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焦虑抑郁共病研究论文.docx

9页
  • 卖家[上传人]:庄**
  • 文档编号:193442268
  • 上传时间:2021-08-2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2.72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 1 页 共 9 页 焦虑抑郁共病研究论文焦虑抑郁共病研究论文 【关键词】焦虑抑郁 焦虑障碍和抑郁障碍共病(简称焦虑、抑郁共病),据 WHO 和美国 Michingan 大学流行病学调查,共病率达 50%1,C.LindsayDevane 报道85%的抑郁患者伴有焦虑症状, 58%的患者一生有焦虑症的诊断 广泛性焦虑(GAD)在社区的患病率可高达 60%90%2 国内报道 抑郁症出现焦虑症状 67.5%,符合焦虑障碍诊断标准的患者 50%3 由于焦虑、抑郁共病的临床表现常不典型,症状易反复、多变,医师之 间诊断一致性低,诊断和医疗处理的难度增加 因此,焦虑抑郁共病已 成为当前全球精神病学界关注的热点之一,也引起了国内许多同道的 重视4、5 ,现将进展情况作一介绍 1 概述 共病(comorbidity)是指一个患者符合1种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有多个诊断并涉及到患者的全部症状、体征和病程焦虑和抑郁障 碍共病(comorbidanxietyanddepression,CAD)是指患者同时存在焦 虑和抑郁障碍,且两组症状分别考虑时均符合相应的诊断标准 当焦虑障碍和抑郁障碍 (下文均简称: 焦虑抑郁障碍) 同时发生, 他们分别能否当作原发性诊断,多年来一直存在争议。

      目前,关于焦 虑和抑郁障碍的关系有 3 种观点:(1)一元论:即连续谱论,认为焦虑 和抑郁是同一疾病的不同表现形式;(2)二分论:认为焦虑障碍和抑 第 2 页 共 9 页 郁障碍是二种不同性质的疾病; (3)共病论: 认为焦虑和抑郁共存时, 是一种不同于焦虑障碍或抑郁障碍的独特的疾病实体 2 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的流行病学研究67 1998 年美国的全国共病调查(NCS)抑郁障碍(相当 CCMD-3 中 的抑郁症)与其他精神障碍的共病率为 76.7,64.1的抑郁患者 至少满足一种轴 I 障碍 2002 年芬兰 Melartin 等用 DSM-对 269 例 抑郁障碍患者评定,结果有 57%的患者与焦虑障碍共病2001 年 Keufman 等综述了焦虑抑郁共病的文献,显示 50%60%的抑郁障碍患 者一生中有一种或多种焦虑障碍2001 年德国的全民普查中发现 59.1%GAD 患者满足抑郁障碍的诊断国内屠鉴源报道焦虑症伴抑郁 症状与抑郁症伴发焦虑症状的比较均为 50,抑郁症伴发焦虑症状 常在疾病开始即并存王骞 150 例中共病组 68 例,45.3%抑郁障碍与 焦虑障碍共病 2.1GAD 患者共患抑郁症 发生率为39%,共患心境恶劣为22%;同样,具有终生GAD诊断的患 者中,共患抑郁症占 62%,共患心境恶劣占 39%。

      2.2 惊恐障碍和抑郁障碍 经常共存,高达 60%的抑郁症患者存在焦虑症状,其中 20%30% 符合惊恐障碍;30%的惊恐障碍患者在一生中的某段时间有过重度抑 郁症发作 2.3 强迫症(OCD)和抑郁障碍共病 Karno 等研究发现,近 33%的 OCD 患者也患有抑郁症,Rasmussen 第 3 页 共 9 页 等观察了 44 名 OCD 患者,其中 30%符合抑郁障碍的诊断标准 2.4 社交焦虑障碍(SAD)和抑郁障碍共病 Schneier等研究发现其大多数伴有其它焦虑障碍和抑郁障碍,其 中 71%的 SAD 和抑郁障碍共病患者的抑郁症状是在 SAD 首次发生后出 现的 2.5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和抑郁障碍共病 Kessler 等研究发 现,88%的男性和 79%的女性 PTSD 患者在一生中至少共患一种情感障 碍 2.6 共病率 共病率的研究中,目前抑郁障碍与焦虑障碍的共病率达 19.2% 80%,其中前者 60%90%伴焦虑,后者 50%伴有抑郁两者共病在不 同人群略有差别儿童:1015的焦虑障碍患儿共病抑郁大约 2550的抑郁障碍青少年共病焦虑;成人有 50%60%的抑郁症 患者一生中存在一种或多种焦虑,其中有 47.2%的抑郁症患者终生满 足焦虑障碍的诊断。

