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4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15课 辛亥革命学案 岳麓版必修1.doc
12页第15课 辛亥革命课程标准学法指导1.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2.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1.图示法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和过程2.列表比较辛亥革命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异同3.运用多元史观理解辛亥革命的意义4.正确理解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知识点一 清末民主革命风潮1.社会根源(1)外患:义和团运动失败后,帝国主义列强加紧了对中国的控制和掠夺2)内忧:清政府试图通过新政挽救统治危机2.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1)1894年,成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2)1905年,成立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3.思想基础(1)三民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2)围绕要不要以暴力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政体等问题,革命派与改良派展开论战,传播了革命思想4.军事基础:发动了广州起义等多次武装起义,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极大地鼓舞了人们的革命斗志5.预备立宪:证明是一个骗局,将清王朝推向了空前孤立的境地知识点二 武昌首义1.时间:1911年10月10日2.领导人:熊秉坤、金兆龙3.结果: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黎元洪为都督;定国号为“中华民国”;政体为“五族共和”。
4.影响:震撼了清王朝的统治,清王朝在全国的统治土崩瓦解知识点三 民国的建立和帝制的终结1.民国建立: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以五色旗为国旗2.颁布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时间:1912年3月2)内容①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②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人民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信仰等自由3)意义:是近代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3.帝制的终结(1)1912年2月,宣统帝下诏退位,清王朝的统治宣告结束2)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正式就任临时大总统4.历史意义(1)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2)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概念阐释] 辛亥革命(1)广义上的辛亥革命是指20世纪初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一场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包括革命思想的传播、革命团体及政党的建立、武昌起义、建立中华民国等2)狭义上的辛亥革命是指武昌起义,因为发生在旧历辛亥年,人们把武昌起义称为辛亥革命,即狭义上的辛亥革命特指武昌起义。
[轻巧识记] 辛亥革命[易错提醒]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而不是封建制度封建制度基本内涵包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制度等几个层面而辛亥革命只是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这一基本的政治制度,而地主阶级的统治地位、封建土地所有制并未改变主题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性质及影响[史料探究]1.《临时约法》的性质史料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历史》必修1注:①从法律的角度否定了君主专制思考 结合史料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性质答案 是近代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2.《临时约法》的内容史料 下图揭示了在庆祝中华民国成立的日子里,有人把中华民国的“国”字写为“口内一个民字”思考 它体现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的什么思想?答案 中华民国主权在民的思想3.《临时约法》的影响史料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总理可以驳回总统的意见①;总统颁布命令须由国务总理副署才能生效注:①表明中华民国实行责任内阁制,其本质目的在于限制袁世凯的权力思考 根据史料,指出此约法实行什么制度?这个制度具有什么进步意义?答案 制度:责任内阁制。
意义:制约专制[史论形成]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特点及评价1.特点(1)为限制袁世凯的权力,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2)为加强对袁世凯的监督,进一步扩大参议院的权力3)为防止袁世凯破坏《临时约法》,规定了极其严格的修改程序2.评价(1)进步性①规定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和弹劾权,否定了君主专制政体,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派希望在中国实现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愿望,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②规定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以及国民的基本权利,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③体现了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的性质,促进了中国政治的近代化进程2)局限性①它掩盖了阶级的不平等,广大劳动人民并没有真正获得民主权利②由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仅凭一纸空文限制袁世凯权力的目的是很难实现的主题 评价辛亥革命[史料探究]1.辛亥革命的背景史料 下面是辛亥革命时期的两幅漫画:思考 从图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这些现象与辛亥革命的爆发有何关系?答案 (1)图一体现了清朝统治危机四伏,顾此失彼,已经面临崩溃图二体现了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危机严重。
