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发挥地方文化资源优势 大力发展特色文化产业.docx

17页
  • 卖家[上传人]:pu****.1
  • 文档编号:415332216
  • 上传时间:2022-10-23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2.78KB
  • / 1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发挥地方文化资源优势 大力发展特色文化产业——莆田市文化产业发展调查报告市委讲师团一、基础与优势1、地方特色文化影响扩大悠久的历史,深厚的底蕴,造就了莆田极为丰富的文化 资源,千百年的积淀,使莆田形成了独具魅力的特色文化 妈祖文化、南少林武术文化、仙游祈梦文化在海内外影响逐 步扩大一是妈祖文化莆田是妈祖的故乡,是妈祖文化的 发源地目前,世界上共有妈祖庙宇5000 多座,妈祖信众2 亿多人妈祖文化已成为两岸民间文化交流的桥梁和纽带 在台湾,信仰妈祖的民众约占总人口的 2/3,每年来湄洲岛 朝拜妈祖的台胞都在 10 万人次左右,迄今为止,已有将近 1300 家台湾妈祖庙到湄洲祖庙认祖归宗通过举办“莆台妈 祖文化周” “中国•湄洲妈祖文化旅游节”、“天下妈祖回娘 家”活动,与中央电视台联合举办以“两岸情缘”为主题的“心连心”慰问演出、“海上明月共潮生”和“今宵月更圆” 为主题的中秋晚会等活动,极大地增进了台胞对妈祖祖庙、 祖地、祖国的共识此外,莆田市还成立了湄洲妈祖文化研 究中心、莆田学院妈祖文化研究所、中华妈祖文化研究院, 举办湄洲妈祖•海峡论坛,为两岸更深层次的交流提供了新 的平台2004 年,国家民政部、文化部同意在妈祖故乡设立 唯一的全国性妈祖文化社团———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

      2006 年,国务院先后批准湄洲妈祖祭典、湄洲妈祖祖庙为首 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 年 9 月,妈祖信俗申报“世遗”获得成功,成为我国首个信俗 类世界遗产,也是我市第一个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的遗产,标 志着妈祖文化正式成为全人类的共同文化遗产,对保护妈祖 文化、传承信仰习俗、挖掘文化内涵、推动广泛传播、扩大 世界影响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二是南少林武术文化莆田 南少林寺是历史上的武林圣地,与河南嵩山少林寺遥相呼 应,世称“南北少林”,是我国佛教禅宗文化遗产和少林南 拳的发源地千百年来,“南拳北腿”在我国已经形成了鲜 明的南北武术流派南少林武术远播五洲,名扬四海,是中 华武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 1998 年,南少林重建工程竣工,并开始向海内外开放近年 来,通过举办南少林武术文化节、南北少林武术公演、祈祷 国泰民安世界和平大法会、赈灾祈福法会、暑期禅武体验营 等活动,莆田南少林的影响不断扩大,有力地弘扬了南少林 “禅宗武林”的武术精神,传播了博大精深的武术文化,提 升了莆田城市的文化层次以及旅游文化品味三是九鲤湖祈 梦文化九鲤湖与武夷山、玉华洞一道,被称为福建名胜“三 绝”,同时也是我国汉族居住区乞梦(祈梦)风俗的发源地, 为祈梦者所崇拜的何氏九仙是我国民间流传历史最长、影响 范围最广的司梦神灵,也是历史上唯一被公认为全国性崇拜 的“梦神”。

      九鲤湖流传的一套乞梦民俗活动的程式是其他 地方所未见的,这套习俗自唐宋以来一直沿用至今,堪为我 国祈梦文化的“活化石”而供奉何氏九仙的九鲤湖寺是我 国江南的名门古刹,历代达官显贵、骚人墨客来此朝圣、祈 梦之风盛行,元朝太府卿郑露、宋代端明殿学士蔡襄、明代 礼部尚书陈经邦、状元罗伦、江南才子唐伯虎,著名旅行家 徐霞客、清代名宦李光地以及近现代一些政要都曾来这里游 览、祈梦近年来,仙游县着手对流传民间的梦验故事资料 进行收集,并加以挖掘和整理,编成《九鲤湖百梦》等书, 还成立“福建九鲤湖梦文化研究会”,以此推广九鲤湖特色 祈梦文化2009 年 11 月仙游县被授予“中国梦文化之乡” 称号2、文化产业发展活力增强近年来,我市紧紧利用地方文化特色明显的优势,加强 对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的建设,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进入 文化产业领域,发掘历史文化资源,发展特色文化,打造具有莆仙风格的特色文化品牌,文化产业发展初具规模一是 工艺美术产业日益壮大全市现有莆田集友艺术框业有限公司、莆田工艺美术城、莆田大家之家古典家具有限公司等 3 家省级文化产业基地2003 年以来,相继荣获“中国木雕之城”、“中国古典工艺家具之都”、“中国珠宝玉石首饰特色产 业基地”、“中国银饰之乡”和“中国政务商务礼品特色产业 基地”等五个全国性区域品牌称号,形成了拥有工艺美术产 业、油画艺术产业、莆仙戏演艺娱乐业、出版印刷发行业等 几大重点文化产业体系。

