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同伴问诊”的课改教学管理调研报告.doc
12页基于“同伴问诊”的课改教学管理调研报告摘 要:课改改到深处还是在课堂,“同伴问诊” 式课改教学调研旨在充分发挥本校学科骨干教师的引 领作用,使之成为本校寻找突破课改瓶颈的最有效方 式之一通过“同伴问诊”,深入课堂一线调研,发掘 教师课改教学行为的亮点、问题从“导学案编制与 使用” “课堂流程规范”“学生展示有效性”“教师课堂 调控及时性”等方面提出改进策略,从而不断提高课 堂教学质量,优化学校课改教学管理机制关键词:同伴问诊;课改课堂调研;导学策略一、“同伴问诊”课改课堂调研背景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有什么样的课堂就有 什么样的教育,抓住了课堂就抓住了素质教育的“主 阵地和关键”,“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 已成为我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工程和核心工程目 前,教师在接纳课改的思想观念上有了较大转变,但 在课改科学有效实施学与导有机结合等方面还存在着 一些急需改变之处为深入推进我校课堂教学改革, 规范课改课堂教学行为和提升课堂教学效益,由校内 语、数、英、科和思品社会五门学科的骨干教师组成 同伴问诊小组,深入七年级课堂调研,了解掌握第一 手教学动态,通过传承经验、反思不足来促进教学常 规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从而提升课堂教学 水平,促进学校课改的稳步发展与提升。
二、“同伴问诊”课改课堂调研实施步骤1•学校制订课堂调研具体方案明确调研的学科、 调研的主要内容、时间及方式,成立学科校内“同伴 问诊”小组2. “同伴问诊”小组召开碰头会,组员分工明确 在课堂诊断时关注的不同角度,随后在规定时间内听 七年级的相应课程,要求听遍七年级备课组所有任课 教师的课,每人不少于4节课3. 结合《小组合作学习观察评估量表》(见附表), “同伴问诊”小组成员就自己课堂观察的重点角度撰写课堂诊断报告,由组长汇总后梳理本学科七年级教 师在课改课堂教学中的亮点、存在的问题、建议等形 成综合性诊断报告附表:《小组合作学习观察评估量表》■4•召开调研总结会,由各“同伴问诊”组组长分 析七年级课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5•各备课组举行课改课堂过关展示课三、“同伴问诊”课改课堂调研分析结论对各学科“同伴问诊”课改课堂调研报告加以分 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一) 值得肯定之处1. 所有教师均在努力地改变教学理念,尽力理解 导学课堂的真正意义并付诸实践;2. 课堂流程基本完整,学生对每个环节的操作比 较熟悉3. 班级学生精神面貌较好,学生学习兴致较浓, 对学群学初显成形,学生的表达、板书较好,部分班 级学生敢于提出变式问题来抽考他组同学,已初具质 疑的成效;4. 老师都在思考怎样操作课堂才更有实效,每个 人都明白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展开问题的探究, 每个人心中都有关于合作导学课堂的很多疑问及想法。
二) 存在的问题1. 导学案编制与使用方面1) 导学案设计不精细导学目标不明确,编排 上没有体现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原则,不能体现导 学的有效导向性有时存在着题目量过大、题型不够 典型的问题2) 导学案编制习题化类似于练习卷,模块不 够淀整,未能体现六步二查的原则3)导学案预习缺指导导学案下发给学生后, 部分教师只告知要完成的内容,缺少对学生预习做有 效学法指导比如,哪些需要先看书,划找概念,做 好例题4)课后导学案少“二批”课后没有回收导学 案,二次批改导学案订正及检查当堂检测的完成力度 不够,导致无法及时了解学生的课堂学习及知识巩固 情况2. 课堂教学组织方面2)课堂教学流程不完整教师剥夺了学生展示、 质疑、点评的权利在学生展示中出现错误教师急于 纠正,展示完就急于点评,视整个学生展示形式为自 动化的PPT;课堂评价表中打展示分、点评分未成为 一种习惯2)学生展示能力不均衡小展示效率不高,主 持人调控能力不够,时间比较拖拉;在大展示环节中, 学生的点评应该基于该题的本位知识或知识延伸、补 充、质疑等,不能把点评环节变成抽查展示组内学生, 这样使得展示组的学生提心吊胆,最终失去展示动力; 个别班级学生在展示时(尤其是理科)以说为主,板 书较少,缺少示范。