(2)这些现象都是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推动了辛亥革命的爆发2.辛亥革命的特点史料 先生承接了太平天国的革命的正统①,而淘洗了他们的帝王思想、宗教思想整理了三合会、哥老会一类的民间的民族的结社,改进了他们的思想,使之入于革命的正轨——李大钊《孙中山先生在中国民族革命史上之位置》注:①指反封建的革命斗争思考 依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太平天国运动相比,辛亥革命在组织上和思想上的新发展答案 发展:组织上,旧式的宗教组织“拜上帝教”发展到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思想上,从追求空想的人间天国,建立新的封建王朝发展到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3.辛亥革命的影响史料 辛亥革命不仅打响了推翻千年帝制的“第一枪”,迈出了民主共和的“第一步”,而且引发了诸多社会革新和移风易俗的“第一回①”——马敏《三种视野拓展辛亥革命史研究》注:①体现了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近代化思考 说明辛亥革命打响“第一枪”、迈出“第一步”、引发诸多“第一回”的具体成果答案 “第一枪”:结束清朝统治,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第一步”:颁布《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人民一律平等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第一回”:废除“大人”、“老爷”等称呼,禁止蓄辫、缠足和赌博陋习。
[史论形成] 从不同史观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1.从革命史观看,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从现代化史观看,辛亥革命是一次深刻的现代化运动,它促进了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现代化3.从整体史观看,辛亥革命是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组成部分,推动了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4.从文明史观看(1)它结束了帝制,建立了共和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制度创新,是政治文明的重大成果2)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社会风俗习惯发生巨大变化,精神文明取得巨大成果3)它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物质文明取得重大成果5.从社会史观看,剪辫易服,废除跪拜礼和“老爷”、“大人”等称呼的移风易俗举措使国民面貌为之一新[名家论史]观点:北上联军八国众,把我江山又赠送白鬼西来做警钟,汉人惊破奴才梦秋瑾《宝刀歌》)于是,“自清义和团之变,而革命党始兴”——陈旭麓导读:史料信息反映了先进的知识分子对封建专制的否定,提出了用资产阶级革命来拯救中国课堂小结知识网络答题术语1.1905年同盟会成立,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主权在民、三权分立的原则,是近代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
3.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1.(2017·福建省普通高中学业基础会考)了解历史事件需要知道事件的各个要素据下图判断,它记录的历史事件是( )时间:1905年地点:日本东京人物:孙中山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A.兴中会成立 B.中国同盟会成立C.湖北军政府成立 D.南京临时政府成立解析 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纲领故答案为B项答案 B2.(2017·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近代某一法律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该法律的进步性是( )A.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B.宣告了封建制度的终结C.宣示了中华民族独立D.开启了政治民主化进程解析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表明废除了君主制,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故A项正确答案 A3.(2015·贵州学业水平考试)1912年春,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按照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 )A.总统 B.总理C.法院 D.国民全体解析 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D项说法正确A、B、C三项根据所学可以排除答案 D4.(2015·贵州学业水平测试)某校有几位同学在学习完辛亥革命的相关内容后,表达了各自对这场革命的看法其中观点有误的是( )A.辛亥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B.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D.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辛亥革命结束的是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不是封建制度答案 D5.(2017·四川绵阳高一期末)辛亥革命之初,革命党人被看作“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袁世凯、张勋等复辟帝制,全国人民反对复辟该变化反映了(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建立了真正的民主制度C.革命党人属性发生变化D.已经完成民主革命任务解析 根据材料“革命党人被看作‘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全国人民反对复辟”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故A项正确答案 A6.(2016·山西临汾期中)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光荣革命”,是一场失败了的“光荣革命”。
该观点主要着眼于辛亥革命( )A.以温和的方式推翻了旧政权B.使中国开始走上民主共和之路C.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D.没有从根本上使中国社会转型解析 英国“光荣革命”以不流血的宫廷政变方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而中国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实现中国社会转型答案 D7.(2016·湖南常德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清政府的政治改革使地方政治人物的参政热情日益高涨,同时经济新政极大地刺激了人们的物欲,促进了兴办实业的浪潮但清政府在铸币、路权上的新政举措却使地方相关群体十分不满……辛亥革命要在全国取得成功,单靠孙中山深刻的革命思想和他领导的中国同盟会起义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社会大背景的配合,而清末新政在教育与舆论等方面的改革为辛亥革命提供了有利的文化环境材料二 “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一姓之变革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