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简话尘封千载之秘笈敦煌曲子词.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平***
  • 文档编号:12947740
  • 上传时间:2017-10-2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3.78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简话尘封千载之秘笈敦煌曲子词唐宋两个朝代,正值曲子词从逐渐成熟走向繁荣鼎盛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词学研究已具相当规模,达到了一定的广度与深度,同时词学著述也可谓诸子百家,流派纷呈,蔚为大观此后元明清各代,曾经陆续出现了众多的词家及其词话、词论、词综、词源等词学著述尽管各家思考研究的视角与侧重点以及表达的方式方法不尽相同,而每涉及曲子词的起源这一史学层面的问题时,也止于认同“起于隋、成于唐、盛于宋”这样一般表述直至敦煌曲子词发掘面世,人们对于词的演进与发展脉络的认识,才较此前进一步地清晰了起来上世纪初,我国甘肃敦煌千佛洞石窟中发现了大量唐五代时期的手写卷子,据传它们可能为那个时期的僧人所抄,其中一部分就是燕乐曲子歌辞,以后被称为敦煌曲子词(或敦煌歌辞、敦煌词) 发现时它只有一百余首,经过近现代词家们一个多世纪艰辛地挖掘,整理,考证,校勘,迄至上世纪后期任半塘先生编著的《敦煌歌辞总集》出版,已经辑录至七个大类、一千二百二十余首其中《云谣集》三十首,还是我国学人寻踪觅迹,不避艰险,远涉重洋,从英法攫取者那里抄录以后使之完整起来的考证资料表明:敦煌歌辞陆续创作于大约公元七世纪中期至十世纪上半叶这段时间,大部分出自民间作者(多为无名氏)之手,在西北边陲的广袤区域广为传唱。

      歌辞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到当时当地民众生活广阔的空间语言文字朴实无华,有时虽也显露出些许稚拙,然而不事雕凿,自然流泻,读来确实别有滋味作品风格质朴清醇,情真意实,绝少矫揉造作之气,那浓稠的生活情趣,芬芳的泥土气息,怎么说也不好拿婉约或者豪放一类的概念加以准确界定敦煌词来自民间又为民众喜闻乐见并且广为传唱,这就是它的文学价值全部所在当它刚一发掘面世,便在文坛引起强烈反响,人们惊呼斯乃“千载不传之秘笈” , “研究词学之大幸” (唐圭璋) ;是诗歌文学上意义上的“椎轮大辂” (朱祖谋) ;“苏辛派的词,我们想不到在唐五代时候已经有人在写作了” (郑振铎) 事实正是这样,在文人作词以前,民间已有大量好词在歌唱请听一阕《菩萨蛮》:“敦煌自古出神将,感得诸蕃遥钦仰效节望龙廷,鳞台早有名 只恨隔蕃部,情恳难申吐早晚灭狼蕃,一齐拜圣颜 ” 作者如此爱憎分明,他将边民对战功卓著戍边将帅的由衷钦仰,对贪婪狼蕃入侵恶行的深恶痛绝,对早日驱敌收复失地的迫切愿望,对晋谒龙廷齐拜圣颜的殷切期盼,总之把广大边民的共同心声,一口气倾吐了出来整篇作品全然地直陈其事,直抒其情,明白如话,平实动人,即使不作诠释,其真情实感亦已跃然纸上。

      当然,敦煌词也还存在词的初始形态的某些特征,如 “有衬字,字数不定,平仄不拘,韵叶不定,咏调名本意者多” , “在艺术表现上,许多作品还过于俚俗粗糙”……总之, “这颗明珠还掩埋在沙土之中” ,需要人们去“挖掘,擦拭,磨光” (吴熊和《唐宋词通论》 ) 尽管如此,如同流行于秦汉时期的古诗十九首对唐诗兴起产生的重要影响一样,敦煌曲子词对词坛的重大影响,已经为词的演进与发展的实际进程充分证明重要的是,敦煌曲子词发掘面世所提供的史学价值远远大于它自身的文学价值唐圭璋先生所云“此乃研究词学之大幸”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的敦煌词传递了一个明白无误的信息:词最初之所以称为曲子词,是由于它是作为歌辞配合乐曲舞蹈演唱的,音乐文学是它的基本属性,它实际上就是燕乐歌唱的产物词发轫于“隋唐燕乐二十八调”这一命题,词界学者已多有专门论说,其研究成果经过一个多世纪创作实践的检验,也已经得到广泛认同史家在考证词的起源时提到“知音文士”的作用,也为词的音乐属性提供了佐证:“词有两个起源,一是先在民间流行,经文士采取加工,提高为成熟的文学,二是知音文士,如李白温庭蕴等人,对绝句的唱法有所变革,这就很自然地变诗为词 ”(范文澜《中国通史》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