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婺源傩舞传承与数字艺术的结合探究.doc
4页江西婺源傩舞传承与数字艺术的结合探究 艾玲 豫章师范学院 摘 要: 江西婺源傩舞属于我国古老的民间文化, 被列入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在现今社会中, 随着各种各样多元文化娱乐活动的兴起, 人们对古老民间文化的学习与传承并不那么热衷为了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继承与发扬下去, 本文拟从江西婺源傩舞起源与发展研究入手, 根据现阶段婺源傩舞传承现状, 了解影响其传承的因素, 然后进一步阐释现代数字技术在婺源傩舞传承与保护中应用, 以期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指出新的方向关键词: 婺源傩舞; 传承; 数字艺术; 作者简介:艾玲 (1972-) , 女, 汉族, 河北唐山人, 讲师, 研究方向为音乐舞蹈教育基金:2016 年江西省艺术科学规划一般项目“江西婺源傩舞传承与利用研究”课题的阶段研究成果;课题编号:YG2016008我国地大物博, 民族众多, 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历史文化遗产重要的部分, 其包含了传统的艺术行为、民俗等文化形式[1]然而, 受信息时代及外来文化的冲击, 加上非物质文化拥有地域性、活态性等特点, 导致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失传与消失的危险, 这需要我们以现代数字技术与之相结合, 从而保护与传承中华民间传统文化之根。
本文拟从江西婺源傩舞起源与发展入手, 根据现阶段婺源傩舞传承现状, 了解影响其传承的因素, 然后进一步阐释现代数字技术在婺源傩舞传承与保护中的应用, 以期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指出新的方向一、婺源傩舞起源与发展婺源傩舞风格独特, 历史悠久, 是一种古典舞蹈与彩绘木雕相结合的艺术形式, 表演形式有独舞、双人舞等, 动作肢体语言非常丰富研究者一般认为其最初源于原始巫舞, 可追溯至春秋战国以前明代初期, 就有史料记载婺源傩舞外出表演的场景据研究古徽州文化的学者考证, 婺源傩舞系由古山越人代代传承最早的时候人们称之为“舞犭回”, 意思指一种将傩舞与狮舞揉为一体的祭祀舞蹈而最早的傩舞的动作, 便是人们驱赶“犭回”的动作后来人们为了方便表演, 将“犭回”的动作进行简编, 使得一些人误认为“犭回”就是“狮子”, 由此“狮傩”的称呼也就随之诞生直到上世纪中期, 婺源人包括整个徽州仍然将傩舞称为“狮傩”而创造狮傩舞的古山越人在被迫南迁后, 人们将其称为“南狮”追本溯源, 民间舞狮子的来历与舞傩应当是同一源头后来, 婺源傩舞受到明末盛行的目连戏影响, 当中的有些节目发展为戏曲形式, 除用锣鼓伴奏, 还增加了弦乐和高腔曲调, 使傩舞表演更加具有地方特色和艺术观赏性。
清代以后, 舞狮从舞傩中分离出来, 被称为“舞青狮”, 这在婺源民间的建筑雕刻和俗语中均有考证婺源傩舞作为研究中国传统舞蹈艺术研究难得的鲜活资料, 一直以来, 深受国内外学者、专家的青睐至今, 婺源傩舞节目数量仍有一百多个、傩面具两百余个, 光婺源县秋口镇长径村“驱傩神班”就有演员 19 人, 30 余个面具, 其中 4 个为原始木雕面具, 可演节目 24 个傩舞节目众多, 其许多故事和内容都是围绕神话和民间传说故事, 表演比较古朴、粗犷、夸张等[2]今日仍活跃在婺源乡间的傩舞, 仍有《开天辟地》、《太白金星下凡》、《刘海戏金蟾》、《判官醉酒》等民间传统剧目1953 年《丞相操兵》等四个节目赴北京参加全国首届民间音乐舞蹈汇演, 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二、婺源傩舞传承现状目前, 婺源傩舞传承, 受内外因素的加剧, 导致传承道路举步维艰一方面, 傩舞本身是一种耗时且多人参加的舞蹈, 其舞蹈形式与内容使传承者望而却步另外, 现代社会中, 各种多元文化娱乐活动的兴起, 导致很少有人愿意去重复一种形式的活动, 特别是年轻群体[3]他们不但受社会因素的影响, 而外来文化的侵袭, 导致其更热衷于其他文化娱乐活动, 不会对傩舞进行关注。
