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动OTN核心层二阶段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42页2015年上海移动OTN核心层二阶段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第全册 项目编号:2015SH00204-01GCZK 建设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上海有限公司设计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二○一五年五月2015年上海移动OTN核心层二阶段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第全册 院 长:张 同 须 院 总 工 程 师:蒋 远 项目总负责人:张 奇 专 业 审 核 人: 汤 进 凯 专 业 负 责 人: 张 奇 主 要 编 制 人:张 奇 文件分发表发往单位或部门纸质版电子版全套文件图纸和说明概(预)算全套文件建设单位(根据设计委托书填写)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上海有限公司计划发展部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上海有限公司财务部院内存档合计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联系方式通信地址:上海市长寿路97号29楼邮政编码:200060项目总负责人:张奇: 13564926183电子邮箱:zhangqi5@专业负责人:张奇专业审核人:汤进凯: 13564926183:13761739188电子邮箱:zhangqi5@电子邮箱:tangjinkai@文件版本信息版本修改时间设计文件名称版本修改内容简述版本修改依据文件组成2015年上海移动IDC配套OTN核心层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由以下文件组成:第全册本册为第全册。
2015年上海移动OTN核心层二阶段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CMDI目 录1. 总论 11.1 概述 11.1.1 项目建设背景 11.1.2 建设方案的编制依据 11.1.3 建设方案的研究范围 21.1.4 工程满足年限 21.2 简要结论 21.2.1 建设规模 21.2.2 资金来源 21.2.3 经济效益 22. 网络现状 42.1 网络结构现状——OTN 42.2 波道资源配置及使用现状——OTN 52.3 带宽资源配置及使用现状——OTN 62.4 主体设备配置及使用现状——OTN 62.5 网络结构现状——IP OVER WDM 72.6 网络结构现状小结 83. OTN业务需求分析 93.1. CMNET城域网、IP专网局间互联 93.2. 内容分发网边缘服务节点上联 103.3. IDC专线需求 113.4. BOSS及大数据需求 113.5. 核心网互联需求及其他 113.6. IDC信息管理系统需求 123.7. PTN局间互联需求 123.8. OTN网络优化及结构完善 133.9. 业务需求汇总 144. 重点问题分析 154.1. 超大颗粒承载方式 154.2. OTN新版本板卡使用 175. 网络配置原则 185.1. 组网原则 185.2. 设备配置原则(光层) 195.3. 设备配置原则(电层) 195.4. 业务调度原则 196. 网络建设方案 196.1. 波道资源建设 196.2. 设备建设 216.3. 工程建设可行性分析 226.4. 资金计划及筹措方式 236.5. 设备供应 236.6. 实施进度建议 237. 投资估算 247.1. 工程建设投资 247.2. 单位造价 258. 网络评估 268.1. 业务承载范围评估 268.2. 网络规模评估 268.3. 网络结构评估 269. 节能减排 2710. 财务及经济评价 2810.1 经济评价基础数据的测算 2810.1.1 计算期确定 2810.1.2 生产人员确定 2810.1.3 项目总投资和余值 2810.1.4 再分配收入预测 2810.1.5 年总成本测算 2810.2 财务评价 2810.2.1 财务评价指标的计算结果 2810.2.2 敏感性分析 2810.2.3 综合经济评价 29112015年上海移动OTN核心层二阶段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CMDI1. 总论1.1 概述1.1.1 项目建设背景中国移动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移动运营商,要保证移动网络的进一步拓展,并挺进其它电信业务市场,实现业务的多元化,在复杂环境中保持与其它运营商的竞争优势,实现世界一流电信企业的发展目标,就必须建设以宽带光传送为开放平台的,能实现话音、数据、图像、多媒体、IP接入等各种业务及智能业务,并与各运营商长途网和PSTN互通的综合业务城域传送网络。
