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12年惠州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

29页
  • 卖家[上传人]:宝路
  • 文档编号:5321995
  • 上传时间:2017-08-29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16.28KB
  • / 2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2012 年惠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政 府 工 作 报 告——2012 年 1 月 7 日在惠州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惠州市人民政府代市长 陈奕威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过去五年的工作回顾2007 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科学发展惠民之州总目标,大力实施“人本立市、工业富市、文化兴市、创新强市、生态旺市、依法治市”六大战略,全面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珠三角规划纲要》),着力推进“三促进一保持”和“双转移”工作,圆满完成“十一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和市十届政府向全市人民庄严承诺的三件大事,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经济综合实力实现大跨越预计 2011 年全市生产总值2060 亿元,比上年(下同)增长 14.6%,五年(下同)年均增长15%,实现经济总量再造一个惠州的目标人均生产总值 4.4 万元,增长 10.4%,年均增长 10.4%来源于惠州的财税总收入 737.1 亿元,增长 23.3%,年均增长 27.4%;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162.8 亿元,增长 31.3%,年均增长 29.7%,经济总量和财政实力均排名全省第 6位。

      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1005 亿元,增长 19.1%,五年累计 3733.6 亿元,年均增长 28.1%;外贸出口 224 亿美元,增长 10.6%,五年累计923.3 亿美元,年均增长 12.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682 亿元,增长 17%,五年累计 2538.5 亿元,年均增长 18%五年共引进项目2356 宗,投资总额 4586 亿元,建成中海油 1200 万吨炼油、95 万吨乙烯、TCL 液晶模组、科锐 LED、抽水蓄能电站、平海电厂一期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成功举办 9 场“惠货全国行”展销会,共签订销售合同 2472 宗,总金额 1607.2 亿元,履约率达 72.3%工业产品内外销比例由 2006 年的 38.6∶61.4 调整为 61.6∶38.4五年新增私营企业 1.9 万家、个体工商户 15.4 万户,全年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750 亿元、税收 158 亿元,分别是 2006 年的 2.2 倍和 4.2 倍——转变发展方式迈出大步伐三次产业结构由 2006 年的7.4∶58∶34.6 优化为 5.6∶59.6∶34.8现代农业平稳较快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冬种马铃薯、甜玉米和供港蔬菜生产基地,农业增加值达 116 亿元,增长 4.8%,年均增长 4.3%。

      工业经济迅猛发展,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1010 亿元,增长 22%,年均增长21.9%石化产业向中下游发展,形成炼化一体化产业链,67 个石化项目落户大亚湾,总投资 1553 亿元,成为国家级石油化工产业基地电子信息产业向高端发展,建成液晶电视生产基地和生产基地光电、LED 和物联网终端及应用等产业加快发展,成为国家云计算应用创新基地现代服务业向优质发展,五年引进银行 10 家、证券保险机构 36 家,扶持企业上市 5 家,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突破 2300亿元,荣获中国金融生态市称号新增五星级酒店 4 家、4A 级旅游景区 9 个,龙门、博罗成为省旅游强县全年接待旅游总人数2820.9 万人次,旅游总收入 161 亿元,分别增长 12.8%和 14.4%,年均分别增长 15.8%和 17.5%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全社会投入研究与开发经费 28 亿元,占 GDP 的 1.35%,连续四次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工作先进市,入选省部产学研结合示范市和全省首个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市国家石油石化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光电产品光辐射安全监督检验中心落户我市TCL 获评国家数字家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五年新增省级以上企业技术研发中心 25 家、重点实验室 3 家,认定高新技术企业 122 家,获得国家专利金奖 3 项,新增中国驰名商标 6 件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高达 45.6%  ——城乡面貌发生大变化完成城乡规划编制和专题研究100 多项,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率 85%以上建成惠南大道、金山大道、惠博大道、合生大桥、西枝江大桥等一大批项目,三环路改造和四环路、惠州大道东段建设加快推进市区建成区面积达到 200 平方公里,五年扩大近一倍建成博物馆、科技馆、文化艺术中心、会展中心、奥林匹克体育场等一大批文体设施,恢复和建成丰渚园、东坡园、合江楼、挂榜阁、叶挺将军纪念园和邓演达纪念园等一批历史建筑和人文景观建成东江水利枢纽工程,达标加固江海堤围 90 公里,完成省人大农村机电排灌议案工程 221 宗、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178 宗完成 3360 公里通行政村公路和 2650公里通自然村村道硬底化改造,90%以上行政村实现“七通八有”实施西湖美化亮化工程,建成省立绿道网 305 公里,全市森林覆盖率 59.8%,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15.6 平方米,成功创建省林业生态市。

