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南京市发展文化产业“十二五”文化规划.docx

32页
  • 卖家[上传人]:wt****50
  • 文档编号:35577856
  • 上传时间:2018-03-17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46.10KB
  • / 3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南京市发展文化产业 “十二五”文化发展规划前前 言言规划背景与目的规划背景与目的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程度不断加深,已经成为国家、区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如何在这一精神指引下,切实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在新一轮的国际国内竞争中占据制高点,是南京文化建设面对的现实问题因此,从战略高度深刻认识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科学合理地规划南京新一轮文化发展蓝图,实现和维护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把南京文化建设推向更高、更新的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使“十二五”期间南京文化建设与南京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相协调,与相关领域相衔接,结合南京的实际情况,特编制《南京市“十二五”文化发展规划》规划依据规划依据(一)法规与政策性文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令第 146 号)4.国务院《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5.《江苏省文物保护条例》6.《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条例》7.《南京市文物保护条例》8.《南京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二)规划文件(二)规划文件1.《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2.《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3.《江苏省“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4.《江苏省“十一五”文化事业发展规划》5.《江苏省“十一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6.《江苏省 2001--2010 年文化大省建设规划纲要》7.《南京市“十一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8.《南京市“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9.《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10.《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规划范围:南京全市域规划期限:基准年为 2010 年,目标年为 2015 年规划地位:作为“十二五”期间南京文化建设的主要依据第一章第一章 ““十一五十一五””文化发展及综合评价文化发展及综合评价“十一五”期间,南京的文化发展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要求,在“人文绿都”城市建设总体目标引领下,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在深入实施“文化南京”战略中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南京在文学艺术创作与生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体制改革、文化发展环境以及对外文化交流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广大市民的基本文化权益得到了较好保障,形成了与南京经济社会相适应、具有南京特色的文化建设基本格局一、一、““十一五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的基本成就时期文化发展的基本成就(一)文艺创作硕果累累(一)文艺创作硕果累累“十一五”以来,南京文化艺术创作成果丰硕,并有重大突破南京市 11 个剧团共获得各类奖项 159 个,其中金奖 32 个,银奖 24 个,铜奖 11 个,如杂技《绳技》节目获第二届西班牙国际马戏节银奖和最受观众喜爱节目奖11 个剧团共演出 4172 场,同比增长 10%,演出收入达到 4214.4 万元十一五”期间,市文联有近 100 件作品在全国获大奖如报告文学《大学生村官》、歌曲《迷彩八零后》荣获中宣部第十一届“五个一工程”奖《中国民俗文物概论》获第九届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舞剧《牡丹亭》获第七届中国舞蹈“荷花奖”金奖,云锦《五福龙》获 2009 年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纪录片《见证南京大屠杀》获 2009 年“金熊猫”国际电视记录片评比“亚洲制作奖”,《先秦玉玺印图说》获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理论奖一等奖,等等。

      十一五”期间,市广电集团先后创作与生产了 40 多部电视剧和 10 多部大型专题纪录片其中,电视剧《香樟树》、广播剧《农民的好支书李元龙》、歌曲《青春与世界联网》一举荣获全国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依托本土文化资源创作的《金陵三碟》被誉为“南京形象名片”;参与投拍的电视剧《潜伏》获得了“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飞天奖”等一系列殊荣十一五”期间,全市群文创作共获得 138 个奖项,其中国家级奖项 15 个、省级奖项 123 个二)文化民生工程惠及城乡(二)文化民生工程惠及城乡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基本建成十一五”期间,南京共投入 4.0375 亿元用于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建成 25 个公共文化设施项目目前,每百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 970㎡南京地区共有 17 个图书馆、16 个文化馆、55 家博物馆(纪念馆)、2 个美术馆、2个展览馆,近 60 座公园,100 余处分布在各社区的中小型文化广场和 40 处总面积超过 40万平方米的大型文化广场等,全市域各级图书馆(室)藏书总量达 1475 万册,人均拥有藏书 1.8 册全市有 114 个乡镇、街道文化站,“五星级”文化站 71 个;已建成 1168 个社区(村)文化活动室、552 家农家书屋及农家书屋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行政村农家书屋建设全覆盖。

      五年共送图书下乡 18.66 万册、送电影下乡 20411 场、送戏下乡 2294 场惠民工程长效机制基本形成十一五”期间,南京组织了多场精品剧目下基层进行公益巡演,让广大市民真正享受到公共文化服务的实惠与此同时,举办了丰富多彩的大型文化活动,形成了“中国南京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博览会”、“南京文化艺术节”、“金陵合唱节”、“南京文博之夏”、“百场公益演出”、“南京读书节”、“金陵五月风”、“金图讲坛”等一系列具有南京特色的文化活动品牌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服务网络日臻完善2006 年南京就实现了全市农村有线电视“村村通”目标;2009 年,全市有线电视入户率达 94%,主城区有线电视双向化改造完成;郊县有线电视入户率达 86.5%,有线电视数字化郊县整转率达 38%.“十一五”期间,南京新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支中心 12 个,建有 86 个基层服务点,形成了资源互联互通的良好态势,基本建成覆盖城乡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网络三)文化遗产保护成效显着(三)文化遗产保护成效显着南京市现有世界文化遗产 1 处、文物保护单位 387 处、448 个保护点,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27 处 81 个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00 处 107 个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60 处(点)。

