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简讲书法三级课程讲课笔记31.doc
6页黄简讲书法三级课程讲课笔记31 - 黄简讲书法三级课程讲课笔记 三级课程1—裹束什么 一、裹束是什么意思? 这是三级课程的第一课,这个学期主题是“裹束”裹束”是什么意思呢?以前我也见过一些,这个学期将会深化讨论 “裹束”这名词,来之于《玉堂禁经》:“夫书第一用笔,第二识势,第三裹束三者兼备,然后为书;苟守一途,即为未得裹束”是书法三大要素之一,也是最后一步 历史上提到“裹束”的书很少,除了《玉堂禁经》,另一篇就是卢携的《临池诀》张怀瓘是盛唐时人,卢携是晚唐时人,晚一百多年卢携做过唐朝的宰相,政治地位很高他想学书法,但没遇到好教师:“小子蒙眛,常有心焉,而良师不遇,岁月久矣,天机懵然天机”就是书法的机密找不到好教师,卢携是靠自己读书研究:“因取《翰林隐术》、右军《笔势论》、徐吏部《论书》、窦臮〔jì,古同“暨”〕《字格》、《永字八法势论》,删繁选要,以为其篇 他把一些论著,选中重点,写成《临池诀》这篇文章,其实就是他学习书法的心得卢携从这些著作中总结出八条要点,其中三条是:第一用纸笔,第二认势,第三裹束唐代书籍传播主要靠手抄,手抄本难免彼此有点不同这三句话和《玉堂禁经》大同小异,书法就是这三要素。
这是唐代第二篇著作讲到裹束出之于一位宰相之手,可谓证据非常确实 1 其实“裹束”对我们并不生疏,我们写“永”字已经做过了你看,书法第一用笔,“九用”就分布在“永”字八个点画中 然后我们学会了看笔势,一级课程第39课中已经提到,“永”字可分为四个笔势这里有单一笔势,也有复合笔势一点是右侧势,然后是钩努势、蛇头势、交争势最后把四个笔势合在一起,放到各自的位置上,一个“永”字就出来了,这就是“裹束”我跟大家讲过两步成字,点画组成笔势是第一步,笔势裹束成整字,就是第二步 二、筋节是裹束的根本 “永”字八笔都是点画,就裹束的本意而言,它不是着眼于点画,而是着眼于筋节筋节是裹束的根本 一级课程40课介绍过骨肉筋节等点画的元素所谓“筋”,就是笔锋的轨迹,那是笔锋走过的道路,习称大圈大圈只要用一根线就表现出来了,就好似你要表现中国高铁的道路,也只需要几根线就可以了所谓“节”,就是调整笔心的地方,习称小圈小圈有些是明节点,有些是暗节点有些明节点往往可以事先决定好似“永”字,有些明节点我们写之前就心中有数了但有些节点是书写中临时调整的,有需要就加一个,好似开车时时调整方向盘一样 临帖写字,先看筋节有些字很简单,如王羲之《兰亭序》“人”字,交争势,撇捺弯曲度很小,几乎都是直线。
明显的小圈就是一撇起笔处,这是两圈蚕头写法那为什么捺笔两头细中间粗呢?当然是侧锋的分数不同,中间有下蹲的动作但这动作跟筋节没有关系,只是加了肉褚遂良《阴符经》“人”字,大圈还是交争势,撇2 是七号位,捺是九号位大圈就是7-9,这是大方向但我们看到这里都是明显的弧线,这是因为运笔时动了手腕,不断地调整方向,所以产生了很多节点,线条也就是因为这样从直线变成了弧线所以筋节各有作用大圈决定根本的方向走势,小圈可以影响道路的曲直 我们以前比拟过早期真书和后来真书、行书之间的不同早期真书用笔比拟简单,一个“一”字,大圈筋就是程度一横,最后重蹲,顿笔收尾,形成一个节后来书法用笔动作增加了,如《兰亭序》“一”字,起笔多了一个节,写出来效果就比拟好看 再举个例子,“天地玄黄”的“玄”字,大圈两个笔势,上面是奋笔势,下面是蟠龙势但详细行走这两个笔势的时候,小圈就起了很大的作用智永草书“玄”字节点很多,点画分得很清楚所谓草书点画如真书,智永做到了孙过庭行笔较快,但根本的转折都在怀素急于表现大圈,写出来好似一个“立”字颜真卿批评他没有真书的根底,确实是这样其实就是小圈的运用不好,只写了一个大圈 简言之: 筋是大圈,节是小圈。
筋是笔锋运行,节是调整笔心 裹束筋节,包括行笔和调锋 三、筋节的表达 以前我们写“永”字,我建议大家先写中线所谓中线,就是把大圈和主要的小圈裹束起来,这样,一个“永”字的根本形状已经确3 定了 所以,裹束一个字的筋节,就把根本架构肯定下来了但这个字有没有写完呢,当然没有永”字除了筋节,还有其他要素,如骨肉右面这个是筋节上加了骨肉的,这就好看多了这时,骨肉遮盖了筋节,或者说骨肉装饰了这个构造就像地图上选定一条路,你可以开汽车,可以骑自行车,也可以步行 【田牧说:“表现筋节用中锋为主,可以尖锋,也可以侧锋;偶然也有用偏锋的笔心线与点画线的关系:垂直是正锋,穿插那么是偏锋正锋那么骨,偏锋那么肉笔锋越偏,其肉越多;过那么孱弱无力也,当慎用之智永字中多有侧锋、偏锋 简言之: 在书法中,筋节不是直接表达的 表现筋节可以用尖锋,也可以用侧锋 骨肉是线条的外表,筋节是内部的架构 3.1骨肉 有关骨肉,我们讲过屡次了一级课程40课,讲过尖锋线和侧锋线东晋时代,虞安吉已经认识到“一支毛笔两个锋”,“横毫侧管”是写侧锋线,越侧肉越多——肉线竖管直锋”专写尖锋线,完全垂直就是纯骨线——骨线 4 比方“天”字,大圈由奋笔势和交争势所组成,这是筋。
筋上有调锋节点,数量不一定,看需要通常点画的两头都有节点确定了筋节,“天”字的架构已经有了这时候你可以选择用尖锋线还是侧锋线表现这个架构,写出来瘦一点还是肥一点你看这两个“天”字,王羲之骨多,智永肉多 又如草书“名”字,两个笔势,先写两撇向背势,然后一个竖笔势确定大圈只需要一要细线,真正写起来就有骨线和肉线之分表现筋节这个架构,王羲之用笔分数少,智永分数多王羲之笔心比拟直,智永的笔心比拟侧 但是你别误会王羲之只写骨,智永只写肉好书法是骨肉相济,王羲之和智永都做到了如王羲之《远宦帖》两个“多”字,一个骨多,一个肉多这两个字大圈是一样的,贯鱼势加交争势但节点形状相差很大,粗细也不同从这里可以看到王羲之的运腕动作很大,这样可以灵敏发挥两个笔锋的性能但从裹束的角度说,粗细只表达筋节的方式有异 历史上有些书法家侧重于骨线,如褚遂良,《雁塔圣教序》是他的代表作,可以明显看到这一特征历史上评他“或师逸少之法,而瘦硬有余”,逸少就王羲之 5 第 页 共 页。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