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数学最值问题大盘点(作者赵先举).doc
7页最值问题大盘点(作者 赵先举 )最值问题一直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高考的热点问题.它综合性强,且在生产与生活中有这广泛的应用.因此,求最值问题是我们在高中阶段必须掌握的内容.下面结合具体例子来说明,不同条件下求最值的方法.一、二次函数求最值问题二次函数是我们最熟悉的函数之一,求二次函数的最值一般需要考虑对称轴,而对于一些含参数的二次函数在限定区间上的最值还要进行分类讨论.这也是主要的考查方式.例 1.设函数 在区间 上的最大值为 3,求实数 的值.2()(1)fxax3[,2]a[解析]:令 ,即 ,解得 ,此时 ,可知, 适341a21()fx12合题意;令 ,即 ,可得 ,此时对称轴为 ,开口向下,()2f932 74适合题意;令 ,即 ,可得 ,此时对13af14(1)23aa12a称轴为 ,不适合题意; 时显然也不适合题意.故 或 .2[]x0[点评]:解决二次函数在某一区间上的最值,应注意二次函数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的位置以及二次函数在此区间上的但调性等.对于含参数求最值的讨论,其主要依据就是对称轴与区间的关系,一般可以分为三种情况:对称轴在所给区间的左边,在区间内及在区间的右边.二、抽象函数的最值问题抽象函数由于没有具体的解析式,一般都是在单调性与奇偶性等基础进行求最值.有时候需要先证明这些性质.例 2.已知 是定义在 R 上的奇函数 ,且满足如下两个条件: ①对于任意的 , 都有()fx xyR;②当 时, ,且 .求函数 在区间()fyfy0x()f(1)69f()f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3,][解析]:本题没有具体的解析式,要求其最值,,可先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函数在 上的单调[3,]性.设 ,则由条件①可得 ,即12x22121()[()]()(fxfxfxfx.因为 ,由条件②可得 ,即1()(fff100,即 .所以, 在 R 上单调递减.所以, 的最大值为210x2)(xf()fx()fx,最小值为 .(3)( 3127fff f3207[点评]:对于抽象函数求最值, 由于没有具体函数,一般是通过研究函数的单调性来确定其最值.而对于抽象函数单调性的证明一般是直接采用定义直接证明即可.三、数列中的最值问题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它和函数一样也有相应的最值,尤其是等差数列的前 n 项和,它的形式是关于正整数 n 的二次函数的形式,可以借助二次函数的方法求最值,也可以根据数列的特点求最值.例 3.已知 ( ),试问: 数列 有没有最大项?如果有,求出最大项,如果没91)0nna*N{}na有,请说明理由.[解析]:设 中第 n 项最大, 则 ,即 解之得 ,即{}a1na119()0(2)nnnn89n第 8 项和第 9 项最大.[点评]:如果数列的第 n 项最大 ,则 ,则 从第 1 项到第 n 项是递增的,从第 n 项1na{}n开始是递减的;其实,若第 n 项最小 ,类似有 .这是求数列中最小项的基本方法.1na例 4.等差数列 中, , ,问数列前多少项之和最大,并求此最大值.{}na125179S[解法一]:设公差为 d,则由 ,可得 .1711769822adad2故 ,所以,前 13 项和最大,最大值为 169.2()252(3)9nSn[解法二]:由前 n 项和的定义及 可得: ,即179S121729aa ,根据等差数列的性质可得: ,即 ,而1012170aa 34()01340a,故数列递减,所以, 且 ,所以,前 13 项的和最大.再代入求出最大值513140为 169.[解法三]:由解法一可得 ,所以, ,由 ,即2d5()27nan10a,故 .即前 13 项和最大,同样可得最大值 169.270(1)n13.n[点评]:二次函数的前 n 项和的最大 (小)值有两种求解方法.一是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找对称轴,根据对称轴确定最大值对应的 n;而是利用数列的特点,若前 n 项和最大,则 ,若前10nan 项和最小,则 ,根据不等式组来确定对应的 n 值,再求最值.10na四、三角函数的最值问题由于三角函数本身取值范围就有一定的限制,因此三角函数的最值问题也是考查的重要内容.其中以正弦与余弦有关的最值问题居多.例 5. 已知函数 , .求:22()sinicos3fxxxR(I) 函数 的最大值及取得最大值的自变量 的集合;(II) 函数 的单调增区间.()fx[解析](I) 解法一: 1cos23(1cos2)insincos2sin(2)4xf xxx当 ,即 时, 取得最大值 .4xk8kZ()f函数 的取得最大值的自变量 的集合为 .()f x{/()}8xRkZ解法二: 22 2 2()sinco)sincosincos1sincos2fx xxx, 当 ,即 时, 取得最(44xk()8kZ()f大值 .函数 的取得最大值的自变量 的集合为 .2)f x{/ }8xRkZ(II)解: 由题意得: (2sin()fxx22()4k即: 因此函数 的单调增区间为 .38kkZ(fx3[,]kk[点评]:本小题考查三角公式, 三角函数的性质及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等基础知识,考查综合运用三角有关知识的能力.解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把函数进行合并,利用正弦与余弦函数的有界性判定最值.