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季札挂剑及其后世的“挂剑诗”景观历史学论文.doc

6页
  • 卖家[上传人]:wd****9
  • 文档编号:312855275
  • 上传时间:2022-06-1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5.50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季札挂剑及其后世的“挂剑诗”景观_历史学论文 摘要:春秋时期季札挂剑留徐,为后世留下了重情践诺的历史佳话自唐代起,季札挂剑的典故所衍生的“挂剑”、“留剑”、“许剑”、“悬剑”、“生死一剑”等词语便成了友情与守信的代名词频频出现在送别友人、祭奠亡友的诗文中,呈现出一道独特的“挂剑诗”景观本文从历史及诗文发展的角度,就季札挂剑的文化影响及后世的“挂剑诗”景观进行探讨,内容包括:季札其人及其挂剑留徐的故事,中国剑文化及“挂剑诗”的兴起,“挂剑诗”的类型,“挂剑诗”的发展脉络,“挂剑诗”的作者,“挂剑诗”的突出代表等关键词:季札挂剑;重情践诺;“挂剑诗”景观一、季札其人及其挂剑留徐的故事季札(前576-前484年),又称公子丸,春秋时代吴国第十九世国君寿梦的小儿子,因受封于延陵(今常州)一带,人称“延陵季子”季札是一位古代贤人,他博物阅览,品德高尚,具有政治、外交及音乐评论方面的卓越才能,是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外交家、音乐评论家季札志趣高洁,待人宽厚,礼貌谦让,诚实守信,受到孔子的推崇,称其为“延陵君子”关于季札挂剑的故事,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吴太伯世家》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季札之初使,北过徐君。

      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徐,徐君已死,於是乃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从者曰:‘徐君已死,尚谁予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背吾心哉!’”西汉文学家刘向在他的《新序•节士第七》里对季札的践诺守信、挂剑留徐则有更具体的描述,并在书中记录了徐国人对季札的赞美歌:“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脱千金之剑兮带丘墓季札归国之后,吴王对他的信义之举大加褒扬,并将赐给他另一柄名剑从此吴国的诚信风尚便开始形成,民风大善,国力渐强,季札挂剑之举因此迅速在各诸侯国流传开来后人为了纪念季札,在徐君墓前筑起一座高台,取名“挂剑台”,这是目前全国有史可查的最早的讲诚信、守承诺的遗迹,季札因此被誉为中国诚信第一人二、中国剑文化及“挂剑诗”的兴起剑是中国古代重要的近搏之器,为历朝王公帝候、文士侠客乃至商贾庶民喜爱之物随着兵器的发展,剑的防卫与攻击功能逐渐减弱,其象征功能却日益凸显自西周至清朝,达官贵族中一直流行佩剑习俗,以示尚武精神,标示威仪与富贵,后与侠文化相结合,形成了剑文化在剑文化的浸润下,关于剑的诗歌不断涌现以《全唐诗》李白诗为例,其中“剑”字总共出现了107次,分布在106首诗中,约占全诗总数的10%!陈斐、伏俊琏认为,诗人笔下的“剑”有四种意象:建功立业的凭借、歌宴舞蹈的道具、功业梦想的寄托以及纯真友谊的见证,宝剑的第四种意象则是季札挂剑故事发生之后得以扩展的。

