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检验检疫通关业务风险管理的思考.docx
5页检验检疫通关业务风险管理的思考 周晨旭 步培银 俞悦 闵桃 许超 张頔Summary:近年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外贸形势,国务院推出一系列稳外贸促增长的政策,通过减少行政性收费、简化通关模式、简化审批手续等举措,提高通关效率,降低企业通关成本今年10月国家质检总局发布《关于简化检验检疫程序提高通关效率的公告》和《出入境检验检疫流程管理规定》,旨在进一步简化检验检疫流程,减少检验检疫通关时长但是如何进一步提高检验监管的针对性、有效性,切实解决既要“管得住”,又要“放得快”的现实需求,及时化解存在于检验检疫通关业务中存在的各种风险成为当前检验检疫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Key:检验检疫;风险管理;通关业务一、风险管理的概念和范围风险管理就是通过风险的识别、预测和衡量,选择有效的手段,以尽可能降低发生事故的概率,有计划的处理风险,以获得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的保障风险管理可分为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外部风险主要指国内外与检验检疫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其区别和改变二、通关业务实施风险管理的意义检验检疫机构是国内最早提出风险管理的政府部门之一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成立后的第1个局长令,就是《出入境检验检疫风险预警及快速反应管理规定》,可见有关风险管理在检验检疫机构源远流长。
通过多年的努力实践,风险管理的思想已经在检验检疫扎根生长,有效推动着检验检疫事业的发展一)实施风险管理是解决通关查验资源与监管任务不匹配的有效手段入世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多年来高速增长,贸易量稳步攀升,目前已跃居世界第一,检验检疫业务量也随之大幅增长随着全球贸易风云多变,从政府到外贸企业对检验检疫等监管部门的通关要求更快、监管要求更高二)实施风险管理是检验检疫通关业务实现“管得住、放得快”的有效手段对进出口商品实施风险管理,通过对产品特性、生产工艺、国外通报、质量督查等进行风险分析,及时发布风险预警,有针对性的对高风险进出口商品加强检验监管,使监管更加高效、严密,实现检验检疫“管得住”实施风险管理是推动检验检疫通关业务改革的有效推进器2017年11月1日,风险管理在通关业务最新成果——审单放行模式在全国实施,通过对货物风险和企业信用实施分类管理,充分运用合格评定程序,科学简化检验检疫流程,约有八成出入境货物在报检信息审核后直接通关放行三、通关业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一)风险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国家质检总局早在2015年11月19日在苏州正式启动全国检验检疫通关一体化,比海关提出的日期还早但是由于没有一个统一的全国检验检疫通关一体化负面清单,从而造成各个直属局之间一体化的割裂,只能在直属局辖区内部实行检验检疫通关一体化。
究其原因,还是风险管理在全国各直属局应用的程度水平不一致,有的直属局管得住放得下,有的却不行二)风险信息公众沟通不力风险管理的目标就是要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安全保障,主要包括识别风险、风险评估和风险处理等过程长期以来,无论是从有关风险预警、风险管理的工作规范,到广大检验检疫工作人员在风险管理中的主要工作,主要关注的是产品的风险,例如动植物的风险,玩具的风险等等,而忽视风险信息的共享及与公众的沟通在日常通关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由于警示通报而设置的风险布控造成货物被查验,企业抱怨查验影响通关效率的情况这样的抱怨会造成检验检疫的负面影响,违背了设立风险管理的初衷三)后续监管亟待加强企业分类管理和后续监管是风险管理的基础分类管理可以使通关部门把有限的查验资合理分配到风险高的区域,以满足检验检疫日常通关作业的需要后续监管对风险管理中有漏洞、该查却没有查的货物进行查验,并将监管结果及时反馈到检验检疫风险管理部门,形成闭环管理,提高前期风险布控的准确性和针对性但是检验检疫部门现在实施以前期查验为主、后续监管为辅的方针,忽视了后续监管对于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这会造成不诚信企业逃漏检违法行为、风险管理失灵现象出现。
四、加强通关业务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一)提升风险管理意识水平,消除地区差异性检验检疫部门应当要高度重视风险管理,紧紧围绕质检总局推进风险管理的部署和要求,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确保自觉地将风险管理的理念、方法和手段融入日常工作总局决策层应该加大风险管理的宣传和培训力度,使下级检验检疫人员切实加深对风险管理认知理解,积极指导各直属局掌握风险管理知识,熟练运用风险管理的方法和技能,逐步消除地区风险管理水平差异性,使全国检验检疫系统风险管理总体水平逐渐提升二)拓展与公众的风险管理信息沟通机制,增强公众获得感健全的信息沟通机制是风险管理体系的重要因素之一,能够有效的解决公众的困惑,提高公众获得感在日常通关业务中,我们发现企业和公众的不满不仅针对货物被抽查了,更多的是出于为什么被抽查的不理解此时,建立及时有效的风险管理信息沟通机制,对公众所关心的问题进行倾听、告知、解释,以消除公众的不满、建立公众的信任,消除通关作业的阻碍三)加强后续监管,推进通关业务改革要真正认识后续监管的涵义传统意义上的后续监管是指对进出口货物通关放行以后的管理,是现场监管的延伸和继续,强调检验检疫在时空范畴中后置管理的概念我们认为,这个涵义随检验检疫改革的发展又有新的延伸, 后续监管应当是在风险管理范畴下, 囊括现场监管以外全部检验检疫监管的内容, 所以风险管理、企业管理、行政执法、统计等也成为后续监管体系的组成部门。
特别是总局推行审单放行模式以后,大约八成货物被直接审单放行,而这些直接放行货物的后续监管就显得更为重要通关部门要主动改革创新,将后续监管纳入自身业务中去Reference:[1]金柯,陶华.浅议风险管理在进出口检验监管中的作用[J]. 《中国经贸导刊》 , 2013 (8) :54-55[2]黃丽玲.出入境检验检疫风险管理的研究[J].检验检疫科学,2003,13(6):1-6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