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机井施工技术要求.doc
12页机井施工技术要求目录1 总 则 1..2 施工流程 2..2.1 施工流程 23 施工准备 2..3.1 施工范围 23.2 施工准备 34 质量技术要求 3..4.1 钻进 34.2、换浆、疏孔和试孔 44.3 井管安装 54.4 填砾和管外封闭 64.5 洗井和试验抽水 85 验收 8..5.1 验收一般要求 85.2 质量检查与验收 95.3 竣工验收 101.1 本技术要求适用于甘肃省环县苦咸水地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全部机井施工, 本技术要求中没有提及的其他要求,应满足相应的规范和相关技术文件1.2 本技术要求配合各机井结构设计图、设计通知单和招标文件等文件使用1.3 本工程机井为探采结合井, 水文地质资料根据区域地质构造及近年环县机井 资料和推测得出, 因此,施工时应当做好地质编录, 根据实际地质编录确定采用 井壁管或滤管1.4 施工中若实际情况与设计条件不符时,监理工程师应会同业主、设计、施工 单位共同研究, 由设计单位提出设计修改文件, 重大问题的修改须报原审批单位 批准1.5 施工单位应按照施工图纸和本技术要求, 结合现场特点和施工单位的实际情 况编制施工技术措施(细则)和实施计划,报监理工程师批准。
1.6 施工单位要建立健全施工质量控制程序,严格执行 “三检 ”制度,作好交班检 查与工序检查,坚持 “上一道工序三检合格并经监理工程师终检复核后才能进入 下一道工序施工 ”的原则,切实把好质量关1.7 施工中必须作好各工序的施工记录,及时整理、分析记录数据,并作为验收 依据1.8 发生质量事故或问题,施工单位应及时提出事故报告和处理措施,经监理工 程师批准后实施1.9 监理工程师应加强施工过程中现场质量的旁站监控1.10 工程使用的各种材料均应有出厂产品合格证书、检验证明和品质试验报告 等在进场入库后尚应按有关规范的要求抽样检验, 经监理工程师审核批准后方 能使用施工单位应详细记录每批材料的使用部位、用量等情况1.11 本技术要求中的未尽事宜,遵照下列规程规范的要求执行⑴《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SL310-2004);⑵《机井技术规范》(SI256-2000);⑶《机井技术规范》(GB/T50625-2010);⑷《供水管井技术规范》(GB50296-99);⑸《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⑹《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5750-2006)2 施工流程2.1 施工流程2.1.1 定位放线 —编号—钻机—安装—钻井—地层(岩芯)采样 —文地质观测及 地层编录 —疏孔 —井管安装 — 填砾和管外封闭 —洗井和试验抽水 —水样采取 — 成井验收。
2.1.2 根据设计图所示井位放线,详细编写施工计划、施工工艺,报送监理工程 师验收,方可实施2.1.3 做好施工前准备,科学安排施工程序,严格执行技术操作规程,预防事故 发生3 施工准备3.1 施工范围本工程机井施工范围为合同施工图纸所有机井,主要包括:⑴项目区内机井钻孔、井管制作安装和填滤料;⑵附属配套设备安装及抽水实验3.2 施工准备⑴根据管井设计的孔深、孔径及水文地质条件,并考虑钻机运输、施工、水 电供应条件等因素,选用合适工程的钻机⑵根据设计井孔位置,安装钻机时,井孔中心距线至少10米;距地埋线 路及松散层旧井孔边线的距离至少 5 米;距地下通讯电缆、构筑物、管道及其他地 下设施边线的水平距离至少 2 米;距高压电线的距离,一般为塔高的两倍;与地面 房屋及重要建筑物应保持足够的距离,并应遵守有关行业施工现场的规定⑶钻机及附属配套设备的安装,必须基础坚实,安装平稳,布局合理,便于 操作;回转钻机转盘要水平⑷天车、转盘及井孔中心必须在一条铅直线上;在钻进过程中不得位移⑸应做到路通、水通、电通(或备好机械动力设备),施工场地平整⑹试钻前应按质量要求,检查钻井设备各零部件,不合格不得开钻。