      老年抑郁患者共病焦虑障碍有很高的终生患病 率(35)及时点患病率(23) 3 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的病因学研究 3.1 遗传学8 目前发现焦虑抑郁障碍共病与多巴胺 D2 受体等位基因变异有关, 其中多巴胺 D2 受体多态性中 NcoIC/C 等位基因在抑郁和或焦虑患 者中明显增高 双生子的研究中发现 GAD 和具有情感家族史的先证者 的同胞有着相同的遗传特性,GAD 和重性抑郁障碍(MDD)具有家族聚 第 4 页 共 9 页 集性Roy 研究显示,GAD 和抑郁症具有共同的遗传易感性,而且环境 的决定作用相对明显Parker(1999)等发现,早发性抑郁与焦虑家族 史、儿童早期的焦虑表达和 2 种焦虑障碍(SAD 和 OCD)有关 3.2 生化因素910 目前研究发现焦虑和抑郁在遗传、生化、免疫、内分泌、电生理 和影像学等方面既存在着联系又有不同近年来研究发现 5-HT 功能 在人和动物的焦虑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有证据表明,5-HT 系统损害 或 5-HT 合成受阻在动物模型上起到抗焦虑的作用喻东山认为,两 者在 5-HT 存在部分重叠,均有 5-HT2 受体功能亢进袁勇贵等研究 发现,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患者的血浆 NE 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因此,有人认为焦虑和抑郁共病现象可能是 5-HT 能神经元在不同的 功能区、不同的功能状态失衡的结果。

      3.3 心理防御机制11,12国外有的学者认为:抑郁与焦虑两 者具有共同的发病基础,是对致病因素的同一反应,而特征性的病状 是人格的病理塑型作用的结果 袁勇贵研究发现共病组较少使用被动 攻击、抱怨、期望,较多使用退缩、躯体化、解除、否认;抑郁组较少 使用幽默、期望,较多使用解除、假性利他、隔离;焦虑组较少使用抱 怨、幽默,较多使用解除、同一化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具有与单纯 焦虑障碍和单纯抑郁障碍不同的防御方式 国内外很多研究结果均认 为功能失调性认知是抑郁症的一个特征性心理状态,构成了抑郁的易 患性卞清涛等研究发现焦虑症、抑郁症与焦虑抑郁共病有着相似的 认知心理特征,三者有着相似的易患性,但在程度上共病患者的功能 第 5 页 共 9 页 失调性认知更加严重,与很多学者的观点相一致 国效峰等研究发现: 共病组的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分、客观支持分显著高于抑郁组, 消极应对方式分显著高于抑郁组, 提示人格因素可能与重性抑郁症是 否共病焦虑障碍无关 4 焦虑抑郁共病的临床特征13-14 焦虑抑郁共病与单纯焦虑或抑郁障碍相比具有症状重、 病程慢性 化、社会功能损害重、自杀率高和预后差等特征具体表现为:(1) 共病组较单纯患病组年龄大、起病晚,以急性起病为主;(2)共病患者 主诉较多,各种躯体症状尤为突出;临床表现复杂,不典型,症状易反 复、多变;(3)共病组的主要症状群与抑郁组相似,但各种躯体化症状 尤为突出,多数患者表现悲观、消沉、疲乏,无能,及忧虑、不安, 恐惧,疑惑,自杀的危险性增加;(4)共病患者就诊的临床科室多,医 学检查项目过多,常存在对抗焦虑药物的耐受和依赖性;(5)病程多 数慢性迁延, 容易反复发作或加剧, 疗效不稳定, 不经治疗难以自愈; (6)对医生的处方不够信任,治疗依从性差,容易产生医源性精神负 担。