3) 教师有效调控不到位教师巡视不够,没能 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在小展示时内容分配、对学方式 等方面的问题,造成环节拖沓;小组准备大展示群学 时,同组代表上黑板书写时,其余学生组织不是很有 秩序,此时教师应要求其余学生继续小展示,鼓励C 层学生讲解;教师在大展示环节很少指出学生展示姿 态、声音不到位这类表达交流仪态上的问题;学生点 评过程中遇到相互纠缠时,教师未适时介入或点评随 意,补充讲解超前知识过多,人为制造难点4) 同伴导师作用未充分发挥导师指导徒弟方 式单一,小展示的一帮一或小组群学时出现学困生无 法融入,部分班级以说为主,但没有面对题目,而是 隔桌人对人地教,直接导致B、C层学生跟不上甚至 听不懂、不想听;交流过程成为听写或抄答案的过程四、课改课堂问题产生原因分析1•有集体备课机制,但备课活动开展不够深入 集体备课过分关注题目的选用,而缺乏对教学源点的 定位,只讨论例题或习题的好坏,缺乏关注通过何种 活动形式、提供何种辅助资料帮助学生最有效地解决 重点、难点问题,从而出现了导学案编写习题化倾向、 使用可操作性差等问题2•教师对课改理念的理解出现偏差,以致在以合作导学为模式的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从一个极端走 向另一个极端,即从传统课堂以老师讲为主的“全收” 型到现在全部扔给小组或学生的“全放”型,忽视了 老师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出现了预习指导不到位、 课堂教师点评介入不及时等情况。
还有一部分教师认 为打分比较浪费时间,从而忽视课堂评价表的实际作 用与价值,造成评价的激励作用打折,不能最大化地 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3.对学生骨干学习技能的培训指导不够系统行政组长、学习主持人、 学科小助手、同伴导师在课堂中如何各司其职,需要 教师根据学科特点给予必要的指导规范学校有对学 生骨干的通识培训,但缺乏序列化的细致指导,从而 造成课堂展示环节节奏拖沓、无法流程自动化等问题五、基于“同伴问诊”的教学管理改进策略1•加强集体备课,凝聚智慧,达成共识完善“三 线四化”的导学案编制原则,真正使学生能学、善学、 乐学三线”即导学案编制中从课堂调控上要考虑知 识线、活动线、时间线;传统课堂中主要关注知识的 线性展开,即知识线的流向问题,在先学后教的导学 课堂中更要关注活动线与时间线的作用;教师在设计 问题时不光要思考问题的有效性,同时还要思考如何 组织学生活动进行这个知识的教学以及学生活动的时 间预设四化”即导学案编制中从技术层面要做到知 识问题化、问题程序化、程序能力化、能力潜移化 知识问题化是目前导学案编制的主流形式,但对于问 题程序化缺乏足够的探索与研究;问程序化指的是对 同一类型的问题(比如概念教学),要形成模式化、流 程化、程式化的问题探究形式,让学生在不断的强化 学习中使程序化的概念学习程序变成自身的一种能力, 看到概念问题,就知道如何操作、如何预习了;最终 是这种能力能潜移转化为自身的多元技能。
为确保集 体备课的有效性,由中层及校级领导担任各学科集体 备课责任人(包科行政)2•通过讲座、同伴诊断交流,不断更新教师教学 理念,让教师敢于放手,让学生在试错中成长,不要 苛求学生展示一定完美,个个导学案做得理想学生 的展示是为了展现他们的思维过程,质疑是为了纠正 错误,教师引领是为了提升思维总结方法和规律一 个错误的展示有时候比一个完美的展示更精彩、更有 价值教师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能急于求成3. 