例 6. 求当函数 的最大值为 1 时 a 的值.213sincos2yxa[解析]: ,设 则2co2(cs)4xcosxt,所以转化为求二次函数 ( )的最大值为 11t21()ayt1t时 a 的值.(1).当 ,即 a<-2 时,t=-1,y 有最大值 ,由题设可知, ,所以,132a312a(舍去);53a(2).当 ,即 时, ,y 有最大值 ,由题意可得122at214a,解得 (正号舍去),即 ;24a177(3).当 ,即 a>2 时,t=1,y 有最大值 ,由题意可知, ,所以,a=5.32a312a综上可知, 或 a=5.17[点评]:此题实际上就是在限定区间上求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解题的关键是对所转化的二次函数进行配方,找出函数的对称轴,根据三角函数的取值范围对对称轴中字母的讨论.讨论的依据就是看对称轴是否在 t 的取值范围内,也即 t 是否可以等于对称轴.五、不等式中的最值问题不等式本身就是来解决最大值与最小值的一种工具.而“两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这两个数的算术平均数”这一结论为求最值提供了依据.例 7. 求函数 的最值.yx49[解析]: (1).当 时,025361361xx当且仅当 即 时取等号。
所以当 时,x36ymin(2).当 时, , x0, xx3612123)]6([13xy当且仅当 ,即 时取等号,所以当 时,6ymax3[点评]:本题主要应用均值不等式,不要忽略了应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时的条件:两个数都应大于零,否则可能导致错误.因为函数 的定义域为yx49,所以必须对 的正负加以分类讨论., ,0六、与导数中有关的最值问题导数是判断高次函数性质的重要方法,它从函数的单调性入手分析函数的图像特征,从而得出函数的极值或最值.例 8. 已知函数 , ,方程 的一个根是 6.axxf2)(3)(g0)(xf(1)求函数 和 的图象在第一象限内的交点 A 的坐标;g(2)若直线 与函数 和 的图象的交点分别是 M、N,试求当 取)20(tx)(xfgt何值时线段 MN 的长度取得最大值;(3)已知函数 图象在 M 点处的切线为 , 的图象在 N 点处的切线为 ,若 、)(f 1l)( 2l1与 x 轴的交点分别为 P、Q,试求 P、Q 两点之间距离的取值范围.2l[解析]:(1).方程 即 ,它有一个根 6,所以得 ,这样0)(xf 02ax6a.由 得 ,解得 .当 时得xf6)(236yx23 3,20x,所以函数 和 的图象在第一象限内的交点 A 的坐标是 ; 8y)(xfg )8,((2).依题意得线段 MN 的长度 ,设tttMN6)6(|| 232,则 ,令 ,得 , tth6)(233)(2' tth0('th319t由于 ,所以取 ,当 时 ,当0t 19t 3190t)('t时 ,所以当 时函数 取得最大值.即当2319t0)('tht )(th时,线段 MN 的长度取得最大值; t(3)由于 , ,所以函数 图象在 M 点处的切线 的斜)6,(2ttM62(' xf )(xf 1l率为 ,于是 的方程为 ,令 得1l ()ttty0y;同理, , ,所以 的方程为6262ttxP ,(3tN2'xg2l,令 得 .所以)(3xy0y2xQ,因为 ,所以]6327)[(61)3(62| ttttQP 20t,于是可得 ,故 P、Q 两点之间距离的取13t 0,]27[t值范围是 .)0,( [点评]:我们知道,在闭区间上的连续函数一定有最大值和最小值.极值有时候就是最值,但最值也有可能在区间端点处取.因此解决这一类问题的方法是:先求出在对应区间上的极值,再与区间端点的函数值进行对比.最大的为最大值,最小的为最小值.七、应用题中的最值问题应用题是考查综合知识的载体,它可以把各方面的知识进行整合、联系,而求最值问题也是应用题中出现频率较高的问题.例 9.(2006 年湖南高考题)对 1 个单位质量的含污物体进行清洗 ,清洗前其清洁度(含污物体的清洁度定义为: )为 0.8,要求洗完后的清洁度是 0.99.有两种方案可供(污 物 质 量物 体 质 量 含 污 物选择,方案甲:一次清洗;方案乙:两次清洗.该物体初次清洗后受残留水等因素影响,其质量变为 (1≤a≤3).设用 单位质量的水初次清洗后的清洁度是 ( ),用 质量ax 0.81xay的水第二次清洗后的清洁度是 ,其中 是该物体初次清洗后的清洁yac(0.8.9)c度.(Ⅰ)分别求出方案甲以及 时方案乙的用水量,并比较哪一种方案用水量较少;0.95(Ⅱ)若采用方案乙,当 为某定值时,如何安排初次与第二次清洗的用水量,使总用水量最少?并a讨论 取不同数值时对最少总用水量多少的影响. a[解析]:(Ⅰ) 设方案甲与方案乙的用水量分别为 x 与 z,由题设有 =0.99,解得 x=19.0.81x由 得方案乙初次用水量为 3, 第二次用水量 y 满足方程: 0.95c解得 y=4 ,故 z=4 +3.即两种方案的用水量分别为 19 与 4 +3.,yaa a因为当 ,故方案乙的用水量较少.13,4()0,xzxz时 即(II)设初次与第二次清洗的用水量分别为 与 ,类似( I)得y, (*)54()cx(91)yac于是 +010()15()acc当 为定值时, ,a245xy a当且仅当 时等号成立.此时 (不合题意,舍去)或10()5()acc10c,将 代入(*)式.89)1c105a得 故 时总用水量最少, 此时第一次与251,25.xaya105ca第二次用水量分别为 ,最少总用水量是 . 1与 ()451Taa当 ,故 T( )是增函数(也可以用二次函数的单调性判断).这'2513,()0aTa时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