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学教育]一个人和一个时代的梦想.doc
4页一个人和一个时代的梦想少年时,他生活的这座城市靠黄包车代步;在他去世时,他所在的国家已经实现了载人航天 的梦想钱学森上小学时,折出的纸飞机就总是比别人飞得更快,飞得更远这讣•他的老同学张维念 念不忘「'他折纸飞机吋特別精准、特别仔细,一定要折得特別对称、平顺、均匀儿十年之后,中国科学院院上庄逢甘说“中国的火箭事业始于钱学森”,若非钱学森,中国 的科技还要落后二十年钱学森1911年12刀11日出生于浙江杭州一个冇悠久历史的家庭他的祖上已经在四湖Z 畔生活了一千多年,是五代吴越王钱锣的直系后裔钱学森的前三年也在这湖光山色Z中度 过由于时局动荡,钱家与杭州的联系在1914年戛然而止,举家迁往北京钱学森在这里度过 了他的幼儿园、小学和中学时代钱学森就读的小学是中国第一所公立小学——北京第二实 验小学美籍华裔作家张纯如说,第二实验小学使钱学森免于当时以严酷苦称的传统式教育,周遭的 气氛鼓励他主动发问、找寻答案,甚至向权威挑战他的疑问很多,但基本上他的叛逆性 不强高中时的钱学森已经表现出了多才多艺,不论是绘呦、音乐,还是辩论,都表现出众他卜 分喜欢自己的高中,称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校长在旧中国能把一所学校治理好是一个奇 迹。
在众多的特长之中,钱学森最终选择了读科学1929年,他金榜题名,考上了拥有全国最 好工学院的交通大学,在上海《巾报》刊登的入学榜单中,名列机械工程系的第三铁路工 程专业成为他审慎选择示的决定在这里,授课是以美国康奈尔人学和麻省理工学院为范木 的,全英文教学在同学的眼里,钱学森是一个沉默寡言、经常沉浸在口己的世界中的人,“好像一个人的吋 候他最快乐”但是他的考试成绩总是笫一,这让大家慢慢注意到了这个北京來的小个了同 学1934年,钱于森到南京参加了庚了奖学金考试考试持续了整報一天,涉及到物理、微积 分、热力学、机械工程、航空学等等领域结果他如愿入选,在1935年8刀与其他奖学金 得主一同登上杰克逊总统号邮轮,前往大洋彼岸陌生的美国冯・卡门与火箭社钱学森初到美国,进入的第一所人学是麻省理工学院根据张纯如的记述,他在麻省理工的 时光是超暂而不愉快的钱学森在考试中仍然名列前茅,但这里强调动手做实验的风气让他 感到不快,更不要提工厂实习了,那让他筋疲力尽他去找系主任表达对这种教学方法的不 满,结果碰壁,系主任对他说:“听着,你不喜欢这儿,就回中国去算了钱学森遂转学至加州理工学院在这里,他遇到了冯•卡门。
当时冯•卡门已经是工程力学 和航空技术领域的权威,以注重德国式的严格理论传统而闻名也就是说,他更强调纸和笔 在冯•卡门看来,钱学森“是一个体格瘦小的年轻人,一脸严肃,对我的问题作答极为精准, 非常少见”冯•卡门的治学风格也让钱学森如鱼得水他开始和冯•卡门一起丿IJ数学和物理的法则处理 工程难题钱学森的一名老朋友对他们的师生关系非常了解:“钱学森等于是冯•卡门的左 右手,为冯•卡门执行各种各样的计划与概念,比冯•卡门亲自动手更彻底,更有效率他 工作不分口後,手稿与计算结果都做得既快乂出色那时没有电脑,全靠人工计算,许多 研究生会将此视为畏途,有个中国学生甚至因为不愿做演算工作而休学钱学森的堂妹钱学敏在一篇文章中回忆说,冯•卡门当时交给钱学森研究的是两个世界性的 难题:当飞机的飞行速度提高到亚音速吋,气体的可压缩性对飞行器的性能到底有什么影响, 它们之间的定量关系是怎样的?如果想再将飞机的飞行速度进一•步提高到超音速时,应该采 丿IJ什么样的最富有成效的理论指导和技术设计才能实现? 1939年他出色地完成《高速气体 动力学问题的研究》等4篇博士论文,获得航空和数学的双博士学位冯•卡门后来在口传《风云际会》中专门花了一章的篇幅来写他的这位学生,钱学森也是他 惟一这么写的学生。