      截至 2009 年底,全市共有工艺美 术企业 4000 多家(包括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 25 万人, 年产值超 200 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艺美术企业 164 家,完 成产值78.56 亿元,同比增长89%至2009 年9月份,全市 工艺美术规模以上企业产值已完成十一五目标,比规划时间 提前了十五个月 2015 年,将实现工艺美术产业 1000 亿元 的产值目标二是文化旅游产业不断发展莆田是妈祖文化 的发祥地,近年来,通过做大做强妈祖文化,以妈祖文化品 牌推动文化旅游发展,并带动风光游、度假游及周边旅游线 路的发展,湄洲岛每年均能吸引海内外信众及游客 150 多万 人朝圣观光同时,积极打造南少林武术文化、九鲤湖祈梦 文化、工艺美术文化、滨海山水生态等旅游品牌,策划组合 各具特色的文化旅游线路,通过整体包装、组合营销,不断 扩大莆田文化旅游的对外影响力截至 2009 年,全市接待 国内外游客 718.9 万人次(含一日游人数),旅游收入 62.6 亿元三是莆仙戏演出业日渐繁荣莆仙戏作为一种古老的 地方戏曲,源远流长它是在唐歌舞百戏的基础上 ,发展为宋 时兴化优戏;又吸收南宋戏文的剧目、音乐和表演艺术 ,形 成福建南戏的一支——兴化杂剧;明清兴化杂剧盛行 ,时称 兴化戏,新中国成立后改称莆仙戏。

      1000 多年来,莆仙戏世代 相传,至今仍完整保存了古代 8000 多个传统剧目和独特音乐 唱腔及表演程式等传统艺术精华 , 是全国现存古老剧目最 多、保存形式较为完整的古剧种因而被称为宋元南戏的“活 化石”鉴于其独特性和出于保护的目的,2003 年莆田市政府 已将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向联合国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 遗产保护项目目前我市莆仙戏剧团逐年发展壮大,全市共 有3个专业剧团、120多个民间职业剧团,演职人员3500多 人,加上编剧、导演、作曲、舞美、运输、制作、中介等后 勤服务业,就业人员 2000 多人,是一支新崛起的文化产业 据不完全统计, 2009 年全年演出3 万多天, 6万多场次,吸 引观众3000 多万人次,剧团营业额达 6000 多万元,带动了 城乡群众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四是会展业逐渐升温做为一 项新兴的现代服务业,会展业不仅能够带来直接经济效益, 而且能带动交通、旅游、住宿、餐饮、购物等产业的发展, 成为“第三产业的消费链”会展业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会 议和展览,吸引大量商务客和游客,促进对外贸易和市场开 拓、技术进步和信息交流莆田会展产业虽然起步晚,但发 展快近年来,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模式,已经 成功地举办了 5 届海峡工艺品博览会、 4 届木洽会、 5 届莆 商大会、 12 届妈祖文化旅游节、 3 届南少林武术公演盛会、 2 届莆田珠宝会展,以及房车联展、医疗设备展等展会。

