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高三一轮复习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测试题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精美解析版.docx

7页
  • 卖家[上传人]:汽***
  • 文档编号:506847605
  • 上传时间:2022-12-2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49.47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一、选择题,自学自测(本大题共15小题,)1. 经过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专题的学习,你觉得近代前期中国人自己创办大量报刊的主要目的是()A. 丰富社会生活 B. 促进商品销售C. 唤醒民众,启蒙思想 D. 宣扬政府政策C本题主要考查近代报刊的相关学问,旨在考查运用所学学问解决问题的实力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通过报刊向民众宣扬自己的主见,目的是为了唤醒民众,启迪人们的思想,C项符合题意;ABD项不是主要目的,解除2. 下图为不同时期中国末代皇帝溥仪的生活照片据此下列图片不能说明的是()A. 中国近现代社会政治的发展 B. 溥仪社会地位变更的缩影C.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D. 溥仪政治观念变更的历程D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的社会变迁,旨在考查运用所学学问解读材料信息的实力依据图片可知,图一为溥仪穿着龙袍,是传统的长袍马褂样式;图二为溥仪穿着民国时期的西服;图三为溥仪穿着中山装,中山装因孙中山提倡而得名,在广泛汲取欧美服饰优点的基础上形成三幅照片反映了溥仪不同阶段的服装,溥仪不同阶段的服饰变更,与时代变迁休戚相关,反映了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故ABC三项都能体现,而不能体现本人政治观念的变更3.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更反映了时代的变迁图8中能体现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的新生事物是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A略4.    某同学就“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迁”归纳出下列四项“中国第一”,其中不精确的是A.  《申报》是中国第一份近代化报刊B.  《定军山》是中国拍摄的第一部电影C.  唐胥铁路是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D.  中国第一条自建电报线出现于台湾A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相识和基础学问的再认再现实力《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是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近代中文报刊,而《申报》是中国近代存在时间最长的报刊,A表述错误,但符合题意;BCD表述符合史实,但不符合题意5. 中西合璧是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典型特征之一下列图中所示的服饰或建筑,能体现中西合璧风格的是()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B本题考查的是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相关史实,旨在考查分析理解和识记推断实力图中的①旗袍和②中山装在结构上都吸取西式裁剪方法,与旧制迥然不同,成为兼收并蓄中西服饰特色的近代男女标准服装;而③是中国传统住宅四合院;图④建筑融合了中西方建筑的特色;由此可以解除ACD,故选B。

      6. 晚清的历史演进过程艰辛而悲壮,曲折而困难,对此国内学术界进行了不同的解读和阐释,其中有这样一些著作:《动荡时代的学问分子》,《社会剧变中的近代绅商》,《晚清学堂学生与社会变迁》,《从边缘走向中心——晚清社会变迁中的军人集团》这些著作的探讨视角主要是A. 社会变迁角度 B. 近现代化角度 C. 社会群体角度 D. 社会思潮角度C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社会变迁学问点,旨在考查运用所学学问解读材料信息的实力社会变迁是指社会的物质生产活动和社会组织的公共活动领域以外的社会日常生活方面,与题意不符,A错误;现代化主要包括了学术学问上的科学化、政治上的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社会生活上的城市化、思想领域的自由化和民主化、文化上的人性化等,与题意不符,B错误;社会思潮是指在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建立在肯定的社会心理基础之上,具备某种相应的理论形态并在肯定范围内具有相当影响力的带有某种倾向性的思想趋势,与题意不符,D错误;社会群体泛指通过肯定的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的集体,题干中学问分子、近代绅商、学堂学生、军人集团都应当属于社会的不同群体,C正确7. 高二文科班李云龙同学在授课老师的指导查阅了《海国图志》、《变法通议》、《三民主义》、《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文章,安排参加某一课题探讨。

      据此推断,该探讨课题的主题应是A. 西方文明对近代中国的冲击 B.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C. 近代中国重大政治变革考证 D. 近代中国思想观念的嬗变D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考查学生结合所学学问,解决问题的实力材料中提到的著作或文章均是在西方文明冲击下出现的,这是当时先进中国人学习西方后思想观念的体现,故该探讨课题的主题应是近代中国思想观念的嬗变,D项正确A项是背景,BC两项不符题意8. 下图是民国初年婚礼图片,从中反映出当时近代中国在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上的变迁是 A. 男女同等的实现B. 中国传统婚礼的废弃C. 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成为一种时尚D. 呈现出中西合壁、土洋并存的特征D试题分析:依据图中人物的穿着及礼仪可以看出近代中国在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上呈现出中西合壁、土洋并存的特征A、B两项与中国近代史实不符且从图中无法得出;C项是新中国成立后出现的变更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更·婚姻习俗的变更社会生活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反映,是社会进步程度的体现.中国社会结构在近现代处于急剧的变革之中,社会生活和社会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巨大的变更,依据所学学问回答14~17题。

