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那曲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docx
19页西藏)2022年那曲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22年5月4日在那曲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那曲市市长 敖刘全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各位代表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忆 各位代表,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以来,那曲开展掀开了历史新篇章,1956年8月成立黑河基巧办事处,1959年3月成立黑河军事管制委员会,同年10月成立黑河专员公署,1962年2月更名为那曲专员公署,辖区内各县相继建立人民民主政权,1965年8月那曲专区改称那曲地区,1969年3月成立那曲地区革命委员会,1979年8月撤销革委会,成立那曲地区行政公署2022年7月,国务院批准那曲撤地设市,那曲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在历届地委、行署打下的坚实根底上,那曲上下始终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地委的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开展思想,坚持新开展理念,牢牢把握稳中求快、快中求好、补齐短板、缩小差距的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供应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正确处理“十三对关系〞为根本方法,全力抓好改革开展稳定生态各项工作,“十二五〞规划圆满完成,“十三五〞规划加快实施,开创了那曲开展新局面。
——这五年,我们抓调控、谋跨越,经济建设迈上新台阶正确处理好中央关心、全国支援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关系,按照地委确定的“1245〞开展思路,着眼近期与长远开展,统筹城市与乡村建设,坚持补短板与可持续两手抓、两不误,全力推动经济社会长足开展地方生产总值从65.16亿元增加到119.82亿元,年均递增12.96%;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从3.4亿元增加到7.49亿元,年均递增18.8%;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从56.91亿元增加到185.49亿元,年均递增26.66%,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15.67亿元,是1961-2022年完成投资总量的2.1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81万元增加到3.13万元,年均递增11.5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5585元增加到9782元,年均递增11.86%;税收收入从4.8亿元增加到10.5亿元,年均递增17.49%,2022年税收收入首次突破10亿元大关;银行存款余额达360亿元、贷款余额达106亿元,分别比2022年底增加258.4亿元和88.92亿元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从17.6:25.2:57.2调整为14.5:25.2:60.3。
五年来,那曲经济社会保持了良好开展势头,迈入了快车道,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根底 ——这五年,我们抓投资、补短板,根底设施建设迈出新步伐正确处理好国家投资和社会投资的关系,始终把投资拉动作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多渠道争取工程、资金,五年累计开工实施各类工程450余个,统筹推进水、电、路、讯、市政、防抗灾等领域根底设施建设,“瓶颈〞制约得到有效缓解市政设施逐步完善,各县城及重点乡镇市政道路、给排水、供暖、垃圾填埋等根底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其中那曲镇给排水和集中供暖“三项工程〞开工建设并全面建成,给排水覆盖率达85%以上,供暖面积达140万平方米,70%以上城镇居民受益修复改造那曲镇市政道路19条、48公里那曲、尼玛两县县城实现集中供暖,双湖、安多、聂荣、申扎、嘉黎5县县城集中供暖工程有序推进,其中双湖、安多、聂荣3县集中供暖工程预计年底投入使用,申扎、嘉黎两县集中供暖工程预计明年投入使用海拔4700米以上64个乡镇供暖工程试运行安多县雁石坪镇、索县荣布镇、比方县夏曲镇特色小城镇建设加快实施,以那曲镇为中心、其他10县县城所在地为骨架、国省交通干道沿线乡镇为支撑、具有藏北特色的城镇体系逐步形成,城镇化率从18%提高到22.8%。