      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友谊与诚信的民族,季札挂剑留徐之举是中华民族珍视友谊、一诺千金、生死不渝的光辉典范,它不仅感化着一代又一代的人,而且丰富了友谊与诚信的表现力在历代诗人的讴歌下,出现了许多以“挂剑”为表达形式、以悼念亡友为主题的“挂剑诗”挂剑诗”的形成,得益于我国肥沃的剑文化土壤、崇尚诚信的社会风气,更与历代文人对季札感人的“挂剑”之举的推崇有着直接的关系三、“挂剑诗”的类型根据内容,“挂剑诗”可分两种,一种是对季札本人关于留剑守信的赞颂,另一种是对逝去挚友的追忆与凭吊,借用季札的“挂剑”来寄托自己的哀思1. 专颂季札践诺守信的“挂剑诗”对季札挂剑的赞颂,多见于以《挂剑台》为名的诗歌作品中据不完全统计,明清两朝题为《挂剑台》的较有名的赞美诗就有5篇虽然诗名一样,但这几首诗的表达形式和阐发角度都有所不同,它们大多为短小精悍的挂剑台怀古之作明代文学家李贽所作《挂剑台》(“丈夫未许轻然诺,何况中心已许之一死一生交乃见,千金只得挂松枝一气挥洒,事中有理,理中见情,较有代表性清代诗人宋琬的同名诗篇幅最大,共15联,近210字此外,还有其他诗名的“挂剑诗”,如《春秋战国门季札》(唐,周昙)、《季子挂剑歌》(宋,唐箫)、《题挂剑图》(宋,张镃)、《吴季子墓》(元,白珽)、《徐人歌》(元末明初,危素)、《题挂剑台》(明,李东阳)、《经季子祠》(明,黎民表)、《剑台野望》(明,唐之淳)、《经季子祠》(明,魏耕)、《挂剑墓》(明,郑真)、《赞季札》(清,李蟠)等均为赞颂季札的名篇。

      唐代的周昙是最早写“挂剑诗”专门颂扬季札的诗人,他在《春秋战国门季札》中写道:“吹毛霜刃过千金,生许徐君死挂林宝剑徒称无价宝,行心更贵不欺心诗人把季札坟前挂剑一举看做是与诚信有关但又高出诚信的至上美德——“不欺心”,即“不违背自己的良心”,这与季札所言“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背吾心哉”相吻合,这是后世对季札挂剑美德较为准确的诠释2. 借用季札挂剑典故表达友情的“挂剑诗”唐宋以来,许多诗歌出现了“挂剑”、“留剑”、“许剑”、“悬剑”、“延陵许剑”、“死生一剑”等用语,一方面反映了诗人对季札挂剑美德的赞誉和推崇,另一方面是为了表达诗人对亡友的吊唁、追怀及信义之情这些词语的大量使用,极大地推动了“挂剑诗”的形成和发展挂剑诗”与挽诗、挽词、挽歌存在天然的联系,具有吊唁性、追怀性和信义性,所以,“哭……”、“挽……”、“送……”、“别……”等便成了“挂剑诗”的常用诗名此类悼亡友、别故人的“挂剑诗”在历代诗歌中并不少见以“哭……”为题的“挂剑诗”诗,唐代有6首,李白《宣城哭蒋征君华》(“独挂延陵剑,千秋在古坟”),李白《自溧水道哭王炎三首》(“悲来欲脱剑,挂向何枝好”),杜甫《哭李尚书》(“欲留挂徐剑,犹回忆戴船”),崔融《哭蒋詹事俨》(“芜漫藏书壁,荒凉悬剑枝”),刘长卿《哭魏兼遂》(“泛舟悲向子,留剑赠徐君”),方干《哭江西陈陶处士》(“虽云挂剑来坟上,亦恐藏书在壁中”)。

      宋代3首:方凤《哭余之张教授》(“莽莽孤村外,王孙挂剑情”),刘子翚《哭士特二首》(“不睹遗书奏,徒怀挂剑伤”),张元干《再用前韵哭德久》(“论文平日樽中酒,挂剑它年冢上松”)清代1首:赵翼《哭杭廷宣之讣》(“过车三步他年痛,许剑千金旧日情”)在以“挽……”为名的“挂剑诗”中,唐代见1首,即张说的《右侍郎集贤院学士徐公挽词二首》(“徒悬一宝剑,何处访徐公”)宋代共有10首:黄庭坚《李濠州挽词》(“挂剑自知吾已许,脱骖不为涕无从”),楼钥《孙子才挽歌》(“盖棺悲昨梦,挂剑答初心”),刘克庄《挽意一徐枢二首》(“翟门昔有张罗叹,徐墓今无挂剑人”),刘克庄《徐潭即事二首》(“暮年已作饰巾客,它日那无挂剑贤”),刘克庄《挽徐吏部二首》(“欲挂原头剑,徐君安在哉”),范祖禹《鲜于谏议挽词二首》(“墓剑知谁挂,人琴竟两亡”),王炎《宋可挹挽诗》(“林间谁挂剑,清泪堕悲歌”),喻良能《挽石似之郎中》(“无从挂吾剑,老泪湿西风”),吴泳《挽李寺丞》(“自昔祖风高挂剑,愧无佳语润黄垆”),杨万里《谢从善挽词》(“清风未作记,挂剑泪川流”)明代2首:先竹深府君《挽徐敏叔》(“青山数亩松千树,愁绝心知挂剑来”),吴鼎芳《王二丈挽词(伯谷)》(“有酒须浇墓上土,有剑须挂坟前树”)。

