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升初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题.doc
66页小升初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题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4 分)予少家汉东①,汉东僻陋无学者,吾家又贫无藏书州南有大姓李氏者,其子尧辅②颇好学予为儿童时,多游其家见有弊筐贮故书在壁间,发而视之,得唐《昌黎先生文集》六卷,脱落颠倒,无次序;因乞李氏以归读之,见其言深厚而雄博,然予犹少,未能悉究其义徒见其浩然无涯,若可爱 (节选自欧阳修《记旧本韩文后》)【注释】①汉东:汉水以东,指随州(今湖北随州)欧阳修四岁丧父,往随州依靠叔父生活②尧辅:是大姓李氏的儿子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6 分)(1)贮故书在壁间( ) (2)发而视之( ) (3)徒见其浩然无涯(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然予犹少,未能悉究其义 译文: 3.欧阳修儿时,在李家见到“脱落颠倒,无次序”的书籍,竟然“因乞李氏以归”对此你有怎样的感受?(4 分)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4 分)小学资源网灵隐寺僧某,以茶得名,铛臼①皆精然所蓄茶有数等,恒视客之贵贱以为烹献;其最上者,非贵客及知味者,不一奉也一日,有贵官至,僧伏谒②甚恭,出佳茶,手自烹进,冀得称誉贵官默然僧惑甚,又以最上一等烹而进之饮已将尽,并无赞语僧急不能待,鞠躬曰:“茶何如?”贵官执盏一拱曰:“甚热。
注释】①铛臼:烹茶的工具 ②伏谒:拜见4.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6 分)(1)然所蓄茶有数等( ) (2)恒视客之贵贱以为烹献( ) (3)僧惑甚( )5.将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译文: 6.你认为本段文字讽刺了哪一类人?(4 分)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4 分)昔者,有馈鱼于郑相者,郑相不受或谓郑相曰:“子嗜鱼,何故不受?”对曰:“吾以嗜鱼,故不受鱼受鱼失禄,无以食鱼7.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6 分)(1)昔者( ) (2)有馈鱼于郑相者( ) (3) 吾以嗜鱼( )8.将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译文: 9.郑相为什么不接受别人送来的鱼?(用自己的话回答)(4 分)四、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8 分)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①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②此事从侄虞敦言:“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③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选自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注释】①就:靠近。
②革:皮 ③遁逸:逃跑10.解释句中加点的字8 分)(1)与家犬杂畜( ) (2)将寐( )(3)将啮其喉( ) (4)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11.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 分)译文: 12.这段文字写出了狼的什么特征?作者对狼持怎样的态度?(6 分)五、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4 分)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马鞍,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①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帝每叹曰:“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②,唯傅修期耳注释】①让:责备 ②露布:公开的文告13.解释句中加点的字6 分)(1)寻复南奔( ) (2)涉猎经史( ) (3)唯傅修期耳( ) 1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 分)译文: 15.傅永这个人物有什么特点?(4分)六、阅读下文,回答问题7 分)魏文侯①与虞人②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魏于是乎始强 (选自《魏文侯书·资治通鉴》)16.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三处)3 分)魏 文 侯 与 虞 人 期 猎 是 日 饮 酒 乐 天 雨。
17.文中职位低微的“虞人”如换成其他王侯将相,文章的意思一样吗?(4名校小升初精短文言文阅读与训练自护其短北人(1)生而不识菱者,仕(2)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某人自护(3)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雪涛小说·知无涯》)【注释】(1)[北人]北方人2)[仕]做官3)[护]掩盖,遮掩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而( ) 啖( ) 去( ) 欲( )2.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不一样的一项是( ) A 仕于南方不得已而从仕 B 或曰:啖菱须去壳或告之曰:是非君子道C 前山后山,何地不有D 仕于南方尝射于家圃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3.在下列句子的括号里填上省略成分[ ]曰:“我非不知并壳者,[ ]欲以[ ]清热也5、这个寓言告诉人们的道理是: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1)曰:“卿(2)今当涂(3)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事多权曰:“孤岂欲卿治经(4)为博士邪!但当涉猎(5),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6),非复吴下阿蒙(7)!”