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水资源公报编制规程.doc

44页
  • 卖家[上传人]:创****公
  • 文档编号:299187104
  • 上传时间:2022-05-2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822KB
  • / 4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ICS 13.060.10P 5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23598-2009水资源公报编制规程Code of practice for water resources bulletin2009-04-24发布 2009-09-01实施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 国 国 家 标 准 化 管 理 委 员 会GB/T 23598—2009目 次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总则 25 经济社会指标 26 水资源量 37 蓄水动态 58 供水量与用水量 59 耗水量与排水量 610 水体水质 711 用水指标和水价 9附录A(规范性附录) 全国水资源分区名称及代码……………………………………… 14附录B(资料性附录) 各类表格样式……………………………………………………… 22附录C(规范性附录) 湖泊、水库富营养化评价方法…………………………………… 40参考文献…………………………………………………………………………………… 41IGB/T 23598—2009前 言本标准是在水利部水政资【1998】46号文附件《中国水资源公报编制大纲(试行稿)》的基础上,经过10个年度的公报编制实践,逐步进行经验总结和修改补充而成。

      与现行水资源公报编制内容相比,本标准增加了城市饮用水地表水水源地水质、地表水水功能区水质、用水效率及水价等内容本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贺伟程、甘泓、张象明、卢琼、彭文启、王国新、李怡庭、杜霞、仇亚琴、蒋云钟、张鸿星水资源公报编制规程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水资源公报编制的有关术语和定义、编制的基本要求、编制内容及计算方法和表格样式本标准适用于全国、水资源一级区、省级行政区水资源公报的编制,地级行政区水资源公报的编制可参考使用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 3838-200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T 14848 地下水质量标准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地表水资源量 quantity of surface water resources河流、湖泊、冰川等地表水体逐年更新的动态水量,即天然河川径流量。

      3.2 地下水资源量 quantity of groundwater resources地下饱和含水层逐年更新的动态水量,即降水和地表水入渗对地下水的补给量3.3 供水量 quantity of water supply各种水源为用水户提供的包括输水损失在内的水量3.4 用水量 quantity of water use各类用水户取用的包括输水损失在内的水量3.5 用水消耗量 quantity of water consumption在输水、用水过程中,通过蒸腾蒸发、土壤吸收、产品吸附、居民和牲畜饮用等多种途径消耗掉,而不能回归至地表水体和地下饱和含水层的水量3.6 废污水排放量 quantity of wastewater discharge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和城镇居民生活等用水户排放的已被污染的水量,不包括火电直流冷却水排放量和矿坑排水量3.7 污染项目 pollution parameters现状水质类别评价中单项水质浓度值不满足设定标准限值要求的水质项目3.8 超标项目 parameters exceeding the standards 水功能区水质评价中单项水质浓度值不满足水功能区水质类别管理目标的水质项目。

      4 总则4.1 水资源公报的编制,应考虑社会各界关注的主要水资源问题,按年度全面调查统计水资源的数量、质量、开发、利用、管理和保护等有关资料,反映水资源演变情势及开发利用现状;并结合经济社会指标统计分析用水指标,评价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状况,揭示水资源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4.2 编制水资源公报的资料来源,应以收集利用有关部门已有资料为主,辅以必要的典型调查、观测试验和专题研究工作人口、产值、产量等经济社会指标应采用统计主管部门的数据,农田、林果、草场灌溉面积以及人工鱼塘补水面积宜采用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数据,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有关资料应以水行政主管部门的资料为主4.3 水资源公报的编制和发布作为政府行为,在其编制过程中应对数据和内容采取审查和复核的制度,保证公报的准确性和权威性4.4 水资源公报编制内容应包括综述、水资源量、蓄水动态、供用水量、耗排水量、水体水质、用水指标、水价和重要水事等,各地可在此基础上增加反映自身特点的内容4.5 为满足水资源规划和分级管理的要求,应提出水资源分区和行政分区两套成果各省、自治区可按地级行政区套水资源三级区进行编制,应按地级行政区套水资源二级区上报;各直辖市可按区(县)套水资源三级区进行编制,应按区(县)套水资源二级区上报。

      水资源分区应采用“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规定的分区体系(见附录A)4.6 涉及的降水量、地表水资源量和水资源总量等多年平均值,应统一采用1956~2000年系列的平均值4.7 每5年~10年应进行一次水资源开发利用成果复核,检查分析系列合理性5 经济社会指标5.1 应及时收集与用水密切相关的经济社会指标主要包括人口,国内(地区)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农田、林果、草场灌溉面积,人工鱼塘补水面积,牲畜头数等,并要结合用水分类的要求,对其中某些指标进一步划分为与用水项目对应的细目5.2 人口应按城镇人口和农村(乡村)人口分别统计城镇和农村人口具体划分原则可参照《关于统计上划分城乡的暂行规定》5.3 国内(地区)生产总值和工业增加值均应按当年价格统计国内(地区)生产总值按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分别统计,工业增加值按火(核)电工业、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规模以下非国有工业等三类分别统计水力发电用水属河道内用水,工业增加值应扣除水电的增加值5.4 农田灌溉面积和林牧渔业灌溉(补水)面积均应按当年实际情况统计其中,将农田实灌面积划分为水田、水浇地和菜田面积,将林牧渔业灌溉(补水)面积划分为林果地灌溉、草场灌溉和鱼塘补水面积。

