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居民死因监测工作漏报调查方案.docx
19页区2020年死因监测工作漏报调查方案居民死亡信息是加强人口管理、制定社会经济发展规划、评价居民健康水平、优化卫生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死因监测是获取死亡信息的重要来源为准确反映人民的健康状况,充分利用死因监测数据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死因监测数据的完整性极其重要,结合我区实际情况,特制定我区人群死因监测工作漏报调查方案一、 调查目的(一) 了解全区死因登记工作漏报情况二) 准确估计我区人群死亡率以及婴儿死亡率二、 调查范围全区3个街道和12个镇三、 调查设计(一) 覆盖时段此次漏报调查的覆盖时段为1年,即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二) 调查对象1、 区常住人口死亡信息,即指过去一年内在区居住6个月及以上的居民2、 调查家庭中出生后还未报户口的新生儿死亡信息也属于调查对象三) 调查内容1. 调查地区人口信息调查镇/街道分村(社区)填报2014-2019年分性别年末人口数2. 调查地区死亡名单通过村委会/居委会、殡葬部门、户籍管理部门等多个途径,调查发生在调查地区的所有死亡者名单,调查内容包括死者姓名、性别、身份证号、死亡年龄、死亡日期、家属联系及死亡原因;并通过与常规报告信息比对,确定漏报病例名单。
3. 漏报病例调查对于漏报的病例进行入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用平常使用的空白《死亡医学证明书/调查表》(见附表3)即可):① 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联系人信息等;② 死亡信息:死亡地点、死亡时间、死亡原因等;③ 生前诊断信息:生前最高诊断依据、生前最高诊断单位四) 抽样要求抽样原则及程序:为保证调查地区的死亡水平具有良好的代表性,依据《全国慢性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试行)》,本次漏报调查总调查户为2000户依据《国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考核评价工作手册(试行)》,覆盖辖区所有每个镇/街道,每个镇/街道随机抽取一个行政村(社区),根据抽中村(社区)的家庭总户数分配开展漏报调查的家庭户数(详见附表6)按照抽样数随机抽取该村(社区)的部分家庭作为调查家庭,调查对象包括调查家庭的所有成员为保证调查人群的代表性,随机抽取得到的村(社区)应尽量不要替换如确实需要替换,同样应随机抽取,尽量避免调查人群均位于工作质量较好(或较差)的村(社区)的情况发生五)调查方法与步骤1 .调查人员到派出所或居委会调查该村2014-2019年分性别年末人口数人口变动情况,填写附表1。
2 .确定死亡名单(1) 各监测报告单位将“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中所抽村组报告的死亡者信息转录形成EXCEL表2) 打印空白死亡名单表格(附表2),表格包括如下变量:编号、死者姓名、性别、身份证号、死亡年龄、死亡日期、家属联系、死亡原因(根本死因)3) 以村(社区)为单位收集死亡名单调查员在村长(居委会主任)、村医(社区医生)或者其他村(居委会)干部等的协助下,召集各村民小组(居民楼)负责人,以村民小组(居民楼)为单位发放空白死亡名单(附表2),由各村民小组(居民楼)负责人根据户主信息,对每户的死亡情况进行逐一回忆、填写,各村收集户数不低于任务户数调查员负责收集、汇总各村民小组(居民楼)填写的死亡名单,最后整理形成全村(社区)摸底死亡名单,调查员同时收集整理来自于殡葬部门、户籍管理部门、计划生育部门、妇幼保健部门中各村(社区)的死亡名单,同时应进一步的核对、查重、补漏,最后形成各村(社区)完整的摸底死亡名单为了准确估计真实死亡水平,本次漏报调查必须是一个独立来源的调查,切勿从网络直报数据库形成死亡名单4) 录入死亡名单收集完整的调查村(社区)的死亡名单后,在录入excel后形成死亡名单,根据调查村(社区)人口数计算出粗死亡率。
原则上,如果粗死亡率低于6%o,则需要进一步核对死亡名单,确保漏报调查能收集到全部死亡病例后,粗死亡率达到6%后,方可开展入户调查工作(即对漏报者进行入户调查)5) 死亡名单完整性评估死亡名单完整性(或粗死亡率达到6%o)得到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评估认可后方可开展入户调查工作6) 死亡名单的比对和入户调查名单的确定依据姓名、性别、身份证号、死亡日期、死亡原因(根本死因)等变量,对录入excel的死亡名单与监测系统常规报告的死亡名单进行比对经过人工核对后,完全匹配的标记为未漏报,未匹配上的个案形成入户调查名单(默认为漏报名单)3、入户调查(1)打印调查名单:各镇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打印入户调查死亡名单2)入户调查:调查员拿着打印出的调查名单进行入户调查,并填写居民死亡医学证书(推断书)(附表3)和死因漏报调查表(附表4)o在现场询问中如发现遗漏的死亡案例,必须补充4、 漏报的核实和确定以及死亡报告信息的订正1) 入户调查完成后再次对调查病例进行漏报核实通过与常规报告系统的病例进行人工核对,匹配核对的原则主要依据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码、住址、死亡原因(根本死因)等进行核对,对于本次调查发现的死亡病例,如果在常规数据库中也存在,则视为未漏报;如在常规报告中确实没有报告的则最终确定为漏报。