此外, 受地域文化的影响, 那些喜欢傩舞的人士, 为了生活不得不远离家乡, 导致传统民间习俗在经济发展的潮流中褪去为了拯救婺源傩舞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需要我们利用现代数字技术, 将传统的傩舞形式先保存下来, 然后, 当地政府、相关文化结构组织进行发展, 这对原始宗教舞蹈的传播与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否则, 婺源傩舞在未来发展中终将会失传三、婺源傩舞传承与数字艺术的结合目前, 随着现代数字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 数字艺术初现数字艺术利用各种数字、信息技术, 将各种独有价值的艺术文化进行结合, 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具有交互性、想象性等特点, 其本身在复制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 将一些传统文化以一种形式储存下来[4]对于现代数字技术在婺源傩舞传承与保护中的应用, 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指出新的方向, 其结合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 数字化记录与保存婺源傩舞数字艺术具有复制的特点, 在婺源傩舞未消失之前, 可以利用现代设备, 比如摄像、摄影等技术, 将短时间的傩舞表演手法、方式及服装、造型等, 进行数字化记录与保存, 使傩舞这种民间艺术得以保存, 避免在其出现衰竭的时候, 不至于使其消失。
另外, 数字化记录与保存婺源傩舞, 可以方便广大学者与观众对其进行艺术研究与欣赏在网络信息化时代, 将这些数字化资料, 通过网络平台进行资源共享, 使人们可以轻松得到相关的资料进行浏览[5]在这些资源中, 人们可以了解其舞蹈形式同时, 人们通过利用网络、虚拟现实技术等, 将傩舞进行虚拟再现, 从而使我们更好地了解其文化内涵, 进而将婺源傩舞进行传承二) 对婺源傩舞传承产生革命性影响对于婺源傩舞传承和数字艺术的结合, 数字技术在傩舞中应用, 不仅仅是对其内容进行保护与传承, 更多的是对接受者, 也就是内容的浏览者而言, 其内容的承载方式更是发生了革命性的影响其打破了传统的博物馆保存与展示艺术品的基本功能, 以数字艺术的特点, 将其视觉效应与交互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 使更多的人了解江西婺源傩舞的特点, 打破其地域性的特点, 从而促进婺源傩舞代代传承, 不至于消失殆尽三) 科学与艺术融合文化发展的今天, 其发展与传承随着时代而演变婺源傩舞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将其与科学技术进行融合, 是发展的必然趋势数字艺术通过现代科学、信息技术的应用, 将各种独有价值的艺术文化进行结合, 这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意义重大。
比如, 古代先祖在岩壁上描绘月相, 而在文艺复兴时期, 又有许多画家利用科学的方法, 在二维平面中画出三维的错觉[6]数字艺术时代的到来, 将文化的发展, 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因此, 为了促进婺源傩舞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需要我们创新思维, 利用现代数字技术, 这对婺源傩舞传承和数字艺术的结合意义深远, 有利于民俗文化以全新的方式进行传播四、结束语综上所述, 本文通过对婺源傩舞传承和数字艺术相结合利用的探究, 了解了婺源傩舞的兴起与发展, 根据婺源傩舞传承现状, 江西婺源傩舞传承和数字艺术的结合, 将婺源傩舞进行数字化记录与保存, 对婺源傩舞传承产生革命性的影响, 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指出新的方向, 对原始宗教舞蹈的传播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参考文献[1]曾莉, 黄苗.江西婺源傩舞的艺术彰显力研究[J].戏剧之家, 2016, (23) :120+122. [2]刘婷婷.民俗舞蹈奉化布龙数字化保护及传承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 2016. [3]刘时伟.中国舞蹈“活化石”傩舞的艺术特色与历史价值[J].戏剧之家, 2016, (06) :155+163. [4]朱培科.湛江傩舞的传承保护与挖掘发展原创舞蹈作品《傩风》的审美意韵[J].舞蹈, 2013, (07) :56-57. [5]陈江鸿, 吴殊岚.婺源傩舞艺术特色刍议[J].赤峰学院学报 (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2, 33 (11) :144-145. [6]Learmount, David.Softerclimbtoexorcisephantomcollisio nalerts[J].Flight International, 2011, 179 (5281)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