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毕业设计文本.docx

10页
  • 卖家[上传人]:公****
  • 文档编号:438359143
  • 上传时间:2024-02-17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3.37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湿地:指天然或人工,长久或短暂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 有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或咸水体着,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 6m的水域由自然风景、园林景观、历史文化3部分构成,具游览、 观赏、科教文化、生态研究功能生态:指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也指生物的生 理特性和生活习性生态(Eco-) —词源于古希腊字,意思是指家 (house )或者我们的环境简单的说,生态就是指一切生物的生存 状态,以及它们之间和它与环境之间环环相扣的关系生态的产生最 早也是从研究生物个体而开始的,“生态”一词涉及的范畴也越来越 广,人们常常用“生态”来定义许多美好的事物,如健康的、美的、和 谐的等事物均可冠以“生态”修饰立意:以湿地为基本载体,通过植物景观、公共艺术、人文景观、工 业景观,体现佛山民俗文化,工业发展与生态的、活力的佛山形象, 旨将场地建成一个城、水、人和谐共生,融为一体的城市湿地公园 关键字:文化、工业、生态、幸福1. 传智慧 承经典展新貌 现活力2. 智慧传承活力展现3. 延续历史文脉恢复文化生态展现佛山活力功能:(1) 解决防洪要求——生态防洪堤坝(2) 营造四方可见景观 立体景观(植物的高、小品的体积、建 筑的规模、道路的起伏)(3) 供城市居民休闲活动 健身跑道、小品、广场、座椅等(4) 体现佛山特色一一公共艺术、道路铺装、乡土植物搭配(5) 科普教育——湿地、动植物、人文、田园农耕分区:民俗文化区、工业记忆区、生态活力区 民俗文化区:(1) 武动禅城位于场地的东北角入口处一带,用三层平台(钢架、木板)缓 和护坡,抵达场地,平台一角放置一座宗师习武雕像(李小龙、叶问、 黄飞鸿)三弄梅花:入口为一个洞门(上刻梅花图)梅花桩(木桩、大 小高低不一)、石刻柱子(招式图像)武术广场:背景墙由各片颜色不一的镂空的武术招式对打人形 墙组合而成,地面有一个武字。

      设置座椅连接三弄梅花与武术广场间为石块堆砌的小路,粗糙、原始2) 红船晚纱红船广场:红船泊晚沙,万人看琼花木质平台做广场,接近 水面初设置一船型舞台,雕砌精细平台上纱布框架,随风飘逸,框 架上雕刻q版粤剧公仔,粤剧历史文字背后有水生花卉藏于平台下, 花隐于框后平台上设置老式藤椅、板凳,亦有看戏的人像雕塑艺术人生:连接红船广场与禅坐季华第一岛间的道路,仿佛山 旧路而建,路上布置刻有佛山故事的木板画、剪纸艺术小品、秋色、 小型龙狮钢架模型3) 禅坐季华:五个主题岛,造私密空间,岛之间用花型汀步连接竹之节”:以竹子为主要的植物配置点,加植国兰作为盆景摆 设,设置石凳铺装为草间砖松之姿”常绿树种加上造型松柏类植物,地被为姜科植物, 设置木质座椅铺装场地为不规则式花之娇” 一常绿树种为背景,中层灌木和地被均采用开花植 物,使每个季节均有花开满岛的景象,并且在岛的周围种上水生花卉 设置座椅石之容”搭配热带耐水湿棕榈科植物石椅石作石地板景石水之柔”:陶瓷水文化小品、草地、自然石座椅,植物为柔美 的柳树或红千层工业记忆区:(1) 锈色飘带由钢板加工制作而成的绵延飘带贯穿整个区域,或成为座椅, 或成为门洞,或成为地面铺装,或成为种植池,色彩为锈色,在飘带 的各段添加具有老工业特色的小品,如工人雕像、夸张的工具、工业 零件等。

      植物以人工化为主,球形灌木、整齐排列2)科技东平设置一个较大的空间,有较大的背景钢板,钢板上镂空格式的数 字与字母,阳光射过,映照在地上,出现大量信息座椅为创意座椅 空间中有浅水池,水池中有一堆堆的块状堆叠,体型颜色都不一样, 可供人们戏水赏玩在路中加置一小品为细细的塑料柱,高低不一,密度不一,有 的地方可以穿行,有的地方不可小品二:钢板迷宫具有反射效果的钢板摆成迷宫样,高度2m 置于树丛中生态活力区:(1) 信步春澜穿行于各个区中的道路,伴随溪流与小瀑布在区域间用添加特 色门框(类似窗花)(2) 花海烂漫种植格式水生花卉,有两个岛屿桃花与樱花木栈道穿行其间 有舟中花3) 水泽田园梯状块状禾本科植物水田,形成叠水景观,两侧坡地草花盛开, 林木繁茂,清水汇成一瀑4) 翠竹青林西部原有竹林加道路(有飘起的竹栈道)与竹编休闲座椅1. 区位分析佛山市位于位于亚太经济发展活跃的东亚和东南亚的交汇处,中 国广东省中南部,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东倚广州,南邻港澳,地理 位置优越禅城区是佛山市五个行政区之一,位于市域中部,是佛山政治、 金融、文化、教育、科技、信息和物流中心,为佛山市人民政府驻地, 总面积154.68平方公里,其东距南方大都市广州仅6公里,东南距 香港96公里,南距澳门135公里,广珠(海)广湛(江)公路和广 茂铁路横贯境内,有着优越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地处珠江三角洲 腹地,境内河流纵横,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气候温和,特产丰富, 是个适合发展经济的好地方。