蒙曰:“士别三日,即更(8)刮目相待(9),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蒙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司马光《资治通鉴》)【注释】(1)[吕蒙]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2)[卿]古代君对臣、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及朋友之间表示亲切的第二人称3)[当涂]当权、当政4)[治经]钻研儒家经典(四书五经)5)[涉猎]浏览群书,不作深入研究6)[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7)[非复吴下阿蒙]非复,不再是吴下,吴县那地方阿蒙,名字前面加个“阿”,有亲昵的意味8)[更]重新9)[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1、选出加点词的正确意思1)权谓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A、告诉,对……说 B、叫做,称为 C、认为,以为 D、所谓(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A、拜见 B、见解 C、接触 D、出现(3)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A、男子 B、士兵 C、读书人 D、具有某种品质或技能的人(4)非复吴下阿蒙( )A、从高处到低处 B、颁布,下达 C、处所 D、攻克,攻下2、解释加点的词。
过 及鲁肃过寻阳( )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 更 即更刮目相待( ) 子能更鸣( )辞 蒙辞以军中多务( )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短语和句子:(1) 刮目相看:(2) 孙权劝学:(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铁杵磨针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方舆胜览》)【注释】 (1)[媪]ǎo,年老的妇女2)[卒]完成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成( ) 去( ) 方( ) 欲( )2、解释下列句子中“之”字各指代什么1)问之,曰:“欲作针 ) 2)学而时习之( )(3)一日曝书画,牧童见之( ) (4)此正午牡丹也,何以明之( )3、翻译文中横线的句子胸有成竹竹之始生,一寸之萌 1 耳,而节叶具焉 2 自 3 蜩蝮蛇 4 以至于剑拔十寻 5 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6 ,执笔熟视 7 ,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 8 ,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 9 ,少纵则逝 10 矣。
赏析:大家对“胸有成竹”这个成语的意思一定了解,但未必知道这个成语的来历读了上面这则短文,你对这个成语的含义会有进一步理解,同时还能获得其他的启示一、文中用了两处比喻,找出来,说说它们的比喻义二、 翻译下列句末语气词,说明其表达的语气1.而节叶具焉 )( ) 2.岂复有竹乎( ) ( )3.少纵则逝矣 ( )( ) 4.苛政猛于虎也( ) ( )三、 解释加点的词 1.竹这始生,一寸之萌耳 ( ) 2.岂复有竹乎( )3.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 ) ( ) 4.以追其所见( )四、 这则短文对你有何启示买椟还珠楚人有卖某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1),熏以桂椒(2),缀以珠玉,饰以玫瑰(3),缉(4)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5)其珠此可谓善卖椟者,未可谓善鬻珠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注释】(1)[木兰]一种香木[柜]这里指小匣子2)[桂椒]桂花和花椒,两种香料3)[玫瑰]一种美石4)[缉]装饰边沿5)[还]退还赏析:这个故事启发人们认识这样的道理:过分追求形式,反而会喧宾夺主,埋没内容,适得其反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义。
为( ) 缀( ) 饰( ) 还( )2、指出下列句中“其”的不同用法①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 ) ②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③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 ) ④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 )3、读了这则寓言,你认为楚人和郑人各应该汲取什么教训?① 楚人:② 郑人: 司马光好学司马温公(1)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2),迨(3)能倍讽(4)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三朝名臣言行录》)【注释】(1)[司马温公]司马光死后被赠以温国公称号,故称司马温公2)[下帷绝编]这是两个勤学的故事下帷”指东汉董仲舒放下帷帐讲学,三年不看窗外事绝编”即孔子的“韦编三绝”3)[迨]dài,等到4)[倍讽]“倍”通“背”,背诵赏析:本文记叙了司马光勤奋苦学的故事,尤其是“书不可不成诵”、“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等观点,确是学习的准则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患( ) 既( ) 尝( ) 或( ) 成诵( )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诵 众兄弟既已成诵 书不可不成诵 B、或 或在马上 或中夜不寝时C、乃 迢能倍讽乃止 乃终身不忘也 D、思 咏其文、思其义 思而不学则殆3、学了这篇短文,对你的学习有什么启发?凿壁偷光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1),衡乃穿壁(2)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文不识(3),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而问衡,衡曰:“原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4)给以书,遂成大学(5)《西京杂记》)【注释】(1)[逮]及2)[穿壁]在墙上找洞3)[文不识]姓文名不识4)[资]借5)[大学]大学问家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而( ) 大姓( ) 偿( ) 怪( )2、下列句子中“而”字用法不一样的一项是( )A、邻舍有烛而不逮 B、匡衡勤学而无烛 C、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D、学而时习之 3、下列句子中“以”字用法不一样的一项是( )A、以书映光而读之 B、资给以书 C、非学无以致疑 D、以此戒之4、由本文而来的一个形容勤学的成语是,再写出三个由勤学故事而来的成语: 孟母戒子孟子少时,诵(1),其母方织孟子辍然(2)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讠宣 (3)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