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述防止小麦倒伏的途径.doc
12页简 述 防 止 小 麦 倒 伏 的 途 径 1 选用秆强抗倒的品种2 深耕细作,加深耕层3 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4 改变种植方式5 在起身期进行碾压6 合理施肥7 利用生长调节剂6.述地膜覆盖栽培的主要作用答1 地膜覆盖的土壤热效应2 地膜覆盖的保墒作用3 地膜覆盖的其它作用,包括加速土壤营养的转化和吸收,改善土壤理化状况,防止雨水冲击造成土壤板结等2.试述作物产量构成因素间的关系和调控措施作物产量包括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通常指的产量是指经济产量,产量是指单位面积上作物 群 体 的 产 量 ,可 见 群 体 产 量 是 由 个 体 产 量 组 成 的 ,不同作物产量构成因素不同一般禾谷类作物的产量构成因素即:产量=穗数 ×单 穗 颖 花 数 ×结 实 率 ×粒 重 从 以 上 公 式 可 以 看 出 : ①产量构成因素间关系是乘积关系,因 此 它 们 不 可能 都 同 时 增 长 , 而在一定程度上呈负相关的关系;②虽然有时增加穗数可能导致穗粒数的减少,但这些因素间有相互补偿的关系作物产量因素构成的特点:①作物产量因素的形成是在整个生育过程中不同生育时期依序而重叠进行的;②作物产量构成因素在形成过程中有自动调节作用,主要表现在群体间的补偿效应因此我们可以利用产量因素间的自动调节作用加以调控:①协调好个体和群体间的关系,就必须有适宜的密度,使群体产量达到最高,发 挥 最 大 补 偿 效 应 因 素 的 作 用 ; ②在一定时期加以 适 当 的 水 肥 管 理 ; ③ 产 量 构成 与 干 物 质 的 形 成 与 光 合 产 物 积 累 有 关 。
分析了产量构成因素间的相互关系,以适当调节,发挥它们的自动调节作用,有利于增产小麦的栽培技术是在保证小麦品质特性的基础上,提高产量和效益,达到优质高产高效的目的小麦的品质特性和产量特性是其遗传基础所决定的,栽培措施对其有重要的影响只有高产优质,才能有高效要生产高产优质高效的小麦,首先要选用优质高产的强筋小麦品种其次要加强农业栽培技术,注意培肥地力、合理施肥、深耕细耙、提高整地质量,做到足墒播种,适期播种,提高播种质量,合理促控,综合防治病虫草害等技术的综合配套第三要适期收获收获期和晾晒过程对品质有重要影响,收获前要进行田间去杂,提高商品粮纯度实行统一机收,按品种单收,防止机械混杂收获后要及时分品种晾晒,晾晒时要摊薄、多翻,使粒色均匀,然后去净杂质,分品种安全储藏一、冬小麦播种期管理:1、高产小麦地力要求:俗话说,麦是胎里富,我国各地创出 600 千克以上的高产麦田,分析起来,都是在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1.2%以上,氮、磷、钾营养丰富并协调的条件下创出来的因此可以说,土壤有机质含量高,是小麦高产的基本条件目前,我国小麦主产区,耕作层土壤的有机质含量还不高,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有两个途径,一个途径是秸秆还田,另一个途径是增施有机肥。
2、秸秆还田:秸秆还田,是补充和平衡土壤养分,改善土壤结构的有效方法,据测定,每亩还田玉米秸秆 500 到 700千克,一年之后,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能相对提高 0.05%-0.15%,土壤孔隙度,能提高 1.5%-3%所以说,重视秸秆还田,能优化麦田土壤的综合特性,增强小麦生产的后劲实施秸秆还田的麦田以耕深20~25 厘米为最好3、施足基肥合理施肥,提高土壤生产力,是小麦高产、稳产的基础,要想达到小麦高产的目的,最好的方法是测土配方施肥,测定土壤养分含量以后,根据土壤养分情况和小麦需要的养分量,确定使用肥料的种类和施肥量对于土壤有机质含量 1.2%以上的麦田,如果预期目标产量是 600 千克,一般要求亩施充分发酵、腐熟的有机肥 3000-5000 千克,或者腐熟的鸡粪 1000 千克除了施足有机肥,氮磷钾等化学肥料也是不可缺少的在我国广大麦区,农民朋友们施用氮磷钾肥料,也往往采用“一炮轰” 的施肥方式,也就是把所有的肥料,一次全施到地里但是这种施肥方式是不科学的,尤其是氮肥的使用小麦生长前期,对氮肥的需求量低,而生长到拔节期以后,对氮肥的需求量增大,因此,我们在生产中,应当科学施用肥料。
