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预防艾滋病大班教案.doc
8页预防艾滋病大班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为大家收集的预防艾滋病大班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预防艾滋病大班教案1 教学目标: 1.掌握艾滋病的基本知识; 2.了解我国艾滋病的发展情况,认识到问题的严峻; 3.掌握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4.了解日常生活中哪些行为不会传播艾滋病,消除恐; 5.关爱他人,共享生命;教学方式:学生活动,师生交流和教师讲解;教学内容:比较浅显、比较实用的知识; 教学重点:在活动中领悟到艾滋病的危害性及预防艾滋病的重 珍爱生命 预防艾滋病 教学目标: 1.掌握艾滋病的基本知识 2.了解我国艾滋病的发展情况,认识到问题的严峻 3.掌握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4.了解日常生活中哪些行为不会传播艾滋病,消除恐惧心理 5.关爱他人,共享生命 教学方式: 学生活动,师生交流和教师讲解 教学内容: 比较浅显、比较实用的知识 教学重点: 1.在活动中领悟到艾滋病的危害性及预防艾滋病的重要性 2.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3.通过活动,使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有所提高 教学准备: 图片、课件、卡片、烧杯、注射器,纯水、氢氧化钠等 教学过程: 一、12月1日是一个特殊的日子 20xx年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 我国20xx年世界艾滋病日的宣传主题仍然是“遏制艾滋,履行承诺”,副标题是“权益,责任,落实”,旨在进一步加强领导,落实责任,采取更为有效的措施,全面实现艾滋病预防、治疗、关怀和支持服务普遍可及的目标,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防治工作,关爱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及其家庭,消除歧视 艾滋病,我们从听到这个名字到现在,已经有几十年了,多数人是谈艾色变不错,艾滋病确实很恐怖,它传染快,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更重要的是,至今还没有药物可以医治,更没有疫苗可以预防,是当前医学界最关注的一种传染病因此,它有“世界瘟疫”之称;又因损害性严重,被称为“超级癌症” 二、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是一种病死率很高的严重传染病,它的医学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这个命名表达了三个定义:第一,获得性:表示在病因方面是后天获得而不是先天具有的,是由艾滋病病毒(HIV)引起的传染病;第二,免疫缺陷:主要是病毒造成人体免疫系统的损伤而导致免疫系统的防护功能减低、丧失;第三,综合症:表示在临床症状方面,由于免疫缺陷导致的多种系统的机会性感染、肿瘤而出现的复杂症候群。
三、什么是艾滋病病毒? 艾滋病病毒的医学名称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英文缩写HIV),它侵入人体后破环人体的免疫系统,使人体发生多种难以治愈的感染和肿瘤,最终导致死亡 四、艾滋病病毒的特征: 1.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弱艾滋病病毒离开人体后,常温下只可生存数小时至数天,高温、干燥或者通常用的化学清洁剂或消毒剂都可以杀死这种病毒另外,艾滋病病毒不能在昆虫体内存活 2.具有迅速变异能力艾滋病病毒的"外貌"经常发生改变,有许多的亚型例如,最早引起艾滋病流行的I型病毒现有11个亚型,而且这些亚型还在不断变化着 3. 艾滋病期:表现为全身症状,如持续不规则低热;持续性全身性淋巴结肿大,特别是除腹股沟以外,全身有两处以上部位淋巴结肿大,一般1厘米大小,不疼痛;持续慢性腹泻;三个月内体重下降10%以上;盗汗,初为夜间出现,继而发展到白天也存在;极度乏力、记忆力减退、反复头痛、反应迟钝乃至痴呆;出现肺炎、结核、肠炎等,甚至肿瘤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 五、艾滋病在世界和我国的蔓延情况 1981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在身体一向很健康的青年男性同性恋中发现了一种“怪病”患病者出现全身免疫功能的缺陷,从而引发致命的感染和肿瘤,各种治疗均不能解决临床症状,患者很快死亡。
