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品]晋商与徽商的发展史.doc
7页晋商明以前:晋地商业山西商业资本源远流长早在先秦时代,晋南就开始发生了”日中为市,致 天下之民,赞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的商业交易活动隋唐五代又出 现了漳州、太谷、平定、大同等新兴商业城镇李唐起兵太原,定太原为北都, 跨汾河两岸,商业繁荣.唐诗人韩愈有诗描绘:”朗朗闻街鼓,晨起似朝时” 从周秦到隋唐,尽管山西已出现-•些大商人,但比较其它地方商人,并无突出地 位,无一定组织.还未形成一种商人势力 宋代”蜀南、南商、北商等都是有名的地方商人,其占近世商业中坚的山西商人、徽州商人,也大体在这时显出 身手宋代,山西地处北东边防,宋王朝所需战马大都依靠北方的辽来供应, 而辽更需要宋的手工业制品公7L 996年在山西”边州置榷场,与藩人互市,” 而”沿边商人深入戒界”进行贸易后来赵宋王朝怕危及自己的政权,曾儿度下令 闭市,但是事实上无法办到元代.虽然战争对工商业有一定破坏作用,但是元 朝政权结束了宋、辽、金的割剧局面,特别是元代驿站的完备,使商业活动的地 域扩大了从《马可波罗行记》可以看到”从太原到平阳(临汾)这-带的商人 遍及全国各地.获得巨额利润”明朝:晋商兴起晋商的兴起,首先是明朝”开中制”政策的实施,为晋商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其次,山西矿产资源丰富,手工业和加工制造业汽时巳初具规模,这又为晋商的 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使得晋商逐步走向辉煌;此外,由于晋南一带地窄人稠, 外出经商成为人们的谋生手段,晋中商人当时己遍及全国各地,北京城曾流行这 么一句话:”京师大贾数晋人”。
随着商业竞争的日趋激烈,为了壮大自己的力量, 维护自身的利益,晋商的商业组织开始出现起初由资本雄厚的商人出资雇仰汽 地土商,共同经营、朋合营利成为较松散的商人群体,后来发展为东伙制,类似 现在的股份制,这是晋商的一大创举,也是晋商能够经久不衰的一个重要原因 山西商人作为地方性集团组织的出现虽在明代,但其发展的鼎盛时期则在清代, 其重要标志就是会馆的设立会馆刚开始是为联络同乡感情的,到后来发展成为 维护同行或同乡利益的组织清代:实力最雄厚商帮晋商发展到清代,已成为国内势力最雄厚的商帮世界经济史学界把他们和 意大利商人相提并论,给予很高的评价商业的发展不仅给人们带来了财富,而 且也改变了当时人们多少年”学而优则仕”的观念他们都说喙有万两银,不如茶 庄上有个人”汽官入了阁,不如茶票庄上半了客”茶庄票号正是汽肘非常热门的 行业 这•时期,晋商雄居中华,饮誉欧亚,辉煌业绩中外瞩目特别值 得指出的是在晋商称雄过程中,晋商•共树有3座丰碑,那就是驼帮、船帮和票 号驼帮驼帮是晋商中以骆驼运输为主从事贸易活动的重要商帮之•,他们主要经营 的产品为茶叶当时南来”烟酒糖布茶”,北来”牛羊骆驼马”晋商经营茶叶的独 到之处,就是运销…条龙。
晋商在福建、两湖、安徽、浙江、江苏一带购买茶山, 同时收购上茶叶以后就地加工成砖茶,然后经陆路、水路两条路线运往他的各个 分号晋商的茶叶主要销往蒙古及俄国-•带在销往蒙古的时候要路过杀虎口 遗址在现在的朔州的右玉县,当时运销茶叶非常艰险船帮船帮出现在清代中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货币流通量猛增,但当时中国 产铜量极低,仅靠云南•地产的滇铜远远满足不了铸币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山 西商人组织船帮对日贸易采办洋铜介休范家就是最为突出的代表范毓宾时期, 范家的商业发展到了鼎盛时期,被人们称为著名的“洋铜商”晋商在利用”驼帮”、 ”船帮”经商的过程中,真可谓是”船帮乘风破浪,东渡扶桑,商帮驼铃声声,传播 四方写下了部部艰辛的创业史,但是山西商人并没有只盯着洋铜和茶叶,山 西商人的最大的创举是票号衰落过程第一、国势衰微,对俄茶叶大战晋商受挫 清朝雍正五年(1727)清政 府和俄国政府确定把库伦(乌兰巳托)附近之恰克图作为双方商人的贸易点自 此,恰克图贸易日益繁盛嘉庆、道光(1796——1850)以来,中国从恰克图 输往俄国的商品是以茶叶为大宗,其业务皆为晋帮商人所垄断据统计,道光十 七年至十九年(1837——1839)中国从恰克图每年输往俄国茶叶达8071880俄 磅,价值800万卢布。