      五年共否决不符合环保要求项目 1070 宗,关停所有小火电和立窑小水泥项目,建成污水处理厂 24 座,淡水河流域整治取得初步成效通过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复检,省环保责任考核连续四年被评为优秀——落实《珠三角规划纲要》呈现大成效以对接珠三角“五个一体化”为突破口,认真落实深莞惠五次联席会议达成的 38项合作事项建成潮莞高速惠州段、惠深沿海高速和广河高速惠州段等 3 条高速公路,五年新增高速公路里程 175.8 公里,总里程达453.8 公里莞惠城际轨道、厦深铁路惠州段建设和惠州机场民航复航工作顺利推进惠州港开通首条国际集装箱航线,新建万吨级深水泊位 6 个打通市域边界全部连接路,撤销所有普通公路收费站,率先发行“岭南通·惠州通”公交卡新增 LNG 公共汽车 200 辆,中心城区公交线路进一步优化大力实施“双转移”战略,龙门、惠东产业转移园累计投入开发建设资金 20.3 亿元,签订入园项目133 个,投资总额 228.8 亿元,建成投产项目 75 个积极参与 CEPA和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成为对港澳服务业开放先行先试重点城市惠台经贸、科技、文化交流不断加强,设立粤台石化合作基地、光电合作基地、科技合作与交流基地。

      ——文化建设实现大发展2008 年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2011 年再次以全国地级市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蝉联全国文明城市建成镇(办)综合文化站 73 个、行政村(社区)文化室 1250 个,“农家书屋”实现全覆盖,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广播电视“村村通”、公益电影放映、文化信息共享等一批文化惠民工程扎实推进惠东渔歌、罗浮山百草油制作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惠阳、龙门、惠东荣获省“南粤锦绣工程”文化先进县(区)称号组建报业传媒集团和广电传媒集团,成立市国有文化资产运营公司,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推进,被评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地区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引导扶持文化产业发展惠州报业全媒体产业基地、龙门农民画产业园、迪可可儿童城等一批重大文化产业项目顺利推进文化产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 5%以上,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成功举办第十三届省运会和第六届省残运会,圆满完成奥运、亚运火炬在惠州传递活动,文明和谐形象得到充分展示——社会事业取得大进步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提前两年通过“普高”验收,提前一年成功创建省教育强市,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教师待遇“两持平一鼓励”全面实施免费义务教育,完成农村学校危房改造,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覆盖率达 100%。

      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 92.1%,高考本科上线率达 40%市技师学院建成招生实施教师免费体检,补贴在职教师攻读硕士、博士医疗服务体系加快完善完成 73 间乡镇卫生院和 1052 间村卫生站改造,行政村全部实行 “一村一站一医生一万元补贴”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经验在全省推广建成第一人民医院和第一妇幼保健院率先开展新生儿疾病免费筛查连续 16 年被评为省人口计生工作先进单位,获全国首批人口计生综合改革示范市称号提前高标准完成援建汶川三江乡任务基本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全国首创“复退军人之家”获中央领导肯定国防教育、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工作迈出新步伐,连续四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所有建制县(区)荣获省双拥模范县(区)称号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事业取得新发展外事、侨务、台务、民族、宗教、方志、档案、移民、仲裁、气象、三防、消防、应急、防震、打私等工作取得新进展  ——民生质量得到大改善五年累计投入改善民生资金434.4 亿元,完成民生工程项目 108 个坚持市级新增财力的 70%用于民生,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 63.9%累计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9 万人、新增城镇就业岗位 30 万个。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26500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10800 元,分别增长 12.5%和 19%,年均分别增长8.7%和 16.2%在全省率先实行 “三网合一”,实现全民医保75.2 万农民参加新农保试点,农村低保和五保供养实现应保尽保五年建设保障性住房 17730 套,累计发放住房公积金贷款 33.6 亿元稳定物价“三项建设”经验在全国推广,建成 100 家平价商店,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 104.9%累计投入扶贫“双到”资金 2.5 亿元,帮扶村级扶贫项目 349 个、贫困户脱贫项目 6700 多个74 个省级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超过 5 万元,脱贫率达 100%,贫困户人均纯收入全部超过 2500 元,基本实现脱贫目标完成 101.5 万平方米农村贫困户危房改造和 184 宗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深入持久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强化安全生产、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安全生产形势和市场经济秩序进一步好转连续两年获评中国十佳最具幸福感城市——政府自身建设取得大进展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并向其报告工作,自觉接受人民政协民主监督五年共办理人大代表议案 22 件、建议 618 件,政协提案 804 件、委员意见建议133 条,办复率 100%。

      荣获全国“五五”普法先进城市,行政执法责任制示范市建设扎实推进积极开展审计、监察工作,认真落实政务公开、专家咨询、社会公示和社会听证等制度完成政府机构“大部制”改革,市政府工作部门由 35 个精简为 32 个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五年累计缩减行政审批事项 320 项,在全省率先实现市级行政许可“零收费”全面实行政府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仲恺高新区完成扩大管理权限改革创新广泛开展“万众评公务”、“党政领导信箱”、“行风热线”、“惠民”等活动党风廉政建设深入推进,政府效率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过去五年,是建设惠民之州、实现跨越发展的五年,也是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五年来的成就,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也离不开海内外各界人士的关心支持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职工,向驻惠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人民警察和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社会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向长期关心支持我市改革发展的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人均发展水平不高,发展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资源环境制约加剧,发展方式有待进一步转变;现代服务业发展缓慢,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城乡差距依然较大,统筹发展有待进一步加强;社会建设任务繁重,民生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对此,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认识,增强忧患意识,采取有力。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