随后,在吸毒者、血友病患者以及多性伴者中也大量发现了这个怪病该病传播迅速,死亡率高,对社会产生了相当大的冲击,造成了人们很大的惊慌和恐惧,许多国家不惜投入巨资,研究病因,探索治疗方法此“怪病”就是现在的`艾滋病 1985年6月,一位美籍阿根廷人,来中国旅游,因得了怪病住进北京协和医院5天发病后死亡,这是首先报告中国境内第一例艾滋病病人 截至2005年年底,中国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约65万人(54万~76万人),其中艾滋病病人约7.5万人;人群感染率平均为0.05%2005年新发生艾滋病病毒感染约7万人,因艾滋病死亡约2.5万人中国艾滋病疫情仍呈上升趋势,发病和死亡依然严重,疫情由高危行为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新发生的感染以注射吸毒和性传播为主,存在疫情进一步蔓延的危险 六、艾滋病可以治疗吗 尽管目前艾滋病还不能治愈,但还是可以治疗的得了艾滋病应该针对症状,及时地、积极地进行治疗,如得了肺炎,就要及时把肺炎治好;得了感冒,要抓紧把感冒治好而且,目前已经有了抗病毒治疗方法,尽管不能完全消灭体内的艾滋病病毒,但可以有效抑制它的繁殖,这样就可以大大延长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寿命 七、为什么说艾滋病可以预防? 首先艾滋病病毒的传播途径非常明确,通过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其次,艾滋病病毒在体外环境下很脆弱,很容易被杀死,因此艾滋病病毒不通过空气、食物、水等一般性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另外,艾滋病病毒不能在蚊虫体内生存,不能通过蚊虫叮咬传播因此,艾滋病的传播主要与人类的社会行为有关,完全可以通过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而被阻断,是能够预防的 八、艾滋病有哪些传播途径?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三种: (1)性接触传播通过混乱的男女间、男性(同性恋)间的性交传播 (2)血液传播通过输入被病毒污染的血液;使用未消毒的注射器;在纹身、穿耳朵眼、共用剃须刀等时使用污染的器械,因刺破皮肤或黏膜而感染 (3)母婴传播母亲若感染HIV病毒,其所生婴儿有半数以上将在胎儿时,或通过母亲产道分娩,或出生后吃母乳而感染,绝大多数在5岁前死亡 九、日常生活接触是不会感染艾滋病病毒的 下面这些行为,都不会传播艾滋病病毒 (1)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握手、拥抱、抚摸、礼节性接吻; (2)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起吃饭、喝饮料以及共用碗筷、杯子; (3)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起使用公共设施,如厕所、游泳池、公共浴池、机、公共汽车; (4)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起居住、劳动、共用劳动工具; (5)购物、使用钞票; (6)咳嗽、打喷嚏、流泪、出汗、撒尿; (7)蚊子、苍蝇、蟑螂等昆虫叮咬 如果身边发现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不用害怕,更不能看不起、排斥他们。