公路交通突飞猛进,公路交通网络不断延伸,五年新增公路里程1.11万公里,新增3个县、79个乡(镇)、294个建制村实现通畅县、乡(镇)、建制村通畅率分别到达100%、94.73%(含在建)、31.26%(含在建),建制村通达率100%拉萨至那曲高等级公路启动实施能源建设不断加强五年新增嘉黎、比方、索县、巴青、申扎5个县实现主电网覆盖,藏中电网覆盖9个县、59个乡(镇)、632个村(居),65%的群众受益金桥电站建设有序推进新建光伏电站101座,92座乡级光伏电站修复、扩容和搬迁全面完工,累计发放户用光伏系统67895套以藏中电网为主,水电站、光伏电站为辅,“金太阳〞户用系统为补充的供电格局根本形成,农牧区用电实现全覆盖水利设施建设扎实推进,五年建成农村饮水平安工程4343处,解决31万人饮水平安问题通讯根底设施不断完善,地县乡村通讯信号覆盖率100%,地县乡宽带覆盖率100%,行政村宽带覆盖率51.4%通过实施一系列重点工程,经济社会开展的支撑骨架加速成型,各族干部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大幅改善,推动经济社会长足开展的信心和决心进一步增强 ——这五年,我们抓脱贫、强攻坚,打赢攻坚战有了新进展。
深入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决策部署,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谋篇布局、“排兵布阵〞,凝心聚力、攻坚克贫,两年累计脱贫3.47万余人,贫困村退出181个,返贫率控制在3%以内比方县到达脱贫摘帽条件强化精准识别,全面摸清根底底数,对贫困群众进行建档立卡,“十三五〞期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6718户、10.24万人深度贫困县10个、深度贫困乡镇80个、深度贫困村721个、贫困人口88221人理清脱贫思路,根据中央、自治区脱贫思路和举措,结合全地区贫困现状和脱贫任务,制定了“4+6〞扶贫举措,有方案、有步骤地推进脱贫攻坚,切实做到扶真贫、真扶贫产业扶贫成效凸显,系统规划了牧业、文化旅游、商贸物流、扶贫商业房、“短平快〞、合作社六大板块,建立了“财政垫资启动、公司化融资运作、金融贷款推进〞产业开发新模式,加快推动产业工程建设方案实施产业工程294个,总投资57.32亿元,已完成62个,完成投资23.29亿元,方案带动2.02万人脱贫、受益群众8.75万人次就业扶贫扎实推进,落实培训资金3331.8万元,培训建档立卡贫困群众1.72万人,贫困群众转移就业1.36万人,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易地扶贫搬迁持续加快,正确处理好扶贫搬迁向城镇聚集和向生产资料富裕、根底设施相对完善地区聚集的关系,实施易地扶贫搬迁1.06万户、3.83万人,其中搬迁入住拉萨市羊八井康复理疗安置点120户、487人。
稳步推进高海拔等特殊区域群众搬迁工作,尼玛县荣玛乡262户、1102人搬迁至拉萨市堆龙德庆区古荣村工作顺利推进,方案于今年5月底前完成搬迁任务社保扶贫全面保障,兑现农村低保7464.1万元,受益群众6.02万人加大医疗救助力度,累计救助2.82万人次、兑现资金5379.2万元,免费体检贫困群众5.86万人落实定向政策性补助资金1.24亿元,受益群众5.3万人兑现教育补助金385.64万元,受益建档立卡贫困大学生1043名其他扶贫措施扎实推进,兑现11.87万个生态岗位资金3.56亿元;1.84万名党政干部与1.61万户贫困群众建立了结对帮扶关系;累计发放建档立卡贫困户到户贷款3.12亿元,扶持建档立卡贫困户1.8万户、7.19万人;累计发放农牧户“四卡〞信用贷款16.37亿元、贷款余额达32.63亿元,扶持带动农牧户9.7万户,贷款发证面达100%同时,推进实施“十项提升〞工程,不断提升群众生产生活水平 ——这五年,我们抓保障、惠民生,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有了新提升正确处理好重大工程和民生工程的关系,正确处理好城市开展和提高农牧区根本公共效劳能力的关系,紧紧抓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坚持财政资金向民生领域、重点工程、薄弱环节倾斜,根本公共效劳水平大幅提升。
