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航海类坐标与时间系统7讲义教材.ppt

91页
  • 卖家[上传人]:yuzo****123
  • 文档编号:267507677
  • 上传时间:2022-03-18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721KB
  • / 9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2.1地球的运动 从不同的角度,地球的运转可分为四类:天文学的基本概念(预备知识) 与银河系一起在宇宙中运动 在银河系内与太阳一起旋转 与其它行星一起绕太阳旋转(公转) 地球的自转(周日视运动)第二章 坐标与时间系统预备知识l天球的基本概念 所谓天球,是指以地球质心O为中心,半径r为任意长度的一个假想的球体在天文学中,通常均把天体投影到天球的球面上,并利用球面坐标来表达或研究天体的位置及天体之间的关系建立球面坐标系统,如图21所示.l参考点、线、面和园图21 天球的概念 时圈通过天轴的平面与天球相交的大圆均称为时圈 黄道地球公转的轨道面(黄道面)与天球相交的大园称为黄道黄道面与赤道面的夹角称为黄赤交角,约为23.5度 黄极通过天球中心,且垂直于黄道面的直线与天球的交点,称为黄极其中靠近北天极的交点称为北黄极,靠近南天极的交点称为南黄极 春分点与秋分点黄道与赤道的两个交点称为春分点和秋分点视太阳在黄道上从南半球向北半球运动时,黄道与天球赤道的交点称为春分点,用表示在天文学中和研究卫星运动时,春分点和天球赤道面,是建立参考系的重要基准点和基准面赤经与赤纬地球的中心至天体的连线与天球赤道面的夹角称为赤纬,春分点的天球子午面与过天体的天球子午面的夹角为赤经。

      地球的公转:开普勒三大运动定律:运动的轨迹是椭圆,太阳位于其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在单位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运动的周期的平方与轨道的长半轴的立方的比为常数 地球的自转的特征:(1)地轴方向相对于空间的变化(岁差和章动)地球自转轴在空间的变化,是日月引力的共同结果假设月球的引力及其运行轨道是固定不变的,由于日、月等天体的影响,地球的旋转轴在空间围绕黄极发生缓慢旋转,类似于旋转陀螺,形成一个倒圆锥体(见下图),其锥角等于黄赤交角=23.5,旋转周期为26000年,这种运动称为岁差,是地轴方向相对于空间的长周期运动岁差使春分点每年向西移动50.3 月球绕地球旋转的轨道称为白道,月球运行的轨道与月的之间距离是不断变化的,使得月球引力产生的大小和方向不断变化,从而导致北天极在天球上绕黄极旋转的轨道不是平滑的小园,而是类似园的波浪曲线运动,即地球旋转轴在岁差的基础上叠加周期为18.6年,且振幅为9.21的短周期运动这种现象称为章动考虑岁差和章动的共同影响:真旋转轴、瞬时真天极、真天球赤道、瞬时真春分点考虑岁差的影响:瞬时平天极、瞬时平天球赤道、瞬时平春分点 (2)地轴相对于地球本身相对位置变化(极移) 地球自转轴存在相对于地球体自身内部结构的相对位置变化,从而导致极点在地球表面上的位置随时间而变化,这种现象称为极移。

      某一观测瞬间地球极所在的位置称为瞬时极,某段时间内地极的平均位置称为平极地球极点的变化,导致地面点的纬度发生变化 天文联合会(IAU)和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联合会(IUGG)建议采用国际上5个纬度服务(ILS)站以19001905年的平均纬度所确定的平极作为基准点,通常称为国际协议原点CIO(ConventionalInternationalOrigin) 国际极移服务(IPMS)和国际时间局(BIH)等机构分别用不同的方法得到地极原点与CIO相应的地球赤道面称为平赤道面或协议赤道面 (3)地球自转速度变化(日长变化)地球自转不是均匀的,存在着多种短周期变化和长期变化,短周期变化是由于地球周期性潮汐影响,长期变化表现为地球自转速度缓慢变小地球的自转速度变化,导致日长的视扰动和缓慢变长,从而使以地球自转为基准的时间尺度产生变化 描述上述三种地球自转运动规律的参数称为地球定向参数(EOP),描述地球自转速度变化的参数和描述极移的参数称为地球自转参数(ERP),EOP即为ERP加上岁差和章动,其数值可以在国际地球旋转服务(IERS)网站()上得到v 时间的描述包括时间原点、单位(尺度)两大要素。