      水田实灌面积指种植水稻为主的灌溉面积,水浇地实灌面积指旱地的灌溉面积,菜田实灌面积指专门用于蔬菜种植的灌溉面积,三者不应重复统计5.5 牲畜分为大牲畜和小牲畜,均按年底存栏数统计大牲畜包括牛、马、驴、骡和骆驼,小牲畜指猪和羊大型家禽饲养场的家禽数可折算后计入小牲畜中5.6 经济社会指标统计表格样式参见表B.16 水资源量6.1 降水量6.1.1 绘制年降水量等值线图和距平图,表示降水量的地区分布特征及其与正常年份的差别,技术要求如下:a) 绘制等值线的底图可根据行政区或水资源分区的大小自行确定其比例尺,图中应标示主要地名、河流、流域(或区域)边界以及经纬度线;b) 年降水量等值线图的基本线值为:25mm、50 mm、200 mm、400 mm、600 mm、800 mm、1000 mm、1200 mm、1600 mm、2000 mm、2400 mm、3000 mm、4000 mm、5000mm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加密降水量等值线;c) 年降水量距平图的基本线值为:-50%、-30%、-20%、-10%、0、10%、20%、30%、50%、100%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加密距平等值线;d) 从等值线图上量算的面平均降水量与根据各雨量站资料计算的面平均降水量误差宜控制在±5%以内,最大不应超过±10%。

      6.1.2 计算各分区的年降水量,并与上年降水量和多年平均降水量进行比较,以反映各地区降水量的动态变化分区降水量的计算可根据条件采用泰森多边形法、算术平均法、等值线量算法或网格法等分区降水量表格样式参见表B.26.1.3 选择若干雨量代表站,统计各月的降水量,并与多年平均月分配情况进行比较,分析降水年内分配特征雨量代表站选定后,各年间宜保持不变雨量代表站月、年降水量表格样式参见表B.36.2 地表水资源量6.2.1 地表水资源量评价应在水文站实测径流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实测径流若受测站上游水库调蓄、用水消耗、引入引出水量、分洪决口等的影响,应进行还原计算,将实测径流数据还原为天然径流6.2.2 计算各分区的地表水资源量,并与上年、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相比较,反映其动态变化分区地表水资源量为该区降水形成的年径流量,不包括入境水量分区地表水资源量计算可根据条件采用水文站控制法、水文比拟法、年径流深等值线图量算法或数学模型法等分区地表水资源量表格样式参见表B.46.2.3 根据国境(或省境)和入海口附近的水文站实测径流资料,统计分析各分区的出入国境(或省境)、入国际界河(或省际界河)和入海水量,对于无水文站控制的区域采用间接方法估算。

      出入国境(省境)、入国际(省际)界河及入海水量表格样式参见表B.56.3 地下水资源量6.3.1 一般将评价范围划分为平原区和山丘区两大类型,分别采用补给量法和排泄量法计算地下水资源量;分析平原区与山丘区之间的地下水资源重复计算量,确定各分区的地下水资源量6.3.2 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的评价范围为地下水矿化度小于等于2g/L的区域,不含水面面积、不透水面积及沙漠面积地下水补给项包括降水入渗补给量、山前侧渗补给量、地表水体入渗补给量(含河道入渗、库塘入渗、渠系入渗、渠灌田间入渗等项补给量)和井灌回归补给量,各项补给量之和称为总补给量,扣除井灌回归补给量后作为地下水资源量6.3.3 山丘区地下水的排泄项包括河川基流量、山前泉水溢出量、山前侧渗流出量、潜水蒸发量和地下水开采净消耗量,将各项排泄量之和作为地下水资源量6.3.4 平原区的山前侧渗补给量和河川基流入渗补给量(地表水体入渗补给量中由河川基流形成的补给量)是平原区与山丘区之间的地下水资源重复计算量,在计算山区与平原混合分区地下水资源量时应予扣除平原区地表水体入渗补给量的水源主要来自上游山丘区,可用地表水体补给量乘以山丘区基径比估算河川基流入渗补给量。

      6.3.5 南方地区水文地质参数资料较少,且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较低,地下水资源量计算方法可以简化平原区只计算水田(含旱作期)、旱地(包括非耕地)的降水入渗补给量和灌溉入渗补给量,将两者之和作为地下水资源量山丘区只计算河川基流量,将其作为地下水资源量平原区与山丘区之间的地下水资源重复计算量近似为灌溉入渗补给量6.3.6 分区地下水资源量表格样式参见表B.66.4 水资源总量6.4.1 水资源总量是指评价区内当地降水形成的地表和地下产水总量,即地表径流量与降水入渗补给量之和,见式(1):W=Rs+Up=R+。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