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浙江高等教育发展情况简介.doc

15页
  • 卖家[上传人]:宝路
  • 文档编号:23622940
  • 上传时间:2017-12-0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83.51KB
  • / 1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浙江高等教育发展情况简介浙江省教育厅(2009 年 9 月 26 日).浙江百姓素以“耕读传 家” 为荣,有着良好的教育 传统自古以来,浙江的土地上成长了一大批人才,在中国见诸经传的文化名人中,浙江籍的约占 1/6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两院” 院士(学部委员)中,浙江籍的 约占 1/5但是,近现代以来,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是,浙江的文化名人大多必须离开浙江求学或工作,才得以功成名就从鲁迅到茅盾到郁达夫等,莫不如此这也许与浙江高等教育发展一直比较落后的现状互为因果但是,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近几年来,浙江已成为吸引各方人才的热土,这同样与浙江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现实是分不开的教育与经济的良性互动,在浙江的实践中获得了印证下面,我简要介绍一下建国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浙江高等教育的发展情况一、浙江高等教育 60 年发展脉络建国初期,浙江教育事业百废待兴,基础极为薄弱新中国成立前期,浙江全省仅有高等学校 4 所(分别是国立浙江大学、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省立浙江医学院和教会办的之江大学),在校生 3122 人,全省每万人口中大学生数仅为 1.49 人而且仅有的 4 所高校均集中在杭州,其他地市均没有高等学校。

      21952 年,浙江省成立高等学校调整委员会,在教育部统一部署下对高校进行院系调整到 1957 年,全省共有高校 8所,在校本专科生 12348 人,教职员工 3727 人受“ 整 风反右 ”、“大跃进”和“ 教育革命”等“左” 倾思潮和运动的干扰,到 1960 年,全省高校激增至 50 所,在校学生猛增到 3.13 万人高校的超速发展,既超越了国民经济的负担能力,也违背了教育事业的发展规律1961 年起,我省对高等教育事业再次进行调整,到 1963 年,全省高校减至 12 所,在校生减至 1.91 万人但在调整中也存在高等学校压缩过多的问题,给我省后来的高等教育发展带来了一些影响文化大革命” 给浙江的高等教育事 业带 来惨重的损失:从 1966 年到 1969 年全省高校连续 4 年停止招生;1970 年虽然恢复招生,但实行工农兵学员“上大学、管大学、改造大学” ,不仅教育质量下降,学生数量也大幅度下降1971 年高校在校生仅 2959 人,低于 1949 年的水平,1976 年在校生回升到10369 人,也低于 1957 年的水平全省平均每万人口拥有普通高校在校学生数,1965 年为 5.6 人,1970 年下降到 0.94 人,1976 年也仅为 2.83 人。

      1976 年以后,全省以恢复高考制度为契机,逐步整顿高等教育秩序1978 年 3 月全省高校录取新生 14241 人,同年恢复招收研究生 321 人至 1984 年,全省高校已从 1978 年的 20 所发展到 27 所,本专科在校生数由 2.4 万余人提高到4.5 万人;招收研究生 443 人1985 年,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后,浙江教育进入了全面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省委、省政府相继3实施“科教 兴省” 、“教育强省”战略,教育事 业进入改革与开放、发展与提高的新阶段但是,与经济发展水平相比,全省高等教育资源仍严重不足到 1998 年,全省高等学校只有 32所,普通本专科在校生只有 12.35 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只有 8.96%,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高考录取率只有 35%,形成了“ 千 军万 马过独木 桥” 的困境1999 年 7 月,浙江省委、省政府果断作出了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决策,其中重要举措就是集中力量建设高教园区从 2000 年 11 月杭州下沙高教园区打下第一根桩开始,到2007 年,全省相继建成了下沙、滨江、小和山、宁波、温州和浙大紫金港六大高教园区全省其他不在高教园区的 40 余所高校也实施了新建、迁建或扩建工程。

      全省高校面貌焕然一新同时我省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办学,1984 年成立全国第一所民办高校——浙江树人大学,1999 年开始依托本科高校举办独立学院还积极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于 2005 年 5月成立了全国第一所中外合作举办的宁波诺丁汉大学2001年,我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就达到 15%,比全国提前一年进入大众化阶段目前,全省普通本专科在校生已超过 83 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 40%下面这张建国以后高等教育在校生变化图,可以从一个方面看到我省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4二、浙江高等教育的主要成就浙江高等教育的发展与经济社会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快速发展为高等教育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样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为经济社会建设提供了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概括而言,我省高等教育工作的主要成就有:1、迅速扩大了高等教育容量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省主要通过以下措施实现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兴建六大高教园区从 1999 年至 2007 年,全省基本建成杭州、宁波、温州等六大高教园区,累计完成投资近300 亿元,建成校舍面积 1025 万平方米,安排 36 所高校、37万名学生入驻。

      高教园区的建成,全面改善了浙江高校的办学环境和条件——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1999 年始,我省着眼于“浙江制造 ”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高起点、高标准建设一批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我省规定,凡新建高职院校都必须按规模不低于 3500 人、一般达到 5000 人的要求进入高教园区或5择址建设新校区全省陆续新建了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45 所,校均占地 529 亩,校均投资 2 亿元以上到目前为止,已有6 所国家级示范性高职院校,20 所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和 2所重点培育高职院校,去年还有 2 所民办高职院校升格为本科,今年又新批准筹建了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鼓励发展民办高等教育我省民办高等教育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独立设置的民办普通高校,现有 12 所,其中民办本科院校 3 所,民办高职 9 所二是独立学院1999 年,我省积极探索利用本科院校的优势、通过引进社会力量组建独立学院目前,全省共有独立学院 22 所,其本科招生、在校生数分别占到普通本科招生、在校生总规模的 33.5%、35.4%全省民办普通本专科(含高职)招生、在校生规模均占到普通本专科招生、在校生总规模的三分之一强——大力发展多种类型的高等教育。