      时间是物质运动过程的连续的表现,选择测量时间单位的基本原则是选取一种物质的运动时间的特点是连续、均匀,故一种物质的运动也应该连续、均匀v 周期运动满足如下三项要求,可以作为计量时间的方法 运动是连续的; 运动的周期具有足够的稳定性; 运动是可观测的v 选取的物理对象不同,时间的定义不同:地球的自转运动、地球的公转、物质的振动等2.2 时间系统 恒星时(ST)v 以春分点作为基本参考点,由春分点周日视运动确定的时间,称为恒星时v 春分点连续两次经过同一子午圈上中天的时间间隔为一个恒星日,分为24个恒星时,某一地点的地方恒星时,在数值上等于春分点相对于这一地方子午圈的时角v 地方真恒星时、平恒星时、格林尼治真恒星时、格林尼治平恒星时之间的关系: 平太阳时MTv 以真太阳作为基本参考点,由其周日视运动确定的时间,称为真太阳时一个真太阳日就是真太阳连续两次经过某地的上中天(上子午圈)所经历的时间地球绕太阳公转的速度不均匀近日点快、远日点慢真太阳日在近日点最长、远日点最短v 假设以平太阳作为参考点,其速度等于真太阳周年运动的平均速度平太阳连续两次经过同一子午圈的时间间隔,称为一个平太阳日 平太阳日是以平子夜的瞬时作为时间的起算零点,如果LAMT表示平太阳时角,则某地的平太阳时MT=LAMT+12(平子夜与平正午差12小时) 世界时UT: 以格林尼治平子夜为零时起算的平太阳时称为世界时。

      UT=GAMT+12GAMT代表格林尼治平太阳时角v 未经任何改正的世界时表示为UT0,经过极移改正的世界时表示为UT1,进一步经过地球自转速度的季节性改正后的世界时表示为UT2UT1=UT0+,UT2=UT1+T 历书时ET与力学时DTv 由于地球自转速度不均匀,导致用其测得的时间不均匀1958年第10届IAU决定,自1960年起开始以地球公转运动为基准的历书时来量度时间,用历书时系统代替世界时v 历书时的秒长规定为1900年1月1日12时整回归年长度的131556925.9747v 在天文学中,天体的星历是根据天体动力学理论建立的运动方程而编写的,其中采用的独立变量是时间参数T,其变量被定义为力学时,力学时是均匀的v 参考点不同,力学时分为两种:1)太阳系质心力学时TDB2)地球质心力学时TDTv TDT和TDB可以看作是ET分别在两个坐标系中的实现,TDT代替了过去的ETv 地球质心力学时的基本单位国际秒制,与原子时的尺度相同IGU规定:1977年1月1日原子时(TAI)0时与地球力学时严格对应为:TDT=TAI+32.184 原子时(AT)原子时是一种以原子谐振信号周期为标准原子时的基本单位是原子时秒,定义为:在零磁场下,位于海平面的铯原子基态两个超精细能级间跃迁辐射192631770周所持续的时间为原子时秒,规定为国际单位制中的时间单位。

      原子时的原点定义:1958年1月1日UT2的0时AT=UT20.0039(s)地球自转的不均性,原子时与世界时的误差逐年积累 协调世界时(UTC)v 原子时与地球自转没有直接联系,由于地球自转速度长期变慢的趋势,原子时与世界时的差异将逐渐变大,秒长不等,大约每年相差1秒,便于日常使用,协调好两者的关系,建立以原子时秒长为计量单位、在时刻上与平太阳时之差小于0.9秒的时间系统,称之为世界协调时(UTC)v 当大于0.9秒,采用12月31日或6月30日调秒调秒由国际计量局来确定公布v 世界各国发布的时号均以UTC为准v TAI=UTC+1n(秒) GPS时间系统v 时间的计量对于卫星定轨、地面点与卫星之间距离测量至关重要,精确定时设备是导航定位卫星的重要组成部分v GPS的时间系统采用基于美国海军观测实验室USNO维持的原子时称为GPST,它与国际原子的原点不同,瞬时相差一常量:TAIGPST=19(s)v GPST的起点,规定1980年1月6日0时GPS与UTC相等2.3坐标系统1、大地基准v 所谓基准是指为描述空间位置而定义的点、线、面,在大地测量中,基准是指用以描述地球形状的参考椭球的参数(如参考椭球的长短半轴),以及参考椭球在空间中的定位及定向,还有在描述这些位置时所采用的单位长度的定义。

