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美两国女性社会地位发展探究.doc
9页中美两国女性社会地位发展探究摘要:女性的社会地位问题一直是世界各国关注的问题, 女性在社会中的政治、经济、法律地位,反映了一个社会的 文明程度中美两国女性,虽然在争取社会地位和各项权力 的过程中都经历了漫长而艰辛的的道路,但毕竟两国的政治 制度不同,生活背景和文化传统也不一样,因此两国的女性 有着不同的境遇、不同的社会地位与发展现状本文通过对 中美两国女性地位的比较及未来发展趋势的分析,提出了提 高中国女性社会地位的合理化建议关键词:中美两国;女性;社会地位据统计,在全人类人口中,女性几乎占到了一半,在人 类发展的过程中,女性的社会地位问题一直是世界各国关注 的问题,女性在社会中的政治、经济、法律地位,反映了一 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女性的地位、权利问题几千年来一直颇 具争议,直到今天仍然值得我们深思在现代化进程中,中 美两国女性所经历的艰难道路有其相似之处,但毕竟两国的 社会政治制度不同,两国的生活背景和文化传统也不相同, 因此,中美两国女性的境遇、社会地位以及现状方面都有所 不同一、中美两国女性社会地位发展历程的相似之处中美两国女性在争取社会地位和相关权利的过程中都 经历了艰辛而漫长的道路,两国女性的社会地位也在缓慢而 稳步地提高着。
一)我国女性社会地位的发展历程女性社会地位问题是全球关注的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 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尺度因此,它 始终受到各国政府和团体的重视我国女性早已是那半边 天,甚至有人调侃是大半边天,可见,当今社会,女性社会 地位的提高是非常明显的在封建社会,女性社会地位可以 说是跌落到最低点"三从四德”是封建社会女子必须遵循 的社会道德规范之一女性从出生便处于低下地位,恭顺是 其生存准则,生育是其生存意义封建社会女性没有政治参 与权统治者为了维护男权统治宣扬“男主外女主内”,将 男女严格区分开来女性参政被视作国家的耻辱,王后同样 没有政治参与权虽然历史上有吕后与武则天当政,但其最 终依然被看作是国家的叛逆者而被排斥当今职业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超过了历史上任何时期 首先,女性获得了与男子平等的政治权利广大女性积极参 政议政,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领导班子中都不乏女性的身 影其次,女性获得了广泛的就业机会目前,我国女性从 业人员已占社会总体从业人员的44%左右,高于世界34. 5% 的比例,男女同工同酬的原则也基本上得到实行第三,女 性享有了更多的受教育权利国家积极采取措施,提高女性 入学率、在学率和升学率,努力消除女性受教育的障碍,进 入中学和高等院校的女性人数不断增加。
中国女性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 用,显示出自己的自立、自强、自信、自尊,发挥自己的智 慧和才干,在为祖国的建设、发展和努力顶起“半边天”二)美国女性社会地位的发展历程随着美国女性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对高生活质量的追求 和参与社会活动的愿望也不断在增强,参与经济活动的美国 女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多与80年代相比,现阶段美国 女性在经济职能部门中的参与量有了稳定的增长,由1985 年的41.9%,上升到1997年的49.5%男女两性间工资差别 也在逐年降低,但根据1997年的资料显示,女性的月平均 工资水平仍然低于男性,为男性的62%在90年代初期女性的就业结构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女 性参与经济活动的范围由六、七十年代的轻工业制造部门扩 展到80年代的重化工业和90年代的IT产业部门越来越 多的女性由第一产业转向第二、三产业,在轻纺业、电子工 业和饮食服务业等第二、三产业的管理和决策及技术部门 中,女性的作用日益增大二、中美女性社会地位比较(一)法律地位的比较我国女性的法律地位是非常明显的,我国从《共同纲领》《宪法》到《妇女权益保护法》《劳动法》《婚姻法》《选举 法》等法律都明确规定了女性作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享有和 男性一样的法律地位,1954年通过的第一部宪法就规定了“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的生活各方面享有 同男子平等的权利”。
可以说,我国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保障 女性权利和促进男女平等的法律体系而美国的宪法和制度 在开始的时候对妇女是歧视性的,美国的《独立宣言》《人 权法案》等都将女性排除在"人权”之外,直到1968年的 宪法修正案中,才在字面上消除了对女性地位的歧视因此, 中国女性的法律地位高于美国二)政治地位的比较中国女性自建国以来就获得了平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 权,而美国女性是在建国92年之后才在法律上获得平等的 选举权,而且美国女性社会地位与其经济发展速度相互矛 盾虽然美国经济迅速腾飞,但经济的现代化并不意味着思 想意识形态上的现代化,女性社会地位与经济发展呈现鲜明 的反差而中国女性因自身传统观念根深蒂固,使女性从年 轻时候起就缺乏积累政治经历的机会目前,中国女性的主 体意识和男女平等意识仍处于发芽状态,儒家的传统观念在 我国社会中依旧具有主导地位,这使得中国女性在短期内还 难以摆脱传统的男尊女卑、依附于男人的精神梗桔,在诸多 领域中女性的思想观念,如权利意识、竞争意识与创新意识 等仍停留在消极被动状态三)经济地位的比较中国女性的经济地位高于美国的女性中国职业女性实 现了 “男女同工同酬”,在同一行业、同一工种中技术熟练 程度相同的男女职工都可以获得相同的报酬。
