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旅游者摄影心理初探.docx

19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300594342
  • 上传时间:2022-05-30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41.34KB
  • / 1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旅游者摄影心理初探    戴光全 陈 欣[Summary]旅游者常常通过照相机镜头表达自己的旅游欲求,行使其“观看者”和“拍摄者”的权力,表达他们对旅游目的地的理解和认知,以及对旅游目的地的人与物,甚至照片阅读者的欲求本文以互联网为基础作资料收集,以旅游照片为研究资料,使用内容分析法,从照片内容和表现形式等方面,对旅游者摄影行为的心理特征、对拍摄对象及阅读者的态度进行研究文章的目的是通过个案研究,为旅游者摄影行为的心理分析提供有益尝试[Key]旅游者;摄影行为;旅游照片;内容分析[]F59[]A[]1002—5006(2009)07—0071—071引言犹太籍女摄影师黛娜·阿波斯(Diane Arbus)曾说:“照片是关于秘密的秘密,照片告诉你越多,你知道的就越少”作为一个拍摄者,她说她只害怕自己的内心世界,从不害怕外在的世界照片是拍摄者内心世界的秘密,无论他/她有意或无意将他,她的秘密藏匿或显现于照片之中西方学者常将摄影行为与窥视欲联系在一起,研究者透过照片窥视拍摄者的内心世界旅游者和摄影者,都是世界的凝视者,旅游和摄影一样,都是一种“观看者”与“被观看者”的关系只不过比起单纯的“观看”,摄影者还是一个叙事者。

      可是在今天,很少有旅游者会在旅游时不携带相机因此,旅游者常常通过照相机镜头“行使其‘观看者和‘拍摄者的特权,表达他们对旅游消费对象的理解和认知,甚至欲求”今天,旅游者已不满足于通过照相机收集客观真实的影像证据,他们进行“自我叙述”和“自我认同”的欲望在现代社会中显得越来越强烈影像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快门按下即被留存的真实瞬间,如同绘画,照片实际上也是一种对自己所认识到的世界的主观解释旅游者不再单纯以“发现者”的态度记录旅游目的地,而是在旅游经历的任何场景中自由抽取他们所需要的元素进行拍摄,表达真实背后他们的观点和认知正是由于旅游照片包含旅游者相当高程度的主观色彩,通过分析这些照片,便可对旅游者的摄影心理窥探一二旅游照片蕴含极多的信息:拍摄对象、拍摄角度、远近、构图、焦距、光线……不同的照片都是不同的旅游者对这些元素的选择和运用,这些元素为分析形形色色的旅游者在拍摄瞬间的心理状态提供了丰富的研究素材这些照片好比镜子,既映出了镜头前的人、事、物,也映出了镜头后的旅游者本身本文以旅游照片为研究资料,采用内容分析法对照片进行解读,以个案研究为基础,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对旅游者摄影行为的心理特征、摄影者对拍摄对象和阅读者的态度进行研究。

      在此之前,先对西方学界关于旅游者摄影行为的研究及主要观点进行简要的叙述2西方学界的相关研究和主要观点迄今为止,西方学者对旅游者的摄影行为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现有文献主要从精神分析学、社会心理学、美学、人际传播学、跨文化交流等相关理论和研究视角,对旅游者的摄影态度和行为进行阐析就旅游摄影行为的实质而言,西方学者主要归因于这几个动机:“窥视欲”、影像的“记忆”与“证明”、“自我叙述”及“自我认同”其中,窥视欲先于相机的发明,源于人们的“目欲”(即视觉的欲望);影像记忆及证明是旅游者摄影的基本动机;而构建自我认同和实现自我叙述则是旅游者进行摄影的主要动因2.1视觉的欲望——窥视欲西方学者对“视觉”的研究由来已久1910年,弗洛伊德在一篇讨论“由心理引起的视觉障碍”的文章中,将视觉与性本能联系在一起女性主义评论家穆尔维在《视觉快感与叙事电影》一文中发展了弗洛伊德的观念,在她看来,电影所提供的首先是一种视淫(seopophilia,即观看的快感)美国批评家苏珊·桑塔格在其著作《论摄影》中提到:“照相机就是一个小小的观察站,然而摄影这一行为并未仅仅停留在被动的观察上摄影与窥淫一样,是在巧妙地——往往也是明显地——鼓励正在进行的事情继续进行下去,不管是什么事情。