尤其是氮肥,氮肥总需求量的一半作为基肥施入,另一半到拔节期间施用亩产 600 千克以上的小麦,全生育期,每亩需要氮肥 8 到 9 千克,磷肥 8 到 10 千克,钾肥 7.5 到 10 千克,硫酸锌 1 千克,硼砂 0.5 千克其中,8 到 10 千克磷肥,7.5 到 10 千克钾肥,1 千克硫酸锌,可以全部作为基肥施用,氮肥的 50%,也就是 8 到 9 千克氮肥,作为基肥使用,剩余的氮肥,等到第二年春季,小麦拔节期,需要氮肥的时候再施入二、合理耕作:近些年来,我国冬麦区普遍采用旋耕机进行耕地,不过,连续多年只旋耕不耕翻的麦田,在旋耕 15 厘米以下的土层,容易形成坚实的犁底层,这不利于小麦根系下扎,也不利于土壤蓄水保墒深耕的效果可以维持多年,可以不必年年深耕正确的耕翻方式应该是,旋耕 3 到 4 年,用铧式犁等机械深耕或者深松,破除犁底层经过耕翻后的麦田表层土壤疏松,必须经过耙耢以后才能播种,否则会发生播种过深的现象,影响小麦分蘖的发生,所以耕翻土地之后要及时耙耢,耙碎土块,疏松表土,平整地面,上松下实有水浇条件的,可以在前茬作物收获前 7 到 10 天浇水;收获前,来不急浇水造墒的,可以在耕耙整畦以后灌水造墒。
1、选好品种:良种良法相结合,才能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选用小麦良种的原则是:选择单株生产力强、抗倒伏、抗病、抗逆性强的品种目前,我国高产小麦品种很多,如郑麦 9023、周麦 18、济麦 20 等等在生产中,应当根据本地区的气候、土壤、地力、种植制度、产量水平和病虫害情况等,选用最适宜的高产品种来种植2、精量、半精量播种要想让小麦得到高产,种子的质量是至关重要的,最好使用经过包衣的良种,因为小麦专用种衣剂中,含有防病和防虫的药剂、微肥以及生物调节剂,有利于综合防治病虫害,培育壮苗长期以来,我国小麦播量一直比较大,而在地力水平高,肥料又充足的情况下,如果播种量过大,势必会造成小麦群体过大,植株密集,互相争肥水,会导致小麦整体发育不良,生长后期容易倒伏,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因此,在地力水平高,肥料又充足的高产麦田里,一定要采用精量、半精量播种方式精量、半精量播种,就是严格的按照品种指定的播种量进行播种精播、半精播栽培,可以大大降低单位面积基本苗的数量,改善田间的通风透光条件,增强了单株小麦根系的吸收能力,提高了肥、水的利用率,从而显著提高了小麦的抗倒伏能力播种时,可以使用小麦精量播种机进行播种,要保证播种深浅一致、行距一致、播量准确、播种均匀,严格掌握播种深度在 3 到 4 厘米,播种深度超过 5 厘米会造成弱苗。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冬小麦的播种期也有很大差异,由南向北逐渐推迟近几年来,因为全球气候变暖等原因,小麦的播种期也有所调整,我国科研工作者每年都要做播种实验,所以农民朋友可以根据当地农业部门的指导,确定播种时期三、冬小麦冬前管理:十一月下旬,到十二月上旬,是冬小麦冬前管理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工作是除草、划锄和浇冬水1、冬前划锄小麦冬前划锄,可以松土保墒,改善土壤透气情况,提高地温,加速有机肥料的分解,有利于分蘖和根系生长划锄的深度应当掌握在 10 厘米左右,不要过深2、化学除草十一月下旬到十二月上旬,是小麦除草的最佳时机除草可以根据杂草种群选用相应的除草剂对于以阔叶杂草为主的麦田,可以用唑酮草酯等除草剂喷洒;对于以禾本科杂草为主的麦田,可以用甲基二磺隆等除草剂喷洒,除草剂的用量和方法要严格按照说明书上的标准使用3、浇越冬水越冬水,是保证小麦安全越冬的一项重要措施,它能防止小麦冻害死苗,为来年春天小麦返青积蓄水分;浇越冬水,还可以粉碎土壤中的大小坷垃,消灭越冬害虫四、返青至起身期管理:春季,是小麦分蘖最活跃的时期在实际生产中,很多农民朋友在返青到起身期追施氮肥,这对小麦的生长是非常不利的,这个阶段追施氮肥,小麦的生长旺盛,造成无效分蘖增多,这些无效分蘖争夺小麦植株的营养,导致小麦植株生长势弱,后期植株倒伏。
