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单元整体教学教科版科学一上第二单元《比较与测量》4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 课时教案.docx
11页第四课时《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科学观念:1.不同的物体可以作为标准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2.测量结果要标明所使用的测量单位科学思维:测量同一物体,标准单位的测量结果比非标准单位的测量结果更准确探究实践:1.能使用多种标准物完成测量任务2.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以图表的形式组织信息和整理测量结果3.能以讨论、画画、书写等形式进行描述和交流态度责任:1.逐步适应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2.逐步形成记录数据的意识和习惯3.愿意关注和客观看待他人的测量结果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尝试使用不同的物体进行长度的测量,掌握基本的方法难点: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图表的形式组织信息和整理测量结果,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三、评价任务(根据需要设计评价量规)1.根据预习的内容,达到不同的评价标准小组评价量表目标评价标准星等1.除了手,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来测量长度呢?学生每说出一种测量工具,奖励一颗星,如尺子、橡皮、小棒等 )★2.不同的测量工具测量结果一样吗?学生讨论,思考问题,说出自己的观点,回答的同学得一颗星;答不一样,并说出理由的得两颗星 )★3.用物体和手测量,哪个更准确?说出自己结论的得一颗星,说出理由的得两颗星。
)★2.基于所学知识,让学生发现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同一个物体,结果是不同的不同的测量工具、不同的测量单位会有不同的测量结果 四、教学过程学习活动设计意图效果评价(一)导入新课复习导入师:我们的主题班会活动“百变测量 我来探究”已经进行了一半,在这个活动中,我们认识了一种新的测量单位,也就是上节课认识的“拃”,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测量工具,都可以达到测量的结果,今天就让我们继续在我们的主题活动中,去探寻更多的测量工具吧你要是想了解更多的测量工具,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哦,你需要完成今天的任务大闯关,那就让我们认真完成任务吧揭示主题: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通过复习导入,和本节课的形式是“任务大闯关”,调动大家的学习兴趣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回忆上节课认识的拃,并产生对本节课学习更多测量工具的兴趣二)探究活动任务一:什么样的物体可以用来测量课件出示图片师:这是上节课,我们通过手和纸带测量的课桌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生举手回答:结果不一样师小结:对,测量结果不同用手进行测量,可以测出物体的长短,但是由于我们测量时每一拃的长度不一定,导致测量的结果不准确;每个人手指长度不同,结果也不一样,无法比较。
师过渡: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另一些测量工具,那你知道除了手,我们还可以用什么工具来测量长度吗?师问:老师先说一个工具,橡皮筋,可以用来测量吗?课件出示橡皮筋的图片生回答(有的说可以,有的说不可以)师问:你知道为什么吗?同桌讨论师解释:对,橡皮筋不可以作为测量工具,因为它的大小不固定,可以拉长,可以变短那你能说出其他的可以作为测量工具的吗?小组讨论,举手回答生1:回形针生2:小棒生3:橡皮生4:小方块生5:铅笔盒……课件出示师小结:大家说的这些,都可以作为测量工具因为这些物体的长度不容易改变的物体所以我们要选择长度不变的物体作为测量工具好,那请你们选择其中的两种,来进行今天的探讨与研究吧板书:长度固定不变任务二: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师过渡:上节课我们测量的是课桌,是用手测量的,今天我们要用不同固定长度的物体来测量,我们该如何测量呢?1.正确的测量方法是什么课件出示图示:操作要点:①明晰被测物体的起点和终点;②标准单位沿着被测物体的周边竖直、整齐摆放,同时做到首尾相连③记录测量结果A.可以采用“2根多一点”“5根半”“7根多一点”等方法来表述,记录为2+;5+;7+;B.两位同学合作完成,检查读数,以确保数据的正确。
师:上节课我们在用手测量课桌高度时,就发现了不方便,所以我们借助了测量纸带,那现在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借助测量纸带呢?课件出示师解释:首先我们要在测量纸带上标出桌子的高度,也就是确定起点和终点然后把小棒和起点对齐摆放课件出示第二步,在测量纸带上标记出小棒的终点;第三步,继续摆放第二根小棒,这样一根一根地直到纸带上的终点,最后在终点处做出标号,就可以看出桌子的高度有几根小棒了各小组选择自己的测量工具,按照老师的方法,进行操作,把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中记录表:2.测量桌面长度教师巡视指导,解决个别学生的提问,并引导学生将小组数据汇总在黑板上,以备研讨时辅助交流小组交流,说出自己的测量结果课件出示师小结:同学们操作得非常认真,也很正确,但是我在巡视时还是发现了有的同学的操作存在一些问题,请大家一起来判断一下,这样的操作方式对吗?课件出示小棒的操作方式,让同学判断,并给出错误理由小组讨论,举手回答课件出示师生共同总结出操作时需要注意的地方课件出示3.测量科学书的长度课件出示科学书的图片师:这是我们的科学书,它有多长呢?我们选择一种测量工具测量一下吧你会选择什么呢?生回答(小棒、橡皮、回形针、小方块)师:我们的铅笔盒里都有橡皮吧,好下面我们就用橡皮来测量一下吧。