研究课堂各环节的有效性,完善课堂教学行为, 提升课堂学习效益在课堂普适性教学模式已经初步 建立的基础上,开展学科不同课型的范式研究实质 上,模式不仅仅是课堂流程,从“策略”上讲,其主要目的就是通过改变方法而改变教师的思维习惯,完 成从“教师”到“导师”的转变这种“导师”行为 体现在课堂教学环节上就是在以下流程中研究如何有 效地“导”预习环节: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开展预习, 针对不同课型形成不同的预习指导操作流程;小展示 环节:指导如何合作,组内组建设,同伴导师引领以 及组内组发展评价、同伴导师有效行为评价的指导等 等;大展示环节:关注展示技巧、每组展示学生分布、小组成果发布形式、教师点评技巧、教师追问的时机 图或者是课后落实等。
把握等等;课堂小结环节:指导小结形式,如思维导具体而言,每节课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完成展示,放手让学生进行点评,要学会放手放手不是放任, 放手是有效组织学生活动,教师适时适当地介入引领、有效点评等教师何时分配大展示任务与各小组如何 进行小展示环节两者之间该如何调控,应视课型和内 容合理安排在小展示时,教师要指导行政组长有效 进行分工、关注C层学生的参与度和A层学生对B、C 层学生的小展示交流和大展示准备,起初时老 师必须亲自示范和指导,小组内的展示,需要教师一 对一地教怎么样去讲题给学生听在大展示环节,若 黑板上出现错误答案、展示工具准备不够、学生展姿 不对或大展示准备不充分时,教师要及时指出问题, 并给予必要的指导一个小组的任务分工出现问题, 小组的凝聚力也势必受到影响,出现在黑板上的答案 应该是一个小组集体智慧的结晶,不要个人单打独斗 这样的课堂效果的出现需要时间的积累,应该是个不 断会出现新问题、不断寻找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如何培养学生点评能力?教师在发现问题时,必须叫 停、及时纠正,必须在课堂上及时进行示范和引导, 使学生的点评逐步向深度和高度的方向发展课堂教 学是老师与学生相互成长的过程,老师应讲出学生讲 不出的话,同时老师要通过不断的铺垫和引导,让学 生讲出自己想说的话。
教师个人点评小结时,板书应 写在学生大展示时题目所在的板块旁边,便于学生课 堂中及时归纳总结4. 研究课堂评价表的教育价值,挖掘课堂评价的 有效性课堂评价表是一堂小组合作课堂必备的评价 “武器”,也是反映小组合作课堂有效性的重要参考指 标课堂评价表的分值中隐藏真的教育智慧比如, 预习分数低一一意味着小组独学出问题,教师要介入 指导;小展示得分不高一一意味着小组的合作不到位, 可能是组内组建设出问题或是小组的组内分工存在问 题或是小组组规不具约束力,要对症下药,继续深入 开展小组成员分层培训;大展示得分不高一一意味着 展示不到位,存在着非知识性因素与知识性因素,也 可能是小展示不到位等,需要进一步开展同伴导师培 养工作;点评分集中或3分点评分出现一一通过研究 1分点评的分布图可以找到原因,通过分析3分点评 产生原因可以帮助教师改进导学案编制以及课堂活动 线的组织等在课堂评价环节,教师要充分利用打分 机制,及时加分或扣分,并及时给予评价反馈,充分 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尤其是要关注C层学生 的小展示表现,教师应有效利用合作打分这一环节来 有效评价,使学生明白自己个人行为的对与错教师 要非常耐心地给学生讲解每个环节的分数,并说出扣 分和加分的理由,长此以往,学生便会非常清楚评价 标准,课堂的评价便可以更加规范和有序,学生也会 更加清楚自己的努力方向,虽然短期来看确实会影响 教学进度,但是教育毕竟是个慢慢积累的过程,舍得 花时间在小细节上,或许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成绩。
研 究课堂评价表中分值的分布以及产生原因有助于教师 改进教学活动的组织,让课堂评价表激励学生学习, 使学生为课堂评价而疯狂,解决课堂上学生学习的内 驱力问题5•改变传统的主题教研形式,形成特色的问诊式 观课研究模式,促进导学课堂的可持续发展教师从 原有的“坐听、静看”观课形式转变为现有的“走听、 与上课教师即时互动、介入学生合作学习”等形式 通过教研组根据学科特性而构建的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