⑺泥浆循环系统的沉沙池的容积,必须满足施工沉砂要求⑻管井施工所需管材、 滤料、 粘土及其他物料, 必须按设计要在开钻前准备 好,并及时运到现场4 质量技术要求4.1 钻进4.1.1 钻进方法与护壁应符合下列规定:⑴松散层或基岩层, 可采用正循环回转式钻进; 碎石上类及沙土类散层, 可 采用冲击式钻进;无大块碎石、卵石的松散层,可采用反循环回转钻进;岩层严 重漏水或供水困难的基岩层可采用潜孔钻锤钻进⑵冲洗介质,应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和施工情况等因素合理选用 在稳定地层, 采用清水;在松散、破碎地层,采用泥浆⑶松散层钻进时, 应根据钻进机具和地层岩性采取水压护壁或泥浆护壁 采 用水压护壁时,孔内一般要求有 3.0M 以上的水头压力;用泥浆护壁,孔内泥浆 面距地面小于0.5m顶部的松散层,采用套管护壁⑷成井过程中设置的护口管,保证在管井施工过程中不松动,井口不坍塌4.1.2 停钻期间,应将钻具提至安全孔段位置并定时循环或搅动孔内泥浆;泥浆 漏失必须随时补充;如孔内发生故障,应视具体情况提出钻具4.1.3 井孔倾斜应符合规范规定钻进时要合理选用钻进参数,必要时,应安装 导正器,如发现孔斜征兆,必须及时纠正。
钻具的弯曲、磨损必须定时检查,不 合格者不得使用4.1.4岩芯采取:全孔采用定深取心钻进,每 30m取芯一次,控制回次进尺5m 粘性土(粘土、粘砂土、砂粘土)及完整基岩, 回次采取率大于 70%;砂性土(粗、 中、细、粉砂),回次采取率大于 40%;松散碎石层,回次采取率大于 20%4.1.5 在钻进过程中,注意观测静止水位埋深及黄土厚度4.1.6 终孔后应用疏孔器疏孔,疏孔器外径应与设计井孔直径相适应,长度一般 不少于 8 米,达到上下畅通下井管前应校正孔径、孔深和测斜井孔直径不得 小于设计孔径20mm;孔深误差小于2%o,小于或等于100m的井段,其顶角的 偏斜不得超过1°大于100m的井段,每百米顶角偏斜的递增速度不得超过 1.5 井段的顶角和方位角不得有突变4.2 换浆、疏孔和试孔4.2.1、钻孔泥浆质量要求⑴遇高压含水层或易塌地层,泥浆密度酌情加大⑵砾石、粗、中砂含水层泥浆粘度为18〜22s;细砂、粉砂含水层为16〜18s⑶回转钻进时,孔内泥浆含沙量不大于 12%⑷回转钻进时,胶体率不低于 80%井孔较深时,胶体率适当提高4.2.2 泥浆护壁的井孔,除高压自流水层外,用比原钻头直径大 10〜20mm 的疏孔钻扫孔, 破除附着在开采层孔壁上的泥皮。
孔底沉淀物排净后, 及时向孔内送 入稀泥浆,使孔内泥浆逐渐由稠变稀,不得突变泥浆密度小于 1.1,出孔泥浆与入孔泥浆性能接近一致,孔口捞取泥浆样达到无粉砂沉淀要求423 20、50、100、200、300、400m、500m、600m、700m、及终孔处测斜并 丈量孔深,下井管前应校正孔径、孔深和测斜4.2.4成孔口径:较松散的地层成孔口径不小于 480m m,井壁光滑垂直,保证下 入内径305mm井管及滤水管较坚硬的基岩地层,上部扩孔口径不小于480mm, 保证下入内径305mm井管及滤水管,保证水泵的下入下部采用裸眼成井,孔 径 244mm4.3 井管安装4.3.1 常用井管外观质量的检查:⑴井管应无残缺、断裂和弯曲等缺陷⑵井管每米弯曲度不得超过 3mm⑶井管的上下口平面应垂直于井管轴线管口平面斜度偏差不得超过井管外径的 1.5%⑷井管直径偏差不得超过井管内径正负 5-6mm⑸井管管壁厚度偏差不得超过井管正负⑹滤管开孔率偏差不超过设计开孔率的1.0mm±10%,缠丝间距偏差不超过设计丝距的 ±20%,缠丝至穿孔管壁的最小距离大于 3mm4.3.2 滤管的制作, 保证具有良好的过滤性能, 结构坚固、 抗腐蚀性强不易堵塞。
