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32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docx
17页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word资料 - - - - - - - - - - - - - - -00532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一) 先秦部分先秦作品学习提示秦汉部分秦汉作品学习提示魏晋南北朝部分魏晋南北朝作品学习题型唐五代部分唐五代作品学习提示先秦部分【单项、多项】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共收作品 305 篇,创作的时代跨过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的时间;《诗经》各篇都可以合乐唱歌,依据音乐曲调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类;“风” 是各地带有地方鱼彩的乐歌, 有十五国风,大部分是民歌,反映 了百姓的生活和思想感情; “雅” 是周王塑直接统治地区的乐歌, 分为《大雅》 、《小雅》两部分;《大雅中多贵族和官吏的朝会 燕享之作,《小雅中的个人抒情, 有一部分是民歌; “颂”是王室宗庙祭奠用的舞曲, 分为周颂鲁塑》、《商颂》、《诗经》运用了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赋是直 陈其事,包括记叙与描写;比是 打比方,有比如和比拟;兴是用 别的事物引起所咏之情与事;赋、比、兴交互运用,构成了意蕴深远的形象, 形成了现实主义的艺术传统;【单项】《君子于役》选自《诗经·王风》 ,是思妇之辞,表现了一位农家妇女对长期服役在 外的丈夫的深情想念和热切关 心,从家庭生活方面反映了当时频繁的战争和徭役给人民带来 的苦难;【简答】《君子于役》中景物描写的作用;诗中的景物构成一幅山村晚归 图,太阳下山,鸡儿进窝,羊牛归来,正是劳动终止,一家人团聚的时间,然而“君子于役” , 无法归来; 这就渲染了孤独凄苦的氛围,也具有衬托比如的作用,突出了女主人公的想念之苦;【单项】《蒹葭》 选自《诗经· 秦风,是一首爱情诗;【简答、论述】 《蒹葭》重章叠句的结构形式及其一唱三叹的 艺术成效;全诗三章,采纳重章叠句的形式,一唱三叹,淋漓尽致地表达 情意,强化了抒情成效;各章字 句略有变化,有层层递进之妙; 蒹葭从“苍苍” 到“萋萋” 到“采采”,声情转向低沉,凄婉之意 自然显露; 白露从“为霜”到“未唏”到“未已” ,表示时间的推移,说明主人公始终在徘徊追索;“道阻且长”到“且跻”到 “且右”,表示路途遥远,坎坷 迂曲,而主人公不避艰险,深情 求之;伊人从“在水一方” 到“在水之湄” 到“在水之埃”,从“宛在水中心”到“宛在水中坻”到 “宛在水中址” ,好像愈来愈清楚,但却是可望而不行即;【单项】王国维《人间词话》称 赞《蒹葭》最得“风人深致” ;“风人深致”从艺术上说,指婉曲的 风格;从思想上说, 是境域深远, 意在言外;【简答】《氓》的思想内容; 这是首弃妇的怨诗; 诗歌第一章写两人相爱, 其次章写女主人公的深情和结婚经过, 第三章用比兴手法表示追悔莫及, 第四章写男子的变心, 第五章写嫁到夫家后的操劳和受到虐待直至被弃, 第六章表示对男子负情背德的愤恨和一刀两断的决绝态度; 诗歌通过女主人公被抛弃之后, 回忆往事,诉说自己婚姻的不幸, 表达悲愤与决绝的心情, 反映了当时存在男女不公平的社会问题,以及婚姻制度对女性的压迫与损害;【简答】《氓》中的女主人公形象;诗中女主人公的形象塑造得很 成功;从婚前的纯洁天真、热忱布满,对男方一往情深,到婚后辛勤操劳而毫无怨言, 再到男方变心后看透负心者的本性, 坚决和他决裂, 表现出其顽强与刚毅的一面, 其性格是随着情节的变化而逐步呈现的;【简答】《氓》中的比兴手法; 这首诗运用了比兴手法; “桑之未落,其叶沃如” 与“桑之落矣, 其黄而陨”起兴的两章,比如两 人从情爱之深到由于男子负心, 爱情失去光泽;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喻女子不能沉溺于情 