      大富滨水公园位于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张槎大富村,南边毗邻东 平河,北面紧邻东平路,东面眺望季华大桥,与城市绿道紧密相连2. 资源分析2.1自然资源佛山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如春,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 候,年平均气温23.2°C,自古就是富饶的鱼米之乡珠江水系中的西 江、北江及其支流贯穿全境,属典型的三角洲河网地区佛山河网密布,生态环境优美,是独具特色的岭南水乡,拥有 丰富的自然资源,例如高岭土、陶土、岩石、玻璃砂、稀有金属和塘 鱼、水稻、甘蔗及品种繁多的水果、花卉等佛山先民早在5000年前,就在这里以渔耕和制陶开创原始文明从南汉时起,佛山藉其丰富的 金属矿产资源而成为岭南铁器铸造中心2.2人文资源佛山原名季华乡,"肇迹于晋,得名于唐",历史悠久,文化底蕴 深厚,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据考证,佛山的历史起源于现禅城区澜 石街道区域,距今约4500-5500年前,百越先民沿西江、北江来此繁 衍生息,以渔耕和制陶开创原始文明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独具魅力的岭南传统文化佛山素有陶 艺之乡、粤剧之乡、武术之乡、广纱中心、岭南成药之乡、南方铸造 中心、民间艺术之乡等美誉,形成了秋色、“行通济”等佛山独特的民 间风尚习俗。

      佛山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是珠三角“美食之乡”佛山是粤菜 发源地之一,素有“食在广东,厨出凤城”的美誉一直以来,佛山以 其民间食谱丰富、茶楼食肆林立、烹饪技艺精良而蜚声海内外佛山自古人文荟萃,才俊辈出唐宋以来广东出过9个状元, 佛山占其5明清时为“气标两广的人文之邦”近代以来,孕育了维 新运动领袖康有为,政治活动家张荫桓、戴鸿慈、谭平山、何香凝、 罗登贤、邓培,民族实业家陈启沅、简照南、简玉阶,科学家詹天佑、 邹伯奇,文学家吴趼人,粤剧名伶薛觉先、马师曾,武术名家梁赞、 黄飞鸿、叶问、李小龙,名医李广海,能工巧匠黄炳、陈渭岩、刘传, 第一位华人牧师梁发等杰出人物旅游资源丰富,佛山新八景为:西樵山、佛山祖庙、清晖园、 南风古灶、陈村花卉世界、三水荷花世界、高明皂幕山、南国桃园禅城区是粤剧的发源地,拥有被外国朋友誉为东方民间艺术之 宫的名胜古迹“祖庙”、岭南四大名园之一的“梁园”和凝聚中华武术精 髓的“黄飞鸿博物馆”3. 场地分析3.1场地整体地势较为平整,但场地标高低于道路标高约6m,与城 市主干道和绿道相连接,同时与道路连接的是一段硬质斜坡,在项目 中不可更改涉及时需充分考虑可行的入口方式。

      3.2场地处于滨水区域,场地内土壤是水分含量高,土层相对较薄 设计时需考虑防洪的问题3.3场地内多为农田,西面有大片的原生竹林设计时对场地内的 植物尽可能保留并加以利用3.4场地设计规划的直接受益人是公路对面的居民,设计时需考虑 住宅区的主园路与公园入口的关系,并且景观需立体,能让公路对面 的住宅区居民、河对岸的住宅区居民以及桥上通行车辆看见3.5场地临近城市主干道,公园的景观能展现佛山特色,是远方客 人了解佛山的重要途径1.项目定位1.1营造一个能体现佛山民俗文化,工业发展与生态的、活力的 佛山形象的环境,将场地建成一个城、水、人和谐共生,融为一体的 城市滨水公园1.2保护原有的滨水环境,以水、植物为景观基础,以文化、生 态为主,营造枝繁叶茂,鸟语花香,具溪流、叠水、涌泉等多景观载 体的城市滨水景观,将场地建成集水体系统,展现佛山特色的开放型 城市滨水公园2. 项目目标2.1解决滨水防洪问题,营造生态防洪堤坝2.2营造四面(对岸楼房、季华大桥、公路对面的小区以及绿道) 可观景象2.3供居民、过绿道的人们休闲运动2.4展现佛山特色、禅城文化的窗口3. 项目策略3.1充分利用场地位置与现有的植被资源3.2在场地周边适量种植城市景观林带,减少季华大桥与东平路对 场地的影响3.3建设滨河步行道,观赏滨河景观3.4通过植物、铺装、小品等景观要素展现佛山的名宿文化与工业 文化4. 概念构思传承仙人积累的智慧结晶,再现佛山崇文务实的气质,感受佛山 人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展现佛山生态的、活力的新面貌。

      5. 植物设计原则5.1优先选用乡土树种,做到适地适树 利用低地势条件叠山理水,形成了多样的光照条件5.2以常绿树种为主基调树种,以观花植物为主调树种,营造四季 皆有景的效果5.3提高绿地的生物多样性 挖掘植物特色与丰富植物种类,避免 物种单一,构建丰富的复层植物群落结构,扩展绿色空间5.4注入植物寓意,继承与发展植物文化。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