      拍照——至少要拍到一张好照片——意味着对事物保持不变的面目发生兴趣,并把一切能使被摄对象产生吸引力的事物表现出来——必要时包括别人的痛苦与不幸,假如这恰好是摄影者的兴趣所在无论是观看电影还是拍摄照片,西方学者和批评家很多都将这类“观看”行为联系为“窥淫”,即观看者的性本能使目光同时投向对象和自身(理想的自我)在旅游研究领域,旅游者也不止一次地被隐喻为“偷窥者”(voyeur或voyeuristic)旅游者摄影行为所体现的对视觉的意志和欲望,紧紧联系着旅游者的窥视欲2.2证明与记忆、自我叙述及自我认同西方学者一般肯定了记忆与证明是游客拍摄的基本动机苏格兰摄影家约翰·汤姆逊在《镜头中的中国》序言里指出:“要是马可·波罗能用照片来证实他伟大的东方历险,那么后来的人们就不会长久地讨论他的记录是否可靠的问题了”葛兰博(Grabum)认为:游客通过拍照证明自己真正来此一游桑塔格说“收集照片就是收集世界”相片就像是旅游者的“战利品(conquest)”,同具“证明”和“重温”的作用当旅游者离开旅游目的地后,通过反复观看这些照片重温旅游的过程并借此得到满足,然后他将这些照片作为“战利品”收藏,当战利品被发现或向别人展示时,他具有的表现是骄傲与炫耀。

      另一方面,布兰丁(Brandin)等人的研究表明,旅游者拍摄照片的动机还包含“自我叙述(self-narrative)”和“自我认同(self-identity)”旅游者自己就是导演和摄影师,他在表达和揭示他们还认为,“旅游者用图片讲述的故事具有相似性……(旅游者)援引许多套语和陈词滥调去讲述自己的故事同时,他们还选择当地风景、传统民族服装等将自己的旅行体验浪漫化、异国情调化和理想化,由此将旅游地制作、塑造成与自己截然不同的‘他者(others)形象”总括来说,拍摄照片帮助旅游者实现了视觉的快感,并且加强了他们叙述自己生活的能力在国内有关旅游摄影行为的研究方面,与西方“异常活跃的研究现状”相比,“除一些摄影理论家、文化批评家在摄影创作剖析中可能间或涉及旅游景观的摄影问题外,旅游学界对‘摄影这一重要的旅游文化现象一直缺乏应有的学术敏感性,相关研究甚少”因此,本文通过对旅游者摄影心理、旅游者对拍摄对象和阅读者态度的研究,从心理学角度为“旅游摄影行为”这一研究领域提供有益的尝试3研究资料及方法3.1资料收集本文选择国内某一知名杂志社论坛(基于匿名原则,下文简称XX论坛)的“旅行旅色”版,以在该版面参与讨论、分享旅游经历的人(即“版友”)为研究对象。

      从中抽取10名版友的游记,以这些帖子中包含的旅游照片为研究的资料来源,使用内容分析法,从照片拍摄的内容、景别、角度、焦距、构图及光线等方面,对这些照片进行分析在对照片类型进行量化分析的基础上,选取个别旅游者为个案,分析和论述其拍摄手法,以深入了解其行为和态度等XX论坛是国内注册较早、规模较大的杂志社论坛之一,2001年注册域名至今,已开通ID的会员已超过25万论坛包括旅行旅色、美容护肤、大嘴吃八方、音乐不断等13个版面,涵盖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旅行旅色”版是该论坛的热门版块之一,日常人数平均为一百人左右在研究资料的获取途径方面,之所以选择通过网络收集旅游者的照片作分析,而非在现实生活中选取研究对象,是基于这样的一个假设:在论坛发布游记及旅游照片的人具有更强烈的自我表达、自我叙述的倾向样本抽取的基本步骤是:在该版面首页按其默认排列顺序(最后回复时间)打开帖子浏览;保存满足以下要求的帖子:帖子主题为游记且旅游照片不少于10张;收集直到满10个帖子为止;最后确定共计361张照片(表1)这些照片将作为本研究的研究资料,使用内容分析法进行分析3.2资料分析内容分析(content analysis)是一种对于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的描述的研究方法,其实质是对传播内容所含信息量及其变化的分析,即由表征的有意义的词句推断出准确意义的过程。

