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题十.自然灾害12.01.docx
18页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导学案 编制: 张洪梅审核:姜官宏审批:专题十 自然灾害与防治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 利用大约1・2课时扎实掌握木专题相关基础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总结规律方法2. 利用大约1课时完成“合作探究”和跟踪训练,提高答题、应考能力3. 利用大约1课时展示、落实考纲要求】:1•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1)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特点;(2)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3)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的分布2. 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1)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区域分布;(2) 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地貌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3) 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4)虫灾、鼠灾等生物灾害的主要危害3. 自然灾害与环境(1) 同一自然灾害造成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2)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4. 防灾与减灾:(1)地理信息技术在自然灾害预测、灾情监测和评估中的作用;(2) 主要自然灾害的适当应对方法或应急措施;(3)中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4)人类利用高科技趙利避害的远景学习目标】1. 理解掌握各类各种自然灾害的分布、发生机制和防御措施,形成正确的防灾减灾能力。
2. 小组成员积极讨论、踊跃展示,大胆质疑拓展,能准确分析各种灾害的发生原因、地域差异, 熟悉自然灾害的应对方法或应急措施3. 自动自发、扎实高效,享受学习的快乐能力培养:1. 从重大灾害背景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各种灾害的成因、危害,能够提出积极有效的防御方法、措施2. 密切联系气候、地质、水文等相关知识,预测世界及我国主要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网络构建】【重难点知识梳理】一•各类灾害的形成、分布、特点、危害及防御(一)地质灾害:包括火山喷发、地震、滑坡和泥石流1 •我国地震的分布特点:我国地震分布特点:西多东少 我国地震灾情特点:东重西轻灾情变化趋势:因地震死亡人数减少,经济损失却有加重趋势2、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1) 成因:山地面积广、山高谷深、地势陡峻、地质构造复杂、上层岩性相对松软、受重力和水力作用以及山地开发程度不断加大等(2) 时间分布特点泥石流:与集中降水的时间规律相一致,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规律(原因:爆发时受连续降雨、暴雨, 尤其是特大暴雨的激发〉滑坡:表现出常发性,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一般在雨季或春季冰雪融化时多发,尤其是大雨、暴 雨、雨中多O(3) 空间分布特点:主穆发生在山区。