冯•卡门写道:“钱学森跟我一起解决很多数学难题他想彖力极为丰 富,不但数7能力强,而且善于观察自然现象的物理性质,在若干相当闲难的题目上,都能 帮我炬清观念他的天资卓越,实在难能可贵,我们顺理成章成为亲密工作伙伴 钱学森在加州理工有一个师兄叫马林纳(Frank Malina),他受到科幻小说《从地球到月球》 的吸引,创办了一个研制小型火箭的社团,然后这个社团乂令钱学森着迷社团同学们开车 跑遍洛杉矶,购买用于火箭实验的二手设备,然后在河谷里完成他们的发射此时火箭研究 还是一个全新的领域,钱学森加入社团示成为了他们的“数学家”示来,他们通力合作, 完成了一篇名为“探空火箭的飞行分析”的论文,它在航空科学协会的大会中成为第一篇出 现的关于火箭的论文,火箭社由此名扬全美加州理工的校报写道:“火箭从虚构变为事实未來三个月里,航空系研究生马林纳、史密 斯、钱学森三人会提出足以领先全球火箭研究的町靠资讯后来他们制造的火箭真的整整 运行了一分钟,隆隆声吸引了全校的目光1939年,钱学森将他在加州理工数年的研究结果写成论文《可压缩流体二度空间的次音速 流动现象》止式发表,以钱学森和冯•卡门命名的卡门一钱氏公式也由此而来,它被用于高 亚音速飞机的气动设计。
直到今天,所有的火箭设计师还都受益于这些理论1943年,钱学森又和马林纳合作完成了研究报告《远程火箭的评论与初步分析》,这成为了 1940年代美国喷气推进实验室研制地对地导弹和探空火箭的理论基础而这些导弹乂是后 来美国采用复合推进剂火箭发动机的导弹的先驱钱学森到美国才不到十年,便受邀前往五角大楼,成为科学顾问团的成员顾问团的同事哈 瑟特(Chester Hasert)回忆说,钱了森撰写的《军川飞机未來发展趋势》的人纲就在这期间 完成,“在共餐之中,我有机会认识真正的钱学森,他比其他教授更和蔼可亲……是个真正 的君了非常礼貌而友善”在华盛顿工作一年之后,钱学森回到了麻省理工——这所曾经让他倍感挫折的学府此时钱 学森已经声名鹊起,他很快在这里获得终身教授的职位这时他才35岁,是麻省理工有史 以来最年轻的终身教授1950年,钱学森返回加州理工担任喷气推进实验室“高达徳讲朋”教授就在一切看起来 蒸蒸口上的时候,他突然蒙受指控,面临牢狱Z灾在被囚禁的两个多星期里,“困惑不解 加上惊慌失措,使他体重骤减三十磅”Z后他被软禁五年教授钱学森 钱学森作为一名老师,是止学生钦佩又敬畏的曾当过他学生的哈瑟特是这样说的:“他通 常都会迟到几分钟,我们总是猜他到底会不会來。
他冲进教室,二话不说,就开始在黑板上 写字有他在气氛就很紧张,可是他教的数学也确实一点都不容放松还有学生说“数学 越好的人越能与钱学森相处”美国学生认为他在课上的评语简短述有点冷酷,有些学生还 怀疑钱学森故意把课程弄得很难有一个对教授持怀疑心理的学牛就这样说:“有天我走进他办公室,他完全没预期有人來 我看见他在读一本菲利普写的向量分析的卩,就去图书馆借了一本同样的书他上课内容完 全出自这本书,可是他用的教科书却是一本全世界最烂的书每次我听他的课,都想,他讲 得多好啊,他真懂这题目——比教科书的作者还棒他就是故意这么做,只为了他比作者更 聪明我后来才知道,这是很多教授最爱耍的花招钱学森的课程没冇小考,只冇期末的大考据说冇次期末考,时间是三个小时,他把题冃在 黑板上写完就花了 45分钟学生说他写英文都是一个一个的小字母,就像写中文一样1955年,历经波折回国后的钱学森出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在他的倡导之卜清 华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合办了清华大学力学研究班,他是班主任这个班招收的学 生很少,朱毅麟是英中一位在朱毅麟的记忆里,钱学森衣服穿得不是很时髦,但非常干净, 面色白皙朱毅麟说:“回国以后,钱老认为今后科学发展不在于个人做多大贡献,而在于怎样培养更 多年轻人才,要把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传授给年轻人,这是他1955年回來后一贯的思想。
