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小学科学四年级《无心插柳柳成荫》教学设计.doc
4页2019-2020年小学科学四年级《无心插柳柳成荫》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探究能使用扦插、嫁接的方法帮助植物繁殖后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植物繁殖方式的多样性2、关注与植物繁殖有关的生物技术问题科学知识 1、知道植物可以通过根、茎、叶繁殖后代2、了解扦插、嫁接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易于利用扦插技术繁殖后代的植物的茎(如:大蒜、太阳花、马铃薯)、花盆、枝剪课时安排 本课教学时间1~2课时 教学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知道了植物可以利用传粉的方式繁殖后代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植物还可以用什么方式繁殖后代吗? 活动 植物分身术1、 指导在学生操作之前,必须掌握规范的扦插方法根据学生的原认知,可以选择学生示范、教师补充的方法,也可以由老师做标准的示范指导 另外教师还要给学生提出实践要求:使用枝剪时应注意安全,要爱护植物2、 扦插教师应选择成活率高的植物(如:大蒜、土豆、太阳花)组织学生进行扦插的实践活动3、 介绍教材第17页出示了大蒜、马铃薯利用茎繁殖后代的方法此外教师还可以配合图片、课件向学生介绍利用其他器官繁殖后代的方法如:榕树用气生根繁殖后代、落叶生根用叶繁殖后代等。
4、 阅读通过阅读科技史的活动指导学生了解植物的另一种繁殖方式——嫁接同时感悟到科技与农业生产之间的关系 拓展 移花接木1、这部分是对科技史资料的延续和验证有了前面扦插活动的铺垫,此活动可以安排学生课外进行实践2、要让学生意识到嫁接能够结合不同植物的优点,在果树、蔬菜、花卉等方面应用广泛附送:2019-2020年小学科学四年级《水能溶解一些物质》公开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溶解单元的起始课,主要是让学生初步感知溶解在这一课中,学生们要运用观察和比较的方法去发现食盐、沙子和面粉在水中的状态有什么不同本课教材呈现三个活动:活动(一)比较观察食盐和沙子在水中的状态;活动(二)观察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活动(三)通过学习使用过滤的方法,理解溶解的本质这一课的学习为后面研究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等知识提供理性和感性的基础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对于溶解有一定的认识,如把少量糖或盐放在水中就会慢慢化掉,类似的现象学生们都见过,甚至亲手做过部分学生也都听说过“溶解”这一词,但还不能准确地说清楚什么是溶解,也不清楚判断物质是否溶解的依据是什么还有部分学生会将“溶解”这一现象说成是“融化”。
三、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l 一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一些物质不能溶解在水中l 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过程与方法l 观察和描述几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和不溶解现象l 使用过滤装置分离几种固体与水的混合物情感、态度、价值观l 体验研究溶解与不溶解现象的乐趣,激发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l 严格按规范利用溶解装置进行实验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比较、观察、描述食盐、沙、面粉三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与不溶解教学难点:比较食盐、沙、面粉在水中的变化有哪些异同五、 教学准备每组:装有50mL水的烧杯3个,搅拌棒3根,沙、食盐、面粉各一份,简易过滤装置一套,滤纸2张六、 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2分钟)1. 直接出示实物(食盐和沙子),提问:仔细观察你们手中的食盐和沙子,告诉我它们有什么相同之处?2. 提问:如果我把食盐和沙子分别放入水中,会怎样?(设计意图:食盐和沙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两种物质,通过比较它们的相同特点,得出它们都是由“颗粒”组成的为下一环节学生的观察埋下伏笔。
通过猜测食盐和沙子放入水中的状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二) 比较、观察食盐和沙子在水中的状态(25分钟)1. 过渡:想要知道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我们应该怎么做?2. (PPT)出示实验记录单,提问:为了更好的完成我们的实验,你觉得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3. (PPT)出示完整的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4. 小组实验并填写食盐记录单(7分钟)5. 小组汇报(8分钟)(预测:学生在汇报过程中会说到,食盐“消失了”或“不见了”,这个时候,教师抓住机会反问“食盐真的消失了吗?还是食盐慢慢的变小变小变到我们肉眼看不见了?”)6. 总结:食盐在水中会慢慢的变小,变成我们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板书:食盐:颗粒 à 微粒)7. 过渡:肉眼看不见的微粒究竟有多小呢?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张非常神奇的纸我们科学实验中称它为“滤纸”8. (出示滤纸)请一个同学来看看这张纸是否有空隙过渡:这张纸神奇就神奇在它能让微粒通过它却把颗粒分离出来同学们想不想见识一下?9. (PPT)出示过滤装置及使用注意事项10. 出示简易的过滤装置,演示过滤实验的过程11. 学生分组进行过滤实验,展示过滤后的滤纸(4分钟)12. 师生总结:食盐和沙子在水中的状态(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比较食盐和沙子在水中的状态,初步认识溶解的主要特征。
抓住学生汇报中出现的实验现象,着重讲解食盐不是消失了,而是变成我们肉眼看不见的微粒从而引出过滤装置及过滤食盐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溶解的又一特征“不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三) 观察面粉在水中的状态(10分钟)1.(出示用纸包着的面粉)过渡:今天老师还带了一样神秘的物质,大家猜猜看是什么?2.提问:面粉放入水中会怎样呢?3.(PPT)出示实验记录单4.分组实验并填写实验记录单(3分钟)5.小组汇报(2分钟)6.提问:你觉得面粉溶解了吗?为什么?7.过渡:有的说面粉溶解了,有的说面粉没有溶解老师觉得大家说的都很有道理面粉究竟有没有溶解呢?我们可以用什么实验来证明?8.小组进行面粉的过滤实验,并展示过滤后的滤纸(3分钟)10.师生总结:面粉没有溶解在水中(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并不能简单的通过实验“观察面粉在水中的状态”来判断面粉是否在水中溶解,必须借助过滤实验来使他们深刻的认识到,面粉是不溶于水的同时进一步强调了溶解的重要特征之一“不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四) 归纳小结(3分钟)1.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谁想和大家分享自己的收获2.拓展:通过今天的是实验研究,你们想不想研究更多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请你回家后,继续研究一下糖、味精、酱油等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好吗?(设计意图:通过谈谈自己的收获,对本堂课的知识点进行整理与总结。
让学生课后继续探索,让研究的快乐一直保持下去七、 板书设计水能溶解一些物质食盐 微粒 无沉淀 不能分离 颗粒 有沉淀 能分离 沙子 面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