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启超康有为介绍.doc
6页梁启超简介梁启超(1873年~1929年),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出生地广东江门,清光绪举人,和其师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并称“康梁”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领袖,学者近代中国的思想启蒙者,深度参与了中国从旧社会向现代社会变革的伟大社会活动家,民初清华大学国学院四大教授之一、著名新闻报刊活动家他的文章富有独特的历史视角,令人深思,启蒙思想 梁启超自幼在家中接受传统教育,1889年中举1890年赴京会试,未中回粤路经上海,看到介绍世界地理的《瀛环志略》和上海机器局所译西书,眼界大开同年结识康有为,投其门下,1898年,与康有为一起领导了著名的“戊戌变法”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合集》,包括影响后世深远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国历史研究法》、《少年中国说》 梁启超被公认为是中国历史上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而且是一位能在退出政治舞台后仍能在学术研究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少有人物辛亥革命前,他在与革命派的论战中发明了一种新文体,介乎于古文和白话文之间,使得士子们和普通百姓都乐于接受同时,梁启超还是中国第一个在文章中用到“中华民族”一词的人,他还从日文汉字中吸收了很多新词,“科技,组织,干部”等等很多词汇,皆始于梁启超先生。
[1]梁启超被公认为是清朝最优秀的学者,中国历史上一位百科全书式人物,而且是一位能在退出政治舞台后仍在学术研究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少有人物梁启超故居位于天津河北区民族路44号,饮冰室位于河北路46号主考官李端棻fēn,爱其年少才高,将堂妹李惠仙许配与他惠仙比梁启超长4岁两年后,二人完婚梁家世代务农,家境并不宽裕,新婚不久的梁启超夫妇只好借用梁姓公有的书室的一个小房间权作新居广东的气候溽热难当,这使久居北方的李惠仙很不适应这位生于官宦之家、从北京来的大小姐,并没有嫌弃梁家的贫寒,她看中的是夫君的才华梁启超的生母赵太夫人早已仙逝,继母只比李惠仙大两岁,李惠仙仍极尽孝道,日夜操劳侍奉,深得梁家喜爱,在乡里也博得了贤妻良母的美名梁启超生于广东,官话说不好,为此曾吃过不少亏"戊戌变法"初期,梁启超已名噪京城,光绪帝久闻其名但在召见他时,因梁启超不谙官话,彼此难以交流,光绪帝大为扫兴,结果只赏了他个小小的六品衔这也促使梁启超痛下决心学好官话李惠仙自幼长在京城,官话说得自是流利自她来日本后,梁启超便请夫人教他学习官话夫妻二人,妇唱夫随,不消多时,梁启超的口语水准大有长进,在社交场合就得心应手了梁启超与李惠仙一向敬爱有加,做了一辈子夫妻,只吵了一回架,梁启超却为此悔恨终生。
在李惠仙弥留之际,他对大女儿梁思顺剖白了自己的愧疚心情:"顺儿啊,我总觉得你妈妈的那个怪病,是我们打那一回架打出来的,我实在哀痛至极始终不忍说,现在忍不住了,说出来想把自己的罪过减轻一点" 杰出子女梁启超共有有9个子女:思顺、思成、思永、思忠、思庄、思达、思懿、思宁、思礼,其中思顺、思成、思庄为李夫人所生,思永、思忠、思达、思懿、思宁、思礼为王夫人所生他们中的许多人后来都成为杰出的人才名人评价惊心动魄,一字千金,人人笔下所无,却为人人意中所有,虽铁石人亦应感动从古至今,文字之力之大,无过于此者矣 ——黄遵宪任公轶事率真与诚恳梁启超真诚的有趣黄苗子著《世说新篇》,其中有《梁启超写序》,文曰:蒋百里先生为著名军事家,但在文化上亦极有贡献他留德归国后,曾写了洋洋五万言的《欧洲文艺复兴史》梁启超阅后大为赞赏,蒋便请梁为此书作序不料梁文思泉涌,序成也是五万字,觉得不好意思,便加写一短序,而把长序改为著作出版,反过来请蒋百里作序擅长笔墨的章太炎曾在梁启超主持的维新派报纸《时务报》中担任编辑但是不久因章太炎发表了多篇反满清的文章,梁启超秉承师意拒不发表,章对此不悦,后因对孔教存有不同看法而发冲突,因康有为自视甚高,将孔子比做素王,而自名长素,也就是长于孔子,他门下的弟子多自名超回、秩赐、胜参等,自称水平超过颜回、曾参,章太炎看不过去,一日饮酒数杯对众人称,“所谓长素奈何以衣冠拜索虏”,此言一出引和康梁门人发生肢体冲突,梁启超率数人至章处问罪,章太炎一时怒起,以掌掴梁启超两记,众人扭打因之决裂。
康有为简介1888年,康有为再一次到北京参加顺天乡试,借机第一次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受阻未上达1891年后,他在广州设立万木草堂,收徒讲学,弟子有梁启超、陈千秋等人1888年,康有为再一次到北京参加顺天乡试,借机第一次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受阻未上达1891年后,他在广州设立万木草堂,收徒讲学,弟子有梁启超、陈千秋等人1895年,他到北京参加会试,得知《马关条约》签订,联合1300多名举人,上万言书,即“公车上书”,又未上达当年5月底,他第三次上书,得到了光绪帝的赞许7月,他和梁启超创办《中外纪闻》,不久又在北京组织强学会康有为一生中几遭清政府缉杀,数次流亡异域,中学西学在他思想内激荡也因此,他身上折射出诸多矛盾,往往言与行南辕北辙比如,他提倡男女平等,一夫一妻制,可是自己却妻妾成群,且处处留情,被称为风流圣人在颠簸动荡的流亡生活中,康有为一共娶了六位太太,其中有一位是美国华侨,一位是日本人1907年,49岁的康有为在美国西部,结识了17岁的美国华侨何旃理何不仅通晓四国文字,且熟悉中国文化,能歌善舞,听了康有为的演讲后迷恋上他康有为当时已娶了原配夫人张云珠、二太太梁随觉,但何旃理不顾父母反对,嫁给了康有为。
康有为晚年的生活算得上钟鸣鼎食据人推测,康有为55岁以后在上海和江南生活的14年间,康家每年的花费不下两万银元,折合今天人民币80万元康一生共有6位妻妾,15个子女,6位妻妾共生育15个子女;真正长大成人的有二子四女:康有为提倡男女平等,一夫一妻制,又南辕北辙,妻妾成群尤在晚年,他与几位中外妙龄女郎,谱写了一曲曲浪漫的黄昏恋1904年,康有为还在瑞典买下了一个小岛,并在岛上搭建了中国式的园林建筑“北海草堂”据广东省社科院的赵立人研究员考证,康有为花了2.8万克朗买下,又花了7999克朗进行修缮房屋虽非广大,但约可供十人居住,而且家具及装饰极其豪华,似乎颇为富裕时至今日,当年草堂遗迹已荡然无存,这个小岛也早已被瑞典人收回但当地的华侨仍习惯性地称这个小岛为“康有为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