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从肝论治痰症三法.docx

4页
  • 卖家[上传人]:杨***
  • 文档编号:318605448
  • 上传时间:2022-06-27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90.87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从肝论治痰症三法                    摘要:本文阐述肝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与痰的生成关系,从而采用疏肝理气化痰、疏肝软坚消痰、平肝熄火涤痰三法,应用临床治疗多种痰症取得显著疗效关键词:肝痰症  痰乃津液凝聚而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痰是指存在于体内一切有形和无形之痰,狭义的痰是指排出体外用肉眼直接观察到的痰古人曰:“五脏皆可生痰,痰生百病痰症临床表现殊多,其上至巅顶,下至涌泉,随气升降,周身内外皆到,五脏六腑俱有笔者根据肝主疏泄,可调节肺、脾、肾、三焦等脏腑的气机升降,使津液代谢正常的理论,对部分痰症从肝论治,归纳三法,取得较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一、疏肝理气化痰法[1]肝主疏泄,调畅人体气机,肝失调达,疏泄失司而气郁,气郁则津液不得输布,聚而成痰,气郁日久化热,热灼津液而成痰,痰随气升降,无处不到,痰滞气也滞,故生痰证痰阻于肺则胸闷气喘、咳嗽痰多;痰阻于胃则恶心呕吐;痰结于咽喉可出现咽中梗阻;痰犯头面则作颠眩;痰迷心窍则神昏;痰留著经络筋骨,则导致瘰疠痰核治病必求于本,凡因七情所伤,肝失疏泄,气郁不通,痰涎结聚而引起的痰症,治疗应以治肝为本临床我们采用疏肝理气化痰法,治疗上述病证,效果显著。

      这也正如朱丹溪所说:“善治痰者,不治痰而先治气,气顺则一身之津液亦随气而顺矣而治痰先治肝者,主要是疏理肝气以治痰,肝气条达疏化,则气顺痰消患者赵文芳,女,35岁,感咽中如有物塞一年,咯之不出,吐之不下,时而消失,每因情志不畅之时则加重,吞咽无妨,平素经常头晕,头痛心烦急躁易怒,胁脘胀满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细患者因情志不畅,使肝失疏泄,气失和降,脾失健运,痰湿内生,痰气交阻咽中,则咽中不适如有物梗阻感中医诊断:梅核气,治宜疏肝理气化痰,柴胡疏肝散合旋复代赭汤加减处方:柴胡15g,枳壳15g,半夏12g,旋复花12g,代赭石30g,香附20g,陈皮12g,原朴12g,苏梗12g,甘草6g,服上药12剂后,痰状消失二、平肝熄风涤痰法气有余便是火,火灼津液,炼津为痰,痰火搏结,上蒙心窍,则出现癫、狂等证肝疏泄太过,肝阴不足,肝阳上亢,出现头晕、头痛,阳浮动于上,阳热日久化风,可出现昏迷、四肢抽搐、震颤等采用平肝熄风涤痰法,意在顺应肝之调达之性,达到风阳内潜,诸症自愈患者张军,男,65岁原有高血压,经常头晕、头痛、失眠、健忘、多梦在发病当天感到头晕目眩,不能站立,摔倒于地,全身不能动,舌强不语,检查:左侧上下肢瘫痪,脉弦滑,舌质红,苔黄厚腻,血压26/14kpa。

      患者平素有高血压病,为阴虚阳盛之体,阴虚于下,阳盛于上,阳化风动,血随气逆,挟痰挟火上扰清窍,横窜脏腑经络,出现昏倒,半身不遂,语言謇涩中医诊断:中风治宜平肝熄风涤痰,天麻钩藤饮合导痰汤加减处方:天麻15g,钩藤30g,石决明30g,怀牛膝15g,胆南星12g,天竺黄15g,石菖蒲20g,僵蚕12g根据病情,酌情加减,服30剂后,不扶杖可行走,后又服20余剂,血压稳定,肢体活动灵活而愈三、疏肝软坚消痰法《景岳全书》中讲:“块乃有形之物,痰与食积死血而成”,这说明积块是痰淤并结的结果,临床上常见的痰核、瘰疬、瘿瘤、症瘕等证,多是由于郁引起,气郁则湿滞,湿郁则热生,热郁则痰结,痰郁则血凝,气郁是各种痰、湿、血瘀的病变基础,而肝气条达则在其中又起着重要的作用,故治疗痰核、瘰疬、瘿瘤、症瘕、痞块等证均可采用疏肝软坚消痰法,使痰瘀并消,达到药到病除的目的患者王丽,女,35岁,颈部摸到结节半年,如花生米大小三枚,皮色不变,按之较硬,推之可移,无寒热,舌苔薄白,脉弦,患者平素急躁易怒,肝郁脾虚,酿湿生痰,痰凝血瘀,阻滞筋脉致成结核中医诊断:瘰疬,治宜疏肝软坚消痰,逍遥散合消疬丸加减处方:柴胡15g,当归15g,海藻10g,昆布12g,生牡蛎20g,贝母15g,白芍20g,云苓12g,夏枯草30g,玄参20g,服上药25剂后,颈部已摸不到结节。

      三、讨论肝为刚脏,五行属木,主动、主升,性喜条达而恶抑郁,为罢极之本,魂之居也,主动功能是指主疏泄和藏血,其主疏泄,调畅全身之气机,是推动血液和津液运行的一个重要环节,痰是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性产物,痰不仅指咳吐出来有形可见的痰液,还包括痰核、瘰疬和停滞在脏腑络等组织中而未被排出的痰液气与津液的关系是气能行津,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正常,才能使津液输布全身而环周不休,使经过代谢的多余津液转化为汗液和尿液排出体外,津液代谢才能维持生理平衡;气机不利,则津液的输布和排泄亦随之受阻,津液的输布和排泄受阻而发停聚时,则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也随之不利二者互为因果,从而形成内生之水湿、痰饮,甚则形成水注为肿的病理产物痰的产生与发展除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外,与肝脏也有密切关系,由于肝主疏泄,调畅人体气机,具有主升、主动,性喜条达而恶抑郁的生理特性,故在临床时也须重视,肝与肺脾肾三脏功能互用协调,则气机畅达,三焦通利,津液代谢正常,则不病痰饮或已病则消,反之功能失调则痰饮百病皆生肝与肺:肺居上焦,肺主降,肺居下焦,肝升,二者相互协调则肝升肺降气机升降正常;肝与脾: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脾主运化升清,脾的运化有赖于肝的疏泄,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协助脾运化功能健旺,而绝生痰之源;肝与肾:肝主疏泄,肾主封藏,肝藏血,肾藏精,精血互化,肝肾同源,肝肾功能协调则开合有司。

      肝与肺脾肾三脏功能协调则气机升降出入正常,肺通调水道,脾运化水湿,肾主水液,痰从何生,生之何存肝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则气机失常,肺不通调水道,脾不运化水湿,肾不主水则痰饮丛生,痰饮生则反过来影响气机的正常运化而百病皆生,治痰虽从肺脾肾为着眼点,但亦切不可忘记调肝,只有调肝,使气机畅达,肝与肺脾肾三脏功能协调为用,则痰可消,病可已,而收事半功倍之效 Reference:[1]方药中,邓铁涛等主编.《实用中医内科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P434-435.(作者单位:河南鹤壁职业技术学院)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