师边操作边讲解:每个橡皮和每个橡皮要首尾相连,排成一条直线课件出示师问:如果我们改成小方块和小棒,会是怎样的结果呢?小组操作,组内交流操作过程和操作结果课件出示师读出测量结果,重点画出“差一点不到”“半”和橡皮测量时的“多一点”,再次提醒学生可以用“数字+”的形式去表示,末端距离不足一个测量单位的师:现在,我们可以继续完成我们的测量结果表学生回答,课件出示活动三:研讨师问:从测量的数据中,你发现了什么?同一个物体,测量结果相同吗?相同或不同的原因是什么?小组讨论,组内交流师小结:①对于同一个物体,用不同的物体去测量,结果是不一样的;同一个物,用相同的物体去测量,结果不一样可能是测量误差(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可见采用了不一样的标准单位物体进行测量,结果也是不同的②对于同一个物体,采用同一种标准单位物体测量的结果基本相同,长的工具便于测量长的物体师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使用不同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上节课学习了用手进行拃的测量,那你觉得用物体和手测量,哪个更准确?小组讨论,举手回答生:用测量工具比用手测量更准确师小结:是的,标准单位的测量比非标准单位的测量能产生更为一致和可比较的结果,便于信息的交流。
活动一:通过测量纸带的不同,让学生感受拃的不同,测量结果也不一样通过对上节课的总结,让学生明白拃的不同,结果也不同,同时产生对其他测量方法的期待通过橡皮筋的引出,让学生明白橡皮筋不能作为测量工具的原因是长度不固定,是改变的通过可以作为测量工具的展示,让学生心里清楚周围的测量工具活动二:通过图示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正确的测量方法并尝试用不同的物体进行测量各组选择自己的测量工具进行实际操作根据自己的操作结果填表,同时感受不同物体测量的结果是怎样的通过错误的操作图示,让学生明白什么操作是错误的,什么操作是正确的先通过橡皮测量科学书的长度,让大家感受橡皮在测量时结果是怎样的,从而理解“多”的概念指导学生用小方块和小棒对科学书进行长度的测量,观察测量结果引导学生学习“数字+”的表示形式活动三:通过问题的引出,鼓励学生对不同结果的产生原因进行大胆分析与解释同时让学生明白测量工具要比手测量准确,同时向学生传递标准单位和非标准单位的不同活动一:生回忆上节课学到的测量纸带,观看图片,观察纸带的不同,同时感受到结果的不同,老师对学生的回答做评价性总结思考橡皮筋能否作为测量工具?感受橡皮筋不能作为测量工具的原因是长度可以改变。
回答自己认为的可以作为测量工具的有哪些,老师对学生的回答做点评,给出结论哪些可以哪些不可以活动二:学生能掌握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的操作要领小组合作,选择不同的测量工具进行实际操作,老师观察指导,发现问题,给予纠正观察图片,发现操作的问题,能判断出操作的对错,同时说出错误的原因,这样能很清楚地认识出自己在操作时是否也有这样的问题观察老师的操作过程,感受橡皮是如何测量科学书的长度的,同时发现测量结果中的问题小组合作,用小方块和小棒测量科学书的长度,汇报测量结果,发现有多出和不足的问题活动三:学生能积极思考问题,讨论问题,回答问题,知道使用测量工具要比用手测量更准确,认识标准单位和非标准单位的概念三)拓展延伸课件出示中指和椅子的图片师问: 选两种合适的物体来测量并记录,中指的长度和椅子的宽度,结果有什么发现?小组讨论,交流测量方法和测量结果继续测量,让学生逐步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并形成记录数据的客观意识与习惯;让学生自己去选择标准单位作测量工具,从而认识并适应不同的工具可用来测量不同的物体,长的工具便于测量长的物体,短的工具适合测量短的物体通过对中指的长度和椅子的宽度的测量,学会选择不同的适合的测量工具,明白长工具适合测量长物体,短工具适合测量短物体。
四)知识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对于同一个物体,测量的结果不一样,可能是测量误差,因为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也可能是采用了不一样的标准单位物体,也就是不一样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我们还明白了用物体测量比用手测量更准确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教师考查学生本节课的收获,及时给予评价四、成果集成学生可以通过对不同的测量工具的认识和理解,学会利用它们去测量合适的物体,同时感受到不同的测量工具,测量结果不一样五、作业设计【知识技能类作业】一、选择题1.以下物体中,不可以作为测量工具测量物体的都是( ) A.回形针 B.橡皮 C.树叶2.同一物体用回形针和牙签分别进行测量,结果( )A. 回形针准确 B. 一样 C.不一样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测量时物体要排列成一条直线 B.测量时物体不用首尾相连 C.用手测量更准确二、填空题1.除了手,我们还可用(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