美国虽然有平 等报酬法案,但在实际生活中男女同工不同酬,各级政府工 作人员中,女性工资比男性相差近一半三、中美两国女性社会地位未来发展趋势(一)未来中国女性社会地位的发展趋势新中国的女性在政治、经济、社会、家庭多个领域都取 得重大成就在这里,中国妇女解放事业一个重要的关键是 要解放妇女的生产力这是与整个社会主义建设不可分开 的,而女性之投入生产,固然大幅度地增加了国民经济的发 展,而中国女性在生产过程中不止取得了自我肯定、自我价 值的主体意识,同时也获得了社会的肯定与认同简言之, 女性在经济上赢得自主权才是女性确保独立人格与尊严的 根源这是今日中国女性与传统中国女性根本不同的地方, 也是今日中国女性脱离制度性依赖,脱离附庸地位的最大动 力毫无疑义,建国5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中 国的女性己展现一种新女性的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四 自”精神,已走出封建的父权、夫权的权威阴影,她们已与 男子同以国家主人翁的身份立足于“两性平等”的新的社 会历史舞台上我们坚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止中国女性 的社会地位将会更上一层楼,而且中国女性将更能将中国的 繁荣发展、现代化建设推向一个更高的境地。
(二) 未来美国女性社会地位的发展趋势美国女性社会地位的未来可以用“美国女性的社会地 位前途光明,但道路曲折”这一句话来概括现代美国女性 社会地位与传统美国社会女性地位相比有了截然不同的发 展变化,她们已不再是足不出户的家庭主妇,而是可以参加 政府的决策过程,从事法律、教育、髙技术产业、商业、艺 术和文化等领域工作的社会新生力量然而,在社会准则和 制度中,仍然存在阻碍女性发展的障碍美国女性一直在努 力开展旨在克服种种限制因素的活动未来的任务包括继续 公正地实施就业机会均等法、加强非政府女性组织的活动 等,使全社会进一步提高对女性社会地位问题的认识四、对中国女性社会地位提高的建议(一)社会应做出的努力1、尊重女性的就业权利就业权利是我们的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是我们可能随 时择业的基础•平等权利之下,“回家”或是就业,无论是 对是错,都应该由女性自己做出选择,这样不仅符合现代社 会的基本人权准则,也与市场经济的运作原则是协调一致 的如果女性自愿做个家庭主妇,充当贤妻良母的角色,把“相夫教子”当成自己的人生事业,社会也应理解她的这种 选择,而不是一概而论,大肆宣扬“妇女回家论”,抹杀 掉所有女性的就业权利。
2、 拓宽就业空间政府应要求用人单位采取积极行动,安排女性的就业, 并且努力使她们获得更好的职位和发展空间如强制规定行 业男女比例,或通过给用人单位发放补贴的方式,来分担女 性休产假给组织带来的损失以激励用人单位雇用并平等对 待女性3、 对女性人才合理使用(1) 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各级领导及其组织、人事、 管理部门在使用职业女性时,应扬长避短,根据其生理机制、 心理和成才特点,最大限度发挥她们智力发展中的优势成 份,让她们更多地在文学、艺术、教育、心理、医学、管理 等有利于发挥女性潜在智能和特长的领域内充分发挥创造 才能2) 注意避开女性的“非常期”'‘非常期” 一般是 指从女性怀孕到孩子周岁的为期两年左右的时期在此期 间,女性生理、心理均处在异常状态,因此对于正处在“非 常期”的女性的心理承受力、工作能力和精力应作适当估 计她们正在承担人口繁衍的沉重的社会职责,如果再把工 作重担压到她们身上,这无疑是不明智的,也是得不偿失的, 对工作和女性健康均不利可见使用女性人才,要避开“非 常期”二)和谐社会下女性社会地位的拓展知识女性政治、经济、社会和家庭地位的提高,需要社 会观念的变革和更新,但最终取决于女性主体自身素质的提 高。
首先,我们需要重视知识女性职业与社会责任感教育, 针对社会产业结构要求,结合实际,进行技能培训,使知识 女性更广泛参与社会经济建设,同时通过提高知识女性的社 会责任感,培养知识女性的独立人和自主、自立、自强的主 体地位其次是实施女性终身教育战略,从女婴、女童、女 青少年到老年妇女,进行以人为本的教育,教育的目的不仅 仅在于素质的提高,开发女性劳动力资源,更是达到女性全 面发展的目的第三是要学会呵护家庭关系,打造人生避风 港和谐的家庭关系,既有利于女性的身心健康,也有利于 工作质量和效益,还会给生活增添几多幸福总之,知识女 性是构建和谐社会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作为有知识、有道 德、有修养的现代知识女性,理当积极融人构建和谐的伟大 实践,全面自由充分地发展自己,为推进和谐文明的社会进 程做出应有的贡献参考文献〔1)沈娟.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与家庭关系稳定的哲学 思考.昌吉学院学学报,2005.4: 39〔2)徐安琪.女性角色地位的变化与家庭的变迁•西南 民族学院学报,1990.5: 19〔3〕蒋梅、宋晓茹.当代女性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角色 定位.社会观察,2008. 1: 186作者简介:陈卫红,女,1972年9月生,湖北省孝感市人,湖北职 业技术学院教师,副教授职称,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理 论与实务,教育教学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