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与代数领域教材解说.doc
3页潜心研读教材 高效实施教学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们:大家好!古人云: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今天能够站在这里和在座的朋友们一起交流思想,碰撞智慧,我感到非常的高兴我是来自河滨小学的郭恩霞,下面我就人教版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谈一点自己浅显的见解,不到之处,敬请批评指正一、 数与代数教学的意义如果把整个数学教学体系比作一座高楼,数与代数领域无疑可以称之为它的基石它既是进一步学习的前提,又为其他领域知识的建构奠定基础生活中,数数、计算处处都有它的存在试想一个数与代数基础知识缺失的人,立足社会都很困难因此,在小学阶段12册,共计( 94 )个单元的学习中,数与代数领域占了(45 )个单元,近(二 )分之( 一 )的比重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教材的编排体系二、数与代数领域的教学内容小学数与代数的内容通常分为四部分分别是: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常见的量和探索规律第二学段在第一学段认识完常见的量后增加了式与方程的内容一)、数的认识数的认识在小学主要分为认识整数、认识分数和认识小数三大块数的认识中,以计数单位“一”为标准,当一个数中有几个一,便产生了整数几;当比“一”小时,便产生了分数、小数例如,在表达平均分的结果的时候,遇到了分的结果比1还要小的情况,如何表示这样的结果呢?这时候只有自然数显然是不够的,于是引进了分数。
如,把1张纸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二分之一张,用分数 来表示,这就是分数的初步认识后来扩展到不但可以把一个物体平均分,如果把一些物体、一个计量单位等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以后,其中的一份或者几份,虽然是一个或几个,可以用自然数来表示,但也可以理解为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这样在孩子的头脑中对分数便有了清晰的认识:即分数既可以表示把数量是1的物体平均分后的结果,也可以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分数既可以表示具体数量,也可以表示分率这样建立起来的分数概念以整数为基础沟通了分数和整数之间的联系小数是一种特殊的十进分数它是分数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比如:5分米,表示把1米平均分成10分,取其中的5份,用分数表示为 ,用小数表示为0.5米小数的认识是在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的十进位值制计数法(把数字和数位结合起来表示数,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是认识数的基本方法,贯穿于计数、读数、写数、数的大小比较之中迁移转化的思想沟通了分数与小数,分数与整数,小数与整数之间的联系;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赋予抽象的数学符号生动直观的内容,更有利于孩子理解、接受二)数的运算一直以来,数的运算和数的认识常常是交织进行的。
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四则运算(其中包括口算、估算和计算),四则混合运算,简便计算四则运算是基础,四则混合运算和简便计算是对它的巩固和延伸关于这部分内容的教学,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是前提,掌握运算方法是重点,紧扣位置原则理解算理是关键三)探索规律主要探索四则运算各部分间的变化规律,数形的排列规律(四)常见的量认识人民币单位,时间单位,质量单位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五)式与方程主要包括简易方程及比和比例的知识实现由算数 到代数的转变,初步渗透的函数思想三、数与代数领域教材的编排特点纵观整个教学体系,从知识点这条明线来说,以数的认识为起点,以数的运算为主线,以研究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为主要任务解决问题贯穿始终从蕴含在知识点中的数学思想这条暗线来说,位值原则、迁移转化的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有助于孩子理解知识点,形成数学学习的能力四、把握课标要求 科学实施教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旨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数与代数领域的编排主要体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2、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3、重视引导学生探索规律;4、注意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数感的培养是数学教学的核心所以,我重点来说第一点音乐有乐感,语文有语感,数学也有数感所谓数感,顾名思义就是人们对数学的感觉、感受、乃至感情它是人对数与运算的一般理解,它是一种主动地或自动化的理解和运用数的态度数感具体表现在以下6个方面:1、 