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一事一感悟的写法.doc
48页一事一感悟的写法 事一感悟的写法 (一) 愚蠢的人,经百事而不明一理;睿智的人,见一叶凋零而知世事变迁聪明的人,每经历一件事,都会稍作停留,把深入思考与经验总结作为生命的一次短暂的修整,重新审视自己以往对人、对事、对物的认识,校正自己错误的看法,更准确、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事物的本质,调整自己做人、做事的方向和方法因为人们有这种随时总结的需要,因而产生了一事一感悟的感悟类文章一事一感悟的文章,有多种写法,本节要介绍的是其中之一——一事联想感悟法 所谓的“一事联想感悟法”,就是:先写一件事,然后通过联想,将这个特定事件,与人生、事业、命运等联系起来,从中看清事物的本质,找到左右和影响人生的核心要素,从中生发自身对客观世界的本质认识,找到行动的指南具体写法如下: 一、文章的框架结构 特定事件+联系人生,指出特定事件与人生(人生某方面)的相似性+从相似性中获得启迪(我们应当如何面对人生) 二、各部分具体写法 (一)特定事件的写法 特定事件,共分三部分,依次书写: 1.做一件事,或面对一个事物,绝大多数人都是如何认识,或如何做的。
2.描述事物的实际状态或本质是什么 3.就事论事,明确这件事本身应该怎样认识,怎样做;或者描述人们明白事物的本质后,在这件事上是怎么做的 (二)联系人生,指出特定事件与人生的相似性这一部分依次由以下几部分构成: 1.明确指出某种行为与人生具有相似性,或者指出这种行为与人生的哪方面具有相似性 2.依次指出具体有哪些方面相似先概括说,然后举出生活具体事例进行印证 【写这一部分的目的】 由对个别偶发事件的认识,上升为对生命、对人生的普遍认识,通过偶发事件和人生的共性,明确什么是影响事件结果和人生方向的本质上的共同要素 (三)从相似性中获得启迪(我们应当如何面对人生)1.明确影响人生的真正本质要素; 2.指出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认识人生,如何做才是正确的有时只指出应当怎样认识生命、人生;有时只指出如何做才真正正确;有时二者兼有——正确认识在前,正确行动在后) 三、经典作品范例 一路逆风---------宋志军 因为经常要出远差,每年都要乘坐几次飞机,我的许多朋友亦如此每当要出门的时候,总会对别人说或听别人对自己说,祝一路顺风。
后来遇到一个曾经当过飞行大队长,在天上飞了十多年的朋友,他告诉我说,对乘飞机出行的人千万别说一路顺风我问他为什么他告诉我,飞机在飞行中最害怕的就是顺风,因为顺风对于飞机飞行的速度和安全都是极其不利的,特别是飞机起飞的时候,遇到顺风是很危险的 看着我一脸迷茫的样子,他进一步解释,飞机飞行靠的是涡轮机制造气流,靠强大的气流向后冲击,进而推动飞机向前飞行,逆风对于飞行的飞机来讲,更容易进入涡轮机,而顺风则不然我听得尽管不完全明白,但多少是懂了一些明白了飞机的动力和火车、汽车不一样,火车、汽车是靠拉力前行,动力的方向和前进的方向一致,而飞机则是靠推力前进的,动力的方向和前进的方向相反 从那以后,再遇到乘飞机出行或送别人乘飞机的时候,我不要别人说,同时自己也不再说那句一路顺风的话了,只是衷心地祝一路平安 我联想到乘飞机的过程与人生的过程有许多相似之处,一是短暂由于飞机的速度很快,再远的路程都不需太多的时间相对于时间长河来讲,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不过百年,难道不是很短暂的吗二是历 1程的相似飞机在起飞的时候,不仅要开足动力,而且要逆风而上,可以说是非常艰难而又充满风险。
