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次月考考试题含答案.doc
10页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次月考考试题含答案(时间:60分钟 分数:100分)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1、某同学在量取10mL水时,视线仰视,则他量取的水的实际体积( )A.等10mL B.小于10mL C.大于10mL D.无法判断2、向ZnSO4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得到滤渣,该滤渣中含有的金属是( )A.Zn、Fe B.Zn、Cu C.Fe、Cu D.Zn、Fe、Cu3、能验证 Zn、Cu、Ag 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一组试剂是( )A.Zn、Ag、CuSO4溶液 B.Zn、Cu、Ag、H2SO4溶液C.Cu、Ag、ZnSO4溶液 D.Ag、ZnSO4溶液、CuSO4溶液4、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工业废水需要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B.明矾可以使硬水转化为软水C.蒸馏海水和电解水的过程中水发生的都是物理变化D.蒸馏水、自来水都是纯净物5、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A.湿衣服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容易干——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B.液态水受热变为水蒸气时体积增大——温度升高,分子体积变大C.固体碘(I2)和碘蒸气(I2)都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色——同种分子性质相同D.过氧化氢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化学反应中分子发生改变6、甲、乙、丙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表示反应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下列各组物质按照甲、乙、丙的顺序不符合要求的是( )A.C、CO、CO2 B.H2O2、H2O、O2C.KOH、K2CO3、KNO3 D.Fe2O3、FeCl3、Fe(OH)37、实验室测定蜡烛在盛有一定体积空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至熄灭过程中,O2和CO含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通过分析该图可推理出的结论是( )A.曲线①表示CO含量的变化 B.蜡烛发生了不完全燃烧C.蜡烛由碳、氢元素组成 D.蜡烛熄灭时,容器内氧气耗尽8、生活中常接触到的“加铁酱油”“含氟牙膏”中的铁、氟是指 ( )A.单质 B.元素 C.原子 D.分子9、某学生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四套装置来制取CO2,其中在制取时不能使反应随时发生或停止的装置为( )A. B.C. D.10、某同学欲从量筒中倒出部分液体,他先俯视量筒内液体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30ml,倒出部分液体后,又仰视液体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14ml,则他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 )A.等于16ml B.大于16ml C.小于16ml D.不能确定11、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清明上河图》至今图案清晰可见,是因为在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稳定B.碳在空气充分燃烧时生成CO2,不充分燃烧时生成COC.CO和CO2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也相同D.CO可用于冶炼金属、做气体燃料; CO2可用于人工降雨、灭火12、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长期放置后不会分层的液体一定是溶液B.衣服上的油污用汽油或用加了洗涤剂的水可除去C.一瓶合格的生理盐水密封一段时间,不会出现浑浊D.实验室常将固体药品配制成溶液进行化学反应,以提高反应速率13、下列物质中,前者属于单质、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 )A.生铁、天然气 B.金刚石、净化后的空气C.干冰、可乐 D.液氧、冰水混合物14、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先”与“后”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制取气体时,先装药品,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用托盘天平称量10g固体药品时,先放砝码,后放药品C.用滴管取细口瓶内的液体时,先将其伸入液体内,后挤压取液D.加热KMnO4并用排水法收集O2的实验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后移出导管15、化学肥料是农作物的“粮食”。
下列关于化学肥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A.尿素[CO(NH2)2]属于复合肥料B.大量施用化肥以提高农作物产量C.铵态氮肥与草木灰混用,会降低肥效D.棉花叶片枯黄,应施用硫酸钾等钾肥16、某同学在点燃蜡烛时,提出固体石蜡可能变成蒸气才能燃烧就此看法而言,应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 C.进行实验 D.获得结论17、豆腐是人们喜爱的食物,营养丰富,能为人体提供所需的多种氨基酸,其中含量最多的是亮氨酸(C6H13NO2),关于亮氨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亮氨酸是氧化物B.亮氨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7.3%C.一个亮氨酸分子由22个原子构成D.亮氨酸中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13:1:218、将呼出的气体与空气相比较,含量明显降低的是( )A.稀有气体 B.氧气 C.二氧化碳 D.氮气19、我们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中,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蜡烛的燃烧 B.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铁钉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 D.磁悬浮列车中液氮制冷20、下列关于“不一定”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B.质子数相等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C.由分子构成的纯净物不一定只含一种分子D.含氧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二、填空题(共3小题,共12分)1、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科学方法。