      9. 下图是一位近代闻名人物的纪念邮票,其中下面对此人的评述正确的是 ( ) ①是中国近代闻名的新闻记者和出版家②曾主编过《生活周刊》和创办生活书店③还曾创办过《新华日报》④曾为《义勇军进行曲》作词A. ①②③④ B. ①② C. ③④ D. ①③10. 鲁迅先生说:“中国社会上的状态,简直是将几十世纪缩在一时:自油松片以至电灯,自独轮车以至飞机,自镖枪以至机关炮……都摩肩挨背的存在鲁迅先生的话反映的是() ①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受到西方舶来工业文明的影响②中国近代文化的多层性③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渐进性                 ④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多样性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11. 阅读下列材料: 中国大众传媒发展状况表(1985~2019年) 请回答上表中四种传媒发展的速度,哪种最快()A. 报纸 B. 广播节目 C. 电视节目 D. 互联网12. 下列来源于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数据,体现出的社会变更包括() ①高新技术的发展变更了人们的生活②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亲密③信息技术革命在中国得到快速发展④互联网替代了其他信息传媒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小题1】B【小题2】C【小题3】D【小题4】A本题考查历史人物邹韬奋和学生识图、解图实力。

      邮票人物是邹韬奋,他是我国近代闻名的新闻记者和出版家,主编过《生活周刊》和创办过生活书店,但没有创办《新华日报》,而为《义勇军进行曲》作词的是田汉,故①②正确,③④错误故选 B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得信息的实力向西方学习的渐进性,主要指先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再到政治制度,再到思想文化材料中鲁迅先生的话“中国社会上的状态,简直是将几十世纪缩在一时”体现出中国社会的快速变迁,而不是渐进性,故③是不符合题意的,解除有③的选项ABD,故选C本题考查大众传媒的发展状况和学生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实力从题目供应的数据看,中国大众传媒发展状况表突出反映了互联网起步晚于报纸、广播和电视,然其后用户增幅巨大,由此得出结论互联发展最为快速,故选D本题考查学生读取信息并运用所学学问分析推断的实力计算机的独创和广泛应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它使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由题中2019年--2019年上网计算机台数和上网人数的快速增长都说明①③是正确的;由题目中国际出口宽带数据的迅猛增长可知②是正确的;C叙述太肯定,错误据此分析,选项A正确,故选A13. 1840年鸦片斗争的炮火将中国社会投入到动荡之中,历史的转型化作无尽的力气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

      自此以后,在中国大地上“顺时”出现了一场革除陋俗、除旧布新的运动,社会习俗发生了变迁这种现象的出现不是偶然的,下面选项中不是影响中国近代社会习俗变迁的缘由的是(  ) ①变迁之根源-社会的变异性           ②变迁之趋向-政治的导向性 ③变迁之催化-商业发展的趋利性    ④变迁之前奏-思想的革新性A. ①②③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②③④D抓住题干关键信息“1840年鸦片斗争”,结合所学可知,中国近代社会习俗变迁的根本缘由是外国的侵略,故①错误. 政治的导向性、商业发展的趋利性、思想的革新性主要发生与20世纪60年头以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故②③④错误.故D项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鸦片斗争.考查鸦片斗争对中国近代社会习俗变迁的影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学问解决问题的实力和对鸦片斗争影响的驾驭. 鸦片斗争的影响: 1、社会性质变更:中国起先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政治上: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贸易等主权,起先遭到严峻破坏--半殖民地. 经济上:中国渐渐成为西方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然经济了起先解体,客观上促进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创建了条件;外商企业起先在通商口岸建立. 2、社会冲突变更: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冲突(最主要的冲突);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冲突. 3、革命任务的变更: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革命任务. 4、革命性质及阶段:中国从今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5、思想观念变更: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萌芽. 6、阶级关系变更:产生了无产阶级;阶级冲突激化,引发了太平天国运动. 7、外交政策:由“闭关自守”到近代被迫开发. 8、国际地位:下降. 因此,第一次鸦片斗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14. 下表是某校历史学习爱好小组在开展“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探讨性学习时制作的一份简表。

      表中生活情形最早可能出现于近代 服装类型西装、长袍马褂等交通工具电车、汽车、马车等住宅风格洋楼、里弄等通讯方式、电报、邮传等A. 重庆 B. 西安 C. 武汉 D. 上海D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社会变迁的相关学问,考查学生精确解读历史图片信息的实力结合所学学问可知,上海是在第一次鸦片斗争之后开放的第一批通商口岸,受西方的影响是最早的;D正确,所以可以解除ABC15. 近现代中国的社会生活发生了重大变迁,以下各项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汲取西方服饰的特长改良旗袍         ②土葬起先向火葬改革③国人自行设计第一艘轮船建成         ④国人自办有线电报起先A. ①②③④ B. ④①③② C. ③④①② D. ③②①④C本题考查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的相关学问,考查学生基础学问的驾驭状况结合所学可知①辛亥革命后汲取西方服饰的特长设计了改良旗袍②新中国成立后土葬起先向火葬改革③1865年中国建成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④李鸿章在1881年开办了天津电报总局,这是中国最早的电报局,国人自办有线电报起先故排序为:③④①②,故解除ABD二、非选择题,自练自提(本大题共3小题,)16. 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折射出社会进步和近代化的进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简表鸦片斗争前鸦片斗争后的新变更长袍马褂中山装、西装等中餐西餐马车、轿子人力车、火车、电车、汽车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由恋爱、新式婚礼 材料二  在北京以及各省省会城市,。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