1960年代初,钱学森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开了一门新的课程,叫物理力学这门课只冇他 一个人讲,而且笫一届时没有教材,第二届的教材是他口编的他每星期来讲一上午课一名叫王恒的学生慕名去听钱学森的课,他十分注意观察这位耳闻多时的学者他下身穿 着军裤,夏天时上身穿着衬衫,头发有些稀疏,健步走上台阶王恒回忆,钱学森讲课时 充满白信,“就是这样”,他经常用不容置疑的语气说话,略带一些南方口音每次下课的时候,黑板上都写满了板书冇疑问的学生会聚拢过去向他讨教,钱学森如果发 现学牛问的问题没有新意,会告诉学牛这个问题已经在课上讲过了,便不再作答;如果遇到 高明的问题,他则会十分乐意解答考试的时候,钱学森最关心的并不是学生得多少分,而是他出的难题冇多少人能做出来他 会把题FI交给课程的老师,但却并不给出答案,答案需要老师自己解答出来,然后 判卷有一次,他出的一道题目把老师都给难住了,而老师知道,钱学森出的题目 必定是从他己经讲过的内容中來的,于是也不敢再去问,很是苦恼了一番另冇一次,一名叫俞卩琴的老师在考试前注意到,教材中冇两页留下了钱学森频繁翻阅 的痕迹她有了一个预感:这次考试的难题可能会从这两页里出而这两页能出的题目只有 那么两三道,于是她向学生重点讲解了这儿道题,结果钱学森的题目果然被她押中。
学生的 考试成绩令钱学森感到惊讶,“中国的学生比美国学生强多了!”钱学森说°今天,钱学森的一尊塑像坐落在中科大图巧馆前面的小树林里他身着中山装,左手叉腰, 右手指向侧面,就像是在授课神态、姿势都•钱老当年一模一样晩年的钱学森依然十分惦记中国的教育他曾在病榻上向温家宋总理坦诚相告:“现在中国 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 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 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在1956年向中国政府提出《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意见书》,他提出建立导弹研究机 构的建议,立即得到批准这份建议书也是中国火箭和导弹技术发展中最早的实施方案同一时间,钱学森协助周恩來、聂荣臻筹备纽建火箭导弹科学技术研究方面的领导机构° 1956 年4月起,他作为这一领导机构的成员,负责规划与组建国防部第五研究院1957年,聂荣臻在苏联签署了《国防新技术援助协定》从此,中国原子弹、导弹的研制工 作全面展开钱学森在这个过程中也成为了 “两弹一星”工程的奠基人他在一次发言中说:“中国的科学家聪明得很!而且中国科技人员都是拼命干的,外国人少 冇像中国人这样拼命干的。
钱学森长期担负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并以他在总体、动力、制导、气动 力、结构、材料、计算机、质量控制等领域的丰富知识,为组织领导中国运载火箭和航天器 的研制工作发挥了巨大作用在他的主持卜•,中国“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规划顺利完成, 他还参与了近程导弹和中近程导弹的研制1968年,国务院指定钱学森参与研制人造卫星他在“一次成功”的压力Z下完成任务, 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顺利发射升空,中国开始迈入航天吋代钱学森在航天科技事业中作出的这些开创性工作,让人们尊称他为“中国航天Z父”中国 科学院院士梁思礼说,假如当年钱学森没有冋到中国,他个人认为就没有今天中国航天这样 的业绩晚年的钱学森一直住在航天部大院的-•栋红色小楼里,简朴,不张扬去过钱学森家的人曾 略有讶异地看到他们俭朴的午饭2009年10月31 H,入冬的北京气温骤降早上8时6分,98岁高龄的钱学森与世长辞 少年时,他生活的这廉城市靠黄包车代步,此时他所在的国家已实现了载人航天几年前,一名正在读大学的女生去给钱学森家送怎谱,那吋的钱学森处在床上一语不发,已 经很久没有下过楼奖杯和奖状在钱学森家里随处可见,而给这名女牛•留下印象最深的,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