      唐代以“赠……”、“送……”、“别……”作诗名的“挂剑诗”共5首,其中就有李白的3首:《陈情赠友人》、《叙旧赠江阳宰陆调》和《送麹十少府》另两首分别为杜甫(《别房太尉墓》)和许浑(《送李溟秀才西行》)所作明代两首:戴良《赠别吕用明》(“解剑挂高树,至宝非所惜”),钱谦益《送吴兴公游下邳兼简李条侯》(“宝剑千金吴季子,长城半壁汉条侯”)此外,“挂剑诗”还有其他诗名,此处仅列宋代的7首:胡融《玉霄峰》(“挂剑桂树枝,洗手天河洄”),李流谦《文南朱使君葬其故人钤兵李侯士大夫高其风义作诗美之亦赋一首》(“渍绵高义古所尚,挂剑初心吾敢负”),刘克庄《寄题上饶方氏野堂》(“远书来责订金诺,拙咏聊酬挂剑心”),罗公升《有念》(“绯怀郢人质,徒挂季子剑”),苏籀《邵公济求泰定山房十诗•松门》(“延陵挂孤剑,吴月照峨岷”),袁说友《过广安军王恭父大著墓》(“云槚风杉空挂剑,不胜老泪洒危冈”),王应麟《鳖山》(“解剑挂墓柏,泣下沾衣裳”)四、“挂剑诗”的发展脉络季札挂剑之后,民间对他的诚信品格一直十分敬佩,后世较早对季札挂剑的书面赞许,见南朝梁刘孝标所写《重答刘秣陵沼书》,书云:“但悬剑空垅,有恨如何!”直至唐朝,感动于季札诚信之德的诗人们才开始创造了大量与季札挂剑有关的作品,宋朝一直延续着唐代“挂剑诗”的兴盛势头。

      遗憾的是,从明朝起这种势头便逐渐消弱,到了清朝乃至近现代,这类诗作已经所见不多挂剑诗”的发展脉络,与中国诗歌发展同步:只有诗歌繁荣的年代,才有“挂剑诗”兴盛的机会唐宋两朝是公认的我国历史上诗词最繁荣的时期,“挂剑诗”顺势而生,借势而发,仅唐宋两代至今能找到的“挂剑诗”约有50首五、“挂剑诗”的作者季札挂剑的信义之举是历代诗人歌颂的一个主题,歌颂者不仅有名不见经传的文人,更有那个时代的诗坛豪杰在唐代289年间共有20多位诗人写了“挂剑诗”唐初四杰”之一骆宾王有一首“悬剑”的诗篇,“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不吝赞美之词,热烈讴歌了季札挂剑的善举,同时代的著名诗人刘禹锡、刘长卿、崔融、方干等也先后赋诗褒扬据不完全统计,宋代有20多位诗人在近30首诗歌中提到“挂剑”一事尽管只有《李濠州挽词》一首诗涉及“挂剑”,但黄庭坚无疑是同一时代“挂剑诗”作者中最为显眼的南宋诗人刘克庄共有5首诗提到季札挂剑的故事,对“延陵君子”可谓念念不忘杨万里、张元干、刘子翚等人都有与季札挂剑有关的诗作诗文家白珽是元代“挂剑诗”的代表人物,他通过《吴季子墓》把季札的让国、观乐、挂剑、守仁等美德概而览之,使读者一下领略到季札非凡的人格魅力。

