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4.3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学案8新人教版必修2.doc
5页本资料为共享资料 来自网络 如有相似概不负责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新人教版必修二)重点难点 (1)重点:对外开放格局是如何初步形成的 (2)难点:对全方位、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的理解知识整合1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1)依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对外开放的方针2)过程 ①经济特区 目的:吸收、利用国外的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以促进经济发展 概况:1980年起,先后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五个经济特区 ②沿海港口城市:1984年,开放大连、青岛、秦皇岛、天津、广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③沿海经济开放区:闽南三角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④20世纪90年代:对外开放高潮迭起,形式灵活多样3)特点:形成了从经济特区到沿海开放城市,再到内陆省会城市,从东部到中西部全方位、多层次的新格局4)意义: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发展,适应了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全球化趋势5)深化——加人世界贸易组织2重点难点解析(1)当今的主动开放与旧中国的被动开放 背景不同:当今的对外开放是在我国主权独立、国力增强的情况下主动进行的,而旧中国的开放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状态下被动进行的。
基础不同:今天的对外开放建立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旧中国的开放建立在不平等的基础上 影响不同:今天的对外开放有利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旧中国的开放便于外国资本主义对我国的侵略与掠夺2)全方位对外开放 含义:指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遵循平等互利、互守信用的原则,同世界各国发展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它是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 原因:①为适应生产社会化、国际化和全球化的要求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③是总结我国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结果 目的:从根本上来说,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对全方位、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的理解:①全方位是指不论对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不论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实行开放政策;不仅经济方面坚持对外开放,在精神文明方面也坚持对外开放②多层次是指根据各地区的实际和特点,通过经济特区、沿海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沿海沿边城市以及内陆地区等不同开放程度的形式,形成全国范围的对外开放随堂演练1《中国的新面貌》:1984年4月30日的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上,一个普通的中国人拿着可口 可乐,面带微笑照片配文是“中 国的新面貌,里根将会看到什么?”该照片在这里体现了 ①中国正在对外开放 ②假冒伪劣迫使国人购买外国货 ③经济全球化的迹象 ④美国对中国的开放持赞赏态度中国的新面貌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2. 结合下图,分析我国“十五”期间国内生产总值(GDP)与财政收入两者之间的关系。
下列正确的 选项是 “十五”期间国内生产总值(GDP)与财政收入状况①每年GDP大于每年财政收入 ②GDP和财政收入增长幅度相同 ③随着GDP的增长,财政收入也增长 ④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决定GDP的增长幅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 国际舆论曾高度评价当代中国的开放举措,“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4. 半个中国”,它是35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这是指 ( ) A.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 B.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C.创办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 D.开放海南岛为经济特区4.浦东对外开放具备的有利条件有 ( )①长期积聚的经济和社会文化基础 ②独特的地理优势 ③独特的交通优势 ④独特的人才和产业优势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③④5.由右图“1996年浦东新区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可知 ( ) A.浦东新区优先发展了农业 B.浦东新区优先发展高科技产业和第三产业 C.浦东新区已经成为上海新兴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工业基地 D.浦东是中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6.1992年3月26日《深圳特区报》头版头条刊出了陈锡添的长篇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文章活灵活现的再现了邓小平1992年1月19日至23日在深圳考察期间的音容笑貌和言谈举止。
此后几天,《羊城晚报》《文汇报》《北京日报》《光明日报》〉等多家报纸纷纷予以摘登,转载,一个春天的故事由此传遍神州大地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的“春”是指中国 A.完成了拨乱反正的历史任务 B.对外关系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C.实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D.迈开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步伐7.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参观浦东后感慨道:“决策高明,计划周密,做法聪明,这是中国的一大奇迹中国这一“奇迹”的出现反映的根本问题是( ) A浦东开发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步骤 B浦东成为9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C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了中国生产力 D中国多层次、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8 中国对外开放全面展开的突破口是 A.上海浦东的开发 B.海南建省 C.经济特区的建立和发展 D.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9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主要“新”在 A、开放领域扩大 B、把我国对外开放推进到一个制度性开放新阶段 C、开放程度提高 D、由探索试验到区域推进阶段 10 在某中学的“上海乡土史”课程上,老师要求学生按指定材料(见表)确定一研究主题。
以下切 合材料的主题是 A.上海工业化一瞥 B.改革开放在上海 C.上海,中国现代化的缩影 D.上海,红色的 11 2020年10月,15家主流媒体共同发起的征集“改革开放30周年10大流行语”揭晓,分别是“下 海”、“下岗再就业”、“农民工”、“不管白猫黑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上网”、 ① 、“北京奥运”、“炒股”、 ② 和“雄起” 其中①和②两条是对其余8条产生决定性影响和准确 的概括,它们应该是 A.西部开发、振兴东北 B.入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C.对外开放、大国崛起 D.改革开放、中国特色 12 下表为某生编制的《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表》表格出现残损,你认为其中三格已标明数字 序号①②③的内容应该是A. 汕头特区、海南省;宁波、温州;沿海经济技术开发区 B.潮州特区、汕头特区;杭州、宁波、温州;沿海经济开放区C.福州特区、汕头特区;杭州、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开放区D.汕头特区、海南省;宁波、温州;沿海经济开放区13 阅读下列两图:图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情况 图二对外开放示意图请回答: (1)图一反映了什么问题? (2)图二反映了什么问题?由图所示经济特区有哪几个?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3)随着我国的对外开放,我国经济的增长有何变化?这一变化有何影响? 答 案 1—5 BBACB 6—10 DCCBC 11--12 DD13 (1)图一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呈上升趋势,整体上看对外贸易出口大于进口,即整体上处于贸易顺差。
(2)反映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对外开放范围的扩大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格局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呈上升趋势缩小了中国与当今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人民生活水平与质量有了显著提高 影响:a.有助于了解近代城市兴起、地域文化传播、反帝斗争情形等b.发展非农产业、发展农村合作事业、促使非农产业向农村转移、发展农村教育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