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俄国以“调停有功”,胁迫清政府签 订不平等的《中俄天津条约》、《中俄北京条约》,俄国政府不费- •兵一卒,打 开了侵略中国蒙古地区的通道,取得了沿海七口(上海、宁波、福州、厦门、广 州、台湾、琼州)的通商权同治元年(1862),俄国政府乂据《中俄陆路通 商章程》取得了通商天津比各国低三分之 税率等特权自此,俄商得以享受特 权,深入到中国内地攫取物产和推销其产品同治五年(1866),俄国政府又 强迫清政府取消天津海关的复进口税,即免征茶叶的半税,使俄商的贩运成本大 幅度下降 据天津海关记载:咸丰十…年(1861)以前,一直是晋商垄断着湖北、湖南的茶叶贩运,他们将两湖茶叶经陆路运往恰克图销往俄国但是从 同治元年(1862)始,俄国商人已在上述地区建立茶栈,收购和贩运茶叶由 于俄商享有免除茶叶半税的特权,又是水陆并运,俄商的贩运路线是:将茶叶用 船从汉口沿江而下运至上海,再沿海运至天津,然后走陆路经恰克图贩运欧洲, 大大节省了费用,所以俄商贩茶业务扶摇直上,从同治四年(1865)的1647888 磅,到同治六年(1867)猛增至8659501磅而晋商贩茶却由于清政府的限制, 不能享受水路运输之便,并且要付数倍于俄商的厘金税收。
例如,从湖北汉曰贩 茶至张家曰需经63个厘金分卡,所付税金要比俄商多10倍,所以恰克图晋商 的对俄贸易也就口益衰落 同治七年(1868),恰克图的晋帮商号己由原来的一百二十家下降到四家晋商决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提出了 “由恰克图假道俄国行商”的方略,即“俄国到中国来夺我商利,我华商去俄国也另 觅新途参见渠绍淼、庞义才《山西外贸志》)恰值其时,沙皇俄国照会清政府,声称恰克图贸易日衰,要求开辟张家口为商埠 和在该地设领事馆张家口地邻京都,清政府担心被俄国辟为商埠和设领事后, 危及京都安全和对蒙古地区的统治,便同意了让晋商北上到俄国经商,以阻拦俄 人南下辟张家口为商埠和设领事的要求清政府还对北上晋商酌减厘金,取消浮 税,以示体恤晋商得此便利,如虎添翼,便大力向俄国内地发展他们先后在 俄国莫斯科、多木斯克、赤塔、克拉斯诺亚尔斯克、新西伯利亚等城市设立商号, 与俄商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在晋商向俄国内地进军的第•年(同治八年,1869), 即向俄输出茶叶11万担,俄商直接贩茶也是11万担,交手的第…回合晋商便 与俄商扳成平局到第三年(同治十年,1871年),晋商每年输俄茶叶已达20 万担,较俄商直接贩茶多…倍。
晋商对俄贸易是走陆路,以运费较高的骆驼、牛马车等为交通工具,而俄商是凭借特权以运费较低的水陆并运来贩运茶,晋商俄 商之间的竞争条件优劣十分明显,但晋商仍能在对俄贸易中占上风,如果不是清 政府的腐败,晋商在对俄贸易中是不一定会失败的 同治十- •二年(1873),晋商为了节省运费,准备象俄国•样把湖北茶经水路运至天津,再走陆路贩到俄 国,但清政府对晋商的这•计划却横加干涉,并要对贩茶走水路的晋商,仍按走 陆路一样收取厘金税收世上哪有本国商人在本国贩运本国货物不能享受与外商 同等待遇,反而要另加税金的道理?但是,在清政府统治下的中国却这样做了 清朝统治者倒行逆施,抑制华商的行径,使晋商在与俄商的茶叶商战中…开始就 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加之俄商先后在汉口、九江、福州等地建立制砖茶厂,使 用蒸汽机代替手压机,所制砖茶成本低、质量高、产量大,而晋商制造砖茶仍是 依靠手工作坊,其产品显然不能与机器产品相比,晋商在砖条制作上又受到了俄 商的排挤接着,中日朝鲜交涉事起,清政府推行“引俄制日”政策,使俄商在华 势力越发猖獗,先后控制了 •些中国的产茶区在这种情况下,俄商直接贩运中 国茶数量猛增,达到年贩茶六七十万担,而晋商下降到年输俄国茶叶仅数万担。