      明清两代有10余位诗人在其诗作中引用了“挂剑”典故可以说,有历代杰出诗人的参与,“挂剑诗”才显得格外夺目,挂剑精神因此得以流芳百世六、“挂剑诗”的突出代表1.“诗仙”李白的“挂剑诗”“诗仙”李白一生好酒任侠,对剑情有独钟他习剑道、写剑诗,留下了许多关于剑的不朽名篇李白赞赏季札在交友上的态度和做法,甚至把季札的待友之道奉为自己的交友准则,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李白的几首“挂剑诗”中找到例证在《陈情赠友人》中李白写道:“延陵有宝剑,价重千黄金观风历上国,暗许故人深归来挂坟松,万古知其心……”诗人用季札挂剑的典故来说明交友之道,并以此向友人表明心迹在《叙旧赠江阳宰陆调》中李白引用了“延陵剑”来赞美江阳宰陆调拔刀相助的侠义行为,诗中提到:“腰间延陵剑,玉带明珠袍别友人诗《送麹十少府》云:“我有延陵剑,君无陆贾金此诗中李白以古论今,把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寄托到“延陵剑”上好友蒋华不幸离世令诗人悲痛不已,于是写下《宣城哭蒋征君华》以示哀思:“独挂延陵剑,千秋在古坟诗人再次用“延陵剑”来表达他对故人的怀念和对友谊的坚守李白的另一首挽诗《自溧水道哭王炎三首》可谓声声悲、句句泪,诗中的“悲来欲脱剑,挂向何枝好”是他悼念亡友的肺腑之言,读来催人泪下。

      在历代诗人中,李白无疑是引用季札挂剑典故最多的一位2.“诗圣”杜甫的“挂剑诗”“诗圣”杜甫的诗素以“沉郁顿挫”著称于世,故在挽诗中尽述悲戚之心和悼哀之情对杜甫而言实在是游刃有余杜甫流传下来的“挂剑诗”虽不如李白的多,但这些借剑抒怀的经典之作却足以表明诗人对季札留剑的崇敬之情《哭李尚书》中的“欲挂留徐剑,犹回忆戴船”是两个与交友有关典故,第一个是关于吴季子与徐国国君真挚深厚的友情,第二个是王子猷与戴安道两人高妙超然的友谊这两个历史典故既有相似处又有差异点,前后浑然一体,两者相映成辉 《别房太尉墓》:“他乡复行役,驻马别孤坟近泪无干土,低空有断云对棋陪谢傅,把剑觅徐君唯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在这首追忆亡友的小诗里,诗人把自己比作挂剑留徐的延陵季子,表示对亡友的深情厚谊,虽死不忘对棋陪谢傅,把剑觅徐君”照应了前两联,道出他痛悼的原因把剑觅徐君”的典故与题旨十。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局长在2025年全市医疗保障重点工作调度会暨定点医药机构违法违规使用医保基金自查自纠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稿.docx 2025年春教体系统安全工作会上的讲话范文.docx 2024年度街道机关支部党组织书记述职发言材料供参考.docx 2025年干部谈心谈话内容范文.docx 主管发改部门党组书记在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材料供参考.docx 学习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交流发言材料供参考.docx 纪委书记2025年全面从严治党的研讨材料范文.docx 2025年春季防汛防旱工作部署会上的讲话范文.docx 2025年村“三资”管理工作计划供参考.docx 村“两委”2025年工作计划供参考.docx 乡镇在全市履行职责事项清单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docx 银行行长在学习2025年一号文件精神专题会上的研讨发言供参考.docx 乡党委乡村振兴工作经验总结供参考.docx 党组书记、主任在2025年展改革委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范文.docx 领导干部在2025年“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年”行动动员部署会议上的讲话范文.docx 关于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报告范文.docx 在2025年基层履行职责事项清单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例文.docx 2025年理论学习中心组党风廉政建设专题学习研讨会议上的交流发言供参考.docx 在理论学习中心组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专题学习研讨会议上的交流发言两篇.docx 党支部2024年民主评议党员工作情况报告供参考.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