这一点与我们每一个人的人生开端何其相似,我们进入社会之初,一无所有,赤手空拳打天下,每取得一点成绩,每获得一点进步都要付出极大的艰辛当飞机终于爬到万米高空,飞行在云端之上的时候,又平稳得如家里的客厅一样,坐在飞机的座位上像靠在家里的沙发上一样舒服,让你的身心放松,昏昏欲睡这一点也与我们的人生相似,当你历尽艰辛,功成名就,很容易进入志得意满的状态,安享现状,无所事事,让岁月在不知不觉中流逝等到飞机要降落的时候,又要经历一个危险的过程,飞机不仅要按计划设定的时间准时准地点降落,还要尽量保持飞行的平稳与安全这也与人生的经历一样,特别是对于仕途中的人们来讲,体会更深许多人由衷地感慨,不管今生能做到多大的官,能够平平安安地退下来就是最大的福分我又想到了一位贪官在身陷囹圄之后忏悔时讲,其堕落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生经历太顺了,三十几岁就做到厅级,到处是鲜花掌声,于是不知不觉中昏了头脑,得意忘形,以致走上了不归之路这大概就是一路顺风的悲剧吧 唉人人都希望一路顺风,顺风顺水,可现实中,又有谁能够遇到这样的好运呢还是时时遭遇到一点逆风更好,这样,可以让我们保持头脑清醒、心态冷静,对于我们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是非常必要的。
选自《意林》) 四、写作实践 白雪何色曾老师下水文 一入冬,雪就纷纷扬扬的飘起来妩媚,婀娜,轻灵,圣洁每当飞雪轻扬,便会唤起人们的踏雪寻梅、兰亭赋雪的情怀与浪漫雪,早已在人们的心底定格成一种高洁傲岸的意象,一如我们一见到松竹梅兰,心底就会油然而生敬意即便是小学三年级的孩子,也会吟诵那句咏雪的绝唱:“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试问白雪何色面对这样的问题,很多人都会觉得问话人不是脑残,就是智商出了问题——正如黑夜是黑色的一样,白雪难道不是白色 姑且别追究我父母的责任请在飞扬的雪中——净手,然后双掌合拢——如勺状,以顶礼膜拜的姿势,静待雪花飘落掌心,静待这灵异的白雪,在掌心悄悄地融化,放眼手中那一汪浊水,朋友,你还能掷地有声的告诉我,这不见一丝杂色的白雪,就是我们所见的白色吗 其实,这飘零的白雪和人生每天面对的旖旎世事是那样的相像: 一、它们的外表同样的炫目多彩,亮丽迷人人们喜欢内外兼修,就理论而言,这是真理,就实践而论,这是假话因为欣赏外表异常简单,除了盲人,所有的人都会,而欣赏内在则比较复杂:首先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其次又需要经历较长的时间。
因此,无知的人只能也只会欣赏外表;有能力的人,常常又懒得费力伤神结果不言自明,只修外在与内外兼修的人被混为一谈,外丑内秀的人常常被忽略在一边人们也因此更注重外表的装扮,即便是猪八戒的母亲,出门前也要在镜子前修饰一番外表的亮丽更容易形成视觉冲击,第一印象一旦形成,人们常常会对其他缺点视而不见 二、遮掩和粉饰都是它们达成目的的最佳手段越是有毒的蘑菇,色彩越是五彩斑斓越是流氓巨贪,在台前越是满口反腐倡廉,越是道貌岸然市场上叫价最高的茄子,身材窈窕,满身清亮,殊不知昨夜还披着一身农药从服务最殷勤,态度最良好的柜台买来的产品,往往质量超出意料地糟糕驴粪蛋要充珠宝,最重要的一环,注定要追求表面的光鲜和造型的花哨 长叹息兮以掩泣兮,世事难料人人都希望面对一个真实的世界,表里如一,可是一旦面子在上,私利在前,哪一个不在做虚伪的粉饰,哪一个不醉心于华丽的包装我知道大家都不是圣人,可是如果我们希望自己生活的这个社会越来越好,还是有两件事可做的: 一、自己做人做事的时候,尽最大努力缩小内与外的差距——力争少点骗人的成分;二是练就一双慧眼,洞悉白雪圣洁的色泽——尽量不被骗 一事一感悟写法 (二) 上一讲,我们就一事一感悟,重点介绍了“联想法”写作技巧——先写一件事,然后通过联想,将这件特定的事件,与人生、事业、命运等联系起来,从中看清事物的本质,找到左右或影响人生的核心要素,从中生发自身对客观世界的本质认识,找到行动的指南。
