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门德尔松《无词歌》OP.19NO.1的音乐分析.docx

4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219990254
  • 上传时间:2021-12-07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8.71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门德尔松《无词歌》OP.19NO.1的音乐分析 【摘要】费利克斯门德尔松(Felix mendelssohn,1809—1847)是德国著名音乐家、作曲家,他一生的创作中,给人影响至深、最富于创造性的体裁之一就是《无词歌》本文以门德尔松《无词歌》OP19NO.1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该乐曲的曲式结构、调式调性、和声等方面分析,认识到门德尔松的一些创作理念关键词】门德尔松;无词歌;音乐分析J605 A一、门德尔松与《无词歌》费利克斯门德尔松(Felix mendelssohn,1809——1847),德国著名音乐家、作曲家,他家境富裕,是上流社会中贵族式的音乐家,他的一生都在幸福、平静中度过,除了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与众人对他的尊敬之外,从未品尝过生活的艰辛和苦涩他被誉为“浪漫主义的抒情风景画大师”,音乐作品以精美、华丽、优雅著称他一生的创作中,给人影响至深、最富于创造性的体裁之一就是《无词歌》同时,这也是门德尔松创作跨越时间最长(1830——1850)、数量最多(8卷,共48首)的作品,充分体现了他对这种体裁的钟爱无词歌”这一名词为门德尔松所创立,指那种在伴奏声部的衬托下,旋律进行得像歌唱似的钢琴独奏曲,一般配有抒情歌曲常用的伴奏音型。

      门德尔松曾出版了8集《无词歌》作品,每集包括6首曲子,总共48首本文分析的OP.19NO.1属于第一集的第一首,完成于 1830 年—1832 年,于 1832 年在英国出版值得注意的是,这曲子本来没有名字,但是随着时间的变化,演奏家们为了帮助听众更好地理解,根据其生动的音乐形象命名为《甜蜜的回忆》二、OP.19NO.1的曲式结构特点三、OP.19NO.1的音乐分析这是一首典型的再现单三部曲式,整首作品首尾调性一致为E大调,中间发生了转调,各曲式部分内部的结构十分简单明了,但整个曲式的发展过程仍然体现出一些独到之处乐曲开头有2小节引子,揭示了主织体的特征,引子最后以E大调的属七和弦结束,作属准备引出第一乐段A第一部分A是一个合成转调乐段,由两个平行关系的“前短后长”型乐句(a,a)构成,旋律在高声部,从主调E大调进入第一乐句a共4小节,可分为2+2乐节;前2乐节又可再分为1+1乐汇,前1乐汇为主题动机,后1乐汇是前1乐汇的上五度模进,低声部呈级进上行,后2乐节是前2乐节的综合模进,最后以E大调的终止四六和弦接属和弦作开放性半终止第二乐句a是第一乐句a的平行扩充,共9小节,可分为4+5乐节,前4乐节与第一乐句a形成变化平行,前2小节原样重复,后2小节旋律则发生改变,停在主调的VI级和弦上,带有一种阻礙终止的感觉,后5小节是扩充句,随着乐句的扩充,调性也发生了改变,由主调E大调转至属方向B大调,最后以B大调的D7-T作完满终止,于主调来说,具有开放性意义。

      A部分反复一次之后进入B部分第二部分B为展开性的发展,发生了多次转调它由两个对比关系的“前短后长”型乐句(b,c)构成,第一乐句b共5小节,是一个1+1+1+1+1的乐节群,从e小调进入,第1小节为动机,低音级进上行,第2小节为第1小节上三度模进,第3小节又是第2小节的上三度模进,最后2小节是由G大调的属和弦结束作华彩连接第二乐句c,乐句c共8小节,可分为4+2+1+1的连句,前4小节又可再分为2+2的乐节,第1-2小节是1+1的平行重复,第3-4小节为第1-2小节的装饰性变奏,装饰性变奏反复一次进入e小调的属和弦,为同主音大调E大调的A部分再现作准备第三乐段A是该作品中最有特点的部分,是第一乐段A的动力化再现,全部在主调E大调上进行,由三个乐句(a,d,d)构成第一乐句a共4小节,是第一乐段A中第一乐句a的静止再现,与之相比,只有第3小节用了装饰性旋律;乐句d和d是在保持主题动机性格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两个平行扩充式结构乐句,乐句d共4小节,可分为1+1+2结构综合,最后以E大调的D7-T作不完满开放性结束,落在主和弦的三音G音上;乐句d是乐句d的平行扩充曲子最后还有5小节尾声,力度渐弱,速度渐慢,使用了主题材料,与开头2小节引子形成呼应,起到了概括总结的作用。

      该乐曲的中间部分虽与前后段形成对比,但整首作品首尾调性一致,加上以同一织体贯穿始终,使乐曲形成了高度的内在统一四、总结通过音乐分析,我们对门德尔松《无词歌》OP19.NO1有了大致的了解,乐曲内部调性和声的完美结合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们感受到了门德尔松《无词歌》创作的成功笔者认为,门德尔松的音乐不仅能够准确地表意,还能生动地表情,更有一种根植于人们心灵深处的生命力,也许,这便是他给我们带来的最重要的启示参考文献[1]杨儒怀.音乐的分析与创作[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09).[2]杨九华.西方音乐史[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6(11).[3]刘明清.从第一首(Op19.No1)看门德尔松创作[J].黄河之声,2013(11).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