爱之中;“淇就有岸,隰就有泮” 就反比男子坏到极点, 简直无所约束;比如生动形象,寓意发人深省;【单项、多项】 《采薇》是戍守边疆、抗击俨狁侵扰的战士回家 乡时的唱歌, 大致产生于西周末年周宣王时代; 诗中完整地反映了边防战士艰辛的生活、 紧急的战役和思家念归的真实情形; 诗中运用了倒叙手法;一、二、三 章是回忆军中饥渴劳累、 希望归去的情形,四、五两章是回忆在 前线戎马倥偬、时刻戒备、奋战 不息的实况, 最终一章才是归途中的感叹和悲喜交集的心情;【简答】《采薇》末章的艺术特点;《采薇》末章情形交融,含蓄蕴藉,突出了全诗的主题; 今与昔、来与往、雪花与杨柳、冬天与春天,构成鲜明的对比,点出时间 的推移和出征时间的久长; 最终归来却“莫知我哀” ,一是痛定思痛更加难过, 二是在音问隔绝的情形下,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这样结尾意味深长;【单项、多项】 《左传》是一部编年体史书,原名《左氏春秋, 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转”;记事以春秋所载鲁国十二公为序, 尤善于描写大规模的战争和记录使臣的应对辞令;【简答】《郑伯克段于鄢》的思想内容;本文对郑伯克段于鄢的前后过 程作了具体的记叙, 点明白郑庄公与母亲武姜、 弟弟共叔段之间冲突的由来, 表达了相互间争夺权位、明争暗斗, 直至兵戈相见、一决胜败的经过, 仍描写了郑庄公与母亲解决冲突的余波’ 客观上呈现了当时礼崩乐坏的社会趋势,揭露了统治阶级内部不行调和的冲突;【简答】《郑伯克段于鄢》中的人物形象;全文成功地刻画了郑庄公的形 象;庄公对武姜和共叔段的野心与图谋了如指掌, 但他实行了欲擒故纵、后发制人的策略,一就借以沽名钓誉, 二就为了麻痹对方、争取人心;最终,他仍考虑到违反孝道对他不利, 于是演出了“隧而相见” 、母子和好如初的闹剧: 这一切突出了庄公有计策、城府深的性格,他最终在这场斗争中成为成功的一方; 至于武姜的偏心自私心理, 共叔段的野心勃勃、愚蠢贪婪,文中也有 生动表现;【单项】《春秋》通过微言大义表达作者的褒贬之情, 后来称用笔曲折而意含褒贬的写作手法 为“春秋笔法” ;【简答】《秦晋崤之战》中战争描写的特点;《左传》长于叙写战争,但不在于描写战争本身, 而重战前情形的表达,显示出胜败的必定趋 势;本文即表达了这一特点;战前晋文公刚刚去世, 但偃传达君命,证明对秦早有觉察,预作预备;临战前夜,君臣统一看法, 同仇敌忾,与秦穆公、蹇叔之间看法相左形成鲜明对比; 秦国方面,蹇叔分析偷袭郑国必败,并 两次哭师,但均被秦穆公拒绝; 接着王孙满论秦师轻而无礼、 弦高犒师、 郑国赶走里应外合的秦将,大事的进展显示晋胜秦败已 成定局;【简答】《秦晋崤之战》中的人物形象刻画;作品在大事的记叙中, 成功地刻画了人物形象; 蹇叔对战争洞如观火的分析与两次哭师, 表现了他的远见卓识与爱国之心; 先轸 “不顾而唾” ,写其怒形于色, 特别传神;秦穆公刚愎自用,和 令智昏, 但在失败后能够幡然悔悟,引咎自责,不失春秋五霸之 一的身份;人物的言辞也很生动,如文赢为三帅请命之措辞动听,皇武子辞秦三将之委婉巧 妙,孟明与阳处父在河边的对 话,也极富戏剧性;【单项】 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 聚集了周、 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的部分 史料,记事起 453〕 周穆王十二年(前 990),止于周贞定王十六年〔 前 453〕 ,以记壹为主;【单项】 邵公谏厉王弥谤记载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国人起义, 表达了我国古代的民本思想;【简答】《邵公谏厉王弭谤》中邵公谏辞的内容及特点;文章主要部分是邵公对厉王的 劝谏;这段谏辞的中心是陈说堵塞言路、禁绝批判的严峻危害, 对厉王迷信暴力与王权的谬误 敲起警钟;邵公先以治水作比喻,提出“防民之口, 甚于防川”, 揭示对待人民言论的两种态度; 再列举古代各阶层人士进谏的情形,说明君王听政,必需听取民众看法; 然后通过比如说明民众的谈论正是执政者可以利用 的珍贵资源; 最终归纳出言路不行堵的结论;整段谏辞规律严 