      我们通过成人高等教育、远程教育、自学考试、广播电视大学等形式,多方位满足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需要目前成人高等教育在校生已发展到余 30 万人,为 1978 年的 189 倍有远程教育在校生 4 万余人全省每年还有近 200 万人次参加各类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证书自学考试通过以上措施,我省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并正向普及化阶段迈进全省现有普通高校 78 所(含筹建 1 所),昔日的袖珍大学普遍发展成为万人大学杭州、宁波、温州形成了三大高教中心,其他设区市基本形成“一本一专” 或“一本多专”的高校 设置格局 高考录取率每年保持在 70%以上,今年普通高考录取率达到了 82.5%,我省已从总体上解决了6人民群众上大学难的问题表一:1998-2008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普通高考录取率统计表项目 年份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浙江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8.96 11.45 13 15 20 25 30 34 36 38 40全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9.8 10.5 11.5 13.5 15 17 19 21 22 23 23.3浙江省普通高考录取率% 35 48 60 70 73 76.5 76.6 71.4 71 72 75全国普通高考录取率% 36 48 53 57 59 60 65 60 55 56 57表二: 2008 年普通高校校数分类(单位:所)大学 学院 独立学院 专科 高职按办学类型分11 19 22 4 43部属 省属 市属 民办高校及合作办学按隶属关系分(不含独立学院)2 38 24 13表三:2008 年普通高等教育招生、在校生分 类招生数在校生数类别 人数 所占比例 人数所占比例(% )研究生 13691 4.9% 35812 4.1%本科 129863 46.5% 466909 53.8%专科 16166 5.8% 49596 5.7 %按办学层次分高职 119667 42.8% 315719 36.4%公办 196622 70.4% 593805 68.4%按办学体制分民办 82765 29.6% 274231 31.6%7表四:浙江高等教育关键性教育指标数值变化1949 年 1957 年 1978 年 2008 年普通高校数 4 所 8 所 20 所 77 所普通本专科在校生数 3400 人 12370 人 2.4 万人 83.22 万人每万人普通本专科生数 1.49 人 —— 6.4 人 163 人普通高校专任教师数 —— 1816 人 —— 4.78 万人2、有效提高了教育质量。

      在高等教育大发展过程中,我们注重两手抓,一手抓规模、一手抓质量——从 2000 年开始,连续实施“新世纪高等教育质量和水平工程” ,促进高校深化教学改革开展了“2+2” 培养模式改革试点,试行了第二专业、学分制、弹性学制、主辅修课程等改革举措,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还利用高教园区资源集中的优势,积极推进资源共享、师资互聘、课程互选、学分互认,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从 2005 年开始,在每年投入 2000 万元建设 200 个重点学科的基础上,省政府每年投入 1 亿元重点建设 20 个“重中之重 ”学科,投入 330 万元建设 11 个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努力打造一批学科高峰2008 年,又增列了重中之重学科和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每年投入 1 亿元建设 20个重中之重学科,每年投入 600 万元建设 10 个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大投入促进了大提高,我省高校一些学科水平已居全国同类学科前列——以教学评估为抓手狠抓教学质量在教育部组织的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我省高校取得了本科 13 优 8 良 1 合8格,高职院校 26 所优秀的成绩在高校逐步建立了教学业绩考核、教学质量巡视等制度,还把部分事业经费拨款与高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直接挂钩,引导高校切实将中心工作转移到教学上来。

      狠抓教学质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十五” 以来,全省已有 7 所高专升格为本科院校,6 所学院更名为大学,6 所高职院校跻身全国示范性高职行列目前已建有获得博士授予权的高校 8 所,博士点 277 个;硕士授予权高校 16 家,硕士点768 个3、培养和集聚了一批人才高等学校一方面培养了一大批经济社会建设的有用人才,另一方面也成为吸引集聚人才的重要阵地——高校向社会输送了一大批高层次创新创业者恢复高考制度 30 年来,全省已累计录取了 200 余万名大学生,这些人许多成为我省创新创业的生力军——高校形成了一支高素质师资队伍我省以培养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的为重点,逐步构建起包括“钱江学者(省特聘教授)引进计划”、“中青年学科(专业) 带头人培养计划”、“高校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 高校青年骨干教 师国内研修计划” 等在内的多层次 师资培养体系目前全省高校有专任教师 4.8 万人,其中高职称教师占 39.3%,硕士以上学位占 57.1%其中浙江大学教师队伍中高职称教师占 75.7%,硕士学生以上教师占 86.6%——高校集聚和吸引了一批拔尖创新人才高等学校是人才的高地,对于集聚拔尖创新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

      至92009 年 9 月,我省高校共有院士 25 名,中央“” 入选 12 人, “ ”特聘教授 48 人、讲 座教授 15 人, “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 选 76 人,浙江省特级专家 35 名,浙江省钱江学者特聘教授 44 名4、产出了一批科。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