从太行山到秦岭,经鄂西、四川、云南到藏东一带滑坡发育使用吋间:2011-2-12 班级: 小组: 姓名: 等级:密度极大;青藏高原以东的第二级阶梯,特别是西南地区为我国泥石流、滑坡灾害的重灾区4)、地域上的总特点:广泛性和相对集中性我国泥石流和滑坡卷加区在第二级阶梯上的黄土髙原、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这里是我国平原向 山地的过渡区,斜坡较多,又是东南季风与西南季风交互作用的地区,降水较多,还是黄土、喀斯 特等可蚀性物质集中分布地区,同时人类活动广泛且稈度大,这些都为泥石流和滑坡提供了有力的 牛成条件3、地质灾害多发区一一西南地区一一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① 地质构造复杂,构造运动强烈,多地震,诱发滑坡和泥石流;② 地貌类型多变,地势起伏大,大斜坡多,易发生滑坡;③ 降水多,尤英是山区多暴雨、久雨天气,极易发生泥石流;④ 人为因素,如开垦、开矿等、建设者的防范意识和措施不到位诱发或加剧滑坡和泥石流注意:人为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影响严重,一方面是因人类的过度开发使一些坡地植被破坏,水土 流失现象加剧;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泥石流经常发生区域的人口和财产不断增加,导致了地质灾情日益 严重因此,我们应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理念。
例1 (2011全国新课标)例1长江下游某城市边缘分布着丘陵,丘陵的基岩上有黄土覆盖(如图11所 示)近年来,由于城区扩展,大量开挖山坡,该地在夏季暴雨后曾发生多起黄土崩塌、滑坡灾害 N0 300 600 m图11阅读图文资料,简要分析该地黄土崩塌、滑坡多发的原因二)水文灾害1、两种类型:洪水和涝渍 2、成因和多发地区类型形成原因多发地区洪水特大地表径流不能被江河、湖库容纳,水位上涨而泛 滥的现象,一般发生在以降水为主要补给的河流汛期江河的两岸,尤其是中下游地区是洪水 的直接威胁区涝渍洼地积水不能及时排除的现象多发生在蒸发弱、排水不畅的低湿洼地两者 联系洪水和涝渍往往接连发生,在低洼地区很难截然分开从气候因素看,洪涝集中在中低纬度地 区,主要是亚热带季风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注意:诱发雨涝的自然因素:季风区降雨多、暴雨集中;地势低平、河流排水不畅; 其根本原因:东部平原地区地势低平,雨季河流排水不畅3•中国的洪水类型洪水灾害类型分布地区形成原因出现时间暴雨洪水东部季风区降水多,暴雨集中;地势低平,排 水不畅;人类经济活动6-9月融雪洪水西北、东北地区受气温升高影响形成4-5月融雪洪水,7-8月融冰洪水冰凌洪水[思考]:为什么季风区、江河下游平原经常发生洪涝灾害?① 受季风气候的影响,降水季节、年际变化大,容易引起洪涝灾害。
②河流中下游地区,水量较大,地势低平处流速缓慢,多曲流、易淤塞,易发生洪涝灾害4、两种风暴潮的发生季节、地区和特点台风引起的风暴潮温带风暴潮季 生 发节多在夏秋季节台风鼎盛时期春秋季节发生地区凡受台风影响的沿岸地区均可 能发生中纬度沿海地区,以欧洲北海沿岸、美国 东海岸以及我国的北方海区沿岸为多特点來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 坏力强增水过程相对平缓问题一为什么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风暴潮灾害影响更为深远?① 东南沿海的台风发生的频次多,时间长,引起的风暴潮频繁 ②东南沿海是我国对外开放、 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有发达的农业、工业、密集的人口和城市群所以,台风风暴潮灾害给这里带来 的影响不仅是直接的人员、财产等经济损失,还有更加严重的间接损失,例如停产造成的经济损失, 浸泡精密高级仪器的经济损失等因此,我们说影响更为深远5、人为因素对洪涝灾害的影响6. 长江流域水文灾害多发的原因(三)气象灾害主要的气象灾害有台风、暴雨、洪涝、干旱、寒潮等1. 影响我国的气象灾害例2 (2011福建)冰雹是在气流强烈升降条件下发生的一种固体降水现象,其颗粒大小一般为5〜 50mm o月雹日指某月降雹的天敌图20示意我国东南沿海某省多年平均月雹日的变化。
