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唐卡艺术的绘画技法.doc
6页浅谈唐卡艺术的绘画技法摘要:唐卡作为藏族文化艺术的一种绘画形式,具有其独特的传统 工艺和鲜明的民族特色在其上千年的继承和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吸收和 借鉴大量周边国家及地区的艺术绘画形式,成为中国民族艺术中的奇葩 本文通过对唐卡绘画艺术中的线条进行论述,并且把唐卡和中国绘画中的 线的表现相比较,从而可以看到线描在唐卡绘画中的重要性和其民族特 色,其精湛的绘画技法在中国民族艺术的舞台上大放光彩关键词:唐卡;线描;勾勒随着佛教的传入,与西藏本土宗教融合成 西藏地方化的宗教,因而藏族绘画艺术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藏族绘画艺 术以其绚丽夺冃的色彩,浓烈的绘画格调区别于其他的绘画形式在千余 年的藏传绘画的历史进程中,以其丰富的内容和综合性的表现形式,精湛 的技巧,超凡的创造力和审美价值,成为辉煌灿烂的东方文化中的重耍组 成部分,有着其不可忽视的历史地位和艺术价值唐卡画藏传佛教特有的一种绘画艺术和宗教用品,也是藏传绘画造型 艺术的主要形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文化色彩和独特的地 域艺术风格,是藏族人民历来尊奉的珍品其数量繁多,品种丰富,风格 流派尽显纷呈,令人折服,应接不暇唐卡艺术有着极其悠久的历史,远 在四五千年前的卡诺文化遗址中,我们从简单的彩绘纹饰上,就可以窥视 到现今唐卡艺术的先河。
那用黑彩绘成的三角折线纹和三角图案,虽然原 始,却显得粗放豪迈,与今日尤其是藏东地区的唐卡艺术有着不可分割的 联系人们现在所见到的唐卡,称之为布画,她滥觞于佛教传入西藏之后, 伴随着佛教在西藏高原的弘传,它一方血发扬更新原有的艺术特色,一方 面吸取中原、印度、尼泊尔等异域之艺术精华,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艺术流 派在康巴地区因其地理位置特殊,画风受内地汉式绘画的影响较大,从 设色到山水皴法,从云彩花卉分染法到山石树木的造型,线条勾勒等都把 汉式工笔画技法引用并揉进到唐卡技法中去,这类唐卡壁画在康区的一些 寺庙里面可以看到除地域的影响之外,在吐蕃时期藏王松赞干布迎娶尼 泊尔赤尊公主和唐文成公主入藏后,二位公主带进藏区的尼泊尔文化和汉 族文化艺术对藏族本土文化也有深远的影响如图1《帕巴鲁给夏阿》,现 藏布达拉宫,相传是7世纪初赤尊公主进藏时,从尼泊尔带來的古老唐卡 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唐卡中纯粹的尼泊尔风格和纯粹的汉式画风都己不 存在因为它们都已逐渐融入藏传唐卡艺术中了图1《帕巴鲁给夏阿》图2释迦牟尼佛与十六唐卡的绘画技法和许多 其他的绘画有着一致性,尤其和中原绘画中的工笔重彩画有很多的共同 处,不论是色彩还是线条的处理都有很多共通之处。
中国传统绘画中线条 的运用一直是其精髓所在,从原始人开始在陶器上就绘有一些纹饰,用简 单的线来表达,粗犷、简练而又不失其生动;到了东晋顾恺Z的时候用线 遒劲连绵,线条如“春蚕吐丝”;唐代吴道子创造了波折起伏,错落有致 的“蕴菜条”,有“吴带当风”之称,由此可见古人对线的重视藏族绘 画虽然也重视线的运用,但它具有很强的民族特性和地域特性,有着自己 独有的魅力藏族绘画的画体是以线造型,线的描画勾勒有着藏族绘画艺术的独特 表现形式,融入了自己的风格样式中,是藏族绘画艺术的灵魂所在藏族 人民的生活环境和特有的审美创造意识,将藏族绘画的民族性、地域性等 都用线条的勾勒技巧发挥得淋漓尽致线描勾勒是藏族传统绘画造型的基本手段,有着数千年的悠久丿力史从远古的摩崖造像中那淳朴的凿刻的线条中就可以窥到藏族最古老的原 始绘画手法藏族的审美观和市美样式随肴丿力史的沉淀而形成,并为广大 的藏族人民所喜爱线条具有强大的牛命力,成为藏族绘画艺术中辉煌灿 烂的瑰宝,藏族传统唐卡绘画的基本要素是色彩和线条,而当中色彩为其 肉,线条为其骨,这正如中国人常说的“骨气”,线有如人之骨,没有骨, 则无法立起,没有骨,皮肉焉存?因此,藏族绘画经过数千年的提炼,形 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以线造型,以线描为骨架。
