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形统计图教案.docx
3页条形统计图万大山 宣汉县塔河乡中心校一、概述《义务教育教科书》西师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章《条形统计图》第一课时,本节课是在小学三年级初步认识统计的基础上,又具体介绍了条形统计图的有关知识它既是三年级下册所学统计的延续,也是后继学习折现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基础,在知识体系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能按照一定的标准,采用不同的方法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分析、描述,经历统计的全过程2过程与方法:进一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并能完成相应的统计图表,能从统计图表中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3体验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4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受到环保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三、学习者特征分析三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模仿能力强,对新知事物满怀探求的欲望,同时他们也具备一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老师的指导下,能针对某一问题展开讨论并归纳总结,但是受年龄特征的影响,他们的知识迁移能力不强,推理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培养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本节课主要通过教师的讲授法、演示法和发现法,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进一步掌握条形统计图相关知识,并能够应用于生活和学习中。
在上课之前对学生进行分组,课堂上以小组学习为主,教师在上课的同时统计小组学生回答问题个数,并将结果建成统计图展示在黑板上,让学生边学边应用,达到对新知的认识、理解和应用五、教学资源与工具开发由于统计在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但学生接触相对较少,所以本节课主要借助PPT课件展示和实物展示两种媒体对条形统计图进行学习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1)观看主题图——环保站的工作人员工作的情景: ①环保站工作人员工作的情景——监测空气质量 ②小丽爸爸与工作人员之间的对话——昨天和今天的空气质量状况2)教师:看到些什么?[点评:环保工作站是学生陌生的地方,小学生对陌生事物充满好奇,从而会集中注意力观察,产生浓厚兴趣](二)、探索新知 (一)出示例1 下面是张叔叔整理的某地6月份空气质量情况: 某地区6月份空气质量状况统计表空气质量状况优良轻度污染合计天数(天)10128(1)学生观察统计表从表中可以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2)学习统计图 ①教师:谁来说一说我们过去都学过了哪些统计图?(用作记号等方法来制作统计图等) ②出示教科书第74页的统计图 教师:这是条形统计图,谁来说一说你从图上都看到了什么? 学生:看到了刻度和数字0,1,…,18。
1个格子表示什么?)1个格子表示1天,一天一天地数 学生:还看到了条形,空气质量是“优”的有10天,条形画到数字10处;“良”有12天,条形画到数12处…… ③小结:像这样用条形来表示统计表中的数据,我们就叫它条形统计图 ④了解条形统计图的各部分组成 表头、横轴与纵轴、直条与数据 教师:让学生从统计图中找一找天数最多的表示的是什么空气等级,天数最少的表示的是什么空气的等级? 让学生明白:在条形统计图中一眼就可以看出谁多谁少 教师:介绍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这样的统计图更能直观地看出该地6月份空气质量的状况二)教学例2(1)学生观察四(1)班男同学身高记录表 教师:你从表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教师引导:全班男生合在一起统计,人数太多,男同学身高的状态比较混乱,可以分段整理数据2)如何分段整理数据 观察数据的大小:表中最大数据是152,最小的数据是133,最大数据与最小数据相差19 确定分段的跨度:常见的分段范围是1、2、5、10、20………学生讨论:针对4.1班男同学的身高情况,该如何分段?(3)学生完成统计表 ①将学生分为5个小组,分别按身高段统计一个部分。
②将5个组的数据汇总 ③要想得到全班的数据,该怎么办呢?(求出合计)(4)根据统计表完成统计图 学生独立完成统计图5)回答第75页的两个问题学生还可以根据统计图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并解答三)练习 完成课本第75页的课堂活动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条形统计图PPT 引入PPT 例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讲解教师总结条形统计图的概念PPT 例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学生讨论并解决问题问题学生完成课堂活动结束教学流程学生观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