      南京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共查出不可移动文物 2954 处,其中复查不可移动文物点 1129 处,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点 1825 处六朝文化圈、明文化圈和民国文化圈已初步形成,博物馆体系建设初具规模南京云锦织造技艺、中国雕版印刷(金陵刻经)、古琴艺术(金陵琴派)、中国剪纸(南京剪纸)等 4 个项目被联合国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秦淮灯会等 10 个项目被列为国家级代表作;南京白局等 49 个项目被评定为省级保护名录;90 个项目被确定为市级保护名录在全国开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中,我市共普查出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4 项,范围涵盖 17 个一级类别、53 个二级类别四)文化产业发展稳步增长(四)文化产业发展稳步增长“十一五”以来,南京文化产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从 2006 年的 3.27%提高到 2009 年的 3.5%.建成和在建的各类文化产业园 50 个,投资总额达 100 多亿元,占地面积 1.5 万亩,入驻企业 2000 多家南京已成为在全国文化产业园发展上速度最快、数量最多的省会城市政府支持力度加大,全市用于扶持文化产业资金由 2006 年初设的 1500 万元调整增加到 2009 年的 3500 万元;“十一五”期间,南京用于扶持文化产业资金达 7487 万元,扶持项目 126 个。

      动漫产业步入全国动漫产业发展十大城市行列动漫企业从 2006 年的 36 家发展到 2009 年的 68 家,动漫原创生产量从 2006 年的 1000 多分钟发展到 2009 年的 8019 分钟,特别是原创动画电影实现了零突破,5 个园区被认定为国家动画产业基地园区影视节目制作经营业快速发展全市有 81 家影视节目制作机构,居全国前列仅 2009 年制作影视剧 47 部 2299 集,共 132344 分钟;有 6 家网站获广电总局许可开办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业务,居全省第一;5 年来广播电视广告收入每年以 20%的速度递增数字移动电视发展初具规模、南京广播电视报也一跃成为华东地区发行量最大的周报电影市场现有 5 条院线在运行,主城区有经营性影城 10 座,有效银幕 89 块,有效座位数 13330 个,2009 年度电影票房收入达 1.6 亿元新闻出版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南京地区现有出版社 2 家,公开发行的报纸 13 家,期刊 14 家,各种非国有出版策划室、工作室、创意室 30 余家,出版物发行单位 2511 家,形成了图书、报纸、期刊、音像、电子出版物等发行门类齐全,遍布市、区(县)两级市场的出版物发行业网络。

      十一五”期间,南京出版物发行业每年实现销售收入 30 亿元左右,其中南京日报报业集团年销售收入近 7 亿元全市印刷产业也呈现较好的发展势头,现有各类印刷企业 1573 家,工业总产值年均 67 亿元左右五)文化发展环境日趋完善(五)文化发展环境日趋完善“十一五”期间,南京依法行政制度体系初步形成全市文化行政机关建立了行政决策、行政执法、政务公开、学法用法等四大类依法行政各项制度,基本形成了依法行政和行政执法责任制制度保障体系,依法治理和文化市场管理工作机制日趋完善十一五”期间,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系统组织各类法制培训 187 次,在全市 552 家涉农行政村的农家书屋设立了“法律图书角”;文化、公安机关联合发布了《关于严厉打击盗掘和非法买卖地下文物的通告》,初步建立了联合打击文物犯罪活动的工作机制文化市场管理繁荣有序截止 2009 年底,全市共有文化经营场所 2552 家,固定资产总额 133 亿元,从业人员 7.7 万余人,年度经营性收入约 270 亿元网吧、音像、娱乐市场呈现连锁化、规模化、品牌化的主流格局南京演出市场活跃着 500 余名的个体演员队伍经过多年的培育,南京的演出市场逐步向主体化、个性化、品牌化方向转变,形成了高雅型、大众型、雅俗共赏型、涉外型、民俗型五大演出品牌。

      六)文化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六)文化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十一五”期间,南京文化行政管理体制和文化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2007 年,南京被列入全国第二批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城市2009 年,南京撤销了原市文化局(市文物局)、市广播电视管理局、市新闻出版局(市版权局),组建了南京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文物局、版权局);撤销了南京市文化市场稽查支队、南京市出版物市场综合执法支队,组建了南京市文化综合执法总队按照中央及省委文件精神,完成 6 家市属艺术剧团和 1 家出版社转企改制任务稳步推进市属图书馆、文化馆(群众艺术馆)、博物馆等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收入分配制度和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七)对外文化交流成效明显(七)对外文化交流成效明显“十一五”期间,南京共办理并组织实施 119 批次、1833 人次,分赴 57 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文化交流,其中来访 27 个国家和地区 31 批次、约 521 人次,出访 88 批次、1312人次,内容包括访问演出、商业演出、文博展览、书画展览、民间艺术交流、学术交流等南京对外文化交流的批次与人次遥遥领先于全国同类城市成功举办了阿拉伯艺术节、两岸城市艺术节等一系列重大活动,扩大了南京在国内外的影响。

      二、存在的问题二、存在的问题五年来,南京文化发展取得了重大成效,较好地实现了“十一五”文化发展纲要所制定的目标,形成了独具南京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模式,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初具规模,文化遗产保护有了重大进展尤其是在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对外文化交流。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