这与藏族的书法艺 术相通,强调线条的自然流动、舒展舒畅,也讲求笔力的虚实、节奏变化线描在藏族古代绘画中已经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线描勾勒是藏族 传统唐卡画的基本手段,也是与藏族远古文化一派相承的优秀审美表现技 法而且人们把线描工夫看成是画师水平高低和衡量作品价值的一个重要 宙美的标准绘人物唐卡大多采用铁线描、高古游丝描;绘景物则喜用富 于变化表情的粗细线勾勒,这种线描的功力,尤其在绘制黑唐卡、彩唐卡 和精细的坛城图唐卡中能见其功底每幅唐卡中的线条都有不同的表现, 或刚劲、坚实、有力,或挺秀、流利,或生动活泼,或纤细、繁复,或朴 索、古拙根据勾勒的表现结果,线描可以分为平勾法,犹如马尾一样长 而舒展,流畅饿平滑的线,此法类似于中国工笔画中的铁线描,连绵不断, 多用来勾勒人物内线;浊勾法,所勾的线条从头至尾富有变化,随着造型 的需要粗细起伏变化,在壁画和唐卡中多用来勾勒山石树木;衣勾法,其 特点是所勾勒的线条凸处粗、凹处细,类似于中国的钉头鼠尾描,多用于 勾勒富有变化的衣服的纹路;叶勾法,勾勒的线条是中间粗而两头细,从 粗线头向细线尾逐渐消失,是专门用来勾勒树叶的一种描法;云勾法,是 一种较粗的特殊描法,主要是用來勾勒祥云浓雾;色线勾勒法,在运用线 描勾勒时除了用墨线之外,用彩色线条来勾勒轮廓。
其题材更广泛,表现 形式多种多样,运用范围更加广泛唐卡绘画中的人物多用铁线描、高山 游丝描,在画景物时多用富于变化表情的粗细线勾勒,在绘制彩唐卡和黑 唐卡中可以很明显地看到如图2所示,不论是图中的人物还是佛像的背 光,都可以看到其线条的均匀和流畅,既舒展又饱满有力,衣纹的勾勒起 伏转折,既有韵律又有节奏感,面部的线条细腻而又精致线条勾勒等把汉武时的工笔画技法引用揉进唐卡技法中,这类唐卡壁 画在康区的一些寺庙里面可以看到在西藏唐卡绘画中,线条的运用总体 上既不同于单线平涂、以线描造型为主的中国古代国画,也不同于以晕染 造型为主的西洋绘画,而是介于二者之间,将两种技法的特点融为一体 如在一些护法神和金刚、力士的描画中,尤其是人物上下肢和面部、腹部 的晕染,不仅表现出了强健骨节的转折和肌肉的变化,更重要的是通过晕 染加强和突出了四肢造型的力度和气势,与健劲的轮廓线紧密配合,精妙 地刻画出护法神内在的气质,达到了绝妙的艺术效果西藏唐卡绘画中的线描十分丰富,其中铁线描和游丝描最富有特点铁线描一般用于人物轮廓的勾勒,常常是寥寥数笔,但对人物形体的把握 却十分准确尤其是对护法神的勾勒,大刀阔斧,一气呵成,十分有力, 不仅准确地抓住了人物的形体结构和变化,而且把护法神那种粗犷、勇捍、 不可一世的性格刻画得入木三分。
还有在描写那些度母等比较柔和的佛像 时,具线条细腻、柔韧而乂不失其力度背光中那繁复的一根根的线条粗 细均匀、排列和谐,一组组的云彩流动在空中,飘带和衣纹轻盈而又清晰, 让人不得不慨叹在长期艺术实践的基础上,西藏画家还摸索和总结出了 一套“明而由暗面表现,凸处由凹处体现”的晕染原则和色彩运用搭配的 理论体系唐卡的背光、水波、叶茎和装饰纹样等多采用游丝描,与简洁明快、 富有力度的轮廓线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线描的线条精细,圆润流畅,富 于变化,极富装饰效果背光卷草纹和火焰纹的线刻则极具代表性,似行 云流水、蜿蜒起伏、自然流畅、十分精致,细密而又有规则,几种勾线方 法相互交织,有繁有简表现出较高的线描水平,充分发挥了线描的运动感 和韵律感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艺术,一个民族亦有其独具特色的民族艺术 藏传唐卡艺术伴随着佛教的传入、形成以及发展,在这片雪域高原上扎根 以其丰富的表现内容、精湛的技巧、独特的审美价值,成为藏传艺术中的 奇葩唐卡的绘画技法多种多样,不论是线条的勾勒,还是色彩的运用, 都有着藏族本民族的特色绘画技法上,在吸收东方绘画精华的同时, 还借鉴西方油画的技巧,不断丰富和完善艺术表现手法。
但无论怎样发展, 唐卡总以其特有的艺术魅力,屹立在世界的艺术之林参考文献:[1]岗措,葛小冲•藏族的唐卡艺术[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丹巴饶旦•西藏绘画[M]•阿旺晋美,译•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 1996•作者简介:樊珂(1982—),女,2007年毕业于四川大学艺术学院美 术学系,现工作于河南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