读图回答下列 问题1) 指出该省冰雹发生最多的季节,并分析其原因9分)(2) 简述冰雹带来的危害,并提岀防御措施6分)2 •我国旱灾的地域差异:3•世界上的干旱类型干旱 类型区 地热型 副带曲流洋生 广增海发温型气, 闰一一口 渤脉4•热带气旋形成条件及分布 5•我国旱灾多发区的原因BB2.36 华北地区 灾 ■峯发的滋因主美农业商品生产墓地气叙灾吉灾悄严1R例3. (2010山东)图14为登陆我国南部沿海地区的某台风路径示意图 读图回答问题1)台风过境A地前后,该地气压和风速有何变化?(2)该台风在A、B两地引发的主要次生灾害有何不同?说明B地预防这些次生灾害的工程措施四)生物灾HAI1、 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的原因:⑴气候变异等造成的不良环境使得作物对病害抗性降低⑵外来病原体入侵也是病害流行的主要原因危害:病害使农作物、树木染病从而枯萎甚至死株,导致大面积农出、森林被毁坏2、 森林病虫害:(1)危害:造成森林工业损失;对森林生态功能造成破坏2)危害我国森林的主要害虫:松毛虫3、 蝗灾(1) 蝗灾是危害最严重的爆发性性生物灾害,危害农作物最严重,成灾率最高的蝗虫是飞蝗;对 我国危害最大的是东亚飞蝗(2) 主要分布区:华北和华东沿海各省;我国蝗灾的重灾区是黄淮海农业区。
旱灾和蝗灾经常链性发生4、鼠害及危害① 重灾区:农田、牧场及森林② 危害:害鼠啃食植株,在地下打洞,危害植物根系,使农业减产,森林草地遭到破坏几个关注点:1•蝗灾与旱灾链发的原因 2 •生物入侵3 •青藏高原农业区与东北平原病虫害少的原因我国自然灾害多的原因:(1) 我国处在两大自然灾害带的交汇处;(2) 我国处在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强烈;(3) 我国2/3的面积是山区,地貌类型复杂多样;(4) 季风气候不稳定,尤其是夏威夷高压势力的大小及位置的移动,导致了我国频繁的旱涝灾害二•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1 •世界两大灾害带灾害带位置主要自然灾害形成原因自然地理背景人文地理背景环太平洋 灾害带环太平洋沿岸、 宽数百千米的 地带地震、火山、台风、 海啸、风:暴潮,以 及大量的地质灾 害和海岸带灾害板块交界处:多火山、 地震多海啸;热带、 副热带海洋:台风风 暴潮;人口集中、经济 发达地区北半球中 纬度灾害带北纬20-50・之 间的一条坏球 自然灾害带地震、滑坡、泥石 流等地质灾害、洪 水、台风、干旱、 低温、风沙等气象 灾害不同气候带的边缘:水 旱灾害;近热带、副热 带海洋:台风风暴 潮;地势高差大,地形 复杂:山地地质灾害位于中低纬度 地带,人口稠 密,经济密度大例4 (2011海南)图11示意日本东北部(约38.8〜39.1 N, 141.5〜142 E)沿海区域。
2011年3月11日发生的东日本大地震(震级9. 0级,震中38.1 N、142.6 E,震源深约20千 米)引发巨大海啸,使甲地遭受了严重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根据图文资料,分析甲地此次海啸灾害严重的自然原因2.自然灾害种类存在明显的区域性(见下表)地域分异原因旱灾黄淮海平原、东北平原为多发区季节降水和年际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衡洪涝长江中下游平原、黄淮海平原为 多发区受夏季风的影响大,受夏威萸高压实力的人小、雨带进退 快慢的影响地震台湾省.华北、西北、西南为多 发区台湾位于亚欧板块和菲律宾板块交界区;西南区位于地中 海-一希玛拉雅地震带上;华北.酋北位于环太平洋构造 带上滑坡、泥石流西南为多发区汕南地区地形崎岖,地质构造复杂,人斜坡多,降水历时 长低温冷害东北地区为多发区纬度高、气温低,接近冬季风源地台风东南沿海为多发区濒临西北太平洋3、中国灾情区域分异特点我国地域差异显著,东西部不同的农业类型(种植业和畜牧业),遭受不同的灾害,形成了不同的 灾情(种植业灾情和牧业灾情)O东部地区西部地区气候、地形湿润、半湿润;平原、丘陵干旱、半干旱;高原、山地土地类型耕地面积大草原广阔农业部门种植业为主畜牧业为主畜牧业经营方式舍饲、半舍饲,高密度养畜靠天养畜主要受灾灾种洪涝、干旱、冷冻、风雹雪灾、旱灾、虫灾风险农业灾害风险大牧业灾害风险大灾情表现农作物受灾面积等牲畜掉膘、死亡4. 自然灾害地域差异分布地区主要灾害形成原因对工农业生产的影响1.海洋灾 害带主要指东部和 南部海域以台风、风暴潮、赤潮等 自然灾害为主受海洋环境的 彤响对海洋渔业和石油平台、船舶、港 口造成灾。





![河南新冠肺炎文件-豫建科[2020]63号+豫建科〔2019〕282号](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