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与计算科学(信息计算方向).pdf
7页信息与计算科学(Information and Computing Sciences)学制: 四年制本科学位: 理学学士学位制订时间: 2016 年 4 月一、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具有良好的数学素养, 掌握信息科学和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熟练的计算机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具备较强的信息处理和科学与工程计算能力, 能在信息与计算领域从事理论和应用研究以及软件系统开发设计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二、 毕业生具有的知识、素质、能力具体毕业生应获得如下几方面的知识、素质、能力:知识:1、掌握数学分析、代数、几何、方程、概率统计等及其应用的数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2、 掌握计算机编程、语言等计算机基本理论与知识;3、掌握信息科学和计算科学的专业理论和知识;4、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学会信息筛选、加工、整理、归纳、分析;5、基本掌握一门外语,初步能应用外语获取知识和进行交流能力:1、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包括常用语言、工具及一些专用软件),具有一定的算法分析、结构设计和较强的编程能力;2、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软件开发能力;3、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理论、方法和技能解决应用领域中的实际问题能力;4、培养自主学习,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5、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协调沟通能力;素质: 1. 具有较好的数学思维素质和人文修养,文理结合能够启迪理性思维,健全人格2、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锻炼健康的体魄,培养健全的心理。
三、 专业培养特色本专业方向以数学理论为基础, 以信息学科为平台, 以信息计算为方向, 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为重点, 以强基础,宽口径,重能力,创特色的理念设置课程体系具体如下:1、 突显理科学院的特色,在基础课程设置上,强化数学基本理论的教学,使学生具备扎实的数学基础;2、在专业课程设置上, 根据市场需求和学生学习兴趣设置了计算数学和计算机应用模块课程3、对重复、陈旧的课程内容进行优化整合,加大选修课的比例,增大学生选课的多样性和自主性 , 使学生有较宽的知识面和进一步学习发展的基本能力4、 加强实践(实验)教学体系的建设,增加实践(实验)教学的课时比例,并在数学建模课程教学上探索“PBL ”教学模式四、专业主干学科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五、专业主干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数值分析、离散数学、常微分方程、复变函数、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数据结构、算法设计与分析、Web 应用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等六、双语课程无七、学分要求总学分不低于169 学分,实践教学环节学分不少于31 学分八、主要实践教学环节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设计、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计算机网络实验、软件工程实验、数学软件实验、毕业设计(论文 )等。
九、课程体系及理论课学时的分配比例1、 课内部分课程类别内容说明总学分总学时占总学时比例小计必修公共基础理论(含课内实验)课含“思想政治理论课”、体育、大学英语、 高等数学、 大学物理、计算机文化基础等52.0 832 31.1% 59.3% 专业基础理论(含课内实验)课构筑专业基础平台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基础知识的课程39.0 624 23.4% 专业理论(含课内实验)课构筑专业方向的概念、理论和知识的课程8.0 128 4.8% 实验实习实训6.0 3.6% 13.2% 设计(论文)16.0 9.6% 选修全校性公共课(至少选12 学分)指人文社科类、自然科学类、工程技术基础及技能类全校性公选课12.0 192 7.2% 22.2% 专业基础理论(含课内实验)课(至少选13.5 学分)指相关学科和跨学科的基础理论和知识的课程13.5 216 8.1% 专业理论(含课内实验)课(至少选11.5 学分)指学科方向和跨学科方向的基础理论和知识的课程11.5 184 6.9% 实验实习实训2.0 1.2% 5.4% 设计(论文)7.0 4.2% 合计 167.0 2176 2、课外部分课程类别课程名称学分总学时实验学时实习实训学时上机学时必修公共教育类入学教育0.5 0.5 周公益活动1.0 16 社会实践2.0 32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外导读1.0 16 毕业教育0.5 0.5 周高年级体育锻炼1.0 16 小计6.0 选修课外活动名称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的要求课外学分英语及计算机考试全国大学英语六级考试考试成绩达到学校要求者2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获二级以上证书者2 全国计算机软件资格、水平考试获程序员证书者2 获高级程序员证书者3 获系统分析员证书者4 行业资格考试参加全国行业资格统考获行业资格证书者1 竞赛校级获一等奖者2 获二等奖者1 获三等奖者0.5 省级获一等奖者3 获二等奖者2 获三等奖者1 全国获一等奖者5 获二等奖者4 获三等奖者3 系列讲座参加学校组织的系列讲座参加累计 4 场次以上1 论文在全国性一般刊物发表论文每篇论文1 核心刊物发表论文每篇论文2 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参与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每项1 十、课程设置及学时(学分)分配1、课内部分课程类别课程名称学分总学时实验学时实习实训学时上机学时必修公共基础理论(含课内实验)课大学物理 A 8.0 128 大学英语16.0 256 6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3.0 48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5.0 80 1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0 48 体育8.0 128 形势与政策2.0 3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 32 廉洁修身1.0 16 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创业教育1.0 16 8 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1.5 24 16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1.5 24 12 军事理论2.0 32 小计52 864 3680 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4.5 72 16 数学分析14.0 224 解析几何2.0 32 常微分方程3.0 48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3.0 48 高等代数8.0 128 数据结构3.0 48 专业英语1.5 24 小计39 624 16 专业理论(含课内实验)课离散数学3.0 48 信息检索与利用1.0 16 8 数值分析4.0 64 24 小计8.0 128 32 实验实习实训军训2.0 2 周32 大学物理实验A 3.0 48 48 数据结构实验1.0 16 16 小计6.0 96 64 32 设计(论文)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设计1.0 1.0 周16 毕业设计(论文)14.0 14.0 周224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1.0 1.0 周16 小计16.0 16.0 周256 课程类别课程名称学分总学时实验学时实习实训学时上机学时选修公共选修课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类3.0 48 人文社科类9.0 144 小计(至少选12 学分)12.0 192 专业基础理论(含课内实验)课数学建模2.0 32 运筹学4.0 64 Java语言2.0 32 8 C#语言程序设计2.5 40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A 2.5 40 计算机图形学2.5 40 复变函数2.0 32 操作系统3.0 48 随机过程3.0 48 算法设计与分析3.0 48 8 小计(至少选15.5 学分)15.5 248 信息论基础2.0 32 计算机网络3.0 48 8 数字信号处理2.0 32 密码学与网络安全2.5 40 Web 应用程序设计 /J2EE3.5 56 8 实变函数2.0 32 Android 应用程序开发2.0 32 Hadoop 基础2.5 40 泛函分析2.0 32 数学史1.5 24 小波分析与应用2.0 32 8 软件工程2.5 40 8 通信原理2.0 32 信号与图像处理2.5 40 小计(至少选11.5 学分)11.5 184 实验实习实训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实验A 1.0 16 16 计算机网络实验1.0 16 16 Hadoop 实验1.0 16 信号与图像处理实验1.0 16 16 软件工程实训1.0 16 16 小计(至少选 2.0 学分)2.0 32 设计(论文)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2.0 2 周2 周Java语言课程设计1.0 1 周1 周数学建模课程设计1.0 1 周16 C#语言课程设计1.0 1 周1 周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设计1.0 1 周1 周密码学与网络安全课程设计1.0 1 周1 周操作系统课程设计1.0 1 周1 周Web 应用综合课程设计2.0 2 周2 周信息计算综合课程设计2.0 2 周2 周小计(至少选7.0 学分)7.0 1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