如常规报告系统中的死亡信息有误,必须予以订正2) 数据核对时间:分年度核对数据,超过数据核对时间上报的视为漏报漏报调查数据:死亡时间为2019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网络报告数据:网络报告时间为2019年1月1日-2020年3月31日的死亡个案5、 资料统计分析:各镇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将调查数据汇总后填写死因监测漏报调查汇总表(附表5)报至区疾控中心,区疾控中心根据镇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调查结果,及时统计分析,计算漏报率,估算人口死亡率,形成死因漏报调查报告六)工作流程详见附件四、 职责分工区疾控中心负责制订调查方案、培训调查人员、现场工作质量控制、统计分析等各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及所属卫生站具体组织实施辖区内死因漏报调查工作五、 质量控制为确保此次调查的质量,应严格按照工作方案进行现场组织,通过加强部门协调、现场督导等方法确保调查质量质量控制应贯穿整个调查过程,包括设计阶段的质量控制、调查人员的质量控制、现场调查的质量控制、资料整理录入阶段和资料汇总、统计、分析等各个环节包括:(一) 做好宣传协调工作,争取群众及各部门配合调查正式开始前,应采用多种形式,利用各种机会(如政府红头文件、媒介、宣传栏、黑板报、农村的高音喇叭等)宣传人群死亡报告漏报调查的目的和必要性,使调查得到社会有关部门和群众的理解、支持与配合。
二) 多渠道获取死亡名单,保证死亡名单的完整性和真实性调查员要从村或居委会、殡葬部门、户籍管理部门、计划生育部门、妇幼保健部门等多渠道获取死亡名单,保证死亡名单的完整性严禁从直报数据库直接获取死亡名单,保证死亡名单的真实性区CDC将对死亡名单的来源进行抽查,发现直接从直报系统中获取名单者,将在全区通报批评并反馈卫生行政部门三) 严格核对是否漏报,减少人为误差判断死亡个案是否漏报时,要认真与死因数据库报告信息核对,采取多变量相互核对和人工核对的方式,尽量减少人为误差四) 加强调查培训,明确目的,统一要求明确目的、明确调查步骤和内容严格按照要求选取参与调查工作的有关人员,特别是进行死亡信息收集的调查员加强对调查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指导;按照统一要求开展现场调查六、 进度安排1. 2020年8月:方案制定,组织动员;2. 2020年9月:组织动员,调查员培训,入户调查,漏报核实;3. 2020年10月:数据整理和报告撰写七、 结果总结、上报与反馈区疾控中心对调查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并计算漏报率,估计死亡率,将总结材料及时上报和反馈并对责任报告单位的存在问题,督促改进附表:1.人口资料调查表2.死亡名单摸底登记表3. 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4. 死因漏报调查表5.死因漏报调查汇总表6. 死因监测漏报调查抽样表7. 区死因监测漏报调查流程图乡镇(街道)村(居委会)2014年年末人口2019年年末人口男性女性男性女性合计年内出生数 市 县填表人:填表日期:年月附表1常住人口资料调査表附表2死亡名单摸底登记表四川省 市(州) 县(区) 乡镇(街道) 村(居委会)第页编号死者姓名性别身份证号死亡年龄死亡日期家属联系死亡原因备注填表人: 填表日期: 年月日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省(自治区、直辖市) 市(地区、州、盟) 县(区、旗) 附表3死者姓名性别1男,。
未知的性别2女,9未说明的性别民族国家或地区有效身份证件类别1身份证,2户口簿,3护照4军官证,5驾驶证6港澳通行证,7台湾通行证9其他法定有效证件证件号码年龄婚姻状况1未婚,2己婚,3丧偶4离婚,9未说明出生日期年月曰文化程度1研究生,2大学,3大专4中专,5技校,6高中7初中及以下个人身份11公务员,13专业技术人员,17职员21企业管理者,24工人,27农民,31学生37现役军人,51自由职业者,54个体经营者70无业人员,80离退休人员,90其他死亡日期年月日时分死亡地点1医庁卫生机构,2来院途中,3家中4养老服务机构,9其他场所,0不详死亡时是否处于妊娠期或妊娠终止后42天内1是,2否生前工作单位户籍地址常住地址可联系的家属姓名联系家属住址或工作单位致死的主要疾病诊断疾病名称(勿填症状体征)发病至死亡大概间隔时间I.(a)直接死亡原因(b)引起(a)的疾病或情况(c)引起(b)的疾病或情况(d)引起(c)的疾病或情况II.其他疾病诊断(促进死亡,但与导致死亡无关的其他重要情况)生前主餐疾病最高诊断单位1三级医院,2二级医院,3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4村卫生室,9其他医疗卫生机构,0未就诊生前主要疾病最高诊断依据1尸检,2病理,3手术,4临床+理化5临床,6死后推断,9不详医师签名医疗卫生机构盖章填表日期: 年 月 日(以下由编码人员填写)根本死亡原因:ICD编码: 行政区划代码nnnnnn 编号:□□□□□□□□□□□□□ 死亡调查记录死者生前病史及症状体症:以上情况属实,被调查者签字:被调查者姓名与死者关系H联系地址或工作单位死因推断调查者签名调查日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