      5 焦虑抑郁共病的治疗15,16 5.1 药物治疗 传统上治疗焦虑的苯二氮卓类,对躯体症状的缓解是有效的,对 伴有抑郁的疗效差;长期治疗容易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副反应,比如认 知缺损、精神性运动减低、日间镇静作用,并容易形成依赖的风险与 停药综合征;特别是对老年患者认知缺损和髋骨骨折的风险加大,已 第 6 页 共 9 页 不再被作为主要治疗选择目前研究显示抗抑郁药,包括选择性五羟 色胺受体阻滞剂, 三环类抗抑郁药,及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均对共病治 疗有明显疗效一般认为:SSRIs 类和 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再摄 取抑制药(SNRIs)类,由于它们作用谱较广,对焦虑和抑郁症状均有效 且安全性好,已被用作共病患者的一线用药,均具有疗效确定、耐受 性良好、超剂量服用相对安全等特点,成为抗焦虑治疗的理想选择, 尤其是对于老年患者前期研究表明,赛乐特具有抗抑郁与抗焦虑的 两种作用,是抑郁、焦虑共病的一线药物中最多选择使用的药物,表 现出良好的疗效、安全性和耐受性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 抑制剂文拉法辛,耐受性好,治疗 GAD、惊恐障碍和 SAD 疗效稳 定,治疗抑郁和焦虑疗效比帕罗西汀更快,不良反应少,依从性好。

      药 动学受年龄的影响较小,镇静或认知减退的危险性较少等特点,已被 推荐用于老年患者 5.2 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从简单的支持性、解释性心理治疗、松弛训练、生物反 馈治疗到暴露治疗等行为治疗、催眠治疗和精神动力学治疗等方法 大量研究证实,单独心理治疗或单独药物治疗,均不如同时使用两者 的治疗效果好陆峥认为临床上对药物耐受不良者、常规药物疗效不 佳者、治疗依从性不佳者、原有明显个性缺陷者、新近有负性生活事 件者以及家庭问题突出者均是心理治疗的适应者 行为治疗(暴露加反应防止法)和认知行为治疗是治疗焦虑障碍 的经典心理疗法两者可单独应用也可同药物治疗联合使用,对于成 第 7 页 共 9 页 年人焦虑障碍共病抑郁时,认知行为治疗仍相对有效经典的认知行 为治疗可帮助患者识别其自动式思维和歪曲的认知结构, 重新建立正 确的认知,对于轻、中度抑郁甚至可与三环类抗抑郁药的疗效相比 有研究认为, 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强迫症和惊恐障碍如同药物治疗一样 有效,对共病患者的回避行为,认知行为治疗比药物治疗效果更好 对于共病症状严重或对认知行为治疗无效的患者,合并使用 SSRI 类 和其他抗焦虑药效果会更好 【参考文献】 1SartoriusN,UstanTB,LecrubierY,etal.Derpressioncomorbidwith anxiety:resultsfromtheWHOstudyonpsychologicaldisordersinpri maryhealthcare.BrJPsychiatry,1996,168(1):3845. 2DevaneCL,ChiaoE,FranklinM,etal.AnxietyDisordersinthe21stCe ntury,Status,Challenges,OpportunitieswithDepression,AmJMana gCare.2005,11(12suppl):344353. 3 季建林,徐美勤.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共患焦虑障碍的研究.临 床精神医学杂志,2004,14(1):911. 4 袁勇贵,张心保,吴爱勤.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患者的防御机 制研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16(2) :8688. 5 孙海霞,杨蕴萍.焦虑障碍共病抑郁的治疗进展.中国行为医学 科学,2003,12(4) :479480. 第 8 页 共 9 页 6 刘小林,曹威,魏海燕,等.焦虑障碍和抑郁障碍共病的概述. 医药导报,2004,23(10) :730732. 7倪俊芝.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的研究现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5,13(5) :388390. 8 袁勇贵,吴爱琴,张心保.抑郁合病的生物学研究进展.国外医 学精神病学分册,2000,27(3) :143148. 9AngstJ.Depressionandanxiety:implicationfornosology,course, andtreatment.JClinPsychiatry,1997,58Suppl8:325. 10 谢健,高力舒.焦虑症患者去甲肾上腺素、总皮质醇及白介素 -2 测定.浙江临床医学杂志,2006,8(8):798799. 11 陈远岭,张大千,朱跃华,等.抑郁症患者的功能失调性认知初 探.中华精神科杂志,2002,35(3) :66168. 12 国效峰,薛志敏,赵靖平,等.重性抑郁症共。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