密,谈论透辟,从正反两面反复陈说,深刻有力;另外,多用比如,生动形象;运用排比句式,义正词严;【简答】《邵公谏厉王弭谤》中叙事的作用;文中叙事为谏辞服务, 谏之前着重渲染无人敢言的局面和周厉王弭谤的沾沾自喜;拒谏之后 “国人莫敢出言” ,最终“流王于彘”,这就地交代了“谏弭谤;的前因与拒谏的后果, 从而形成了完整的结构;【单项】战国策是国别体史书, 由西汉刘向整理编订, 记事 216〕 周贞定王十四年 (前 445),止于秦始皇三十一年 ‘前 216’' 主要内容是记叙战国时代一批谋臣策士的言论与活动;【简答】《苏秦始将连横说秦》中苏秦的形象;本篇成功地塑造了纵横家苏秦的形象;他没有肯定的政治主 张,合纵连横的游说,不过是获得;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的一种手段;苏秦学识渊博,能言善辩,长于出谋划策,这是游说诸侯的本钱;同时他刻苦学习, 反复揣摩,不仅通晓学问,仍要把握游说技巧; 苏秦的形象概括了战国纵横家的共同特点; 第 1 页,共 17 页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word资料 - - - - - - - - - - - - - - -【单项】苏秦潦倒时和得势后, 家人的表现“前倨而后卑” ,形成鲜明的对比, 反映了那个时代崇尚富贵、亲情淡漠的炎凉世态;【简答】《苏秦始将连横说秦》中苏秦说辞的特点; 苏秦的游说之辞是文中的重点;苏秦的说 辞,不以抽象的概念来阐明观点和策略,而是引证古今,通过具体的人和事的相互关系, 形象地显示自己的政治见解; 他善用铺陈排比以夸大其辞, 气概逼人地剧谈雄辩,力图煽动对方;【简答】《鲁仲连义不帝秦》中鲁仲连的形象;鲁仲连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物;他有一般纵横家的共同点即足 智多谋、能言善辩,但也有与他们截然相反的地方: 一是有一以贯之的政治原就,决不朝秦暮 楚,而是“义不帝秦” ;二是品德高尚,决不求名逐利,相反是功成不受赏; 三是有排难解纷之心,以挽救天下为己任;鲁仲连是封建时代士人高风亮节的典 范,为后人所仰慕;【简答】《鲁仲连义不帝秦》中鲁仲连批驳辛垣衍的过程;鲁仲连批驳辛垣衍,分析冲突, 指陈利害, 有理有据, 义正词严;第一用微不足道的周天子的作威作福反衬强秦为帝的可怕, 然后用纣王烹鬼侯、 鄂侯反衬秦帝的残暴, 可见尊秦为帝将反受其害;其次用邹、鲁尚知对抗来激 发辛垣衍的正义感; 最终归结到假如投降秦国, 将失去自身的一切利益,击破了“尊秦为帝”以 保持自身荣华富贵的迷梦;【单项】《论语》是记载孔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集, 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今本《论语》共 20 篇;【单项】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我国历史上致力于训练的第一人,其思想核心是仁;【单项】《侍坐》是《论语》中 自成段落的最长一章, 记录了 7L 子与四位弟子有关志向抱负问题的争论;【单项】《侍坐》中曾哲的回答, 得到了孔子的赞扬;【简答】《侍坐》 中的人物形象;本文成功地刻画了训练家孔子的形象;他不以师长自居,谦逊地说自己只是比同学稍稍年长 一点罢了;他懂得同学平常怀才不遇的苦闷,能够有针对性地提出争论的问题;他对同学的才能、 特长也了如指掌, 所以能作出恰如其分的评判; 这是一位和气可亲、公平待人、循循善诱的好老 师;四位弟子的形象也表现得很 清楚,子路志向远大, 直爽豪爽,相当自负;冉有、公西华当心谨慎,特殊虚心;曾皙与众不同, 淡泊潇洒,但又好学勤问;【单项】 孟子是战国中期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 提出“民贵君轻” 说,著有《孟子》七篇,在《论 语》语录体的基础上,进展成为 对话体;【简答】《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提出的主见及对其主见的评 价;在这篇文章中,孟子宣扬仁政, 反对暴政, 提倡王道, 反对霸道, 描画了富民、教民的蓝图,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