      内容分析的过程是层层推理的过程在本节中,根据视觉元素的分类,把内容分析的指标分为内容指标和形式指标两种内容指标指照片的内容;形式指标,即照片的表现手法,分为拍摄的景别、焦距、角度、构图聚焦及光线等方面本文正是按照这一框架分析旅游者照片(表2)在进行照片解读的时候,并非所有的内容分析指标都经过量化计算,而是在对照片类型进行量化分析后,在样本中选取个别特征较明显的旅游者分析和论述其拍摄手法4研究结果4.1照片内容的分析照片内容是指一张照片涉及的重点,也显示出旅游者观察、关注的重点本文按拍摄对象的类型分为人物类、景观类、场景类和特写类照片;其中,表现人物的照片再按照人物性别和人物是否意识到被拍进行统计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帖子的发布者通常会避免发布出现自己或亲友形象的相片,同时通过对照片说明文字的阅读,可推断在本文抽取的10个帖子中,所有的人物照都是关于旅游目的地居民或其他旅游者的,也就是说,这些人物对旅游者来说是“陌生人”统计结果见表3和表44.1.1拍摄对象类型从以上照片内容的分类列表中可以看出,总体上,旅游者更偏好拍摄旅游目的地风光的照片,平均超过50%的照片都是以景观为主题;其次是拍摄人物(17.5%)。

      但从单个旅游者分析,每个旅游者的拍摄偏好都有所差别:如“旅游者⑥”(对应帖子⑥,下同)是这群人中最喜欢拍摄景观的;而“旅游者⑧”尤其偏好对旅游目的地的“人物”进行拍摄(比例为50%);“旅游者④”相比其他人用相当多的“特写”画面记录其所见所闻(比例为26.5%)……这些差别显示出每个旅游者观察和认识旅游目的地角度的差异,如有些旅游者喜欢观察“物”,那么关于景观和特写的相片就会较多,一些旅游者关注“人”,于是可能就会有更多的人物和场景的相片不单如此,即使同样偏好观察“人”(或“物”),旅游者的观察角度和对潜在读者的态度也是不同的如“旅游者⑦”尽管没有特别针对人物的拍摄,但就有最高的对“场景”进行拍摄的比例(33.3%),由于场景通常表现为事件或者表现人与其所处环境共同构成的情景,因此可以推测“旅游者⑦”是从“人+环境”的视角观察和认识旅游目的地的,注视旅游目的地发生的各个“情景”瞬间,而将“人”作为构成记忆画面的元素之一又如以“特写”作为拍摄内容的照片中,细节特写其实是一种刻意的放大,拍摄者可以预知它会在习惯的阅读距离内就对读者视觉构成压迫感,因而可以说照片传播就具有灌输意味,因此甚至可以推断,“旅游者④”具有更强烈的要求阅读者与他/她关注同一事物的欲望。

      4.1.2人物照片的具体分析桑塔格认为摄影这种行动带有某些掠夺性的特点拍摄人物本身就是一种侵犯——摄影者在相机后面观察着拍摄对象,而拍摄对象却无法看到自己;摄影者所了解到的拍摄对象的某一面是他本人永远无法了解到的在样本的人物照片中,表现对象的男女比例有较大差异:表现女性的照片占据主要地位,占相片人物总数的68%,两倍于男性人物可见旅游者习惯于从妇女的视角切入来表现旅游目的地,女性成为旅游目的地典型的审美对象之一原因有多方面,首先一般意识中女性被认为比男性更具有美感;另一方面也是在传统意识中,女性柔弱、温和、细腻、敏感的形象使其呈现“被观赏者”、“被审美者”的弱者形象如同穆尔维对电影的论述,“由于存在着主动/男性和被动/女性的差异,电影总是预设了一种男性的目光,女性就成为一种景观(spectacle)作为景观的形象是倾向于静止地被观看的”如果说旅游者手握照相机是如同手握枪支一样,表达一种权力和主宰的欲望,那么“柔弱”的女性作为被审美者便使旅游者行使权力的欲望得到更大的满足,从而获得愉悦感愉悦一部分来自驾驭弱者的满足感,另一部分则来自“窥视欲”的满足表4的数据显示,平均有66.7%的人物相片拍摄时,被拍摄对象是没有意识到被拍的,也就是说,是旅游者“偷拍”。

      偷拍”一方面隐含了旅游者的“窥视欲”,另一方面也暗示旅游者对与拍摄对象进行交流的逃避(包括眼神、言语等交流)。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