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史料的有效运用.doc
5页浅谈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史料的有效运用【摘要】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进程中,史料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 念,其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但是如何选择和运用好史料直接关系到课 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关系到学生史料研习能力和历史学习素养的养成本 文结合课堂教学的实践谈谈史料的选择和运用关键词】史料史料选择 史料运用一、巧设情境,神入历史案例1:《辛亥革命》一课中,《浙江省普通 高中丿力史学科指导意见》中明确规定:“体会孙中山筹革命者前仆后继的 献身精神和首创精神,感受革命先烈追求民主和自由的高尚情怀如何 让学生真切地体验到这种情感,提升自己对英雄人物的认识,以认识到那 个年代的风云变幻的历史真实笔者在《辛亥革命》一课的新授课中,首 先截取了电影《血色黎明》的图片作为PPT的背景图片,并用一段感人的 语言导入:“在100年前的一天,林觉民: ——这位安眠在黄花岗的烈士 在起义前一天,就给自己的妻子写下了一封绝笔信'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 矣!吾作此书时,尚为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个24岁的年轻人,如此冷静决绝的和自己的妻子 话别?奔赴那刹那,刹那、永恒?在100年后的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那 永恒的瞬间屏幕上随之出现了一系列辛亥时期那些英雄们的图片,还有与妻书的 动画原文。
图文并茂结合教师声情并茂的叙述中,学生们开始让自己的情 感沉浸在教师创造的史料情境中教师为了让学生的情感体验有所持续和发展,随之出示以下史料【史 料展示】黄兴:在黄花岗起义前,黄兴给自己的儿子黄一欧写下了一封绝 笔信,其中写有“努力杀贼,一欧爱儿孙中山:在1925年3月,为革 命事业耗尽了生命的孙中山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在他的遗嘱中写道:"革 命尚未成功,同志们仍需努力/秋瑾:鉴湖女侠秋瑾,临行前只写下了 “秋风秋雨愁煞人”七个字,那时她的心中难道只惦记着满目苍夷的国家, 就从没闪过一对娇小儿女明亮的双眸吗?徐锡麟:刺杀两江总督未果,被 剖心而死,临行前他神色自若地说:“功名富贵非所快意今口得此,死 且不憾矣/ 34年的生命历程,果真不值得留恋吗?学牛•在教师富有感染力的朗读中,似乎看到了金亥志上为革命付诸青 春和生命的感人场景,无形中就被感染,爱国之情油然而生,也随之进入 了辛亥革命的场景中运用史料创设情境是教师经常会用到的一种史料教学的方式一方 面,用史料创设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通过史料创设 情境能让学生回到历史现场,通过精要的设问,引发学生对历史的思考和 主动探究,这样学生收获的是主动学习的乐趣和对知识的深入理解与认 识;教师收获的是学生从此迸发的主动参与课堂的和谐与高效。
巧妙的史 料情境设置能将学生蕴藏着的学习主动性激发,把他们带入情境,在探究 中学习,不断地强化学习动机二、设计活动,探究历史案例2:关于辛亥革命的影响,教师可以通 过教科书、网络、书籍等搜集到各种各样的史料笔者选择了 I•个不同的 材料 【史料展示】1、地图册18页:武昌起义胜利和辛亥革命各地 响应的地图2、黎元洪任都督资料:老教材课本82页3、南京临时政 府的法令和措施4、光绪帝退位诏书5、中国近代化工业成长(1895-1920) 图表6、袁世凯上台,称帝资料7、袁世凯死后,中国进入军阀混战时期, 军阀割据图表8、蔡元培的三次婚姻的相关文章9、剪辫、中山装、旗袍 等图片10、成都发动禁止缠足的运动的资料11、《阿Q正传》片段资料从 政治、经济、社会等各角度,各方面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的变化在课堂 上运用这些材料可以有以下几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教师先指出辛亥革命 影响,然后出示相关资料加以说明如辛亥革命带来社会风气的变化,在 教师讲解后出示第九则图片这样的方式教师使用史料只是用来验证已有 结论,对学生的研习能力提高没有什么帮助第二种方式是教师可以把资 料重组,按政治、经济、社会三方面,或者是积极和消极两方面来把资料 重新排列组合。
