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音位.doc
3页第六讲 音位(★第三节 音位)[主要参考书目]音位学概论 克拉姆斯基,1993 特鲁贝茨柯依《音位学原理》 一、什么是音位音位是某一种语言中能区分词的语音形式的最小语音结构单位音位是现代语言学语音部分最核心、最重要,也是最敏感的一个范畴,很多著作都避免给它下定义,教材(P70有)也不例外,为方便掌握起见,这里引用国际语音学协会曾用过的一个定义:“某种语言里不加分别的一族相关的声音叫一个音位”(语言学百题P191),理解为:某种语言中能够区别意义(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一组有关的声音的最简单的语音单位称作这个语言的音位,按照过去一些教材较通俗的说法:音位就是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具体说明如下:A:区别意义标准,凡能区别意义的,属非同一音位,反之为同一音位,如普通话“霸”/pa/,读作/ba/,虽不尽标准,但不引起意义差别,/p/、/b/同一音位,/t’an/贪)、/tA/(他)、/tan/(汤)的/a/、/A/、/a/(前后语境音素决定各用三个音素,解释在舌位图上标出)可互换,可能拗口,但无意义差别,属同一音位相反,如/tan/-/tan/中/t/、/t/引起意义差别,不能互换,非同一音位,为两个音位,虽差别甚微。
B:是最小的语音单位,语音单位有不同的层次,小到音素,大到音节,言语链等,音位必须是最小的单位,即不能再切分的单位,如/tA/-/tan/,有/A/和 /an/的不同,/A/不能再切分,而/an/可切分为/a/和/n/,只有如此切分并确信不能再切分时,/A/、/a/才能是同一音位,道理很简单,如不切分,/A/-/an/因不同,/A/-/ai/也不同,就难说清不同的和可以相同的究竟是谁C:音位总是属某种特定语言和方言的,没有抽象的超语言和方言的音位,美语room/rum/是朗 酒,而Ruhm/ru:m/是“名声”,/u/、/u:/是两个不同的音位,前面说汉语“霸”可读作/pa/-/ba/、/p/-/b/同一音位,但俄语πaπka/pa/ka”“棍儿”不能读作/ba/ka/(清地)Qa ka,反而把 读作/pa/ka/还可以,汉语“霸”却不能读作/pa/,方言也是如此(临夏、宁夏)D:一般说,一个音位包含不止一个音素,多数情况下如此,如普通话/p/、/b/同一音位,就含两个音素/t/ 、/d/亦然,前面俄语/p/、/p/,美语/u/、/u:/都是,由此可以理解前面定义所说“一族”相关的声音,这些属于同一音位的可以互换的音称为同一音位的音位变体,所有音位变体的集合才叫音位,犹计算机的(存储)单元。
E:音位的系统性,每种语言都有自己的音位系统,如汉语的音位系统为:八个元音音位,二十二个辅音音位,四个调位,共34个音位,构成汉语普通话的全部区别性发音,英语呢?§2.2.3.2确立音位的方法---替换教材P70,注意,坚持同一语言和方言、区别意义,最小三个原则,教材“具有最小对立性差别”的“对立性”即不相容,不能混淆,而这里的“对立性”、“相容”、“混淆”的标准就是区别意义注意:教材说“区别语音形式”之说可能欠妥,事实上,音位是不考虑语音形式的,恰恰相反,是有意忽略语音形式,这可以用Saussure的价值观来解释清楚,教材的这种说法与编者之一的一篇文章《评Saussure的语言观》有关,其实是一种误会,是两个层次的问题,不当混为一谈 ★二、单位的对立和互补 “对立”是鉴别一个音素能否成为一个音位的最根本的原则互补”是对“对立”原则的补充 ● 三、音质音位和音质音位 ★ 四、音位和音位变体 处于互补关系之中而在音质上又比较相似的各个不同的音素是同一音位的不同变体弄清楚音位和音位变体的关系音位变体(P70)allophone 定义见教材P70,事实上,变体是对音位进行精确描述的结果,用来记录这种结果,就引进了宽式音标和严式音标。
A:条件变体,只所以有条件(条件就是互补分布),就是因为音位总要出现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之中,所以Hartman 说“语言环境决定音位变体”,分析教材P71/a/的五个变体与语境的关系,又如美语[1]在元音前发音前些,清晰些,记作[1],如Lamp(灯)、Light(光)即此,在辅音前或词尾则后些,混些、记作[I],如old ,table 即此B. 