理解数的意义;2、能用多种方法表示数;3、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4、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5、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6、能估算计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一个人一旦有了数感,他便能将数与实际背景联系起来,用数学的方式思考问题比如:明天的气温是零下10度,太冷了!这种课桌看起来比较轻便,大概有5、6十斤这间多媒体教室是每排有21个座位,共有42排,坐800人足够了河滨小学三二班有学生38人,每2人一张课桌,需要多少张课桌?能联系具体情境想到用除法计算等等像这样,把一些实际问题与数联系起来,就是数感数感使人眼中看到的世界具有了量化的意味,当遇到可能与数学相关的具体问题时,能自然的有意识的与数学联系起来,或者试图用数学的观点与方法来处理和解释在数学教学中,面对同一个数学情景,为什么有的同学反应敏锐,思路敏捷,有的同学却冥思苦想姗姗作答,就是数感在作怪。
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数感呢?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是这么做的1、 数的认识教学中,数形结合,培养数感数的认识教学是培养数感的最主要的途径比如认识自然数5时,首先,学生通过情景图数数知道 的数量是5,可以用数“5”来表示接着,老师让学生说一说,5还可以表示什么?(5还可以表示5个手指5个人,5本书)等等最后让孩子根据要求在计数器上表示5,摆出数量是5的实物以形助数,以数辅形,数形结合,培养数感2、数的运算教学中,加强四则运算意义的理解,有助于培养数感比如,把两个数合并为一个数的运算就用加法;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用减法;求几个几是多少用乘法;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是多少时,就用除法具体表现有时是把一个数量平均分成几份求其中的一份,有时是求几里面有几个几当孩子对这些运算的意义理解得非常透彻时,遇到像刚才提到的那个问题:河滨小学三二班有学生38人,每2人一张课桌,需要多少张课桌?孩子读完就意识到这道题是问38里面有几个2的就会轻而易举的选择用除法来计算3、向学生渗透估计的一般策略,有利于形成数感比如:在四年级上册的课本上有一篇选自朱自清先生《荷塘月色》的一个片段。
让孩子估计文章的大概字数刚开始,孩子们都无从下手有的孩子就采用了一个一个数的方法我告诉孩子可以找一个标准量作参照于是孩子们就想出了各种不同的办法有的,先数出一行有多少字,再看有几行,估算全篇字数;有的先数出一百字有多少再以此估计全篇的字数;还有的孩子把整篇文章平均分成几份,数出每份是多少,再相乘算出总数当第二次我让孩子们估计家庭一年的收入时,多数孩子都知道先估计一下一个月的收入,以此为标准来计算4、经常性的把数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孩子形成用数学眼光看生活的意识在我们的数学书上有这样一些例子:出示一些信息,请学生读完后,联系信息中的数,说一说自己的感想其实这就是很好的培养数感的机会如:某地区统计显示,每年因吸烟致癌的人数大约在1000人左右孩子们读后,有的说,吸烟危害真大;有的说我回去就告诉爸爸,让他戒烟有一次,我把一套衣服250元钱写成了850元钱孩子们就争论不休我就借此机会,让他们说说想法有的说,太贵了吧,我妈妈一个月才1000元左右的工资,一套衣服就850 元,我认为不可能;有的孩子争辩说,一套西装一般都是好几百元,850元不算贵,好一点的要几千,甚至几万呢我为孩子们能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而感到高兴。
这种经常性的数据刺激,可以促使学生形成一种主动地,自觉的理解和运用数的态度和意识达到培养数感的目的学生数感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他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良好的数感是创造的源泉是高效学习的保障让我们在教学中把握住这一核心问题数感培养,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收事半功倍之效亲爱的老师们,如果说课程标准是教学这棵大树的根,教材是枝和叶,那么,我们对教材的处理就是开出的花,,学生学习方法的获得能力的提高就是结出的果只有花儿开的绚烂,果实才会丰硕,只有我们潜心研究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我们的课堂才能精彩纷呈,我们的孩子才能发展无限!谢谢大家! SHAPE \* MERGEFO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