光绪三十…年(1905),俄国西伯利亚铁路全线通车,俄商经海参微转铁路运 输不仅费用低,而旦极为便捷,晋商对俄的茶叶贸易己经难以大规模进行晋商 为了打开销路,又采取了赊销茶叶给俄中小商人的办法,待他们将茶叶售出后, 再返还茶款不料却因此招祸:有些俄商是故意拖欠不还欠款,有些中小俄商因 受国内大茶商的排挤或自身经营不善,还款无望晋商因此赔累甚巨,损失银达 62万余两晋商为了挽回损失,呈清清政府与俄国半局交涉,要求追问俄商所 欠银两但是恐外媚外的清政府,对晋商的呈请根本不予受理宣统元年(1909), 俄国政府又突然违背两国茶约规定,对在俄华商征以重税,以排挤在俄经商的中 国商人晋商遭此种种打击,在对俄的茶叶商战中终于失败第二、政府腐败,晋商投资矿业又遭重挫 19世纪末,外国资本主义开始了掠夺山西煤炭资源的活动光绪二十三年(1897),英国福公司通过中国买办 刘翳、方孝杰设立晋丰公司,谁备开采山西盂县、平定、泽州、潞安等地煤矿, 后因遭到晋籍在京官员的反对,清政府黜退刘鹦等人,改由山西商务局与英商谈 判不X, ill商务局与福公司签订合同,福公司获得了在山西平定等地开采煤 铁矿藏的权利光绪三十•年(1905),正太铁路通阳泉,福公司派人到平定 占山开矿,查禁民窑,霸占矿地,激起了山西人民和海外留学生的极大愤慨,爆 发了争回矿权运动。
在这场斗争中,晋商积极参与,并举行了罢市活动 光绪三十二年(1906),日本东京发生了山西阳高县留日学生李培仁蹈海事件 李的蹈海和其数万字慷慨激昂的《绝命书》,进一步激发了山西人民争回矿权的 斗争英福公司感到在山西强行开采煤矿已不可行,便改为金钱讹诈开始,以 索取赎矿银1100万两作为交出矿权的条件,但遭到山西代表的严词拒绝最后 以讹诈赎矿银275万两为条件,同意交出矿权,退出山西双方议定,赎矿银 分四次交纳,第-•次先交赎矿银的-•半,由丁•赎矿银数巨期短,而财政库款无余, 为了不失信于外人,保晋省名誉,山西当局便以地亩捐作抵押,由山西祁县票号 商架本翘出面向山西各票号筹借此款英福公司闻讯山西票号准备垫支赎矿银, 便暗托与其有往来的银行,收集在外之款,以困山西票号但山西票号不动声色, 旬口筹集银150万两,克获全功,对此,外商固惊讶不己,而晋商在金融界之 活动力也由此可见正如近人严慎修所说:“使当日票商不为助力,吾恐今之矿 区犹在福公司之手,而英商势力早已横行于我山西之境内矣 晋商渠本翘为了确保利权,又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与刘懋赏、冯济川等绅、学界人士组建保晋矿务有限总公司,并由渠氏出任总经理,开采全省煤铁矿藏。
保晋公司 议定集股银800万两,实际集股193万两如前所述,原来由渠氏出面向山西 各票号筹措之赎矿银,是以山西地亩捐作抵押,但是山西当局却在1911年截留 了全省地亩捐架氏为了归还向各票号筹借的赎矿银,只好将保晋公司吸收到的 股份资本银,挪还票号这样,保晋公司从开办之日起就因资金严重短细,无法 维持正常生产,致渠本翘被迫辞去总经理之职而山西当局所欠保晋公司之款, 直到1916年几经交涉,才要切现金60万元,对其余欠款,山西当局以发给保 晋公司- •张“见义勇为”奖状,一笔勾销晋商积极参与山西人民的争回矿权运动, 千方百计出资赎同矿权,投资开办山西近代最早、规模最大的矿业公司,但由于 当时山西当局的压迫,在资金上釜底抽薪,却终不能有所作为 第三、墨守成规,晋商四失机遇,终归无法振作 清末,晋商经营的山西票号己呈衰 落状态但在山西人中也不乏有识之士,他们认清了新的形势主张改革图存 可惜由于-•些财东及总号经理的顽固和墨守旧法,以致四次失去发展的机遇例 如,光绪二十九年(1903),北洋大臣袁世凯曾邀请山西票号加入天津官银号, 但山西票号拒不奉命光绪三十年(1904),鹿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