      会 展业的迅速发展,不但对莆田文化产品和其他商品的宣传、 推介起到了积极作用,而且成为莆田新兴的文化创意产业 大有后来者居上之态势3、体育文化设施逐步健全我市在成功申办第十四届省运会(同时承办省老年健身 大会)后,相继投入近 7 个亿资金,建设“七馆六场一基地” 等体育基础设施,其中包括综合体育馆、游泳健身馆、武术馆、重竞技馆、射击馆、网球馆、羽毛球馆;体育场东看台 网球场、射箭场、飞碟射击场、地掷球场、体育场;皮划赛 艇基地本着“共享省运,推动基层,全市上下共当东道主” 的精神,各县区也依托中学或少体校各建新体育馆和体育 场目前各个场馆均已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满足了省运会 25 个竞赛大项目、533 个小项目和老年人体育健身大会的特 殊比赛项目场地要求体育中心共建成 40 个体育健身项目 已被批准为国家级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各场馆前还配以多达 9 万多平方米的四大片街心绿地,已形成了莆田市区生态型 新中心莆田市体育公园占地 238 亩,已建起射击馆、网球馆、射箭场、网球场、飞碟射击场等二馆三场及运动员村、 运动会所等配套设施总建筑面积 31548.7 平方米、刚建成后的飞碟射击场,是华东地区除上海外的第二个飞碟射击 场,正申报国家级飞碟射击中心。

      在体育场馆建设功能上,莆田市的综合体育馆、游泳馆、射击馆、网球馆、重竞技馆 飞碟射击场等做到可承接全国或亚洲的单项锦标赛,特别是 射击馆,经专家考察,可承担国际射击单项比赛这些场馆 还可以承办全国贺龙杯篮球赛、武术锦标赛、花样游泳表演 赛等为了发展体育比赛业和体育表演业,莆田市体育产业 发展有限公司也应运而生我市通过成功承办省运会,全面 提升了体育设施建设标准和档次,为莆田后省运时代体育文 化产业的崛起奠定了基础4、文化体制改革稳步推进近年来,莆田市积极稳妥地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在整合 文化行政管理部门、组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方面进行了 有益的探索和尝试2002 年,将原属于市委宣传部的新闻出 版办与市文化局合并,成立市文化与出版局; 2005 年,将市 广播电视局与市文化与出版局合并,组建市文化广电新闻出 版局,统一承担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和版权的行政管 理职能,同时,撤销县区广播电视局通过改革,市文广局 的机构设置进一步精简,工作效率有效提高,行政运行成本 大大降低今年8 月,又赋予了县区文体局广播电视管理的 职能,进一步理顺了管理机制,提高了行政效能同时,莆 田市对区域内文化资源的整合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广电新体 制的建立及报业资源整合取得了初步成效。

      2002 年,莆田在 全省范围内率先进行广电体制改革,收归所有乡镇广播电视 站,成立事业单位性质的市广播电视中心,全市实行垂直管 理2008 年,广播电视总收入达9523.79 万元,比改革前翻 了一番多;广电总资产达 3.8 亿元,较改革前增长 5 倍2004 年,莆田晚报社并入湄洲日报社统一管理,合并后,两报各 自定位明确,发挥优势,差异化特色更加明显报社内部积 极探索广告的管理和运行模式,完善广告经营目标管理责任 制,尝试通过办展会,增加广告收入,日报、晚报广告营业 额年内分别增长 10%以上文化事业单位改革稳步推进市 电影公司通过内部改革,提高了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公 司每年开展各种形式和服务不同对象的电影专题放映活动 7000 余场,观众达100 万人次,实现了社会效益和自身经济 效益的双赢2010 年7 月,市政府出台《莆田市电影经营单 位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市区的莆田市电影发行放 映公司和莆田市人民影剧院两家电影经营单位作为试点,率 先进行改制,组建新公司参与莆仙大剧院经营管理二、问题与困境1、地方特色优势挖掘不足莆田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在各方面都很独特很优秀 , 可以 依据其突出的地方特色 ,深厚的文化内涵 ,开发出丰富多彩 的文化产品。

      但现在得到较大开发利用并成功推向市场的只有妈祖朝圣旅游、文物古迹观赏旅游等产品 ,品种不多,形 式单调文化产业在发展中尚未充分发挥地方特色文化资源 优势及其蕴藏的巨大经济价值及社会效益,在保护、开发、 宣传、利用的力度上均显不足,对特色文化资源优势的挖掘 尚处在起步阶段,对其整合开发利用很不到位莆田人民地 方特色文化知识养成和妈祖精神、南少林精神浸染的工作深 度不够,全民妈祖文化、南少林文化意识不强比如妈祖文 化,经过多年的精心培育,虽然在国内外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但是妈祖文化及其产业发展现状与妈祖故乡、妈祖圣地的地 位很不相称,潜力没有挖透,优势没有用足妈祖文化产业 缺少精心设计和深度开发,缺少文化产品、文化精品以湄 洲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核心的我市文化旅游业,遇到了来 莆游客以。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