如先展示资料一、三、四、五、八、九的资料,让学生分 析可以得出辛亥革命带来什么影响?再出示其他材料,分析可以得出辛亥 革命带来的消极影响这样做学生就有根据已有材料概括分析的过程,结 论虽然是一样的,但却是学生经过思考、分析、提取信息得来的和第一 种方式有本质区别现在我们教师也大都采用这种方式第三种方式的步 子迈得更大,教师把所有材料都出示给学生,让学生根据各种材料,建构辛亥革命的影响在这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情况,加以引导和降低 难度1、有人说看出辛亥革命给中国带來了巨大变化,请判断以上资料哪 些可以证明这个观点? 2、有人说辛亥革命对社会触动并不突出,请判断 以上资料哪些可以证明这个观点? 3、综合以上两点,结合史实,谈谈你 对辛亥革命的认识第三种方式要求学生能展现叙述与证据之间的关系,找到证据证明观 点,并运用到把史料进行分类、归纳的能力,在学生能初步针对相互冲突 的证据进行讨论,对同一事件的不同的历史论述加以比较,并在此基础上 得出自己对卒亥革命的认识这种方式也要求教师选用材料一定要丰富、 多样而不能是只选取那些能证明课木或自己观点的史料史料作为阅读的材料,可以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习丿力史的兴趣 和激发热爱历史学习的激情;作为提出问题的索材,可以帮助学生学会对 丿力史知识的理解和灵活运用,从而为思维力、想像力以及创造能力的发展 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如果用史料作为微型的教学活动设计,编排出探究性 的教学活动,则将使历史学习进入一个新的境界,无形中养成了学生的“论 从史出”的史料研习能力。
三、以史鉴今、回归现实案例3:在《罗斯福新政》的教学中,笔者 通过三个环节的教学来进行,聚焦现世一一追寻历史一一史为今用,在本 课教学中先让学生在时事史料的阅读中,感受到08年美国次贷危机带来 的欧洲及世界各国反危机的一些做法,以此说明“反危机”也是当下世界 和中国的一个时代主题以现实的情境引入,然后去追寻历史的足迹,学 习罗斯福新政的具体做法,以寻找历史的智慧,思考当下的困境的解决 最后的“史为今用”环节,笔者出示了我市60周岁以上的老人可以享有 每月60元的生活补助和农村医保制度改革持续推进,大部分农民渐渐习 惯带医保卡去看病的图片以及文字史料,从罗斯福新政关注民生出发,去 理解当下中国政府关注民生问题的种种做法最后,通过师生的对话,学 生得出了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正在进一步完善过程中,但是我们也期待更 为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更希望以国家以立法形式建立社会保障制 度历史其实就是现实的一血镜子,现实中的很多场景其实都有历史的影 子或者可以用历史的知识来解答,所以司马迁说“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所以丿力史教学的教化功能也就在此显示,学生可以运用已有的丿力史知识去 解答现实中的问题,引发他们对于现实的深层次思考。
史料教学中笔者经常尝试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史料的引领下进入丿力 史的视角,通过相关历史的学习,最后回归到现实,让学生用历史的眼光、 知识、看待、思考现实问题,达到学史致用的、以史为鉴的目的,也突显 历史学科的教化功能,让我们看到了丿力史的魅力所在参考文献[1]《智 慧课堂——史料教学中的方法与策略》何成刚彭禹等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社2010. 10 [2]《中学丿力史教学参考》200& 10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3] 《理解历史:程序与内容》载阿拉里克•迪金森等编《学习历史》,转自于 友西等历史学科教育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4]《国外历史教育 透视》赵亚夫筹编著高筹教育出版社2003.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