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年级数学上册 3.3.3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教案 湘教版.doc
5页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1)课题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1) 第 课时 总序第 个教案课型 新授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教学目标 1、能说出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 1 和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的重要结论;2、会用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 1 和重要结论来证明有关问题;3、通过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类比得出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使学生进一步领悟类 比的思想方法 4、通过解题的引申练习,培养学生练习后反思的好习惯教学重点 理解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1 和重要结论,并能用其来解决有关问题教学难点 理解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1 和重要结论,并能用其来解决有关问题教学用具 三角板、量角器、多媒体设备教学方法 合作讨论、讲授相结合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识,运用类比的思想方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1、什么叫相似三角形?怎么表示?(在学生回答完后,教师总结)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注意:三角形相似不一定限定 在两个三角形之间,可以是两个以上,但不能是一个 )表示:如果∆ABC 与∆A'B'C'相似,则记作 ∆ABC∽∆A'B'C'.用数学符号表示:∵∠A=∠A',∠B=∠B',∠C=∠C',且 '''CBA,∴∆ABC∽∆A'B'C'.注意: 与三角形全等的书写类似,表示对应角的字母顺序需要一样。
AB CD E图(1)AB CD E图(2)AB CE D图(3)2、上节课我们还学习了一个判定两三角形相似的定理,哪位同学能说说?学生回答完之后投影: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 似.3、除了用定义和上面的定理来判定三角形相似外,还有什么方法可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我们知道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AAS” 、 “ASA”、 “SAS”、“SSS”、 “HL”等,那么类似地,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还有哪些方法?今天我们开始来研究这个问题二、 (新课)师生共同解决问题问题:如图(4)所示,在∆ ABC 与∆A'B'C'中,若∠A=∠A',∠B=∠B',试猜想:∆ABC 与∆A'B'C'是否相似?并证明你猜的结论3让学生思考讨论,从图形的外观,绝大多数学生会猜这两个三角形 相似结论的证明以教师讲授为主,并引导学生思考:根据题设条件,难于用定义来证明,因为用定义来证明需要的条件较多,所以不妨考虑用定理来证明为此,需要构造出符合定理条件的图形:在∆ ABC 中,作 BC 的平行线,且在∆ABC 中截 得的三角形与∆ A'B'C'又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全等) ,这样师生共同分析,完成证明。
教师把证明过程投影到屏幕证明:在∆ABC 的边 AB 上截取 AD=A'B',过点 D 作 DE∥BC,交 AC于点 E,则有:∆ ADE∽∆ ABC. ∵∠ADE=∠B, ∠B=∠B', ∴ ∠ADE=∠B'.又∠A=∠A' ,AD=A'B', ∴ ∆ADE≌ ∆ A'B'C'.∴∆ABC ∽ ∆A'B'C'.告诉学生,如图(5) 、图(6)这样作辅助线也可以证明这个问题最后师生共同归纳,得出结论:(投影)判定定理 1: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 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可简单说成: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用数学符号表示这个定理:∵∠A=∠A',∠B=∠B',∴∆ABC∽∆ A'B'C'.(让学生说,最后教师板书即投影)对于三角 形来说,有两个角对应相等意味着三个角都对应相等三、应用举例,变式练习例 1:已知:∆ ABC 和∆ DEF 中,∠A=40°,∠B=80° ,∠E=80°,∠F=60°,求证:∆ABC∽∆DEF.让学生运用本节学习的定理自己证明,然后教师总结并且把证明过程投影到屏幕证明:∵ 在∆ABC 中,∠A=40°,∠B=80°∴∠C=180°- 40°- 80°=60°∵在∆DEF 中, ∠E=80°,∠F=60°∴∠B=∠E,∠C=∠F ∴∆ABC∽∆DEF(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 ).例 2: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说明:在教师的引导下,先由学生自己作出图形,并写出已知、求证、证明.然后教师总结并给出解答参考:已知:如图(7) , Rt∆ABC 中,CD 是斜边上的高.求证:∆ABC∽ ∆CBD∽∆ACD.证明:∵∠B=∠B,∠CDB=∠ACB=90°,∴∆ABC∽∆CBD(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 .同理 ∆ABC∽ ∆ACD.A BCD 图图7图AB CA’B’ C’图(4)AB CD EAB CE D图(5)图(6)4∴∆ABC∽∆CBD∽∆ACD.四、小结:1、定义法: 对应边成比例,对应角相等;2、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的定理. 3、判定定理 1;4、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重要结论:五、作业:课本 P.238 2、3、4教学反思课题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2) 第 课时 总序第 个教案课型 新授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判定定理 2、3 的的证明方法。
2、是学生会用这两个判定方法 解决有关问题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这两个判定定理,会运用它们判定三角形相似教学难点 对判定定理 1 的证明方法及思路的巩固教学用具 一副三角板 幻灯教学方法 探讨发现法教学过程5一、复习提问:1、我们已经学习了几种判定三角形相似的方法?2、叙述预备定理,画图说明有哪两种情况?二、新课讲解: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 1,类似于三角形全等的“SAS” 、 “SSS”判定方法,三角形相似还有两个判定方法,即判定定理 2 和判定定理 31、判定定理 2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和另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对应成比例,并且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可简单地说成: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已知:如图,△ABC 和△A B C 中,∠A=∠A ,A B ∶AB=A C ∶AC 求证:△ABC∽△A B C证明:在△ABC 的边 AB、AC 上分别截取 AD=A′B′,AE=A′C′,连结 DE∵∠A=∠A′,∴ △ADE≌△A B C∵ A∴ ED∴DE ∥BC∴△ADE∽△ABC ∴△ABC∽△A′B′C′2、判定定理 3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可简单地说成: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已知:如图, CAB求证:△A B C∽△A′B′C′证明:在△ABC 的边 AB(或延长线)上截取 AD=A′B′,过点 D 作 DE∥BC 交 AC 于点 E∵ CAEBD ∴△ADE ∽△A′B′C′∵ AD=A′B′∴ ,又∵ CAB∴ ,∴DE=B′C′,EA=C′A′∴△ADE ≌ △A′B′C′∴△ABC∽△A′B′C′例 3 依据下列各组条件,判定△ABC 与△A BC 是不是相似,并说明为什么:C1B1A1EDCBAC1B1A1EDCBA4(1)∠A=120°,AB=7 cm ,AC=14 cm ,∠A =120°,A B =3 cm ,A C =6cm ;(2)AB=4 cm ,BC=6cm ,AC=8 cm ,A B =12 cm ,B C =18cm ,A C =24cm ,让学生试着写解题过程三、课堂练习:教科书练习 1、2、3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2 、3,这两个定理也是判定三角形相似的常用的解决方法,要求学生牢牢掌握五、课外作业:教科书 习题 A 组 5、6 ,B 组 1同步精练练习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二)一、复习提问二、新课讲解三、课堂练习四、课堂小结五、课外作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