教育事业开展迈上新台阶,全面落实教育优惠政策,及时兑现本级财政配套资金,先后实施了一批乡村幼儿园、小学标准化建设、薄弱学校改造、拉萨那曲第二高级中学、义务教育根底设施等工程,拉萨那曲第三高级中学建成并投入使用,首批招生823人;推行高海拔地区在相对低海拔地区办学模式,加强教育三支队伍建设,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聂荣、索县、巴青、班戈、申扎5县义务教育均衡开展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学前教育入园率59.2%,小学入学率99.8%,初中入学率99%,高中入学率60%,义务教育阶段稳固率为72.26%,各级各类学校在校生突破10万人特殊教育实现零的突破,在校生175人医疗卫生效劳水平不断提升全面落实医疗卫生各项优惠政策,农牧区医疗补贴标准从年人均340元提高到475元,农牧区医疗制度覆盖率100%,孕产妇住院分娩率明显提高,孕产妇、婴儿死亡率明显下降医疗卫生效劳体系不断健全,实施了地区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各县人民医院改扩建、县急救站、县藏医药制剂室标准化建设、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等工程,五年培训医务人员8000余人,每千人拥有床位数和医技人员由2022年的2.6张、2.5人增加到4.4张、2.9人全面开展包虫病综合防治工作,累计筛查41.67万人,筛查率89.59%,免费救治4524例;建立流浪犬收容中心1个、临时收容站26个,抓捕流浪狗4.14万只,登记家犬4.39万只,累计犬驱虫50.7万只次,覆盖率达100%;扎实推进畜间疫情防控、内脏无害化处理等工作。
文化事业繁荣开展,实施图书馆、群艺馆、新华书店、综合文化活动中心、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等文化工程,四级公共文化效劳体系逐步健全文化传承保护、文物考古和挖掘等工作深入推进,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达996个,收录可移动文物8957件11县广电中心和播送电视台全面建成开播,县级电视实现数字化,播送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到达94.01%和96%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正确处理好高校毕业生政府就业和市场就业的关系,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0.49%五年新增就业1.7万余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农牧区充裕劳动力转移就业39.8万人次,创收10亿元各项保险参保率保持在96%以上五保老人有意愿集中供养率达100%,孤儿收养率达100%落实各类惠民资金7.4亿元城乡居住环境逐步改善,实施棚改12852户,完成4576户,其中先后实施4期那曲镇棚改5923户,完成3030户建设职工周转房、廉租房、公租房共1.3万套,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改造工程1121个、农牧民安居工程1.18万户、农村危房改造工程2.24万户和特困户住房改善工程500户防抗灾能力不断加强,五年兑现各类防救灾资金1.55亿元,顺利完成嘉黎县尼屋乡、聂荣县查吾区、那曲镇“8·11〞洪涝灾害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每县突发事件应急准备金累计达800万元累计投资9.42亿元,实施畜圈暖棚7.62万座(含在建)累计投资2.61亿元,修建各级物资储藏库298座(含在建)安排塘北混居混牧区专项资金6015万元,新建太阳能保暖水井67眼,发放新型游牧民帐篷3000顶建成应急度汛和抗旱工程58项、中小河流治理工程11个、城市防洪堤8处累计落实惠民利民“十件实事〞资金2.29亿元 ——这五年,我们抓产业、强支撑,开展动力有新突破正确处理好发挥优势和补齐短板的关系,正确处理好城镇就业和就近就便、不离乡不离土、能干会干的关系,立足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科学规划产业布局,着力打造高原特色产业,助推群众脱贫致富牧业产业建设迈出步伐,提出并实施“抓两头、促中间〞的牧业开展举措,“企业+基地+合作组织+农牧户〞的牧业开展模式初步形成地区牧业科技扶贫产业园区建设加快推进,实施了标准化养殖场、加工厂等工程,养殖牦牛1400余头,5870名群众受益引进科研院所6家,入驻企业5家,科技和人才支撑不断加强实施“万亩千畜〞工程21个,预计受益群众1.6万余人农牧民合作组织达1007家,受益群众8.34万人,年人均增收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