对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正确态度是:同情、关心并尽力帮助他们,使他们能够正常生活和工作,不扩散他们的病情如果别人对他们感到恐惧,我们可以带头到他们的家里去,跟他们握手,帮助他们收拾房间,从而消除人们的恐惧感 艾滋病虽然凶险,但它并不可怕,只要我们能认识的它的危害性,以及提高我们自身的保护意意识,因为我们完全可以预防艾滋病希望今天大家学习后,可以把你掌握的知识告诉您的家人、朋友让更多的人知道艾滋病、了解艾滋病、预防艾滋病、正确对待艾滋病患者 预防艾滋病大班教案2 班会主题 预防艾滋病主题班会 主题班会预期目标 让同学了解并远离艾滋病,并让他们有一份爱心来帮助关爱、不歧视艾滋病患者,并且通过活动帮助学生了解艾滋病的由来、传播途径、艾滋病的危害,使学生能够学会判断艾滋病病毒传播的相关行为,呼吁社会宣传与关爱 主题班会课 讲授重点及难点 重点:了解艾滋病并不可怕,主要是正确良好的行为规范就可远离艾滋病 难点: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认识良好行为规范是什么,不可能传播艾滋病的途径和主要预防措施 主题班会设计 一、强调班会主题:预防艾滋,平等关爱,携手共奏人生美好乐章 二、同学讲解 (一)介绍艾滋病的流行趋势 图片1表格形式有关亚洲及非洲艾滋病的趋势,非洲是最严重的国家,和经济,当地卫生状况,人口等原因有关;亚洲是感染率上升最快的国家,以中国为例 在1985年中国仅是沿海及河北少数出现艾滋病感染者,1995年除青海,甘肃和内蒙古外其余都有感染者,之后仅三年的时间1998年全国各地都出现感染者、 提问:同学们你们在一分钟的时间里能做些什么?回答 讲解:在全世界一分钟里就有6人感染艾滋病病毒,强调速度快,分布广,危害大。
(二)介绍艾滋病及艾滋病病毒 1、了解艾滋病英文缩写aids的全称和中文名称; 2、分别介绍艾滋病的窗口期,潜伏期,死亡期发病时间; 图片1艾滋病病毒的结构图,分析内核外核构造了解病毒; 图片2是艾滋病病毒吞食宿主细胞在生成新的艾滋病病毒的全过程; (三)介绍艾滋病的临床症状 图片:早期没有症状,之后会逐渐出现像感冒咳嗽的表现,后严重出现卡波西式肉瘤, 分别介绍艾滋病在呼吸道,消化道等各器官的表现症状 (四)介绍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及预防 提问:刚才同学们看的短片是哪个传播途径呀?回答 引出传播途径的话题,除了输血还有其他方法: 图片:艾滋病通过传播途径感染易感染人群的循环图 游戏:大家每人手里有一张纸条有的是职业人群,有的是行为方法,你觉的他们有没有被感染的危险?属于高危感染人群还是低危感染人群,请你把它帖到相应的.位置 游戏目的:通过这个游戏,让大家了解无论是什么职业只要是有良好的行为方法,行为规范就可远离艾滋病,艾滋病并不可怕 (五)宣传与关爱 1、介绍国内的预防艾滋病宣传大使:他们是宣传预防艾滋病的志愿者,与病人亲密接触不歧视他们 2、游戏名称:解扣8人围一圈双手随便拉别人的手,然后像解扣一样解开,中间不能松手,最后完成一个大圈。
(六)结束:同一世界,同一梦想,一起抵抗,共奏人生美好乐章 班主任小结 班会结束了,班会主要是以六大步进行的,通过同学有步骤地讲解,一目了然的让同学们了解关注到艾滋病,中间播放同学自演的短片和游戏环节先是带动了气氛再是通过这些形式让同学更真实的了解艾滋病 预防艾滋病大班教案3 教材分析: “艾滋病知识读本”是幼儿园《健康与安全》课程中的内容,其具体要求是:了解艾滋病的国内外流行趋势;理解艾滋病对人类社会发展造成的危害;积极参与预防艾滋病的宣传和教育活动 其最终目标是:使学生具有健康素养,塑造健康体魄,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社会责任感,逐步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充满活力的人生态度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整理、了解艾滋病的相关知识;让学生认识到艾滋病的危害性,以及防治艾滋病的紧迫性;通过学习熟悉艾滋病的传播途径、预防手段 (2)技能目标能运用所学知识,指导日常行为,预防艾滋病的侵袭,并能够力所能及的指导帮助身边的人进行预防艾滋病的工作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尊重生命、关爱生命,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够激发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互相帮助、紧密团结,为社会预防艾滋工作做出应有贡献。
教学重点: 艾滋病传播途径与预防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指导日常行为 教学程序: 本节课教学的主脉络是:复习第一课时艾滋病的相关概念——认识到艾滋病的危害性和青少年预防艾滋病的紧迫性——学习、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与预防方法,并能够用来指导日常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