因此,小麦返青到起身期,要看小麦的长势长相来进行分类管理对于返青后生长过于旺盛,群体偏大的麦田,在小麦起身期,可以喷施多效唑等植物生长调节剂,这些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控制小麦植株旺长,抑制茎秆伸长,缩短节间,促进根系下扎,增加小麦抗逆性等作用对于植株健壮,叶色正常,群体数量符合品种要求的麦田,起身期主要的管理措施是蹲苗,到拔节期以后再追肥浇水,防治植株徒长引起倒伏五、拔节期管理:3 月下旬至 4 月上中旬,是决定小麦穗数及穗粒数的关键时期,也是小麦需要氮肥最多的时候,我们所说的氮肥后移,就是将小麦全生育期,需要氮肥的另一半,留到这个阶段来施入这个阶段施入氮肥,可以增强小麦生育后期根系的吸收能力,延缓根系的衰老;还能提高开花后旗叶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延缓旗叶的衰老因此,这个阶段,我们可以根据小麦的品种和苗情,确定追施氮肥的最佳时间,氮肥的施用量是每亩 8到 9 千克对于分蘖成穗率低的大穗型品种,一般在拔节初期追肥浇水对于分蘖成穗率高的中穗和多穂型品种,在地力水平较高的条件下,群体适宜的麦田,适宜在拔节初期至中期追肥浇水对于地力水平高、群体偏大的麦田,适宜在拔节中期至后期追肥浇水六、扬花灌浆期管理: 灌浆期是小麦籽粒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浇灌浆水和防治病虫害。
一般在小麦开花后 10 天左右浇灌浆水,但是对于肥水条件好,小麦长势旺盛、群体较大的麦田,要掌握不旱不浇、有风不浇、雨前不浇如果遇到阴雨天气,要注意排出田间积水,保证小麦正常生长近年来,我国冬麦区在小麦灌浆期,普遍采用“一喷多防” 技术,对小麦的生长非常有利一喷多防” ,是指小麦氧化灌浆期,将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微量元素肥料等混合在一起喷施,一次施药可达到防虫、防病、防干热风、抗倒伏、增大穗、增粒重的目的一喷多防” 的配方,可以根据当地病虫害发生的情况,参考当地农业部门制定的配方进行配制七、适时收获:蜡熟期是小麦最适宜的收获期,小麦籽粒干重达到最高值的特征是:籽粒接近该品种固有的颜色,内部呈现出蜡质状态,植株中下部叶片干枯,上部叶片变黄,茎秆仍然有弹性当小麦达到成熟标准时,我们采用联合收割机进行收割作 物 与 光 :1、光 照 度 ( 光 照 强 度 ): 根 据 不 同 作 物 对 光 照 度 的 基 本 要 求 , 可 大 致 分 喜 光 作 物 和 耐 阴作物两大类喜光作物如玉米、甘蔗、甘薯等;耐阴作物如多数豆类、魔芋等而水稻既喜光又耐阴,具有双重特性不同作物对光照的要求一般用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来表示。
一定光照度(弱光)时,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平衡,表观光合强度为零时的光照度叫做光补偿点随 着 光 照 强 度 的 进 一 步 增 强 ,光合速率也逐渐上升,当达到一定值之后,光合速率不再受到光照强度的影响而趋于稳定,此时的光照强度 就 称 为 光 饱 和 点 喜 光 作 物 的 光 补 偿 点 、 饱 和 点 较 高 , 耐 阴 作 物 的 光 补 偿 点 、 饱和点较低2、光周期:根据不同作物都光周期的要求不同,可 分 为 长 日 性 作 物{日照短于临界日长 就 不 能 正 常 开 花 , 而 停 留 在 营 养 生 长 阶 段}如麦类、油菜、马铃薯、蚕豆、豌豆等短日性作物如水稻、玉米、大豆、花生、烟草等中日性作物(对日照长度要求不严格,一般四季都能开花)如菜豆、荞麦等反应类型长日性和短日性作物中如小麦 、 油 菜 、 水 稻 、 大 豆 等 也 有 对 日 照 长 度 要 求 不 严 格 的 品 种 类 型 , 它 们 实 际 上 也 可归属于中日性作物光周期反应在作物生产上的应用:引 种 : 从 远 地 引 进 新 的 作 物 或 品 种 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