这一讲,我们重点讲解一事一感悟文章的“借物喻人童话寓言法”写作技巧 2一、先有感悟之水 俗话说四十不惑”为何人到了四十岁,就什么都看清了,一切都明了了因为几十年的世事磨练与经验积累,中年人已经具备较高的理性认知水平,他们不再为事物光怪陆离的外表所迷惑,某种事物一出现,他们就能准确地洞察一切,如看一碗清水运用借物喻人童话寓言法写作,常常因为作者经历了许多事,对某种现象有着深刻的理性认识,或不同于常人的理解,他想把这种理性认知借助典型现象阐发出来,给他人以启迪和指导,帮助人们调整、掌控自己的人生这种独特的感悟,是经验的提炼和总结、是认知的深化和升华,是行动的警示和指南,如同从纷繁复杂的生活中提纯出来的圣水 二、找一个合适的杯子 经过诸多经验和磨砺生成的感悟,如提纯的圣水,如果我们把它封存在瓦罐里,陶壁的视线阻挡,封口的隔绝密闭,会让我们看不清这陶罐里到底盛着什么东西只有当我们找到了一个通透的杯子,用它来承载这美妙绝伦的精华,才能让人们透过容器,清晰地看到这个容器内在的完美对于写作而言,这个通透的容器,就是我们从众多事件中选出来,借以阐发自己独到感悟的经典实例。
能够表现同一个哲理的事件林林总总,哪件事才是最合适的杯子呢主要取决于事件表现感悟的通透程度——如果选择的件事,作者读完,就能直接感受到作者要阐述的哲理,这件事就是承载这个哲理最合适的杯子 三、移花接木 我们可以借助自然现象来揭示人生哲理,也可以通过人物行为来揭示人生哲理但我们生成的感悟,绝大部分来自人的行为活动借助人的行为活动来揭示人的感悟是最常见的一种写作技法 如果直接记述人的行为,借助事件阐发作者的感悟,写出来的作品往往过于直白,缺乏艺术感染力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很多优秀的作家,采用“曲表”(间接表现)形式——将整个事件、事件中的主要人物、人物的行为以及行为结果,对应转化一种自然现象、一个核心事物、事物的具体行为以及行为结果,运用二者之间的“神似”,将“人事”转化为“物事”,把直接叙事揭示哲理,转化为借物喻人间接揭示人生哲理 写作时,根据表达需要,有的作者在此基础上,又赋予了这些非人的事物以人的思想和行为,使事物人性化,这样,就在借物喻人之中,又融入了童话寓言的表现形式 运用借物喻人童话寓言写法,要先将选取的“人事”想清楚,确定具体写法叙写蕴含哲理的事件,有以下三种写法:第一种写法是:先集中精力写一种人的行为方式与结果,然后再重点描述另一种人的行为方式和结果,二者构成鲜明的对比,突出故事里蕴含的道理。
第二种写法是:在一件事中,并行描述两种人的行为,然后并列描述两种行为带来的不同结果,通过对比突出故事要蕴含的道理第三种写法是:整个故事描述的是一个核心人物,事件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先集中笔墨描述第一个阶段人物的行为以及对应的结果,然后描述第二阶段的人物行为及结果,通过前后两个阶段的行为与行为、结果与结果的对比,突出故事蕴含的道理 第二步,确定具体写法后,对应整个事件,通过联想、想象,找到一个与事件蕴含同样哲理的自然现象,将事件与自然现象、人与物、人的行为与物的行为、人的行为结果与物的行为结果对应起来,确保二者之间具有高度的相似性,然后依照顺序,对应写下来,我们就完成了移花接木式的写作过程,这种写法,就是“借物喻人童话寓言法” 直接写人事,通过人事来阐述要表达哲理,是这种写法的前身,也是最简单的一事一感悟写法 运用借物喻人童话寓言法,阐述哲理的方法有三种: (一)完全借助故事情节的表现,全文含而不露; (二)在事件记述完成后,另起一段,以“编者按”的形式,集中阐述出来 (三)在叙事结尾部分,借助文中人物或人格化的事物之口,直接说出来 四、经典范例 (一)直接写人事,人事分先后两个阶段,主要人物先后行为与结果构成对比凸显哲理,结尾下按语揭示感悟(哲理) 人生蜜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