由弯体{P72}即音质有差别,但言语社团忽视这差别,例见教材音位与音位变体的关系(略)音段音位和超音段音位复习音质、音强、音高、音长、说明,前面的音位都是从音质角度划分,故叫音段音位,而从音高、音长、音强角度也能区别意义的叫超音段音位,这里所谓音段,就是用切分手段处理后的最小单位,这在前面讲如何确定音位时就讲明,而超切分音位是未被切分成最小单位,所以国外也称为“超切分音位”,它区别意义的不是音段中具体某个音素的差别,而是强调整个音段的相对不同,如调位指的音节的整个声音变化,轻重音指的是音段的相对强弱,长短音指的是相对长短变化,余见教材P73略第四节 音位的聚合 一、音位的区别特征具有区别音位作用的发音特征构成区别特征音位的区别特征,distinctine featuse distinctine featuse指将一个语言单位和另一个语言单位区别开的特征,这术语言要用于音位学(phonology),其中音位即可以依据区别性特征下定义,就是说,音位描写依据就是其区别特征,教材P75/Ph的分析就是这个意思,zos后期的布拉格学派(Praguo School就是这样依据区别特征给音位下定义的,如/d/定义为齿龈音+塞音+浊音。
SOS雅可布逊(R.Jackobon )和哈勒(M Hallo)从频谱阅读出的声学标准确立区别特征,分为响音特征(元/非元、辅/非辅;鼻/口/;受阻/非等等),紧张程度特征(紧张/松弛);音调特征(平/降;升/非升等),当代Chomsky and Hallo又有重要修正,但所有这些努力,都是为了如何区别并描写音位 确立区别特征一般用的二元偶分法确定或描写音位,是总和区别特征的过程,可以用图示,如教材P76 ● 二、聚合群具有同一区别特征的各个音位构成一个聚合群聚合群之间具有平行、对称的结构特点双向聚合和单向聚合聚合的Paradigmatic 对我们应是一个熟悉的概念,指可以在一个语言结构占据某个相同位置的形式之间的垂直关系,如:He walks SlowlyQuicklyAs fast as he canHome音位作为一个语言形式,在语音结构中同样存在聚合关系,每个音位具有独自的区别特征,使之具有个性,与别的音位区别开来,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通过与之有相同的区别特征与一些音位相联系,聚合成群例如/P/在普通话音位中的区别特征是(P76表6)双唇+非齿+非软腭+不带音+口音,简化地说是双唇,不送气清塞音,/P/同时处于两个聚合群,从部位说它是双唇聚合群/P p’ m/成员①;从方法说P t k② p t k②第五节 音位的组合 ★一、音节 在由音位组合构成的结构中最重要的就是音节。
划分音节标准的紧张说汉语音节结构的特点● 常见的语流音变现象主要有同化、异化、换位、弱化和脱落语言学名著简介: 特鲁贝茨柯依《音位学原理》 《音位学原理》是特鲁贝茨柯依的一部未完成的著作,由雅科布逊整理后于1939年发表在《布拉格语言学会论丛》第7卷上这是音位学的一本经典著作特鲁贝茨柯依指出:音位是语言中最小的语音单位,在语言系统中起主导作用的,并非音本身,而是能分辨意义的对立,音位体系是能用以区别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音位对立体的综合为了说明对立的重要性,特鲁贝茨柯依从语言系统的角度,从对立的两个相关成分的逻辑关系的角度以及根据辨义范围的大小,对音位进行了详尽的分类,其中影响较大的有: (1) 偶项对立(Bilateral Opposition),指某一语言中独具某一特征的一对相关成分之间的对立,如/t-d/是德语中唯一的一对齿塞音 (2) 正负性对立(Privative Opposition),指在某一特征上两个成分处于此有彼无的对立关系,如"浊音/清音","鼻化/非鼻化" (3) 成比性对立(Proportional Opposition),指其所处的对立关系也适用于同一语言体系中其他的一些对立成分,如捷语/p-b/之间的清浊对立,也是/t-d/,/k-g/之间的对立关系。
(4) 可中和对立(Neutralizable Opposition),指在一定语音位置上可以失效的对立关系,如捷克语浊辅音音位在词末尾读作清音,失去区别作用 在此书中,除"对立"之外,与音位这一基本概念相关的重要概念还有"音位的变体","超音位"等等,同时,对重音,音高,语调,音渡等"节律特征"也有一定的分析 《音位学原理》的理论并非十分完善,出版后马泰修斯就批评此书过于繁琐但是,这是一本奠基性的音位学著作,它所阐述的基本原理是在分析百余种语言的语音系统之后总结出来的,基础扎实,立论可靠,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这本著作讨论了音位学中各个层次的主要问题,而且它所确立的方法、术语、概念(如对立,标记项,中和等),今天已被广泛使用,并推广到了语法,词汇,修辞和标准语理论的研究领域,对世界各国的音位研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连不赞成布拉格学派的哈里斯都说:"决不应贬低特鲁贝茨柯依这部先驱性著作的价值"目前,此著作除德语单行本外,已有法,俄和英等通用语种的译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