滤管的长度见设计图纸滤管(井壁管)采用 12寸钢管,壁厚8mm,孔隙率为 20%,孔径2cm的圆孔,孔距4cm (每环24孔)梅花形布孔,外缠镀锌铅丝并 焊接,铅丝间距0.75mm,铅丝采用12号铅丝下管前均匀包2层棕皮并用铁丝 包扎缠丝不得松动缠丝间距的允许偏差为设计丝距的 ±20%4.3.3滤管上设置纵向垫筋,垫筋直径①6,垫筋高度为6〜8mm,垫筋其间距保 证缠丝距离管壁2〜4mm,垫筋两端设挡箍4.3.4 井安装施工⑴井管安装前必须按照钻孔的实际地层资料校正井管设计, 然后进行井管组 合、排列、测量长度,并按井管排列顺序编号⑵下管方法根据管材强度、 下置深度和起重设备能力等因素选定合适的下管 方法⑶井管的连接必须做到对正接直、 封闭严密, 接头处的强度应满足下管安全 和成井质量的要求两节井管外侧要求焊接6根©8勺连接筋,长度30cm,要求 双面焊接⑷井壁管及滤管允许一次安装长度必须满足规范要求⑸滤管安装位置的上下偏差不得超过 300mm⑹井管应位于井孔中心下井管时要安井管扶正器,其外径比井孔直径小30-50mm根据井深和井管类型确定扶正器的数量,间隔 3〜20m安装一组,每 眼井至少安装 4 组。
⑺井管底部座落在坚实的基础上,并做成喇叭口状,保证井管稳定4.4 填砾和管外封闭4.4.1 滤料必须按标准要求筛选,不合格的颗粒含量不得超过 10%,滤料除按设 计备妥外,还要准备一定的余量4.4.2 管井井管安装后,根据以下要求及时进行填砾滤料高度超过滤管的上端 20m;滤料用磨圆度较好的优质砾石,砾径为 3-5m m;不应含土和杂物,严禁使 用棱角碎石、碎砖、瓦块等易容物质,砾料运至现场后,要经过筛、冲洗,剔除 杂质、土和不合格的砾石;滤料的不均匀系数应小于 2,环状围填厚度要求大于 10cm4.4.3 填砾时必须连续均匀,及时测量填砾高度,校核数量,所填滤料应留样备 查随填随测当发现填入数量及深度与计算有较大出入时,应及时报出原因并排除4.4.4 检查滤料质量标准⑴回填滤料的规格, 根据井孔中含水层颗粒大小而决定,应符合《机井技术 规范》和《供水管井技术规范》的要求⑵检查滤料的形状是否圆滑,不得使用用碎石做滤料⑶检查滤料质地是否坚硬,与水是否起化学变化⑷检查筛选的滤料粒径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粒径大小是否均匀, 不合格的滤 料颗粒不得超过 10%⑸检查滤料数量是否与计划数量相符,滤料数量比计划数量多备足 20%。
4.4.5 回填滤料方法⑴采用动水填滤料⑵沿井管周围连续的均匀缓慢的填入, 速度不太快 滤料中途受阻, 不许摇 动或强力提动井管, 可用小掏筒或活塞下入井管内慢慢上下提动, 直至滤料下沉 为止⑶回填滤料用计量容器, 便于及时的与计划数量校对 当滤料填入到一定数 量时,等滤料下沉,用测棒测量填滤料高度,边填边测,直到计划位置为止测 棒是用圆铁棍制成,长0.5〜1m,两端呈圆尖形,其重量超过所用测绳总重量的 一倍4.4.6 回填滤料注意问题⑴严禁一侧集中填滤料,不可快速猛倒冲击井管或造成堵塞⑵按管井设计的位置回填滤料及高度不许马虎从事, 以防滤料下沉而失去拦 砂滤水作用,而影响成井质量⑶所填滤料留样备查4.4.7、不良含水层(黄土层、黄土状粘砂土层等)优质粘土封闭封闭前,按照 管井施工图所要封闭的深度, 计算出需要填入的粘土的数量 粘土实际准备的数量,比计划数量多 25%〜30% 4.4.8、管外封闭位置,上下偏差不得超过 300mm4.5 洗井和试验抽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