随着LTE即将大规模建设的开展,基站密度是现有基站密度的1.2-1.5倍,带宽较TD基站增长约10倍,同时CMNET、IP承载网、IDC、支撑网、政企专线、PTN上联等需求大量增长,均对传输网络提出大带宽、高灵活性的承载需求此外,部分骨干节点间光缆纤芯利用率已近饱和,将制约后续的业务发展和网络建设,需要转为通过OTN承载以释放光缆资源,而为解决IP over WDM不能传递时间同步信息的问题,需转为通过OTN承载根据《面向中长期发展的城域传送网整体网络规划研究》及《中国移动上海公司2015-2017年滚动规划》,近年专线业务需求将迅猛增长,其中政企专线业务大量发展,PTN承载比例增加,跨省专线需求增多,单点带宽增加,对PTN一平面的带宽压力加大本可研以支撑PTN一平面和二平面建设,满足专线业务为直接驱动,对OTN核心层进行扩容建设,同时满足CMNET、IP专网、CDN、IDC、BOSS等业务网需求本可研编制范围为IDC配套市区OTN核心层的扩容建设市郊OTN次骨干点相关的扩容内容纳入《2015年上海移动OTN汇聚层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本可研扩容对象为业务需求所涉及的链路、局房以及目前网络预警部分。
1.1.2 建设方案的编制依据(1) 关于委托进行 《2015年上海移动OTN核心层二阶段建设工程》编制的函(2) 《2015年上海移动PTN核心层二阶段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3) 《2015年上海移动CMNET城域网一、二阶段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4) 《2015年上海移动IDC出口带宽扩容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5) 《中国移动上海公司2015-2017年三年滚动规划》(6) 《面向中长期发展的城域传送网整体网络规划研究》(7) 《2014年中国移动省内传送网规划建设要求》(8) 《中国移动WDM传送网技术体制》(QB-B-001-2008)(9) 《波分设备客户侧接口互联互通技术规范》(QB-B-002-2008)(10) 《光波分复用(WDM)系统测试规范》(QB-B-003-2008)(11) 现场查勘及建设单位提供的相关资料1.1.3 建设方案的研究范围(1) 工程建设的背景、必要性和经济意义2) 业务需求预测和工程建设规模(3) 网络组织方案和技术方案(4) 工程设备配置及投资估算(5) 工程建设可行性条件(6) 工程经济评价1.1.4 工程满足年限2015年上海移动OTN核心层二阶段建设工程性研究报告基础年为2015年,投产年为2015年,满足各业务网可研口径提出的至2016年年中/年底的建设内容。
1.2 简要结论1.2.1 建设规模本工程与2015年上海移动IDC配套OTN核心层建设工程共计新增100G波道50个(含主备)本工程新增100G线路板85块,支路板39块,新增二级直流配电屏一套,与2015年上海移动IDC配套OTN核心层建设工程一起满足PTN一平面分散核心层、CMNET城域网、CDN边缘节点上联、BOSS及大数据平台等共计44×GE、209×10GE、24×100GE的需求1.2.2 资金来源2015年上海移动OTN核心层二阶段建设工程总投资为1504万元全部投资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上海有限公司自筹解决1.2.3 经济效益根据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上海有限公司的财务综合情况,计算出本工程有关财务指标如下: 财务动态投资回收期 3.70年 项目总投资收益率 30.89% 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 23.17% 项目投资内部收益率 38.13%从财务评价指标计算结果可以看出,本工程的利润率、投资回收期等主要财务指标,均高于通信行业规定的基准值因此,其建设在财务上是可行的。
2. 网络现状2.1 网络结构现状——OTN市区核心节点按网状网结构组网,并形成主备直达为主的高效光层设备网络以及大颗粒灵活调度的电层设备网络的传送平台光层采用40/80波、单波100G系统,形成58个点对点系统以及1个环网波分系统的能力OTN平台能较好地满足各业务网局间大颗粒互联以及大颗粒专线调度等业务需求相应OTN核心层市区部分示意图如下所示:图2.1-1 OTN网络拓扑图(市区部分)OTN市郊次骨干节点按照双上联+口字形方式组网,既满足自身业务上联对光层安全性要求,同时与今后市郊汇聚环业务上联相匹配OTN市郊次骨干节点严格按照区域划分原则与东南西北骨干核心点配对,形成6组次骨干上联对,覆盖5个市郊区域OTN市郊系统光层采用80波、单波100G系统,并形成点对点单链路光层连接30个图2.1-2 OTN网络拓扑图(市郊部分)2.2 波道资源配置及使用现状——OTNOTN核心层以全Mesh、主备直达方式承载大颗粒业务由于使用了大容量电交叉系统,使得OTN平台摆脱了各段频点一致性的要求,能够充分使用波道资源至《2015年上海移动OTN核心层扩容工程》、《2015年上海移动云桥路500号IDC机房配套传输建设工程》施后,OTN网络局间波道系统配置及波道资源使用情况如下所示。
图2.2-1 OTN网络系统配置及波道资源使用情况根据上期规划业务以及实际业务开通情况,全网波道配置资源与使用情况契合度较好,反映了业务需求预测与网络配置的良好衔接由于传输先行建设,部分局向波道还未使用2.3 带宽资源配置及使用现状——OTN根据每局向间配置的波道数量,单波带宽资源保持一定程度的使用均衡至2015年3月底,OTN网络局间带宽资源规划情况及实际使用情况如下所示图2.3-1 OTN网络带宽资源使用情况根据业务实际开通情况,规划带宽资源使用情况能满足业务需求由于业务开通时。