      v测量常用的基准包括平面基准、高程基准、重力基准等 2、大地测量坐标系天球坐标系:用于研究天体和人造卫星的定位与运动地球坐标系: 用于研究地球上物体的定位与运动,是以旋转椭球为参照体建立的坐标系统,分为大地坐标系和空间直角坐标系两种形式,基准和坐标系两方面要素构成了完整的坐标参考系统! 图28天球坐标系 图210 大地坐标系与空间直角坐标3、高程参考系统v 以大地水准面为参照面的高程系统称为正高以似大地水准面为参照面的高程系统称为正常高;v 大地水准面相对于旋转椭球面的起伏如图所示,正常高及正高与大地高有如下关系:H=H正常+H=H正高+Nv 国家平面控制网是全国进行测量工作的平面位置的参考框架,国家平面控制网是按控制等级和施测精度分为一、二、三、四等网目前提供使用的国家平面控制网含三角点、导线点共154348个v 国家高程控制网是全国进行测量工作的高程参考框架,按控制等级和施测精度分为一、二、三、四等网,目前提供使用的1985国家高程系统共有水准点成果114041个,水准路线长度为4166191公里v 大地测量参考系统的具体实现,是通过大地测量手段确定的固定在地面上的控制网(点)所构建坐标参考架、高程参考框架、重力参考框架。

      v 国家重力基本网是确定我国重力加速度数值的参考框架,目前提供使用的2000国家重力基本网包括21个重力基准点和126个重力基本点v “2000国家GPS控制网”由国家测绘局布设的高精度GPSA、B级网,总参布设的GPS一、二级网,地震局、总参测绘局、科学院、国家测绘局共建的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组成,该控制网整合了上述三个大型的有重要影响力的GPS观测网的成果,共2609个点,通过联合处理将其归于一个坐标参考框架,可满足现代测量技术对地心坐标的需求,是我国新一代的地心坐标系统的基础框架.v椭球定位和定向概念 椭球的类型:参考椭球: 具有确定参数(长长半径 a和扁率),经过经过局部定位和定向,同某一地区大地水准面最佳拟拟合的地球椭椭球. 总地球椭球: 除了满满足地心定位和双平行条件外,在确定椭椭球参数时时能使它在全球范围围内与大地体最密合的地球椭椭球. 椭球定位:是指确定椭球中心的位置,可分为两类:局部定位和地心定位局部定位:要求在一定范围内椭球面与大地水准面有最佳的符合,而对椭球的中心位置无特殊要求; 地心定位:要求在全球范围内椭球面与大地水准面最佳的符合,同时要求椭球中心与地球质心一致。

      椭球的定向 指确定椭球旋转轴的方向,不论是局部定位还是地心定位,都应满足两个平行条件: 椭球短轴平行于地球自转轴; 大地起始子午面平行于天文起始子午面2.3.2惯性坐标系(CIS)与协议坐标系v 惯性坐标系:是指在空间固定不动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坐标系v 协议惯性坐标系的建立:由于地球的旋转轴是不断变化的,通常约定某一刻t0作为参考历元,把该时刻对应的瞬时自转轴经岁差和章动改正后的指向作为Z轴,以对应的春分点为X轴的指向点,以XOY的垂直方向为Y轴建立天球坐标系,称为协议天球坐标系或协议惯性坐标系CIS(CIS=ConventionalInertialSystem)v 国际大地测量协会IAG和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决定,从1984年1月1日起采用以J2000.0(2000年1月15日)的平赤道和平春分点为依据的协议天球坐标系. 协议天球坐标系 瞬时平天球标系 瞬时真天球标系l 协议天球坐标系转换到瞬时平天球坐标系协议天球坐标系与瞬时平天球坐标系的差异是岁差导致的Z轴方向发生变化产生的,通过对协议天球坐标系的坐标轴旋转,就可以实现两者之间的坐标变换 为观测历元 t 的儒略日l 瞬时平天球坐标转换到瞬时真天球坐标瞬时真天球坐标系与瞬时平天球坐标系的差异主要是地球自转轴的章动造成的,两者之间的相互转换可以通过章动旋转矩阵来实现.为黄赤交交、交角章动、黄经章动.。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