》,改编成剧本《这绝妙的混乱》理论著作《意见与反意见》《在生活与梦想之间》随笔散文集《零星日记》《过去现在 现在过去》《发现》《解毒剂》等后期现代主义课件荒诞派戏剧:“荒诞”一词来自于拉丁文surdus(耳聋)演变而来,用来指音乐中的不谐调音后来引申为“不合道理和常规,含有不可调和的,不可理喻的、不合逻辑的”意思尤奈斯库说,不是任何社会制度使我感到荒诞,而是人本身任何社会制度也不能把我们从生的痛苦和死的恐惧中拯救出来荒诞派剧作家所表现的主题和思想都属于悲剧的范畴,但他们从来不用悲剧的形式来完成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而是采取一种戏谑的态度将这些喜剧化。
荒诞派戏剧家关注的是人类生存状态这一严峻的问题,因此弥漫着浓郁的悲凉之雾如贝克特笔下一个人物所说:再没有什么比不幸更可笑的了尼采:何以人是唯一能笑的动物,恐怕这个道理要算我顶明白了因为只有在他受苦受到如此恶毒时,才无可奈何地发明了笑后期现代主义课件它是对某些存在主义和存在主义之后的哲学概念的艺术吸收,揭示了世界、人的处境和人自身的生存状态的荒诞性;世界是荒诞的,人生没有意义,人的异化,人与世界的隔膜,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疏远,这些仍然是荒诞派戏剧的主题与存在主义文学不同的是:存在主义作家是以传统的理性手法来表现非理性的内容:戏剧有完整而合乎逻辑的情节,真实可信的人物形象,严谨雄辩的语言而荒诞派戏剧则不然它突破了传统戏剧的一切基本规律,完全丢弃了传统戏剧中必不可少的情节和结构,以破碎的舞台形象模糊的背景代替性格鲜明生动的人物,以荒诞的甚至语无伦次的“梦呓”代替传统戏剧中机智的应答和犀利的对话等以象征、寓意、夸张、非逻辑的片断场面,取代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结构;后期现代主义课件代表作《秃头歌女》《秃头歌女》是一部典型意义上的“反戏剧”反情节”:没有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更没有步步展开的戏剧矛盾;“反人物”:剧中人虽然有名有姓,但没有明确的身份,更无鲜明的性格;“反语言”:全剧是空洞、无聊、紊乱、自相矛盾的台词,剧名也是,剧中并无一个“秃头歌女”出现,只是在排练时一名演员错把金发女教师说成了“秃头歌女”,剧作家拍案叫绝,当即决定以此为剧名。
后期现代主义课件作者:“在这个剧本中,正是通过深入日常的平庸生活,把那些日常语言最滥用的口头禅夸张到极点的办法,来表现我觉得整个生活都沉浸在其中的其特性悲剧的与闹剧的,散文的与诗的,现实主义的与空想的,日常的与不平凡的,也许正是这些矛盾的成分构成了戏剧建筑物的基础后期现代主义课件黑色幽默: 六七十年代流行于美国的文学流派基本特征是:思想上受存在主义影响,关注现实,对现实的荒诞有一种深沉的痛苦和恼怒带有悲剧色彩的喜剧代表作家有约瑟夫·海勒,冯尼古特和约翰·巴斯唐纳德·巴塞尔姆:”拼贴原则是20世纪所有艺术手段的中心原则后期现代主义课件黑色幽默代表作家作品•约瑟夫·海勒: 《第二十二条军规》•《天晓得》《可不是闹着玩的》《给他拍张照》《最后一幕》 •冯尼古特 :《五号屠场》 《猫的摇篮》《上帝保佑你,罗斯瓦特先生》《冠军的早餐》《蓝胡子》《时震》《没有国家的人》《茫茫黑夜》 后期现代主义课件魔幻现实主义文学: 形成于拉丁美洲,六十年代取得辉煌成就将印第安人的传统观念和拉丁美洲的神奇现实熔为一炉特点是:题材来源于现实生活,但大量引入超自然的力量,具有鲜明的民族色彩和广泛的群众性。
代表作家有:哥伦比亚的马尔克斯,危地马拉的阿斯图里亚斯,古巴的卡彭特尔,墨西哥的胡安·鲁尔弗后期现代主义课件魔幻现实主义•马尔克斯:《百年孤独》《一件事先张扬的凶杀案》《霍乱时期的爱情》《迷宫中的将军》•胡安·鲁尔福 :《佩德罗·巴拉莫》•博尔赫斯:《交叉小径的花园》 后期现代主义课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