请从①冰水混合物、②铜粉、③硫酸铜、④活性炭、⑤氧化铁、⑥硫磺、⑦稀盐酸、⑧澄清石灰水、⑨锰酸钾中,选取相应物质的序号填空1)属于单质的有__________;(2)属于混合物的有__________;(3)属于氧化物的有__________2、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语言,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1)用化学用语填空①钾元素________ ②2个氮原子________③2个水分子________ ④铵根离子________⑤标出“MgO”中镁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2)写出“3CH4”中“4”的含义______________3、天然气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合成甲醇1)请把下图中反应物的微观示意图补画齐全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三、实验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1、以下四个实验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请认真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拉瓦锡用装置_____(填写字母)定量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在密闭容器中,空气中的氧气与_____反应,生成固态物质人们沿着科学家的足迹,对反应物进行了优化,分别用铜粉、红磷等进行实验,其原理都是采用_____(填“物理”或“化学”)方法,从混合气体中除去某种气体,从而达到物质的分离。
2)实验过程中,需要不断推拉注射器活塞的装置是_____(填写字母),利用此装置进行实验,可能造成实验误差的因素是_____ (答一条)3)装置C、D的实验都用到了红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反应结束后,待装置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装置D中(试管容积为40 mL),注射器活塞从10 mL刻度处缓慢移动至_____mL刻度处停止(误差忽略不计)2、根据下图回答有关问题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图中可用于加热KClO3制备O2的装置为______(填序号), 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2)若用铁片与稀盐酸在A装置中制备H2,铁片应放在________;用F收集H2时导入气体的导管端为________(填“b”或“c”) ;检验装置D气密性的方法是:用止水夹夹紧导管口的橡胶管后,_____________,则气密性良好3)图中可用于固液反应制备气体的装置中,不能使反应随时发生或停止的装置是________(填序号),原因是反应过程中若用止水夹夹紧橡胶管后,________4)若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备O2,最好选用装置______(填序号),把F装满水,用排水法收集O2并测定气体体积,应在________端(填“b”或“c”)连接上一个量筒。
四、计算题(共2小题,每题9分,共18分)1、某纯碱样品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杂质称取该样品22.8g,加入到盛有一定质量稀盐酸的烧杯中,碳酸钠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气体完全逸出,得到不饱和NaCl溶液反应过程中测得烧杯内混合物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关系如图所示试回答:(1)生成CO2的质量_____2)22.8g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为_____3)计算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_写出解题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1%)2、实验室新进一批块状大理石,某化学小组成员称取12.5 g该大理石样品,加入足量稀盐酸测定碳酸钙的含量,完全反应后,称得固体剩余物的质量为2.5 g,样品中杂质不溶于水且不与稀盐酸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__________2)计算12.5g该样品最多可以制得二氧化碳的质量,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__________七、 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下列操作会导致结果偏小的是( )①称量的氯化钠固体中含有不溶性杂质; ②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③往烧杯中加水时有水洒出;④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时有少量溅出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1、C2、C3、A4、A5、B6、C7、B8、B9、B10、C11、C12、A13、B14、B15、C16、B17、C18、B19、D20、C二、填空题(共3小题,共12分)1、 ②④⑥ ⑦⑧ ①⑤2、K 2N 2H2O NH4+ 每个甲烷分子中含有4个氢原子 3、 2CH4+O22CH3OH 化合反应 三、实验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1、A 汞 化学 B 铜粉量过少 2 2、漏斗 C 2KClO3 2KCl+3O2↑ 塑料片上 c 向漏斗中加水,加水至没过漏斗导管口,使导管内外形成一段液面差,且一段时间后液面差保持不变,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B 反应物固体和液体不能分离 B b 四、计算题(共2小题,每题9分,共18分)1、(1)由图象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78.8g﹣170.0g=8.8g;(2)设碳酸钠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y, 解得:x=21.2g,y=23.4g,22.8g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为:22.8g﹣21.2g=1.6g(3)完全反应后所得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4.7%故答为:(1)8.8;(2)22.8g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为1.6g;(3)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4.7%。
2、10 g 4.4g七、 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下列操作会导致结果偏小的是( )1、A10 /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